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很多战俘,就是从半岛西边换的,当地人很喜欢大秦的丝绸、漆器……”
说完,他长叹了一口气,对于此次准备不足,无法到达更远的地方而遗憾不已。
子婴和任嚣对视一眼,旋即从怀中摸出一份舆图,这是他从咸阳城离开时扶苏画的一张东南亚的大致地形图。
“嗯,你说的地狭,应该是这个马来半岛……从陛下画的图上看,向南航行,就会看到一道海峡,然后穿过海峡,就是他们说的另一片大海了……”
“打仗不行的部落……额,这画的是大象吗?”
ps:关于耕牛菜牛的资料,来源《竹叶亭杂记》,作者清朝人姚元之,嘉庆十年进士、道光十三年任刑部侍郎、十八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关于有关吃牛肉的资料,来源《中国古代屠牛律的沿革及其兴废原因探究》。
………………………………
第三百零三章 吃面不能没有蒜!(3k章)
上郡草原,盐池。
池周绿草如茵,野花丛生,池面如镜,倒映出天空的颜色,仿佛遗失在草原之上的一面天空之镜。
清晨阳光的照耀下,盐池里的藻类和矿物质悄然发生某种神秘的变化,使得盐池变得五彩斑斓,黄色、橘色、红色、粉色、白色……绚丽非凡,美不胜收。
但盐池以南,因为采盐而到此的白犀县的盐工,却并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一世间罕见的美景。
毕竟天天见,都快看吐了……
他们拿着硬邦邦的面饼,就着水囊中的清水边走边吃,颇有几分后世社畜的赶脚。
行走中,他们按照各自班组的不同,慢慢聚拢在一起,听着组长分配着今天的工作,间或说出自己的想法。
按照朝廷制定的考核制度,每个采盐的小组当月的采盐任务,如果超过额定指标的十分之一,就会获得一只羊作为奖励。
而要是年终评定在前三的小组,则每个组员将获得民爵一级的奖励,组长和班长在此基础上,分别获得一万和五千钱的奖励。
新考评制度的体现,就是尽管被源源不断运走,但还是堆积如雪山一般的食盐。
而这,也是扶苏放心大胆去进行货币改革的底气。
在现在这个年代,谁掌握了食盐,谁就掌握了所有人。
当官府卖盐只收五铢钱的时候,半两钱的流通性就大打折扣。
而当官府将半两钱和五铢钱的货币价值统一。
既尽管半两钱更重,但也同样当做一钱来看待时,无论是谁,只要不傻,都会尽快将手中半两钱兑换成五铢钱。
毕竟一枚半两钱融化,至少可以获得两到三枚五铢钱。
这也是扶苏抢在五铢钱还没有在全天下流通的时候,就急匆匆用超低的盐价,去摧毁齐地私盐的原因。
打击私盐贩子的同时,也是在抢占其市场份额。
嗯,按照账册上来看,齐地的很多黔首,至少存了两三年都吃不完的食盐……
毕竟便宜,而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嘿!
不过扶苏相信,他们家中存的食盐,要比他们想象的消耗的快。
随着铁制农具的推广,以及无地的黔首被大量迁走。
牛耕的成本,就会远远低于雇人庸耕的成本。
赋闲的劳动力少了,则剩下的人对于薪资的议价能力自然提升。
就像当年的欧洲,因为黑死病的横扫,人口锐减,于是用工成本上升,倒逼很多相关工具的发明和推广,进而提升生产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
而在现在的秦国,也同样是这样的。
推广牛耕,再加上没有太大的人口压力,就可以引进用于发展畜牧业的三圃制。
而牲畜多了,食盐的消耗量也就随之上升。
毕竟食草动物对于食盐的需求,是完全不弱于人类的。
所以主要靠吃竹子为生的大熊猫,也就有了食铁兽的别称……
至于民间养殖的牲口多了,则正好收购了做罐头。
平价收高价卖。
嗯,小钱钱!
…………
云阳县林光宫,原本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现在被拔掉并平整了一遍的花园中。
扶苏扁起袖子,蹲在地上,手中拿着一个小铲子在挖坑。
在他身侧的竹篮中,摆放着白色的圆球。
嗯,是大蒜!
这是远去西域的使团,送回的第二批种子。
扶苏打开包裹,一眼就认出了这些被放在角落里的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大蒜!
尽管蒜头的个头比不上后世的大,但和大秦本地的小蒜却长得截然不同。
而作为北方人,嗦面条的时候不配上几瓣大蒜,总觉得没有灵魂。
哎,可惜就只有这么两坨……扶苏手脚麻利的挖着坑,驱散自己心中那个不断叫嚣着,‘尝一颗,反正还有一颗呢,怕什么’的念头。
“给你三年时间,三年之后朕要吃个爽!”
糖蒜、蒜薹炒肉、蒜香排骨……扶苏嘴中呢喃,将两坨大蒜掰开,根部朝下种在坑里。
他边填土边想,等下命人用竹篾编个罩子,盖在上面,免得被小动物或某个坏女人把蒜苗给嚯嚯了!
“陛下这是在作甚?”坏女人的声音在扶苏身后响起。
扶苏回头望了过去,田姬穿着一件红色斗篷,双手揣在袖子里,珠圆玉润、艳若桃李脸上满是好奇的神色,站在原地探头探脑的张望。
嗯,宛如一只被抓着脖子的鸭……
不过,真大啊……扶苏从对方因为在哺乳期,而越发伟岸的胸口艰难的挪开视线,旋即皱着眉头问道:
“农民揣?哪学的这个毛病?而且,你这时候不应该在房间里坐月子吗?瞎跑什么!”
听到扶苏一连串的问话,田姬撅了撅嘴,满是小女孩神态的说道:“人家闷嘛!再说了,人家不都已经把手揣起来了嘛!”
人家?清醒一点啊喂,你已经是孩子妈了……扶苏怒视着一对因为揣手的动作,而愈发显得充满压迫感的兔子:“手揣起来了?那脸呢?着凉了怎么办?”
田姬笑嘻嘻的走过来,学着他的样子蹲下,圆圆的下巴点了点埋在土层中的蒜瓣:“这是什么?陛下是在种花吗?”
春天我种下一个老婆,第二天就被派出所抓了……扶苏莫名想着这么句话,旋即开始专心自己的事情。
田姬看了一会,觉得有些无趣,站起在原地走了几步,就在扶苏以为她已经走掉的时候,她的声音再度响起。
“陛下什么时候带妾身去骑马,你答应过我,教我骑马的……”
扶苏抬起头,发现自己的视线始终被某些存在所吸引,有些底气不足的质问道:“你现在能骑马吗?再说了,朕不是教过你骑马吗?”
他发现宫女和内侍都在远处站着,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说道:“朕就是那匹马呀……”
“妾身可听不得这种话!”田姬一脸嫌弃的撇了撇嘴,旋即扭头而去,只是在回廊中留下了几声放肆的大笑。
啊这,有猫饼!不过,这娘们扭得真好看……扶苏收回目光,打开另外一个小包裹。
这里面装的,是从西域胡商那里收获的蒲公英。
嗯,巴掌大的一小袋,价值一个完整的绿色玻璃瓶!
要是让蒙恬他们知道了,一定会痛骂败家子吧……扶苏打开包裹,见到了里面连带着种子和枝叶的蒲公英。
“嗯,当地人管这东西叫马奶草,应该是切开以后会有白色汁液流出的缘故……”
扶苏小心翼翼的将那些小到不行的种子移到纸上,至于已经干枯的枝叶和根茎,则完全没有价值了。
其实蒲公英这种东西遍地都是,但要是想要提取橡胶的话,就只有这种生长在天山山谷以及俄罗斯中部的蒲公英才行,别的亚种产胶量非常低。
至于杜仲胶,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不过这东西就是用来应应急,真正的天然橡胶,还是要去南美洲去找,之后引种在大秦的南洋都护府……
“陛下这又是什么?”田姬不知道从哪个角落杀了回来。
田姬·影逝二度……扶苏猛然回头,看着一张笑靥(yè)如花的俏脸,一本正经的说道:
“蒲公英,就是之前凉拌了,你很喜欢吃的那种!不过这是其中的一个亚种,它的根部可以提取一种胶状物质……”
“嗯,如果做成某种形状的话,你应该也会很喜欢吃,只是不能咽下去,并且用牙齿咬……”
扶苏忙活着手中的活, 其实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毕竟蒲公英这种东西基本等同于杂草,用心打理亩产一千,瞎几把种亩产八百。
反正他要的是根,至于吃,还是吃本土的品种,谁知道这个亚种会不会发生变异,然后体内积攒起一些奇奇怪怪的元素。
嗯,就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的那种……
虽说有‘医保’,医疗免费,但架不住医生的水平太菜……
懂了,但好像有没有全懂……田假眨眨桃花眼,依然是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轻启朱唇问道:
“陛下,你说的这个胶,它正经吗?”
嚯嚯嚯,女司姬……扶苏头也不抬的说道:“当然正经了!”
“你平日里坐马车的时候,轮子压在地面缝隙上,即便是有了板簧,但还是会很颠簸,而将这种胶做成条状,套在轮子上,就可以替代轮子上原本的皮革。”
“橡胶,呃,蒲公英胶的耐磨性和可塑性都比皮革要强的多,而且还可以打上花纹,提高轮子和地面的摩擦系数……”
“嗯,还可以用来做鞋底,同样比皮革或是其他材料要好用……”
当然了,最多做成实心胎,充气的是不要想了。
不过随着咸阳城周边路面逐渐铺上水泥,平日里需要用四匹马才能拉动的马车,现在只需要两匹就可以了。
如果将轮子外的皮革换成橡胶,再将四轮马车上冗余的结构精简一下,就可以做成一匹马也可以拉动的小型四轮马车。
这样,那些‘中产阶级’就也可以买得起马车了。
韭菜还是要从中间割……
………………………………
第三百零四章 西北望(3k章)
好困啊……田姬一副昏昏欲睡的神情,她是来撩骚的,不是来听课的。
突然,她眼角余光看到了向这里走来的陈平。
“陛下,妾先行告退……”
“嗯,晚上朕去你那睡,不为别的,主要是想去看看秀儿……”
“呵呵,妾都不好意思点破陛下!”
…………
花园边,陈平放慢脚步,等着田姬彻底离开后才走过来。
“参见陛下!”
陈平说完,只见扶苏向他摆摆手,旋即自顾自的提着水桶,开始浇地。
嗯?
陈平微微皱眉,他过来之前,还以为皇帝在和自己的宫妃玩什么奇奇怪怪的游戏,但此刻看来,皇帝这确实是在种田……
“何事?”扶苏拎着水桶,言简意赅的问道。
陈平从袖子里摸出竹简双手奉上:“禀陛下,金城郡章邯奏报。”
“哦?”扶苏在自己身上随意的擦了擦手,打开竹简看了起来。
“看样子,左丞相那边进展的很顺利啊……”
“只是要想彻底解决月氏人的动乱,并且不被匈奴人黄雀在后,这么点兵力够吗?”
扶苏在原地踱了几步,仰头向西北而望,心中想道:
呜,应该是够的,等到月氏人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以救世主的身份登场,然后击强扶弱,将两边一口吞下。
嗯,那么关键的点,就在于抢在匈奴人介入的时候,先一步统合月氏人,到时候本部秦人精锐,再加上月氏骑兵,至少在兵力上不会太处于下风……
扶苏想了想,看着陈平问道:“你的想法呢?”
陈平斟酌着语气说道:“臣觉得,这是彻底将河西草原纳入秦国疆域的良机,不过为防范匈奴人,不如让九原军越过边界烧荒……毕竟再过不久,草原就开始枯萎了。”
扶苏微微颔首说道:“你的意思是,让九原军虚张声势,做出伺机进攻匈奴王庭的态势,让匈奴人不敢轻举妄动?”
陈平点点头,笑着说道:“若是匈奴人执意南下,那就让九原军端了他们的老巢!”
他接着说道:“至于河西战事,有之前加固的昭武城,不对,是武威城,据城而守,此乃秦军强项,足以支撑到援军到来了!”
“到时候九原军南下,两下夹击,我军仍可大胜!”
陈平说完,扶苏陷入沉思,对于陈平所说不置可否,而陈平则微微低头,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