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用黄牛耕水田,不是不行,任郡尉所说的耕一会田,然后让黄牛出来晾干,也是可行的。但有一种牛,名为水牛,此畜形如黄牛,但却皮厚喜水,同样是耕田的好手,我曾在泗水郡,会稽郡都见过,据说是从桂林郡贩卖而来。”

    见到任嚣一脸疑惑,陈卯再次阴沉着脸问道:“一郡之隔,怎么诸位都不知晓吗?”

    任嚣咳嗽了两声,有些尴尬的转过头,看着面露促狭之色的子婴说道:“番禺县的皇家造船厂有新式楼船下水,公子可否有兴趣去看一看?”

    子婴跟着任嚣向外走去:“新式楼船?如何新法?”

    陈卯怒吼道:“我还没有说完,你跑什么,这么过分,我一定要写奏疏给陛下……”

    任嚣装作没有听到陈卯的呼喊,自顾自的说道:“所谓新式楼船,就是在原有的海船基础上,按照陛下绘制的图形,挂上了几面斜桁帆和三角帆,据说可以让船逆风航行,端是神奇非凡啊!”

    子婴小声附和着:“陛下出品,必是神物!我从咸阳城出发之前,曾去上林苑长池看过,那里正在建造的大型船舶,据说连船桨都没有,完完全全依靠风力航行!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啊!”

    任嚣突然好奇问道:“公子,你说陛下在南海郡造这么多大船干什么?”

    子婴稍加思索了一下,眉头紧锁:“这我倒是不太清楚,只是听陛下提起过,说是收朝贡国可以加什么天命值,然后还有什么将文明之光散播到天之尽头……”

    任嚣下意识重重点头:“整个大秦,也只有陛下如此有如此高瞻远瞩的想法了!”

    说完,他微微侧目看向子婴,小声问道:“南海郡的种植园里,是不是缺隶臣啦?”

    子婴一脸无奈之色:“缺,缺的厉害!本来说好的再次平整一个万亩农场,和一个相同规模的甘蔗园,但因为人手的问题,进度缓慢……所以大船造好以后,尽量往远处走一走……”

    (本章完)


………………………………

第二百六十九章 鹅之大,一锅炖不下!

    阴山以北的漠南草原上,一队人马正在快速前行。

    天阴沉沉的,乌云好像就压在人的头顶,让所有人都觉得有些喘不过气。

    这一队人马看上去是仿佛是一个草原部落,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队伍中有数量众多的牛车、马车,在人群的周围,还驱赶着成千上万头棉花团一样的羊。

    然而当凑近细看,就会发现这些人的头型虽然做草原牧民的样子,但身上穿的衣服却和秦人无异。

    嗯,除了颜色不同于普通黔首的花里胡哨之外。

    这些人身上穿着的,是清一色的赭衣,也就是秦人隶臣或刑徒的制服。

    他们都是秦军数次出塞作战,从匈奴人手中劫掠来的牧奴,很明显的,他们现在成了秦人的牧奴!

    对于这些匈奴人来说,做匈奴首领的狗,和做秦人的狗,没什么区别……

    不过,这是他们最初的想法。

    此时此刻,他们心中的想法和之前截然不同!

    做大秦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啊!

    从最简单的方面来讲,过去他们饥一顿饱一顿,属于饿不死就行。

    如今在秦国,即便他们也是奴隶,但每月却可以领到一石到两石不等的粮食,而且每天,还有六枚五铢钱作为工钱!

    而管理他们的屯骑都尉还不止一次的说过,到了年终考评的时候,他们负责放牧的牛羊的繁殖率,和胸围体重等数据,只要能够被评为‘最’,就可以给自己取一个秦人的名字!

    不止如此,只要连续三年都获得‘最’的评价,就可以摆脱隶臣的身份!

    连续五年都获得‘最’,甚至可以在长城以南获得一座住宅!

    这让他们放牧起牛羊的时候,格外用心起来。

    具体的体现就是,在他们放牧的漠北夏季牧场上,狼群几乎被屠戮一空,侥幸逃脱的狼群几乎都横跨大漠,前往漠北去了,而跑不动的老弱病残,则大多出现在了他们帐篷外面的晾皮子用的木头架子上!

    他们决定接受那个屯骑都尉的建议,将最好的皮毛献给那个赐予他们新生的皇帝陛下!

    就在此时,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黑色的细线。

    “有骑兵快速接近,大家打起精神来!”屯骑都尉大吼一声,抽出了腰间的环首刀,带领十几个强壮的秦人冲在队伍最前端。

    而那些被他们保护在身后的牧奴,也从马背上抽出木弓,迅速套上弓弦,跳下马背,向屯骑校尉靠拢。

    他们的脸上,没有一丝畏惧,相反的,和周围那秦兵一样,充满了对于战斗的喜悦。

    按照秦律,即便是一名奴隶,只要能够砍掉一颗敌人的头颅,同样可以获得爵位!

    闻战则喜,在很短的时间内,烙印在了所有军功爵体系下的人的灵魂深处。

    只不过当所有人都做好战斗的准备之后,那个眼尖的屯骑都尉突然懊恼的喊了一声:“哎!是蒙恬将军!”

    于是,一片哀怨之声在秦军中蔓延,他们垂头丧气的收起环首刀,将盾牌重新放回马背上,解下强弩的弩弦,收起插在泥土中的弩箭。

    和秦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站在他们身边的牧奴。

    他们听到蒙恬的名字,脸上先是下意识的浮现出了惊恐的神情,紧接着变成了喜悦和崇敬之情。

    因为立场的转变,让蒙恬这个给他们带来恐惧的死神,变成了带来安心的守护者!

    于是他们开始用生硬的秦语欢呼:“上将军威武!秦国万年!”

    片刻之后,一面秦字大旗迎风飘扬而来。

    大旗之下的黄骠马上,端坐着一个头戴鲜红鸮冠的秦将,蒙恬。

    “拜见上将军!”

    屯骑都尉迅速调整表情,带领属下上前行了个军礼。

    在他的身后,那些牧奴,则双膝下跪叩头行礼。

    这源自于是双方地位的差距。

    蒙恬从马背上跳下,看了看周围啃食着青草的畜群,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们这是正在转换草场?”

    屯骑都尉跟在他身边,点头说道:“正是,上一个草场周边牧草已经啃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正准备前往下一处草场。”

    自从上次冒顿惨败之后,整个漠南草原已经成为了秦国事实上的夏季牧场。

    此时散布在整个肥美的漠南草原的,不止有数百个像他们这样规模的游牧点,还有专门用于放牧上郡官马场和九原军军马的草场。

    蒙恬笑着说道:“我正准备带人去你们上一处驻牧点去呢,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真的是来的早不如来得巧啊!”

    屯骑都尉一脸兴奋的问道:“不知上将军找我等何事?莫非是匈奴主力南下?不,他们应该没这个胆子!莫非是上将军要将我们集结起来,北上主动去教训匈奴人?”

    啊这,又一个战争狂……蒙恬嘴巴张合了几下,突然笑着说道:“全错!”

    “我这次来,是给你们送牧鸭、牧鹅来的!”

    屯骑都尉愣在当场,有些结巴的说道:“养养养养养,养鸭养鹅?”

    蒙恬点了点头说道:“你没有听错,就是这样。用陛下的话来说,漠南草原环境好,有水、有草、有虫,不养点鸡鸭鹅简直浪费!”

    “这次之所以没有给你们送来小鸡仔,主要是都被九原军分了,等下次吧!”

    “不过养点鸭也是很好的选择,鸭蛋鸭肉就不提了,等到冬天的时候,拔点鸭毛塞进袍子里,暖和!”

    看到屯骑都尉一愣一愣的,蒙恬只觉得一阵好笑,他接着说道:“至于鹅嘛,养大了之后,好处就更多了,不单单可以看守畜群,而且铁锅炖大鹅,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啊!”

    蒙恬拍了拍屯骑校尉的肩膀,背着手向远处走去,他要赶在小鸭小鹅还没有被晃死之前,将它们尽可能多的送到其他的驻牧点。

    屯骑都尉在原地愣了好大一会,才恍然如大梦初醒般眨了眨眼睛。

    他听着混杂在远去的马蹄声中的,小鸭小鹅的鸣叫声,一时间有些无语。

    “太仆不是负责养马的吗?怎么也开始养起家禽了?”


………………………………

第二百七十章 富贵

    云阳县林光宫,趁着太阳尚未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扶苏在亭台楼阁之间开始今日份的遛弯。

    突然,他停住脚步,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远处凉亭内,穿着一身月白色长裙,正在假装喂鱼的戚蕊儿。

    天这么热,非要赶在这时候夹道相迎是吧……扶苏假装没有看到,边做着扩胸运动,边向另一个方向走去。

    走了没几步,他抽了抽鼻子,小声嘀咕道:“什么味?好熟悉啊!”

    韩让上前两步,轻声说道:“回禀陛下,应该是云阳县的黔首,焚烧麦秸的味道。”

    扶苏恍然大悟,前些时候在咸阳城的时候,基本每天都可以闻到这种味道,没想到躲到林光宫之后,依然又闻到了这种味道。

    不过他并不打算下诏禁止焚烧秸秆的行为。

    这不单单是此时的秦国没有碳排放的压力,主要是因为在这个年代,焚烧秸秆的行为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在他穿越之前,没有详细了解的时候,认为被烧掉的秸秆,是连接着谷穗的地方。

    所以那时候的他很是诧异,这在专家口中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会如此轻易的就付之一炬呢?

    但他在了解之后,发现烧掉的秸秆,大多是被镰刀截断的下方,连接着谷物根部的地方。

    这被称为‘茬’,找茬的茬。

    如果要把这个东西拔出来处理掉,在没有旋耕机的年代,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

    所以烧掉它,就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当秸秆在田地里燃烧的时候,地表温度升高,可以杀死一部分地下和秸秆内部的虫卵和病菌,不至于影响来年的收成!

    而且燃烧之后产生的草木灰,也可以为农田补充一定的钾肥,适当的增加土壤的肥力,有效增产!

    至于因此而污染的环境,排放出的温室气体。

    嗯,在扶苏看来,尤其是后者,多多益善!

    纵观历史,中原王朝的衰败,其实和气候的变化脱不开关系。

    比如西汉末年,到了王莽执政时期,间冰期持续蔓延,气温骤降,干旱少雨,蝗灾也随之而来,黄金一斤换粟米一斛,一斛为一石,大约是三十公斤。

    即便是到了东汉建立之后,间冰期依然没有消退,当时记载有‘时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这就更惨了!

    到了东汉末年,间冰期再次降临,‘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由此而引发的黄巾起义,直接导致了汉王朝的彻底覆灭。

    之后的朝代更迭,也大多如此,气温降低,干旱蝗灾,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邮政人员下岗,明槐宗自挂东南枝……

    所以为了民族大义,这一时期的秦国一定要大力发展工业和养殖业,尤其是多养牛,多排放温室气体!

    这样,也许可以延缓间冰期对华夏的伤害。

    但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总要在其他的树上多试几次。

    所以扶苏在南海郡投入大量资源,修建皇家造船厂,改造海船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和中南半岛的海上交通。

    按照他的打算,交趾郡,日南郡等这些自古以来的地方,自然是寸土不让。

    而为了教化当地土著,传播文明之光,他准备让陈卯闲暇时候,出使当地的原始部落,教授他们种田的技巧。

    这样一来,等到大秦北方被间冰期袭击的粮食减产之后,当地的土著一定会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将自己闲暇时候种出来的粮食,无偿送给秦人。

    毕竟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嗯,这样的恩情,帝国东北方向的半岛人民,以及更东方的群岛上的居民,想来也是不介意的!

    毕竟山川异域,不共戴天……呸,是风月同天!

    …………

    咸阳宫侧门,几辆双马拉着的四轮马车缓缓驶来。

    当马车停稳之后,从车上走下十几个身穿赭衣的女子。

    她们中的一些人,有些怯懦的看着远处持戟而立的宫门卫士,以及眼前高耸的冀阙,而有的人,则低着头很谨慎的站在队列之中。

    俄顷,从咸阳宫中走出几名宫女,为首的一个女官将腰牌和文书递给了守门的都尉。

    “这些都是赵姬夫人吩咐过的,调到宫中织室的隶妾。”

    那个宫女用夹杂着齐鲁和沛泗口音的雅言,小声和宫门都尉交谈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