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瞬时之间,如同江河开闸般,上千名身穿铁甲的精锐骑兵滚滚向前,只可惜除了参与狩猎的王公大臣,以及负责外围治安的中尉军,期门军并没有权限携带弓弩。

    要不然此刻,那一头长着一尺多长的獠牙,闷着头向前猛冲的野猪,顷刻间就会被射成刺猬。

    好家伙,怪不得人说一猪二熊三老虎呢,这跑起来的气势果然不凡……扶苏骑在马上,不慌不忙的躲避着野猪的追击。

    他在心中庆幸,还好今天骑的不是乌骓,而是这一匹精挑细选的战马。

    要不然乌骓一定会咴咴怪叫着,带着他撒丫子就跑!

    那样虽然远离了危险,但是皇帝的尊严就没了,尤其是他在世人面前的,‘刚毅而武勇’的人设就崩了!

    而现在,扶苏骑在这一匹枣红色的战马上,几乎不需要过多的指挥,枣红马仿佛发自本能般的躲避着野猪的獠牙攻击。

    不仅如此,扶苏还觉得,是自己拖累了枣红马的发挥,要不是它背上还驮着一个人,只怕早就用自己钉着蹄铁的强壮后腿,教野猪做人……不,是做猪!

    在扶苏(枣红马)溜着野猪跑的时候,蒙颖带着期门军将他们围的水泄不通。

    见到扶苏无恙,蒙颖悬着的一颗心慢慢落下。

    “陛下接戟!”他将手中的长戟丢了过来,旋即带领期门军散开,将舞台重新交还给扶苏。

    ps:感谢‘微风而云’的月票!?(′???‘)比心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强人政治

    扶苏将手中的雕弓放回鞍囊,顺势接过长戟。

    他之所以不去尝试着用弓箭射杀野猪,主要是因为箭头的问题。

    他携带的是射鹿或者兔子之类的中小型动物的箭头,再加上骑弓的拉力小,射不穿野猪身上厚厚的,沾满了树脂和其他杂质,看起来油光水滑的皮毛。

    而野猪这种生物,在没有受到致命伤之前,任何对它的伤害,都能刺激它解开‘基因锁’,二次暴走。

    扶苏策马远离野猪,旋即调转马头,将长戟握在手中。

    他的眼睛注视着远处喘着粗气,将獠牙对准他的野猪,肾上激素迅速飙升。

    这一刻,谁都没有退路,只有你死我活!

    你死我活……扶苏嘴角扬起一抹弧度,脚后跟轻磕马腹。

    下一秒钟,枣红马发出欢快的嘶鸣,风一般向前掠去。

    嗒嗒嗒,嗒嗒嗒!

    马蹄翻飞,重重敲击在地面上,声如闷雷。

    野猪也毫无退却之念,或者说,在它小小的脑仁中,完全没有逃跑的选项。

    于是,当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时,枣红马四蹄交错,近乎平移的向侧面挪开了半个身子,躲开了野猪向上挑头的攻击动作。

    噗!

    扶苏手中的长戟,借着野猪前冲的力量,在它的后背上划出了一条深可见骨的口子。

    剧烈的疼痛,以及长戟上传来的力量,让野猪轰然倒地,猛烈挣扎。

    下一秒钟,扶苏猛地一勒缰绳,枣红马发出一声嘶鸣,人立而起。

    扶苏倒持滴着鲜血的长戟,手臂上扬,腰背用力,猛地掷出。

    噗!

    吼!

    铁器刺破肉体的声音之后,是震耳欲聋的野猪嚎叫之声。

    锋利无比的长戟,瞬间从野猪肋下刺入,将它钉在地上。

    野猪在地上惨嚎,四肢拼命的蹬着地面,想要逃,但却因为失血,以及脏器受损,完完全全的丧失了运动的能力。

    而在远处公卿们的视角中,骑在人立而起的枣红马背上的扶苏,宛如天神下凡!

    阳光照在他的轮廓上,带起阵阵光晕,让他们对于流传在大街小巷的神之子的说法,真正的坚信不疑。

    于是,在骤然鸦雀无声的人群中,猛烈而持久的爆发出了发自内心的呐喊。

    “陛下万年!”

    “秦国万年!”

    而远处布置在狩猎场周围的战鼓,被再一次用力擂响,如雷鸣一般回荡在天地之间。

    我不知道你是谁安排的,亦或是自己闯了进来,但,谢谢……扶苏缓慢策马上前,伸出手,将深深扎在地面上的长戟拔出。

    他骑在马背上,在震天的鼓声,群臣的欢呼,野猪的哀嚎向回走去。

    一手持戟,一手持弓。

    脸上带着几分莫名的神色,一双和始皇帝一模一样的凤目中,带着几分肃杀之气。

    皇帝的狩猎场里,按理说不会有这种猛兽存在。

    毕竟有专人负责猎场,定期围剿驱逐里面的虎豹豺狼,野猪黑熊之类的猛兽,只会留下或定期放生兔子、鹿、野鸡之类相对温顺的动物。

    所以后世康麻子亲征葛二蛋的时候,忙里偷闲,一天就射死了三百多只兔子……

    扶苏听着远处高喊着自己万年的声音,不由想起了后世某战斗民族那个在总统和总理之间反复横跳大帝。

    这时候的秦国,才是不折不扣的战斗民族。

    民风尚武,只知耕战。

    一句你瞅啥,很有可能就拔剑出鞘,以命相搏了……

    嗯,所以秦律才会严禁私斗……

    这个年代,注定盛产的是‘醉里挑灯看剑’的猛士。

    也因此,扶苏在面对着向他跑来的野猪之时,才不能后退一步,不能够流露出半分的软弱!

    在群臣的欢呼声,扶苏慢慢走回人群,他向站在人群后方的陈平看了一眼,对方立刻明白了过来,旋即点点头,缓慢退出人群,向远处的大帐一溜烟而去。

    无他,拿着扶苏留在那里的印信,从咸阳城周边调兵,将所有参与围猎事宜的官吏和士兵控制起来,彻查这一头突然闯入的野猪来源!

    扶苏将长戟丢还蒙颖,高举雕弓:“狩猎正式开始,谁射猎最多,这把弓就是他的了!”

    “陛下万年!”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旋即争先恐后的向前策马冲去。

    冲在人群最前面的,是一大群刚刚加冠的少年,他们在来之前就被反复交代,不要浪费这次机会,争取能让皇帝记住他们的名字。

    这样,对于他们之后走入仕途,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

    远处,郦食其一溜烟的跑了过来,凑在凉棚下,和一群老臣叙旧的扶苏耳边小声说道:

    “陛下,伏胜到了。”

    伏胜?这是谁啊……扶苏微微皱眉,看向郦食其。

    郦食其小声说道:“就是孔鲋推荐的,那个精通《尚书》的伏胜,前些时候颁布的沧海拾遗令……”

    哦,想起来了,穿越前看过一档有关他的综艺节目……扶苏微笑颔首,不时向很多三朝、五朝元老们举杯劝酒。

    嗯,说是五朝,但其实一个三天,一个三年……

    扶苏看向郦食其,小声问道:“这个伏胜,很有本事吗?”

    要是对方只是个精通儒家经典的士子,那就让他过来混个脸熟,见上一面就让他和孔鲋一起去修书好了。

    反正天下识字的人就这么多,秦庭多一个,‘反贼’那里就少一个。

    只要有上升通道,没谁愿意去冒险走钢丝。

    比如当年唐朝中期,很多寒门出身的读书人,都是先走‘边塞诗人’这一条路,博取名声后,再走科举取士这条‘曲线当官’的路线。

    但李林甫、杨国忠当政的时候,这一条路也被断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冷知识,安史之乱虽然打了八年,但安禄山造反后第二年就死了……父辞子笑的那种。

    嗯,史思明也是这样死的……

    听到扶苏的问话,郦食其想了想说道:“伏胜此人精通天文数算,这算是很有本事吗?”

    咳!

    扶苏重重的咳嗽了起来。

    还好还好,差了两千多年,要不然咳嗽这两声,分分钟被隔离……扶苏缓了一下,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中说道:“你们先坐,朕还有要事处理,就不陪你们了!”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坐请坐请上坐

    上林苑皇家狩猎场,一座插着团龙旗和三辰旗的白色帐篷。

    扶苏跽坐在檀木条案之后,看着头戴儒冠,身穿葛衣的伏胜询问道:“听说你精通天文数算,怎么个精通法?”

    咸阳城中流传的有关迎秋之日,天命重启的箴言,他也从一些特殊的渠道获知了,只是并不知道箴言的源头,以及具体的含义。

    但想来‘天命重启’之类的,应该和特殊的天象有关,毕竟人类的上天崇拜,从蒙昧时代就出现了,而且有很大的可能,会一直延续到殖民火星之后……

    而这种类似的事情也有很多,比如前两年的荧惑守心,天降陨石等案例,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秦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伏胜看了看一旁的孔鲋,上前半步说道:“陛下可知何为四分历?”

    四分历?神马意思……扶苏微微摇头,脸上浮现出职业性的,礼贤下士的微笑,微微拱手说道:“请先生教我!”

    说完,他以目示意韩让,后者立刻带着一名内侍,在伏胜身前放上了一个蒲团。

    伏胜坐好后,双手交叠放在身前说道:“这是一种确认一年长度的历法,冬至起于牵牛初度,则1/4日记在斗宿末,为斗分,故名四分历。”

    “昔日《周髀算经》曾言,周髀长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髀者股也;正晷者勾也。”

    “所以盖天之术曰周髀。髀,股也。用勾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

    跟这种老夫子说话真累……扶苏心中吐槽,但面不改色的问道:“先生所说周髀,莫非就是圭表?”

    伏胜点点头,笑着说道:“陛下果然聪颖过人……”

    他顺手将孔鲋教授给他的颂圣之词说了几句后,继续说道:“圭表者,直立于平地上的标杆为表,正南、北方向平放于地上的尺为圭,二者互相垂直而组成圭表,盖用于测量日影长短之用!”

    “正午时分,日影恰在正北,夏至时日影最短,八尺之表,日影为一尺六寸;冬至之时日影最长,为一丈六尺五寸。”

    “于是一年为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

    他接下来又详细讲解了有关‘合朔’、‘望月’之类的名词,以及按照太阳和月亮分别测定的历法,如果融合在一起,将如何安排大小月和闰月的方法,直听的孔鲋、郦食其如痴如醉,而扶苏昏昏欲睡。

    这老夫子说的‘四分历’,其实和后世的阳历,也就是公历大同小异,每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四年一个闰年,三六六天……虽说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很牛逼,但作为一个穿越者,这些东西都是常识,如果老夫子只有这点水平,还是让他去修书好了……扶苏再次以目示意韩让,命他去准备些凉茶。

    见到扶苏有些分神,这些天一直随侍在扶苏身边,同样听闻了‘迎秋之日’箴言的郦食其,轻轻咳嗽一声,打断了伏胜的滔滔不绝。

    郦食其看着向他望过来的伏胜问道:“近日咸阳城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是迎秋之日,天象会有所异常,不知道先生对于此有何看法,是否知晓其中奥秘?”

    伏胜闻言,低头陷入沉思,掐着手指,口中呢喃着低不可闻的语句。

    一旁的孔鲋则满脸紧张,儒学能否在秦庭真正站稳脚跟,就看伏胜今日的应对了!

    扶苏则为自己倒上一杯蜜茶,小口啜引,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如果这种事情放在印刷机出现的年代里,其实很好解决,找上十几个御用笔杆,写上一些云山雾罩的文章,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如果是自媒体横行的年代,找几个明星离婚结婚爆小三,自然也能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但现在的秦国不行,不单单是民众识字率的问题,而是印刷技术不足以支撑报纸行业的兴起。

    归其原因,在于中文的纷繁复杂,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的成本低很多。

    这是因为西方以字母拼写为主,几十个字母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就组成了上千个词语。

    排版的工匠只需要认识几十个字母和标点符号,就可以无障碍工作,甚至连单词都不用认识,就可以高效且熟练的完成印刷工作。

    而中文的字数太多了,一个熟练的印刷工,首先需要认识几百上千个常用字,然后根据音韵知道字盘里哪个字在哪儿!

    并且还要有好眼神把正确的字从里面挑出来,因为有些字高频使用还得多准备一些,字盘就变得十分庞大。

    抛开印刷业的成本不谈,由此将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

    一个认识这么多字的工匠,为什么不去当官?去劳心者治人?而要在印刷机前治于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