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向北,可侵袭我秦人之故土,陇西郡西县,东出,则随时可以切断通往巴蜀之故道!”

    “故此战,乃是为了保障交通要道不至被蛮夷侵扰之战!”

    扶苏所说的白马氐人居住的地方,大致是后世的陇南市武都区,这个地方虽然在昭襄王时期就已经设立了武都县,但出了县城之外,就全部是氐人的势力范围了。

    因为道路不平,没有什么好的耕地,对于秦庭来讲,属于鸡肋,所以一直是只要氐人在山里安分守己,秦人就只当没看见。

    但现在不同了,之前对于氐人的放纵,是因为凭借他们的实力,是打不下周边的县城的。

    然而随着扶苏的第二波种植园项目的上马,通往巴蜀的故道上,很快就会有络绎不绝的车队。

    相比于拥有城墙守卫的县城来说,车队无疑是一块行走的肥肉。

    最重要的是,氐人因为离秦人最近,已经掌握了耕种和建造房屋的技巧,以及有了自己不同于羌人和秦人的风俗习惯。

    如果不趁着他们还相对弱小就动手,后世里的五胡之乱,氐人可也是其中的一胡!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是扶苏的穿越者优势了。

    武都县虽然山脉纵横,看上去贫瘠,但却是被李四光先生称为‘复杂的宝贝地带’,拥有矿藏无数。

    而且河谷环绕之地,还很适合种植花椒、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等到打通了中亚到地中海国家的商路后,还可以引进当地的油橄榄,让荒山顿时变身金山!

    这就是扶苏说的,怀璧其罪。

    羌瘣微微点头,既然扶苏把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他也知道该怎么办了。

    于是他拱手笑道:“孔丘曾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所以老臣对于攻打氐人一事,想为陛下举荐一人。”

    “臣之幼子,郎骑羌武,勇武异常,惯于山地阵战,曾跟随陛下在九原军中效力,臣以为,他是此战主将的不二人选!”

    呵呵!羌武,我有点印象……扶苏看着试图和自己做交换的羌瘣,面带微笑的说道:“既然如此,就让羌武去吧。”

    反正装备碾压,兵力碾压,将领水平也不差。

    优势在我!

    扶苏看着下方身披重甲,依然健步如飞的士兵,决定为即将到来的山地作战,再增添一个利器。

    绑腿!

    虽然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类似绑腿一样的东西,但却更加类似于高筒袜。

    扶苏说的绑腿,是出现在18世纪的军用绑腿。

    在机械化水平有限的年代,士兵的长途行军大部分时候都需要依靠双腿。

    长时间行走后,血液会下沉到腿部,很容易造成肌肉酸软、肿胀,甚至于会出现静脉曲张这样的特殊情况。

    当拿破仑发现了绑腿的好处后,就把它列为军人的必备装备。

    而随着法军四处征战所向披靡,强悍的法军成了各**队近代化效仿师从的对象,绑腿也在这个时期成为各**队的单兵装备。

    甚至于在很多的时候,不止人有绑腿,就连跟着军队需要长途跋涉的军马、军驴,也大有绑腿。

    不过这就有另外一个难题了。

    那就是一副绑腿,大约价值二十多斤的粟米!

    在秦国,受到征召的戍卒,需要自备路费、以及路上的饮食,和自己的贴身衣服,但身上的甲胄,以及武器却是武库中调拨。

    那么绑腿,到底算戍卒自备的衣服呢?还是由官府发放的武器甲胄?

    如果是前者,必然是有人有有人无,毕竟戍卒们的家境有穷富之分。

    比如大名鼎鼎的厕所候黑夫,在他原有的历史线上,得以名流青史的,就是向家里要钱的文书。

    再不寄钱就死了!急急急!

    所以让戍卒自备绑腿,就显得有些苛刻了。

    但如果朝廷发放,这两根小布条很明显不会像是甲胄一样,修修补补后换上新的甲片还能用。

    也就是说绑腿会是消耗品,在戍卒的兵役期结束之前,恐怕至少需要两副。

    秦国的常备军大约在三十万人左右,也就是说,需要准备六十万副绑腿。

    既折合粟米为,一百二十万斤(市斤)!

    约两万亩(秦亩)农田的产出!

    要是再算上为军马准备的……

    穷啊!

    当然了,列装绑腿这件事可以循序渐进,就像是这一万五千具步人甲一样。

    ps:绑腿的价格,出自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只不过那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绑腿一副,折米十一斤。

    所以在生产力更加低下的秦国,翻个番应该没什么问题。

    喜欢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请大家收藏:()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更新速度最快。


………………………………

第二百二十三章 阳谋

    九江郡,寿春县。

    夯土所筑的县道上,陈胜手中提着一根短棍,背后是一个用油布盖着的竹筐,不时有唧唧的鸣叫声从竹筐中传出。

    这是他天不亮就出发,从临县的集市上抢购到的二十多只雏鸭。

    至于为什么是抢?

    则是因为前天的时候,县里的公示栏中,贴了一篇关于茶鸭同养的文章。

    总的来说,就是在茶园中放养鸭子,然后利用鸭子的杂食天性,以及好动的特点,去除茶园中的杂草和害虫,而鸭子拉的屎,又可以为茶树的生长提供帮助。

    一片茶园,可以同时收获茶叶、鸭绒、鸭蛋、鸭肉,一次投入,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回报。

    于是陈胜赶在乡邻们没有想明白的时候,带着家中所有钱就上路了。

    所以这也是他手中提着短棍,始终警惕的看着四周的原因。

    他竹筐中背着的,是全家人的希望!

    …………

    寿县东南,约三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大名鼎鼎的湖泊,名为震泽,也就是后来的太湖。

    只是秦国年间,东南沿海的造陆尚未结束,后来几十万一平米的地方还在海平面之下,再加上海水侵蚀而导致的大片盐碱地,所以太湖平原所在的长江三角洲,远不及后世的人口繁众,富裕丰饶。

    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此时的震泽之中,啸聚着一帮靠水吃水的‘江东子弟’,而他们名义上的首领,是会稽大侠,桓楚!

    这一日,桓楚带着手下众人齐聚在一座湖心岛上。

    日上三竿之时,远处波光粼粼之处,一叶扁舟飘然而来。

    “少将军来了!”有人看了一眼笑道。

    他们说的少将军,正是项燕次子,项梁。

    桓楚举起手,在空中画了个圈,众人赶忙整队,准备迎接项梁的到来。

    这些人中,不乏有当年追随过项燕的老兵,所以转眼之间,就排成了一个严整的军阵。

    当项梁从船上跳上湖心岛的时候,上千人齐声高呼:

    “参见少将军!”

    项梁则原地站定,抱拳回礼,只是跟在他身后跳上江心岛的项籍,则大咧咧的昂着头,打量着眼前的众人。

    出于一名军事天才的直觉,项籍觉得眼前的一幕似乎有哪里不对。

    他皱着眉头在军阵前走了一遍,旋即恍然大悟。

    这次在岛上操演的江东子弟,似乎比上次少了大约三分之一!

    项梁也同时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将桓楚叫来身边,小声问道:“怎么回事?”

    桓楚有些无奈的说道:“嗯、春季正是忙着种田的时候,尤其朝廷现在高价收、收茶叶,所以有些人就请了个假……少将军,你看咱们能不能这样,先不操练了,当忙完这段时间,咱们再……”

    他在项梁充满杀气的眼神中,声音越来越低,终于呐呐不言。

    范增看了看列阵在湖心岛上的江东子弟,心中暗暗叹息,桓楚之所以敢跟项梁提出那样的意见,只怕也是受到了他们的怂恿。

    这些江东子弟的家境虽然优于普通黔首,但却在农忙之时,依然要在农田中劳作,所以几十钱一斤的新茶,不由得他们不心动。

    项籍则走到项梁身边,抱拳说道:“叔父,让我带人把他们抓回来!”

    见到项梁有些意动,范增赶忙笑着说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还是先让大家都操练起来吧!”

    范增向桓楚使了个颜色,旋即拉着项梁走到一边说道:“此乃秦庭收买人心之策,一点破树叶,居然要几十钱一斤!我们何不顺水推舟,顺从了大家的意愿,也正好借此良机,多聚敛一些钱财,以备天下之变!”

    项梁闭目叹息,良久之后说道:“也值得如此了!”

    他交过桓楚说道:“就依你之言,但忙完这一阵后,需得加倍操练,须知天命重启在即,能否复我楚国社稷,就在此一搏了!”

    桓楚抱拳正色说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远处的江东子弟也一同抱拳大声吼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上千人的齐声怒吼,如同春雷乍现,惊得水面上的野鸭乱飞。

    只不过和项梁等人的振臂高呼不同,江东子弟的心中却惦记着,赶紧操练完,好回家带上竹篓去采茶,抢在收茶的秦官还没有离开之前,将钱换回来!

    …………

    咸阳城,章台宫,一间点着熏香的静室中。

    扶苏身穿玄衣纁裳,头戴通天冠,盘腿坐在一张紫檀木做的长几后,在他的身前,是斜靠在一张矮凳之上的张苍,以及正襟危坐的萧何。

    扶苏微笑调侃道:“我的御史中丞啊,你再不减减肥,朕这章台宫就让你压塌了!”

    张苍则眨着两只眯缝眼, 一脸委屈的说道:“臣有三好,古籍、美女、美食,陛下让臣减肥,就是要臣的命啊!等下臣出门的时候,干脆找一根看起来美型的柱子,一头碰死算了!”

    扶苏则笑着摆摆手说道:“好吧,就当朕没说,等下御史中丞走的时候,带两包点心回去……”

    张苍略微坐直拱手说道:“臣谢陛下!”

    今天并非正式的朝会,而且在宋明之前,大臣们私下里和君主相处的时候,都是相对随意的。

    扶苏指着几名宫人送上来的茶水说道:“尝尝今年刚做出的好茶!”

    萧何拿起茶盏,抿了一口说道:“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莫非是集市上出售的,价四百钱一斤的明前茶?”

    张苍闻言,双眼放光的尝了一口说道:“非也非也,集市上的明前茶我喝过,和陛下这里的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扶苏则笑着说道:“这是从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快马送来的‘社前茶’,一千五百钱一斤,两千斤茶叶一上午就卖完了……”

    所谓社前茶,就是指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前采摘的茶叶。

    萧何微微咋舌,一瞬间觉得茶盏中的茶水好喝了不知道多少倍。

    扶苏则迎着张苍希冀的目光说道:“一人一斤,已经备好了。”

    张苍则再次拱手道:“谢陛下!”

    扶苏摇头说道:“先别急着谢,朕问你们,现在关中诸县的粮价涨到多少钱了?”

    喜欢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请大家收藏:()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更新速度最快。


………………………………

第二百二十四章 平粜

    张苍愣了愣,转头看向萧何。

    半月前,原治粟内史下辖的平准令在一群御史的集体弹劾下,提前回家抱孙子去了,扶苏就以‘办事勤勉,甚合朕意’唯由,让萧何兼任了平准令这一职位。

    萧何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咸阳粮价最高,已经到了一百七十钱一石了。”

    扶苏微微点头,萧何说的和他猜测的大差不差。

    咸阳大,居不易。

    现在即将到青黄不接的时节了,而咸阳城则因为聚敛大批的非农业人口,所以粮价自然冠绝天下。

    至于萧何所说的一百七十钱,则指的是五铢钱,而非半两钱。

    扶苏抿了一口茶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是时候开始下达平粜'tiào'令了。从明天开始,开启官仓,关中诸县按每石一百五十枚五铢钱的价格出售存粮,其余郡县则按照每石五十枚半两钱的价格出售存粮。”

    “在关中诸县卖粮食的时候,让衡水都尉的人到现场,设一个半两钱兑换五铢钱的兑换点,按照三比一的顺序兑换半两钱。”

    扶苏所说的平粜令,指的是在丰年收获的时候,官府按照一定的价格不限量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然后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再把粮食平价卖出去。

    比如在秦国,官方订的粮食最低价为,每石三十钱,最高价则为石五十钱。

    但在民间的一些私下交易里,粮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