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事不多,且大多数的奏疏都只需要批‘可’,盖章。
可起码也要通读一遍,知道上面都写了什么。
气温降低之后,扶苏出行之时就不再骑马,改为乘车,而今日只是在咸阳周边,所以只带了不到两千甲士作为随扈。
出咸阳没多久,金根车停在直道旁边一根高约丈许的木柱旁。
木柱之上,立着一只造型奇特的怪兽雕像,木柱之下,刻着‘杜邮亭’三个篆字。
这就是桓表,后来称之为华表,相传尧时立桓表于交通要道,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现在则是用于指路的木桩。
咸阳宫门前有两根汉白玉做的桓表,三人环抱,高数丈,柱身雕刻盘龙和玄鸟纹,最顶端蹲着两只萌萌哒,形似犬的瑞兽,犼,一只向内,名曰‘望君出’,一只向外,名曰‘望君归’……
材料是修帝陵时剩下的,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扶苏让人修了两个小小的奇观。
扶苏从马车上下来,眯着眼睛看了一看天空中的骄阳,这预示着咸阳再次入冬失败……
紧接着,他盯着桓表上的怪兽看了看,回想起在山海经中看到的。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可惜没有记录吃法……也许成书的时候,这种异兽已经被吃绝种了……扶苏摇摇头,顺着桓表望去。
夯土修成的道路尽头,是几间覆盖着黑瓦的土舍,这里就是当年白起自尽的地方……
扶苏有心去祭拜一下这位名将,但考虑到今天还有要事,于是只能作罢。
他向道左走去的时候,幽幽的想,居然有人说白起是从野地里捡来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白起,嬴姓白氏,秦武公之子,公子白的后人。
所以白起被魏冉举荐为将的时候,爵位是二十等军功爵中的第十级,左庶长。
一个外邦人,亦或是山野之人,在当时秦国的体系中,没有赫赫战功的情况下,只会有高位,却不会有高爵!
譬如当年的灭蜀名将司马错,他做邦尉时只是相当于左庶长的客卿爵,及至后来才晋升为第十二级左更。
而白起做邦尉没多久,就进爵为大良造,之后就成了封君。
这是因为1。0版的军功爵最高只到大良造,白起虽屡立奇功,却已经到头了……
就像学霸考一百分,是因为最高分只有一百。
不过这也说明另外一点,那就是即便在商君变法之后的秦国,公室子弟的升迁速度,优于外邦来的SSR。
所以王翦当年才会吐槽在秦国封侯难,为了不让后代饿死,请求多赏赐一些田产……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均衡,存于万物之间!
扶苏微微摇头,在持戟的中郎们组成的甬道中,30秒后走到了造纸作坊的门口。
“参见陛下!”
右丞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冯劫走上前,双手交叉在一起躬身行礼。
“老丞相快快请起……”扶苏上前一步,虚扶了一下。
冯去疾摇摇头,捋着雪白的胡须笑了笑:“臣还不老嘞……”
是,你不老,你只是个25岁的程序猿……扶苏附和着笑了笑,随即问道:“丞相来此作甚?”
“特来为陛下贺喜!”冯去疾再次弯腰下拜:“一贺陇西大捷,二贺造纸坊今日出纸!”
“丞相消息好生灵通,既如此,就随朕一同去看看吧!”扶苏点点头,随即指着远处的被士兵拦下的马车说道:“瞧,咸阳消息灵通之人,还真是不少呢!”
俄顷,奉常胡毋敬、典客顿弱、廷尉姚贾、少府公子衍、宗正公子衮、郎中令蒙毅、治粟内史郑国、内史王贺等一众大佬全来了。
“拜见陛下!”
扶苏摆摆手,心想,如果此刻天降正义的话,大秦就妥妥的二世而亡了……
额……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众卿也是来看造纸的?”
“正是!”
之前扶苏曾经将那些劣质纸张赏赐了一些给他们,只是和扶苏用来当厕纸不同,这些两千石大佬们珍而重之的将黄纸收好,密不视人。
毕竟现在并不是后世里那个旧书一斤几毛钱的年代。
一部52万字的史记,如果抄写在竹简上,按照每片竹简30字,重4克计算,共需要1。4万片竹简,重56公斤……
所以古人常说学富五车,其实也没有多少字,充其量不过是一套鲁迅全集罢了。
当等候在工坊内的将作少府公输轨见到涌入的一大群两千石大佬时,双眼睁大,满脸的不知所措。
在他看来,不过是造点纸,怎么会来这么多人?
扶苏面露微笑,在心中微微摇头。
公输家历来讲究言传心授,在他们看来,技术是练出来的,所谓的鲁班秘录,也只是代代相传的一套模型罢了。
毕竟在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里,要想保留下诸般大型器械的设计图,能承载的载体,只有造价不菲的帛布。
而对于工匠们来说,也许过不了多久,祖宗传下来的技术就需要升级换代了。
所以还是用模型作为教学工具比较好。
于是这半年来公输家淘汰下来的模型,全部被扶苏当做手办收藏了起来……
在扶苏看来,就像高夫子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知识的人把所见所闻或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成为书,是智慧的结晶。
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族群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
严格意义来说,这个时候的书籍是整个族群千万年的生活、奋斗所累积的成果,并不是某一个先贤圣哲的伟大成就……
扶苏要做的,就是为往圣继绝学,想办法让这些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知识重新传承下来。
ps:感谢‘致彡青春’、‘咸鱼的人参’、‘对繁星的渴望’、‘一张恩庆卡博学如我’的月票!
感谢‘龙岈’、‘浪迹红尘三十三天’、‘开丑’的打赏!
………………………………
第九十七章 造纸
公输轨急趋上前,团团而拜,随即引领众人上前。
这一幕,让他仿佛置身榨油坊……
扶苏向内走去,发现眼前的造纸坊,已经和他当日见到的完全变了个模样。
原本只是用于灌溉农田的沟渠被加宽,略有些浑浊的渭水流入其中,冲击着一溜巨大的水车,水流汤汤,水车翻滚,吱吱呀呀的声音清晰可见。
远处的棚子下面,是一排用泥砖堆砌的省柴灶,灶台下填充着煤球,灶台上的铁锅中热水翻滚,水汽蒸腾。
冯去疾仔细看了看远处的水车,向公输轨问道:“此处立水车何用?锅上煮着的,又是何物?”
公输轨拱手回答:“丞相有所不知,造纸的原料经过蒸煮舂烂之后才可使用,那水车牵引的,正是用来舂烂原料的水碓'duì'。”
少府公子衍上前查看之后,点着头说道:“水碓似乎和舂米用的脚碓有几分相似。”
“脚碓?”内史王贺问道。
公子衍想了一下,却怎也想不起那名小吏的名字,于是淡淡的说道:“此亦是那名献上公厕之法的安陆小吏所创,为此,陛下特意命人又奖励了他500钱以及一块木匾……”
治粟内史郑国微微皱眉质疑道:“水碓的确省时省力,不过以之舂米尚可,若是用来舂烂竹篾纸浆,却是不妥。
臣听闻,水碓一旦连续运转的时间过长,其轴心便极易磨损,不得不频繁更换。
舂米只是一时,但舂烂竹篾纸浆却需要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若是停止,便跟不上造纸的速度,更换起来又极为麻烦……”
扶苏暗暗点头,这是工程方面的大佬,毕竟在这个没什么精密测量工具的年代,指挥建造了和都江堰不相上下的郑国渠,灌溉了关中数万亩的良田。
只可惜……扶苏微微叹息,一言不发。
“治粟内史所言极是!”公输轨转过头,向扶苏方向拱手说道:“不过陛下所创轴承,已基本解决了频繁更换轴心之累!”
看着众人齐齐望过来的目光,扶苏笑而不语:我不生产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公输轨带着冯去疾等人走到水碓边上,说道:“和舂米的脚碓不同,此物名为连机水碓,使用立式水轮结构,只需一个水轮,便可带动四个水碓,效率提升不止百倍!”
“诸位再看此处,这便是水轮的核心之处了!”
郑国颤巍巍的凑近看去,发现核心处的轴承,和他常见的,装在马车轮子上的铜制轴承有所不同,水碓的轴承,在轴瓦和瓦盖之间增加了一些小圆柱,看上去似乎是铁质之物。
公输轨解释道:“此物名为滚动轴承,百锻钢所制,相比于原有的铜制滑动轴承,省力十倍,且可连续运转两个月以上!”
公输轨向他们解释了两种轴承的不同,曾经在帝陵当过监工的公子衍说道:“吾明白了,就如同运送石料之时,在下方垫的圆木。成千上万斤的石料,只需要少量十几个隶臣就可以拖动!”
众人齐齐点头,很是吹捧了一会彩虹屁之后,继续看下去。
架设在水渠边上的,并非全是水碓,还有一组组巨大齿轮带动的石磨,齿轮咬着齿轮,被外面的水车通过连杆带动,正眼花缭乱的快速转动。
不时有匠人走入,将外面锅灶之内蒸煮稀烂的竹子原料运进来,缓缓倒入石磨上的两个磨眼,然后被石磨中间接触面上錾'zàn'有的,排列整齐的磨齿磨碎,浆水便从石磨下方流出……
整个过程轻松愉快。
曾经见过制作草纸的蒙毅问道:“浆水摊平,晾干之后是否就可以用了?”
公输轨摇摇头,指着缓缓流入一个池子中的浆水说道:“现在造出的浆水,还不能用来直接造纸。”
“如果用它造纸,纸张会疏松多孔、表面粗糙,和草纸无异,需得再次捶打之后才可使用。”
公输轨指着远处的一溜水池说道:“那里就是造纸的场所了。”
扶苏等人跟着他走进,看到在水池边忙碌的,是很多身有残疾的男子。
这些人就是曾经受过肉刑的隐官之人,扶苏大量使用他们的原因,一则是为他们找个生计,二则主要是这些人的工资便宜……
此时正有不少造纸工把舂好的黏稠纸浆放入水池,搅拌溶解,成为稀薄的浆液。
之后将竹帘放入纸浆,轻轻晃动,使纸浆均匀沉淀,形成一层膜,就成了湿纸。
再把竹帘放到纸架板上,轻轻揭起竹帘,湿纸就留在了板上。
这样一次次重复,积累出厚厚一叠纸,慢慢榨干水分。
最后一层层揭开,捆扎裁剪,就成了能用的纸张了。
数名手持竹鞭,做工师打扮的男子正个查看造纸工的操作程序,若有错误之处,便站在旁边语气和缓的详细讲解。
一边干活的造纸工也会留神倾听,若是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会立即加以改正。
当然,若是碰到反复出错的造纸工,工师手中的竹鞭也毫不客气。
扶苏对此视如无睹,秦律之下,若是工师不能按时教会工匠技艺,受罚的就是工师本人。
而且在这个年代里,打,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也不必担心会打过了,因为秦律还规定,工师把学徒打死打残了,自己也会受到同样的惩罚。
扶苏转头看向公输轨,说道:“三个月之内,这间造纸工坊中,需要培养出100名掌握全套造纸技艺的工师,蓝田的铸铁作坊等也是同样的。”
“所选工师考核无误后,赏千钱,民爵一级。”
扶苏说完,除了公子衍和公子衮这两个宗室代表微微皱眉外,其他的大臣全都面不改色。
不过是一级民爵而已,算不得什么。
毕竟和农夫种田得爵,军士斩首得爵一样,工匠靠手艺也同样可以得爵。
这符合商君所说的利出一孔原则。
片刻之后,看着一摞摞被揭开的,微微发黄的竹纸,扶苏向众人询问:“众卿家觉得,该先把那种宫中藏书,誊抄到纸上?”
………………………………
第九十八章 郎中令舌战群臣
郑国拱手说道:“臣以为,首推《周易》!”
嗯,这是数术家的,也是,我记得郑国师承裨灶……扶苏抚须不语,他想起了女相师许负,据说此人曾预言周亚夫三年后封侯,为相九年后被饿死。
嗯,有机会把这个疑似野生穿越者的小姑娘召进宫对对暗号……
公子衮拱手说道:“臣认为,当以《黄帝内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