蒙恬不知扶苏心中所想,只是无意间瞥到了羌瘣艳羡的神情,心中浮现出扶苏说过的一句话,英雄迟暮,美人白首。
他在心中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臣这次和匈奴作战,发现他们已经不再使用数年之前的战法。”
羌瘣闻言询问道:“数年之前的战法?”
上次北击匈奴的时候,羌瘣和李信一起出陇西边城作战,保证蒙恬军团的侧翼安全,所以并没有直面匈奴。
蒙恬向他解释道:“匈奴人盘踞河西之时,除了逐水草的游牧之外,也曾在阴山以及贺兰山一带开垦农田,只是刀耕火种,效率极低。”
“也因此,当我军对他们发动攻击的时候,好几次大规模的战斗,都是围绕着这么农耕区展开,所以那几仗虽然伤亡惨重,但斩首也多……”
扶苏沉默不语,就是因为伤亡过多,所以蒙恬虽然却匈奴七百余里,但却无缘封侯。
归其原因,就在于匈奴人占据着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再加上不少躲避战火,投奔匈奴的林胡,秦人、赵人。
匈奴得以空前壮大,不止在河套地建立了简易的城池,甚至还掌握了锻造青铜武器的技术。
如果不是始皇帝果断出手打断了他们的文明进程,只怕绵延百年的汉匈之战就会提前上演!
而秦人和赵人投奔匈奴,其实也很好理解。
孔夫子曾言,苛政猛于虎也!
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战争烈度直线上升,动辄都是征发数十万人参战,对民力的盘剥可想而知。
所以秦、赵、燕修建的长城,一方面是防止游牧入侵,另一方面,也是控制本国的逃民。
“现在的匈奴人因为没有了城市的羁绊,所以作战之时机动灵活,飘忽不定。”蒙恬边回忆边说道:
“譬如臣此次出战,匈奴人大军就分成两部,其主力精锐和驱赶着牲畜的牧奴脱离……”
扶苏听蒙恬这么一说,心中想起了后世的大国重器,航空母舰。
如果按照匈奴人的战法,部落就像航母,骑兵就像舰载机。
部落停留在相对安全的后方,骑兵脱离部落来去如风,有利则进,无利则退。
嗯,好像后世里蒙古西征的时候,也是用的这一套战法……
果然,战术思想都是相同的。
羌瘣笑着说道:“若依太仆之言,如果要彻底解决北方边境威胁,就是以长城为依托,以骑兵对骑兵。”
“就像老臣在陇西对羌人那样,草黄之时轻骑出塞烧荒,等到春天羌人牲畜羸弱之际,大股骑兵出动,逼迫他们频繁转场,让牲畜,及怀孕的女子一刻也不得休息!”
蒙恬点头称是,随口拍了拍羌瘣的马屁,接着又说道:“不过现在用不上这套战法了,臣听闻,匈奴求和的使者已经在旬月之前到了典属国?”
“确实如此,匈奴使者携良马五百匹,贵女十人入朝请降。”扶苏微微颔首,旋即促狭一笑:
“朕特意将他们安置在了月氏使者和东胡使者之间,据典属国奏报,使者所居之地,时常有金铁交鸣之声传出。”
虽说这时候的冒顿依然在扮猪吃虎装孙子,但普通草原人性格豪爽,一言不合就拔刀子,所以这些天住下来,三家使者基本人人带伤。
这正是扶苏所乐于见到的,挑唆他们互相争斗,自身隔岸观火,然后击强扶弱,等待将他们一勺烩了的机会!
羌瘣和蒙恬笑了一会,蒙恬说道:“陛下可知,其实自从匈奴人退到阴山以北之后,秦和匈奴之间的商贸往来,就一直没有断过!”
嗯?难不成是军队经商?这是不行的……扶苏微微皱眉问道:“愿闻其详!”
没等蒙恬开口,羌瘣率先说道:“这个老臣也有所耳闻!”
“和匈奴人之间的贸易,一共有两条路,其一就是右北平方向,自齐地而来的商贾先是和东胡人交易,然后东胡再将交易所得之物转卖给匈奴。”
“其二就是月氏,他们不仅把持着向西的商路,而且和东胡人一样,将秦国之物转卖到匈奴!”
果然,中间商无处不在……扶苏微微点头,心说怪不得月氏人请求内附之时出手豪奢,玉石玛瑙等物都是按车来算!
不过扶苏最想要的汗血马却没有,月氏人只送来了几百匹乌孙马,而且还大多都是阉割过的公马。
所以这也是扶苏始终晾着他们,没有接见他们的原因。
十几车珠宝就想获得秦人保护,好长久的把持着丝绸之路的中段,想屁吃呢!
羌瘣像是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东西,乐呵呵的问道:“陛下可知在边贸之中,匈奴人对何物最为上心?”
扶苏略一迟疑,猜测着说道:“盐巴?布匹?陶器?”
羌瘣摇摇头, 看看同样笑而不语的蒙恬:“都不是,而是大黄!”
汪汪汪的那个?应该不是……扶苏微微侧目,有些不确定的说道:“莫非是医书中记载的药材,大黄?”
“然也!陛下博闻强记,老臣佩服!”羌瘣顺手拍了个马屁之后笑着说道:“老臣听闻,一袋拳头大小的大黄,在匈奴那里,可以轻易地换到一匹骏马!”
扶苏恍然大悟的点点头,看来在茶叶流传到游牧民手中之前,他们治疗便秘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用大黄。
不过这种东西很明显是有点地位的游牧民才可以使用,普通牧民是没有可能大口吃肉吃到便秘的……
嗯,等到那三家使者离开的时候,多赏赐他们一些茶叶……扶苏捻须而笑,培养用户习惯虽然费点钱,但这种垄断行业,回本速度是很快的!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做皇帝真苦啊!
,
秦二世元年腊月初五,在祭祀了孝文王的寿陵之后,车队开始全速赶路,参乘的公卿、命妇、贵女们各自返回了自己的马车。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
戚蕊儿盘坐在扶苏宽大的马车上,抚琴而歌,她唱的是诗经中一首大雅。
其中‘周原膴(wu)膴,堇荼如饴’,指的是周文王、武王的肇基王迹之地,雍城。
只不过在烽火戏诸侯之前,这块地方就被戎人侵占了。
周王室偏安镐京,这一时期和戎人血战的,是一支重新继承了嬴姓的秦人。
之后平王西迁,秦人连续数代不顾死亡,血战连连,重新将这块地方夺了回来!
于是,雍,就成了秦的肇基王迹之地。
不过这一切和戚蕊儿抚琴而歌没多少关系,她之所以唱这首歌,是为了坐在另一边,手中拿着沙盘,一双豆豆眼饱含热泪的嬴阴嫚。
嬴阴嫚今天的功课,就是背会这首大雅,并且默写出来。
朗读并背诵全文……扶苏心中一阵暗爽,找到了几分后世里语文老师的快乐。
他面无表情的拿着一卷竹简,处理从咸阳送来的奏疏。
说来很多人不信,古代皇帝大多短命的原因,在于他们经常又累又饿。
以扶苏为例,即便是有萧何、陈平这些‘秘书’的帮助,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也一样接近了十个小时。
有时左拥右抱的履行完夫妻义务之后,合眼睡觉的时间,差不多就到了凌晨一点。
然后鸡鸣而起……
看当日状态选择做不做早操,如果不做的话,一般要召见几个博士,听他们上课。
是的,上课!
批钱粮相关的奏折,需要掌握会计技能;
批建筑相关的奏折,需要掌握精算技能;
批军事后勤相关的折子,不仅需要会算数,还要掌握一定的军事素养;
至于涉及刑狱方面的奏疏,更是要精通秦律……
虽然扶苏是个工科生,他并不需要补数学课,但很多经史子集相关的典故,却需要恶补。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虽说并不提倡皓首穷经,但起码要做到能看懂别人奏疏上写的是什么吧!
什么事情都需要向别人询问,那还要皇帝做什么?
扶苏有过统计,他每天阅读的奏疏,基本上在一到两万字之间。
听起来不多,可这他喵的是文言文!
两三个字就是一句话,信息量爆表!
事情五花八门,从蛮夷动向到哪个县要判人死刑这种情况多不胜数。
更有甚者,里面还有不少像作者一样拼命灌水的二货……
嗯,好像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暴露了……
不过这不重要!
在扶苏这几天的奏疏中,还增加了关于黄河上游降雪情况的监督。
毕竟开春后融雪流入黄河,极易造成下游春汛时河道决堤。
所以每日里除了正常的奏疏,还有许多份北地郡和上郡各县的奏疏。
扶苏想要通过建立数据库,来比对今年和去年的降雪量,争取做到在春汛之前,预测黄河的水量和往年的差异。
上面的这些还是累,后世的许多皇帝连饭都吃不好。
比如大清的道光,他觉得宫里的糕点又贵又不好吃,就想吃点便宜的,比如片汤。
于是就下令御膳房去做,在他看来,片汤就是面片子煮熟加盐,兑点高汤,比那些制作精良的糕点可省不少钱,估计他心里还觉得自己是个节俭的明君。
可是御膳房不给做,上了折子,“请添置膳房一所,专供此物。”
道光一算,这花费可不小!
于是回复,“前门外饭馆制此最佳,四十文尔,可令內监往购之。”
作为皇帝,吃个四十文钱的外卖不过分吧?
一天后内务府回报,饭馆关门了,买不到。
道光心里明白,这是内务府连夜把人家查封了,就为了不让他买,让他接着吃宫里的糕点。
于是一轮下来,道光没有吃上片汤,内务府没有捞上一笔。
只有前门外饭馆老板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但在扶苏看来,内务府其实也是无奈之举,道光要是吃完外卖当天拉肚子了,内务府的主官们挨一顿打应该是跑不了的;
要是第二天道光碰巧病倒了,或者一命呜呼了……
第一个被处决的,应该就是内务府的主管吧。
所以说内务府打死也不会让道光吃到外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道光顿顿吃外卖,那么御膳房里的厨子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这就是皇帝,一言一行都会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但讽刺的一点,就在于皇帝可以决定无数人的命运,却连自己第二天早上吃什么,也决定不了!
做皇帝,果然是天下一等一的苦差啊……扶苏微微叹息,张嘴接住了赵姬送到他嘴边的一瓣橘子,顺便舔了舔那两根洁白无瑕的纤纤玉指。
嗯,甜!
“说情的话免开尊口,她背不会那首‘棉’,今天晚上的饭是肯定不准吃的。”扶苏说完,看向一旁搂着一条毛绒绒小狗的田姬说道:“她背不会, 你俩连坐,家法伺候!”
撸狗中的田姬一言不发,小女儿气十足的撅了噘嘴,一双妩媚的桃花眼却向下弯了起来。
穿越之前,扶苏总是将妩媚和性感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
直到见到了田姬之后,他才真正的理解了妩媚和性感不同,前者只需要一个表情,亦或是一个眼神,就足以摄人心神。
或许这就是君王从此不早朝的原因的吧……扶苏收回目光,继续肝起了今天的奏疏。
赵姬在心中微微叹气,强迫自己和田姬一样,不去看嬴阴嫚那一双楚楚可怜的豆豆眼。
于是,被集火了的戚蕊儿一连拨乱了好几个节拍。
她偷瞄了一眼陪伴在扶苏身边的田姬、赵姬,一张精致的小脸顿时垮了下去,暗暗叹气,其实……
她也很想尝试一下所谓的家法!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祭祖
,
秦二世元年腊月初六,扶苏车驾终于到达雍城。
不过在他下榻寝宫之前,还需要先一步前往秦非子等历代秦国先君的宗庙祭拜。
扶苏按照礼官的要求,不停跪拜的时候,突然觉得应该尽早生一个儿子,并册立为太子。
这样以后类似于这种小规模、但仪式繁复的祭拜可以让太子去做,自己在一旁优哉游哉的搂着孩他娘看着就行。
跪、拜,献上祭品;跪、拜,献上祭品……
扶苏决定等到腊祭之后,再对这里的宗庙进行改造,效仿后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