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探子看了一眼左大当户,面朝冒顿说道:“秦人用一种全身发光的骑兵冲散了羌人,然后有一个头上长着黑马尾的将军,活捉了羌人豪酋……”
“全身发光?骑兵?”
“你确定羌人豪酋被活捉了?”
左右骨都侯同时出声询问,他们也和羌人打过仗,羌人豪酋身边全是精壮的勇士,要想活捉谈何容易!
探子只是看着冒顿,没有回应质疑。
开玩笑了,大匈奴的探子全是万中挑一的射雕者,难道还能看错?
冒顿沉默了一下,鹰隼一样的眼睛微微眯着。
左大当户和左右骨都侯都是头曼单于的亲信,自己虽然继承了大单于的位置,但却并没有足够的威信让这些手握重兵的头领,像狗儿臣服于主人那样,俯卧在自己脚下。
“秦人伤亡如何?阵型……他们还排着队,聚在一起吗?”冒顿出声询问。
“伤亡……秦人基本没什么伤亡,我在山包上看的清楚,秦人步兵分为五部,之前作战的两部正在休息,其他三部开始追击羌人。”
“额……他们的战车始终停在原地,可能是车轴坏了吧……”
射雕者将自己离开时看到的情况大声汇报了一遍。
“撤军,回漠北王庭。”冒顿长叹一声:“苍狼神没有保佑祂的子嗣……”
“撤军?为什么要撤?”左大当户质疑道:“我们来的时候,带走了家中为数不多的肉和酒,难道就是为了跟着单于你,来这里闲逛的吗?”
右大当户斥责道:“注意你的身份,别忘了在和谁说话!”
“无妨!”冒顿适时加入,制止了准备用马鞭和右大当户讲理的左大当户。
他接着说道:“秦人伤亡不多,且阵型未乱,我们此刻出击,除了帮羌人解围之外,只会让匈奴男儿白白战死,捞不到什么好处!”
左大当户想了想,确实是这个理,当年蒙恬带兵将他们驱赶出河套草原时,他曾经带一万骑兵冲击秦人的一支千人队,结果大败而逃,就连战死者的尸体也来不及抢回。
可是,要返回漠北王庭(今哈拉和林),会不会跑的太远了?
就在阴山北方的漠南龙城(今乌拉特中旗)不行吗?
左大当户随即问出了自己的疑虑。
冒顿呵呵一笑:“秦人已经发现了我们的行踪,他们始终没有参战的战车,就是用来防备我们突袭的!”
“如果不快点走,走的远一点,停在秦九原郡的蒙恬,很有可能会带人向北,对我们发起攻击!”
闻听此言,冒顿周围的匈奴头领纷纷点头附和。
匈奴人并不以逃跑为耻,他们凶悍的战斗,亦或灵活地逃跑,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只要能够活下来,那就是正确的。
他们不会坚持无谓的牺牲,更不具备什么骑士风度,他们的生存哲学全是在草原严酷的环境中逼出来的。
片刻后,匈奴人乘坐着羊皮扎的筏子,开始渡河。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在几公里外的一处山包上,他们的所有行动全被章邯看的一清二楚。
“陛下所做之物,真是神了!”章邯将手中的望远镜放下,啧啧称赞起来。
他手中的这一支单筒望远镜,并不是扶苏亲手所做,所以只是刷了一层黑漆,并没有用镀金描绘的玄鸟纹,也没有编号。
早在开战之初,李信就得到探报,说是匈奴人大举南下,为此,他和章邯商议了一下,在地图上圈出了几个匈奴骑兵可能藏身的地方。
所以章邯带领三千飞骑,以及两千戎狄骑兵,昼伏夜出,果不其然在德水边上看到了正在渡河的匈奴大军。
和匈奴人不点火一样,藏在树林中的章邯也同样下令不准点火。
只是和啃生肉的匈奴人不同,秦军骑兵的背囊中,装着干肉、干果以及用羊油炒熟的面粉和豆粉。
所有的一切辛劳,都是为了在匈奴人发动偷袭的时候,可以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匈奴人身后,狠狠地爆一次菊花……
“无胆鼠辈!”
章邯撇撇嘴,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望远镜收好。
“匈奴撤了,我们也撤!”他向身边的一名裨将下令:“半路截杀匈奴人的任务,就交给九原军了!”
“将军,常言道,兵半渡可击!”裨将抱拳行礼道:“我们为什么不趁着匈奴人渡河的时候,干掉他们停留在南岸的军队,这样,还可以缴获不少战马!”
“眼皮子太浅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做。”章邯微笑摇头:“你说,先零羌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和我们决战?”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O*m
“额……因为有了匈奴援军?”裨将弱弱的回答。
“错,不过也不全错。”章邯翻身上马,解释道:“他们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和我军决战,是因为左将军已经带兵逼近了他们的冬季营盘。”
“若不在此决战,就只能远遁千里。”
“而失去了冬季营盘中储存的草料,以及供牛羊越冬的窝棚,和直接去死,没什么区别!”
“现在,羌人的主力全在和我军决战,若是此刻我们突袭他们的老家?”
裨将听着章邯的分析,呼吸顿时急促了起来。
于是他掏出手机,投出了全部的推荐票……
ps:感谢‘勇敢的种田家’的月票!感谢‘时流觞’的月票!(?ω?)
………………………………
第九十三章 大捷
当蒙颖将羌人豪酋呈送到李信幕府时,幕府周围的数十个巨大号角同时吹响。
嘟!嘟!
蒙颖将垂头丧气的羌人酋豪从马背上扔在地上,自己翻身下马,却被盔甲带的一个趔趄。
“幸不辱命!”
他在身后重甲骑兵的哄笑中,摘掉头盔下拜行礼。
这是因为李信受黄钺,代表皇帝掌生杀大权,所以免胄而下是正常军事礼节,就像骊山脚下的一比一等身手办一样……
李信微微颔首,随即用望远镜盯着远处山包上趴着的一个人影,摆摆手,中军幕府依次升起黄、蓝、黑三色大旗。
三军应旗后,发一声喊,在急促的鼓点声中向羌人追杀而去。
紧接着,中军幕府再次发出指令,让前左二军停止追击,向右翼的战车靠拢,修养体力,准备再次出战。
在此期间,大群的辅兵跑过来,将重甲骑兵从战马上接下来,随即手脚麻利的为战马卸掉身上的具状。
蒙颖脚踩着地上的羌人豪酋,回头看到,驮着自己在战场上冲了一个来回的战马,身上大汗淋漓,嘴里冒着夹杂着鲜血的白沫,大量的水汽从它的口鼻和身体向外冒着。
这匹马废了,再也做不了战马,只能当驮马用了……他长叹一声,把羌人豪酋交给中军幕府的秦兵,转身从接过一块粗麻布,仔细的擦拭着战马的身体。
等到马身上的汗液被擦干之后,接着又用麻布接水,冷敷因负重奔跑而肿胀的马腿。
至于他身上的穿着的重甲,则并没有脱下,不仅如此,他还制止了两个因为出了一身汗,想要将战甲脱下凉快一下的重甲骑兵。
从蒙颖第一天穿上盔甲起,无论是大父(蒙武),父,叔父,都反复告诫过他,穿盔甲虽然热,但结束战斗后,决不能立即脱掉盔甲,否则就有暴毙的危险!
当代扁鹊称之为‘卸甲风’,扶苏认为,大概是缺血性休克亦或者是血液流通不畅所导致的血管破裂。
前者很好理解,剧烈运动后突然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变缓,泵血功能减弱,使得原本在目标肌肉周围的血液无法正常恢复流动,这时就会造成大脑的短暂性缺血,进而引发休克。
至于后者,则是因为长时间穿甲战斗之后,厚厚的内衬会导致汗液无法即时排出,并且血液流通不畅,在战斗结束,立刻脱下甲胄后,温度的急剧变化(降低)会引发血管壁的骤然收缩,导致破裂产生脑梗。
在扶苏的记忆中,中过类似卸甲风的有五代时期的李存孝,明朝的常遇春。
嗯……原本历史中即将登场的魏王豹也得过卸甲风,不过他出名的是有一个名叫薄姬的老婆,后来薄姬被某亭长搞到手后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文帝……
所以说嘛,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曹贼,或者说,人人都是曹贼……
“都给老子擦马去!”蒙颖大吼一声,随即看向远处的战场。
随着羌人豪酋被活捉,羌人的士气顿时一落千丈,现在如同被饿狼驱赶的羊群一样,被秦军追着满山跑。
不过他这几百人,是不要想着再参加战斗了。
普通体型的战马根本承受不了他们的重量,跑不了多远就该累死了……
蒙颖无奈回头,却看见李信手中举着一个黑色的小筒子,随即向传令兵下达着一条条指令,指挥着骑兵将逃散的羌人向德水边驱赶,在那里将他们聚而歼之。
左将军视力真好,之前就是他向我指出了羌人豪酋的位置,现在又微操着辣么远的军队……蒙颖在心中嘀咕,同时觉得此战之后,自己最少能得两级爵位!
参战的士卒不是太过倒霉,保底也有一级爵位。
这么算下来,朝廷至少要准备几百万亩田,才可以安置这么多的士兵……
陛下真难呀……蒙颖摇摇头,很快沉浸在即将受爵的喜悦之中。
楼车上的李信飞快地调整着部署,有了望远镜之后,数公里的战场尽在掌握之中,所以此战的目的,就是永久的在这片大地上,抹掉先零羌这个名字。
至于楼车下的羌人豪酋,在一名懂得羌人语言的军吏劝说下,已经同意为秦军招降逃命中的羌人。
这样一来,朝廷在冬日里疏浚河道、修理水渠的劳工就有了!
大约一个时辰后,被秦军驱赶到德水边上的羌人绝望的发现,自家的豪酋向秦人投降了,并且在秦人的簇拥下,前来劝降他们。
一些气不过的羌人跑出来高声怒骂,随即就倒在了强弩之下。
片刻之后,羌人大部分跪地请降,负隅顽抗者,自然就别在了一些幸运的士兵的腰带上。
在强弩和剑盾的看押之下,大约两万多羌人被粗麻绳捆住双手,排成几条纵队走着。
这些俘虏,将乘船沿德水而下,沿洮水直达狄道(今临洮),而后沿渭水被送往咸阳。
大约两个时辰之后,羌人俘虏到达秦军临时营地。
章邯也带着大队的骑兵,远远看到了炊烟袅袅的羌人营地。
“投降者免死,负隅顽抗者杀无赦!”章邯原地兜转战马,高声宣读着命令:“骑都尉吕马童,你带一千戎狄骑兵,从侧翼圈住逃散的畜群,逃一只,本将罚你一天的饭食!”
之前蒙颖攻破烧当羌营地,却处事不密,放走了很多羌人牲畜的事情,早就在军中传遍了。
所以章邯吸取了他的教训,先一步让人在四周埋伏下来。
一个满脸胡须的黑大汉苦笑着抱拳:“末将领命!”
“很好,亮旗,吹号,冲锋!”章邯拔出腰间的环首刀,高高举向天空。
他期待着自己下次返回咸阳的时候,也能获得一把带着编号的八面长剑。
眨眼间,低沉的牛角号响起,上万只马蹄重重践踏在地面,声如雷鸣!
“秦人打过来了,快跑啊……”
“妈妈我怕!”
无数的羌人顿时乱作一团,其中一些老年或身体有所残疾的羌人男性,纷纷抄起手中的马棒木叉,想要为营寨中的女人和小孩争取逃跑的时间。
不过他们转瞬之间就丧命在了闪电般挥出的骑兵长戟之下。
ps:感谢‘如果生命在来一次’、‘三头暗黑龙’的月票!?(′???‘)比心
………………………………
第九十四章 普法
咸阳,温汤宫。
扶苏泡在温泉中,一手拿着奏疏,一手拿着剥好的橘子。
大冬天的泡温泉,真是太爽了!当皇帝真好……扶苏把橘子叼在嘴里,接过蘸好了墨汁的毛笔,在上面工工整整的写了一个‘可’字。
“陛下,陇西战报!”
韩让从殿外急趋而入,将一卷帛布递到扶苏手中。
扶苏看了一眼上面的日期,发现这是两天前从羌境传来的。
他大致估算了一下距离,从那里到咸阳,直线距离应该在700多公里,鸽子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情报送到了咸阳。
难怪直到无线电技术发明之前,人类的快速通讯手段,都是飞鸽传书!
这可比骑马送信快多了。
扶苏打开,发现这是用多张帛布拼接而成。
‘斩首七千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