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孟集说道:“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廷尉府,因为县令没有直奏之权,即便是我上疏陛下,也不会有人受理,而且先皇帝当时出巡在外……”

    侯封笑了笑,迎着孟集有些诧异的目光说道:“难怪……不过以后你就有直奏之权了。”

    说完,侯封不理会愈发诧异的孟集,转而看向贯高:“你还在这里等什么?抓人啊!”

    贯高拱手说道:“老师放心,他俩跑不了!”

    白无忌也拱手说道:“老师,我和他一起去吧?”

    侯封摇了摇头说道:“论起抓人问案,你比不上贯高,但若是统军作战,贯高拼尽全力,也比不上家学渊源的你!”

    “你去传我的命令,让渔阳郡兵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看守武库,及缴械的临淄郡兵,有异动者,按连坐之法,先斩后奏!”

    侯封看着点头记录的白无忌,接着说道:“传完口令之后,你带上两千骑兵,跟着孟集一起,直奔狄县,接管城防武库,执行戒严令,必要之时同样可以先斩后奏!”

    白无忌抱拳应命之后,带着孟集和几名绣衣郎转身快步离去。

    他们几个的脸上,不约而同的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孟集自不必说,对于白无忌而言,不办几个大案子,怎么积累功劳!

    侯封等到他们相继离去之后,看向依然还站在身边的绣衣郎说道:“留下二十个人,负责审讯郡守、郡监御史,以及照看那几个密匦,剩下的人,跟我一起,带着步兵去狄县!”

    …………

    咸阳城西郊,杜邮亭卡路里。

    在通往西郊粮库的道路上,放眼望去,到处是赶着马车、牛车的农夫,车厢里是新收后晒干的黄橙橙麦粒,沉甸甸,仿佛要将车轴压断。

    不过他们这并不是来交租税的,而是趁着粮价高,将收获的粮食卖给官府。

    “哎,你这人,我这小麦晒得又干,颗粒还大,怎么就评不得一个‘最’?”一个头上戴着双板长冠,肤色黝黑的老头大声嚷嚷了起来。

    收粮的时候,是按照粮食的好坏,评出一个标准,那么收粮的价格,自然也是从高到低排列。

    粮库的小吏一脸无语:“我说这位大夫,你的粮食虽然是好的,但皇帝陛下要的是粮食,不是砂石!我看啊,你这不是来卖粮食的,是卖石头的吧!”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顿时响起嘘声一片。

    头戴双板长冠的老头脸上顿时挂不住了,他大声嚷嚷道:“哼,没礼貌!老夫为国拼杀的时候,你小子还撒尿玩泥呢!行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老夫吃亏就吃亏吧,反正都是为了秦国!谁让老夫是皇帝陛下刚出五服的亲戚呢!”

    别碰瓷,我不承认有你这么个亲戚……扶苏背着手从旁边走过,今天他算是见识到了,所以今后坑起这帮土老财的时候,再也不会手软!

    扶苏侧头, 对身边紧张兮兮的李承小声说道:“你再这么绷下去,是个人都看出咱们的异常了啊!”

    李承苦着脸:“我的陛下啊,咱们就不能不到处乱跑吗?出了事,我可担不起责任!”

    “呸,乌鸦嘴!”扶苏啐了他一口说道:“不出来看看,怎么知道民间百态!”

    “那个鲁哀公是怎么说的?”

    “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

第二百七十六章 田儋的决断

    李承撇了撇嘴:“那人家孟老夫子还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呢!”

    “故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呢!”

    哎呀,你还敢跟我顶嘴……扶苏皱着眉头看他一眼,随即笑着说道:“这周边到处都是便衣的侍卫,再说了,咱们身边,不还有‘大秦第一勇士’跟着吗?”

    “要是有谁伤到我一根汗毛,你记得将丫阉了送进宫去做内侍!”

    李承一愣,看了看满脸懵逼的蒙颖,顿时放声大笑。

    蒙颖:……就离谱!

    扶苏盯着排队卖粮的人看了许久,发现队伍似乎越排越长,而且还有人赶着马车,不断从远处跑来。

    他戳了戳一脸揶揄的李承:“别笑了,去打听打听,这是什么情况?”

    俄顷,李承从远处返回,看着蹲在地上的扶苏摇着头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陛、公子此言,真的是分毫不差啊!”

    扶苏招招手,示意他也蹲到自己身边,小声问道:“什么意思?”

    李承回答道:“公子可知,此粮仓中的存粮,是往哪里运的吗?”

    神经病啊,这我怎么知道,几十万石粮食的事情,我都是随手批的……扶苏心中吐槽,面不改色的摇了摇头。

    李承接着说道:“西郊粮仓中存粮,全部是运往大原,卖给在哪里修建窑洞的黔首食用的。”

    “因为那里的黔首大多是跟着韩信出塞作战的九原军,缴获颇丰,故而卖给他们的粮价,要相对高一些。”

    “而这,又体现在了收粮的价格上。”

    “我问过了,西郊粮仓的粮食收购价,普遍要比咸阳城其他地方的粮食收购价,每石要高七个五铢钱!”

    扶苏点了点,看着一辆用两头牛拉着的‘盗版’四轮马车从自己面前驶过。

    这样的一辆车,大约能拉二三十石(一石60市斤)粮食,也就是说,每车可以多卖一两百钱!

    嗯,扶苏依稀记得,后世里十五世纪的欧洲,那里的农民也是这样做的,他们赶着牲口大车,穿行在各个城镇的集市,寻找出价最高的粮商。

    交通慢慢提速,商业也就跟着发达了起来。

    扶苏饶有兴致的看着那一辆慢悠悠的牛车。

    牛车的制造者虽然‘剽窃’了他四轮马车的双支架,以及前轮小,后轮大的设计思路,但并没有严格的力学检测,以至于转弯的时候,还是不如原版的四轮马车转向快捷。

    嗯,他还没有装板簧,轮子也用的是原始的青铜滑动轴承……扶苏拈着唇边的胡须,决定为秦国这辆四轮马车提提速。

    举个简单的栗子,军中使用的四轮马车,其所使用的滚动轴承,既要有强度很高的很高的钢材,也要能够制作出统一规格的钢圈,这不仅需要能稳定提供钢材,还需要一批手艺精湛的工匠。

    所以,这是制约着四轮马车普及的一个关键因素。

    但随着宜阳钢铁工坊的建设和逐步投产,在相对不计成本的生产下,钢材不缺,缺的是能够将钢材完美加工出来的匠人。

    是时候开启工业标准化2。0了,比如,先把简易车床搞出来……扶苏站起身,活动了活动有些发麻的大腿:“回宫!”

    李承一愣,虽然不知道扶苏在一阵沉默之后,突然放弃了所谓‘视察民情’的念头,但他还是立刻摆了摆手。

    顷刻间,数百个面带彪悍之气的男子从各处走来,簇拥着骑在马上深思的扶苏向兰池宫疾驰而去。

    …………

    临淄郡,狄县。

    田荣从里坊外匆匆跑来,踉踉跄跄的直接冲进了田儋家中。

    “祸事啦!祸事啦!”

    他边跑边大喊田儋的名字,引的在演武场训练格杀技巧的僮仆纷纷侧目。

    “慌什么!”田儋从凉棚中站起,身上披着一件丝绸的袍子,外露的胸膛上油光水滑,肌肉虬结。

    田荣喘着粗气说道:“秦军,秦军马上就要进城了!”

    田儋一愣,笑着说道:“秦军?城中不是到处都是秦军吗?要是齐军,那还值得你大惊小怪!”

    田荣跺了跺脚说道:“是孟集那个秦狗,带着从咸阳来的秦军就要到了!”

    田儋猛地振臂,身上的丝袍滑落在地:“什么?你再说一遍!”

    田荣连珠炮般的说道:“之前朝廷不是派出了一个叫做侯封的狗官,到处搜刮财帛吗?现在他已经到了临淄了!孟集那个狗娘养的将咱们告了,现在他正带着秦军往狄县来呢!”

    一旁站着的田横问道:“伯兄,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田儋在原地踱了两步,沉声说道:“田光,你现在立刻去召集田氏一族的丁壮,以及那些附庸与咱们的隶臣,向他们分发武器!”

    “田既,你去通知县兵、亭卒,以及城里的黔首,咱们反了!复齐,就在今日!”

    田荣拦住向外冲去的田光,急切的说道:“就凭我们这些人,是不是太过势单力薄了?要不然,我们先逃吧,向东跑,去盐场带上钱财和物资,然后坐船出海,等张子房说的‘天下有变’了,我们再回来!”

    就在田儋略显犹豫的时候,一个田氏族人从远处跑来,大声喊叫:“秦人已经进城了!”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远处的街道上,一个带着关中口音的声音响起:

    “全城戒严,所有人立刻回家,严禁在街上走动!一人犯禁,则杀一伍!一伍犯禁,则屠一里!”

    俄顷,整个狄县到处都是铁蹄踩踏在青石板上的声音,带着关中口音的喊话声此起彼伏。

    田荣注视着田儋,大声疾呼:“伯兄,赶紧做决定啊!”

    田儋闭上眼睛,但转瞬之间立刻睁开,一双猛兽般的眼睛中充满了决绝的神色,这让田荣感到有些不安,但田横等人则豪气顿生。

    田儋沉声说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只愿站着生,不愿跪着死!”

    “立刻分发武器甲胄,咱们和秦狗拼了!”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夭折的救援计划

    临淄郡,千乘县(今山东高青县)。

    相传在上古年间,这里名为青丘,后齐桓公时,将济水之南辟为苑囿,‘至若凤、丛二台,云梦、青丘,漳渠、淇园,橘林、长洲,虽千乘之珍苑,孰嘉遁之所游’。

    所以,当秦国一统之后,这里就被命名为千乘县。

    和齐鲁四郡的其余县城一样,城中最为宅院作为豪奢的,无疑还是旧田公族。

    当白无忌带着两千骑兵浩浩荡荡出发的时候,这里的田氏也同样得到了确切的信息。

    毕竟就像孟集说的,整个狄县只有他一个秦人一样,齐地的大小官吏,大多是本地的齐人,在这个帮亲不帮理的年代里,如此浩荡的行动,是根本无法隐蔽进行的。

    “宗主,我等是否该援助与狄县田氏?”

    一个从外面匆匆赶回的男子询问,这也是盘坐在宗祠之内的田氏族人们共同的问题。

    “援助?拿什么援助?”老宗主田庆顿了顿手中的拐杖,抬眼看向坐在他下首的一个中年男子。

    “宗叔,你说的是真的吗?”田庆一脸希冀的问道。

    那个中年男子微微笑了一下,迎着周围人或充满敌意,或充满祈求的目光笑了笑,充满自信的说道:“那自然是真的,你们也不看看,我现在的身份!”

    如果娄敬在场,就会发现,这个中年男子,正是总是以皇帝岳父自称的田假。

    作为齐王建同父同母的弟弟,当齐王建一脉绝嗣之后,田假就是田氏一族理所应当的大宗。

    祠堂中有人质疑道:“朝廷的官盐,真的只卖一百枚五铢钱一石?”

    另一个人斩钉截铁的说道:“肯定是假的!咱们这里守着盐场,成本价买盐,也得四十多钱一石,而且还是半两钱,折合成五铢钱,也在一百二十钱以上了!”

    一个面容清秀的青年说道:“要这么说的话,朝廷等于是赔本在卖盐!咱们不妨趁着便宜,有多少买多少,等到朝廷卖不动了,咱们再加价卖出去!”

    齐人从管仲时期开始,就不抑商贾,反而鼓励士庶经商,所以秦国统一之后,齐人是最接受不能的一群人。

    多少沾点血缘关系,真是不忍心坑他啊……田假微笑摇头说道:“你可知,朝廷派我来此打击私盐,调拨给了我多少石官盐?”

    那青年不解的问道:“多少?一万石?十万石?越多越好!”

    田假笑着说道:“我记得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这么一只坎井之蛙,它对东海之鳖说,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

    “你这个竖子啊,就是这么一只坎井之蛙!实话告诉你,也告诉你们,我这次来啊,携带的精盐,足够整个大秦吃用一年了!”

    田假的话说完,眼神中隐约透露出几分霸气,让那个青年失去了质疑他的勇气。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说道:“叔祖,秦庭这次贩盐,恐怕不止是为了打击私盐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