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则看着御史,或是从其他渠道发回的有关项氏一族的报告,暗自沉吟。
‘项氏一族?’
‘当年项燕覆军杀将的时候,他们没有跟着一同赴死?’
‘殷通是已故武成侯的别部司马,按说和项家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他们怎么走到一起去了?’
‘难不成当年项燕的子侄,能从乱军中逃生,和此人有关?’
‘看着奏疏的日期, 可并非是这几天的事情了,陛下此时提起,究竟想要做甚?’
……
在尉缭和蒙恬陷入沉思的时候,韩信则是一脸睁目结舌的表情。
他万万没想到,同样是落魄贵族,他在亭长家混饭,被人嫌弃;钻别人裤裆,被人不耻,可人家项氏一族是怎么过的?
会稽郡无冕之王!
贤士大夫皆出其下!
人比人气死人……韩信心中略微泛起酸水,决定为皇帝剪除这个祸害!
李信拿起几份奏疏简单的看了看,旋即放下。
作为一名武将,他只管上阵厮杀,像这种乱臣贼子,有一个杀一个,至于其他的事情,他才懒得多想,也不想去掺和。
毕竟他已经封侯,需要求稳,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猛冲猛打了。
他斜瞥了一眼韩信,决定把准女婿推荐给皇帝。
尉缭见到众人都不说话,当然,他完全无视了将想法写在脸上的韩信,将皮球重新踢回给了扶苏。
“不知陛下想要怎么做?”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朕才不是微操达人
老狐狸……扶苏微微侧目,沉吟了一下说道:
“朕的打算,当然是彻底解决这伙逆贼!”
尉缭环视一周,暗自在心中点头,文臣们都已经退下,现如今在殿中的,是老中青三代武臣,那么皇帝的意思,应该就是大兵压境,将一切反叛连根拔起了。
他思索了一下说道:“陛下,若是从咸阳调兵,只怕项梁等人会有所察觉,提前远遁……”
听着尉缭说话,韩信学着准岳父的模样低头不语,蒙恬则微不可见的点点头。
治安战不比灭国战,不仅有战阵冲杀,还要应付伪装成黔首的敌军偷袭。
更重要的是,事不可为,敌人必然远遁千里。
扶苏轻轻颔首,对于尉缭所说表示赞同,只是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从他继位以来,就反复在心中谋划,已经有了近一年的时间了。
他开口沉声说道:“朕欲拜蒙恬为选锋将军,前往泗水郡、陈郡,以及淮汉以南的南郡、九江郡、庐江郡、衡山郡、鄣郡、会稽郡挑选精壮勇士,用于补充咸阳驻军的实力。”
“同时让虎贲中郎将韩信,率领一万五千蓝田大营精锐,沿东方道直抵东海之滨,加入对辰国的征服作战!”
听到扶苏点名,韩信猛然抬头,但前往辰国作战的诏命,有些让他摸不清头脑。
区区半岛蛮夷,不止要派出王离,还要让我再带领一万五千精锐?皇帝是不是有些过于高看他们了……韩信心如电转,眉头紧蹙。
尉缭微微眯着眼睛,一手捏着胡须,脸上露出了然的微笑。
蒙恬听到扶苏提起泗水郡和陈郡,突然想到之前无意中看到的一份奏报。
儒学博士孔鲋之弟孔聚,因为被一伙盘踞在芒砀之间的盗匪打劫,为保性命不得已加入对方,虚与委蛇一番后得到了贼酋信任,寻机逃脱奔入咸阳。
但秦律论迹不论心,孔聚确实加入盗匪,这就犯下了群盗罪,但皇帝看在孔鲋面子上,特赦其死罪,准许其戴罪立功,寻机引领官军进山剿匪。
蒙恬再次回忆了一下奏报的内容,那伙盗匪,为首的好像是泗水郡的一个亭长,叫做什么刘季……
他暗暗点头,心中想道:那么皇帝让我去泗水郡和陈郡的目的,应该就是监督当地官员,指挥两郡郡兵进山作战,剿灭匪徒了!
蒙恬微不可见的撇了撇嘴,他对于皇帝让他指挥剿灭一小撮盗匪有些不满,但搂草打兔子,顺手碾死他们好了。
扶苏视线扫过蒙恬,猜出了他心中的想法,毕竟蒙恬不是穿越者,不明白‘刘季’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心中会有牛刀杀鸡之感,也在情理之中。
他看着脸上露出各种神情的尉缭等人,接着说道:
“蒙恬第一站,先去南郡,集合蒙毅训练出的荆楚勇士,然后沿江水而下,接管衡山、九江、庐江三郡郡兵,然后直抵鄣郡,以鄣郡郡守赵佗为副手,大军进逼会稽郡,征讨不臣!”
“等到班师之时,再扫荡芒砀山和巨野泽的盗匪。”
“韩信率军抵达琅琊郡之后,乘坐琅琊水师战船南下,在疁县(今江苏昆山市,当时海岸线)登陆,东西对进,和蒙恬会师与吴县。”
“至于琅琊水师,则分兵游弋江水和海上,防止贼人渡江北上,或是跨海逃窜。”
他在此御前会议召开之前,是想让李信和蒙恬一起当这个选锋将军的,但考虑到咸阳城不能没有他信得过的名将镇守,所以李信这个掌宫廷宿卫的郎中令,还是待在咸阳城不要动的好。
在他这个战略布局下,蒙恬从几个郡抽调的郡兵,主要用于驱赶和拦截项梁的‘江东子弟’,至于致命一击,还是要让韩信带领的一万五千精锐来完成。
谷嗯,宿命的对决!
而另一边的,如果是蒙恬的话,应该不会被项羽正面打穿战线吧。
但不好说,毕竟项羽这个人虽然战略能力差了一点,但在战术层面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古今中外,无出其右!
所以为了让蒙恬能够稳住阵线,蒙毅在南郡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大量制作箭矢。
结硬寨,打呆仗,层层推进。
简单、粗暴、但好用。
抽调的郡兵野战能力也许不行,但万箭齐发,将敌人射成筛子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韩信突然抬头问道:
“陛下此举虽然出其不意,但贼寇若是向南逃窜怎么办?溃军逃往闽中郡,恐怕会遗祸无穷啊。”
“臣建议,陛下可以派遣使臣去闽中郡,让闽越君长调兵北上,严防死守溃军逃入闽越深山丛林之中。”
听到韩信的话,蒙恬等人微微点头,他们一致觉得扶苏的想法有漏洞。
毕竟项梁不是当年的项燕,楚国虽大,但身后就是郢陈,所以一步也不能退,最终全军覆没,无力回天后黯然自尽。
而项梁等人能逃一次,就能毫不犹豫的逃第二次!
扶苏心中微微一笑,和尉缭等人想的不一样,他怕的是项梁不跑。
项梁留在吴县拼死一战固然很好, 但他要是向南逃窜,逃到现如今还依然羁縻统治的闽中郡后。
中央军……呸,是秦军主力正好衔尾追击,跟着项梁等人的踪迹进入闽中郡。
然后,自然是请闽越君长一系来咸阳城吃火锅……
闽越女子水润多姿,即便是骂人的时候也嗲声嗲气的,那要是娇喘连连的时候呢?
要命!
嗯,更何况闽越之地对面,还有一座孤悬于海外多年的宝岛。
大秦,一点都不能少!
在电台和飞机都没有发明之前,我就是想做微操达人,也是有心无力的……扶苏略微摇了摇头说道;“为防泄密,就不要让闽越君长掺和进来了。”
“项梁等人若是舍弃会稽郡而逃,则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罢了,乡下一亭长就可以把他们擒拿归案!”
“现如今最要紧的是,琅琊水师既要封锁辰国海岸,保障军队补给,又要运载蓝田军南下,恐怕有些抽不开身吧。”
尉缭则捋着胡须笑道:“以臣之见,此刻王离应该已经快要攻破辰国了……”
………………………………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七开!
渤海之滨的某半岛南部,一座一望无际的军营。
中军行辕飘荡的王字大旗,昭示了这是王离率领的,用于降服辰国的大秦燕地军队。
王离依然穿着他那身板甲和锁甲混搭风格的盔甲,站在萧瑟的秋风中,眺望着远处辰国的都城。
这是一座占地不慎宽广的城寨,背水而建,东西宽六七里,石头堆砌而成,夹杂着许多用于固定的木头和泥巴
箭塔、望楼一应俱全。
从外墙上可以看出,辰国人对于都城的建设,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只是,王离满脸疑惑的看着都城外,装饰相对豪奢的王宫,有些摸不清头脑。
“嘶,辰国人脑子是不是有病,怎么把王宫建在了城外?”
“哎!可惜当日只抓到了一个九岁的公主,要是个王子也许能迫使他们开门投降……”
“按照游贾所说,辰国是一个部族联盟似的国家,只要打掉这个领头的,剩下的部落就好解决了!”
王离打马向东而行,他并不打算现在攻城,而是要等到被拆分运来的抛石机组装好之后,再去攻城。
这并非是辰国人的都城不好打,而是他这次带的军队,不是大多由老秦人组成的九原军或蓝田军,而是渔阳辽东辽西等地的郡兵。
以燕地郡兵的战斗力,若是强行攻城的话,必然会有不小的损失。
至于驱赶着战俘打头阵攻城?
额,在胶东郡,一名肢体健全的隶臣,价值已经从原先的八九千五铢钱,一路飙升到了一万七千五铢钱了!
所以,花费些时日去打造攻城器械,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片刻后,他来到一处人声鼎沸,叮叮当当响个不停的工地。
映入眼帘的,是上千名身材瘦小,穿着布帛和皮裘的隶臣在辛勤劳作,而在他们身边,还有很多穿着相同服装,但却梳着中原发髻的人在做监工。
这是为了准备抛石器的石弹而开办的采石场。
至于这些隶臣,则是大军一路抓来的俘虏,而那些监工,虽然也是俘虏,但却是为了躲避中原战乱,而逃亡海外的中原人。
当秦军到来之后,会说中原雅言的他们,就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做了监工,将往日里那些排挤并时常劫掠他们的土著踩在了脚下。
王离一路策马走来,虽然有些厌恶他们的阿谀奉承,但还是保持着仪态性的微笑,不住向拜倒在地,疯狂磕头的监工们点头还礼。
俄顷,一名头上戴着爵弁的工师迎了上来:“拜见王离将军。”
王离翻身下马,微微颔首:“今天能制作多少块石弹?”
工师略微思索,肯定的说道:“琅琊水师又运来了一批铁器,所以开挖石块的速度提高了不少,今天日落之前,最少可以制作两百块石弹!”
王离满意的点了点头,加上今天的产量,大军储备的石弹就超过一千块了,足够将辰国的破烂城墙砸的更烂。
守城作战,守军的心理防线就是脚下的城墙,一旦城墙被攻破,基本上就赢定了。
毕竟冷兵器时代里,城破之后大概率是没有什么巷战的。
王离左右环视了一眼,鼻腔中嗅到了蒸煮食物的味道,旋即说道:“本将军饿了,就在你们这里吃完饭再回大营!”
谷他看了一眼工师说道:“没必要特意张罗,那些隶臣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说完,他身后跟着的亲兵立刻向厨房走去。
王离此举,就是想要看一看采石场的隶臣们伙食如何。
秦律规定,隶臣每月可以获得两石,既六十公斤的谷物作为口粮,而且用来下饭的酱、菜羹也同样有明文规定。
王离倒要看看,天高皇帝远之下,有没有人敢藐视秦律,如果有的话,正好杀一两个用来警示所有人!
嗯,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这些辰国人在成为隶臣之后,除了‘人’这一属性之外,还有‘财产’的属性。
干重体力活要是再吃不饱,累死一个,就相当于一百多石粮食没了!
片刻后,王离面前摆放了一盘齁咸,且颜色为褐色的豆酱,一碗用豆芽熬成的汤,以及半盆香气四溢的稻饭。
王离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那些席地而坐的隶臣们身前也摆放着相同的食物。
他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坐在身边,面前额外摆放着半只炖鸡的工师说道:“要对这些隶臣好一些,多关心一些,把他们累死了,难不成你我亲自去挖石头?”
工师拱手说道:“将军放心,军中粮草供应充足,且秦律昭昭,无人胆敢越雷池一步!”
王离点头不语,旋即开始干饭。
工师说的军中粮草供应充足,主要是因为发动战争的时候,正巧赶上辰国人种植的稻米成熟。
于是在秦军围城的时候,那一万胡骑就左手拿着青铜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