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准备将记忆中的窑洞复刻出来,然后将现有的窑洞挖掘技术提升一个档次。

    嗯,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窑洞了。

    当年周人的先祖不窋'kū',带领族人定居在北豳'bīn'的时候,就是住在窑洞中的。

    《诗经·大雅·緜》中的陶复陶穴,说的就是他们在最初的定居点挖掘窑洞的事情。

    当然了,周人所挖掘的窑洞,只是相比于原始人的天然洞窟好一点,最多算是青春版的窑洞。

    而扶苏虽然不是在黄土高原上出生和长大的,但后世里红色旅游的时候,曾经在那里住了好几天的窑洞。

    所以他复刻出的,是pro plus max版的一部分。

    毕竟窑洞根据土壤的不同,是有着不同的挖掘和建造技巧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总归是能够将科技树提升一大截!

    扶苏跽坐在长几前,眼睛微微闭合,北方一役基本上将匈奴人打残了,按照战报中所述,此战过后,匈奴人五年之内无法恢复元气。

    匈奴损失的牛羊马匹可以从周边的游牧部落中去抢,但人口却不是那么好恢复的。

    而随着扶苏这只蝴蝶的扇动翅膀,原有的历史已经开始出现偏差。

    月氏人归附于秦国之后,匈奴人一旦大举来攻,九原军随时可以绕后,和月氏、金城郡联军一起,两面夹击,让匈奴人吃不了兜着走!

    匈奴北方的丁零人(不是毛子,毛子是斯拉夫人),他们之所以被后来的鲜卑人称为高车,就是因为善于制作和普遍使用高轮大车。

    这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草茂而高,积雪深厚,而且多沼泽。

    而这种环境下,即便是他们全部归附与匈奴人,也为匈奴人补充不了多少人口。

    于是,帝国面临的威胁,就是东北方向的东胡诸部了。

    毕竟按照后世的经验,当西边的蛮族被打残了之后,东边的蛮族就要开始崛起了。

    东汉年间,一支名为鲜卑的部落,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南北朝……

    后来唐朝专心对付北线的突厥和西线的吐蕃时,东北方向的室韦,契丹,渤海等多个部族就又获得了崛起的大好时机。

    室韦,就是后来的蒙古。

    所以说,做球长还是很有必要的……扶苏笑了笑,向东北方向深深望了一眼,旋即开始画了起来。

    被扶苏目光所忽略的是,民意代表方阵中,张良附和着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凤目之中再次噙满了两行热泪……

    …………

    东胡王庭。

    蒯彻坐在东胡王及大祭司的下首,饮了一口从宫中带来的甘蔗烧酒(朗姆酒)。

    他将面前的一个匣子递了出去:“我们这次来,是替皇帝陛下来交大王你这个朋友的!”

    东胡王打开一看,匣子中黄色丝绸包裹的,是两个完全透明的酒器,顿时爱不释手的把玩起来。

    “这就是大秦皇帝的诚意!”蒯彻一脸严肃的说道:“相传这是用两颗几乎透明的龙珠所打磨而成的, 即便是在皇帝陛下的宝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宝贝!”

    大祭司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中原人有句话,叫做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所以你们恐怕不止是来交朋友的吧!”

    公子将闾惊喜的说道:“大祭司居然也懂得雅言?”

    大祭司面露不虞之色:“老妇人年少之时,曾经在燕国为、为质……”

    为质?只怕是为奴吧……蒯彻面色如常的说道:“既然如此,那鄙臣就直说了吧。”

    “我等来此只为了两件事,一、秦国愿与东胡结为兄弟之盟,双方互不侵犯!”

    “二、皇帝陛下欲在右北平郡开一榷场,用中原的布匹、盐巴、茶叶,交易东胡的人参、鹿茸、皮毛。”

    “人参?这是什么东西?”大祭司眉头紧皱,满脸疑惑。


………………………………

第二百零九章 朝贡是结盟的高级形式

    “鹿茸是啥?”

    “应该是鹿头上长的角!”

    一名东胡首领在头上比划了两下,这个动作如果是个妹子的来做的话,就会显得很萌,只可惜他是个满脸胡渣的男人。

    “秦人要那玩意嘎哈?硬儿吧唧的又啃不动?”

    “不造啊!”

    …………

    蒯彻再次从怀中摸出一卷帛布,展开,指着上面画的很是抽象的图案说道:

    “所谓鹿茸,指的是鹿刚长出的,带着茸毛的幼角,不是长在头上,可以顶死人的那种!”

    “至于人参,喏,大概长这个样子,嗯,肃慎人或扶余人那里应该有很多。”

    蒯彻几乎照本宣科的念着布帛上的注解,他心中有些不太理解,这东西明明和产自上党郡的人参很像,但皇帝陛下却依然舍近求远的来和东胡人交易。

    他所指的上党郡人参,其实是后世里的党参,东北地区的人参要到很晚的时候,才出现在中原人的认知中。

    见到东胡人在掌心比划着帛布上的人参和鹿茸,公子将闾说道:“你们上次送到咸阳的紫貂皮和松子还有吗?有的话我全要了!”

    这是他的舅舅特意吩咐过的,让他利用出使的机会,低价购买一些当地价值高的特产带回咸阳,然后倒手卖掉赚点差价。

    虽然他一直觉得有些跌份,但考虑到自己的现状……赚钱嘛,不寒碜!

    “送?”大祭司抬起头,沟壑纵横的脸上带着几分委屈和愤怒。

    “嗯?”公子将闾满脸疑惑,他心想,难不成自己又说错话了?

    他所不知道的是,东胡人之所以会在祝贺扶苏继位的事情上出手如此大方,是因为在那之前,渔阳郡守严湛率五千骑越过长城,刚刚胖揍了东胡人一顿。

    至于理由嘛?

    应该是嫌弃东胡人吃饭的时候吧嗒嘴,吵到他睡觉了……

    “我有两头神鹰你要吗?”之前那个在脑袋上比划鹿角的东胡首领问道。

    “神鹰?”公子将闾略微沉吟,他想到扶苏经常跑到上林苑中狩猎,于是点点头,打算将神鹰买下来。

    虽然他并不富裕,但只要能哄好了他那个皇帝哥哥,钱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于是他拎起一个装着甘蔗烧酒的玻璃瓶,在翻译的陪同下向外走去,准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大祭司环视了一眼满脸心动的东胡各部首领,然后和小心翼翼的拿着两个玻璃杯把玩的东胡王嘀嘀咕咕了起来。

    相比于拥有盐湖的匈奴人,东胡对于食盐的需求更加迫切。

    毕竟无论是人,亦或是圈养的牲畜,都离不开盐,而后者,对于盐的需求量更大!

    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重蹈当年和燕国交易的覆辙,东西送过去了,钱却一分都没见到,反而挨了一顿毒打,被夺去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

    所以,他们决定慎重一点。

    大祭司看着蒯彻说道:“既然秦国的皇帝要和我王结兄弟之盟,那么不妨更进一步,再结一个秦晋之好!”

    “我王正好缺一名夫人,我听从南边的来的商人提起过,秦国的皇帝有一个亲妹妹,正好到了要找男人的年龄,不如……”

    他是什么牛马,居然想娶陛下的亲妹妹?也不撒泡尿照照……蒯彻眉头一簇,但随即脸上又挂起了职业性的微笑,他摆摆手,打断大祭司的话说道:

    “云阳公主是皇帝陛下一母同胞的妹妹,陛下向来视若掌上之珍,绝不会让她远嫁到东胡!”

    “鄙臣今日虽然是秦国使臣,但在王庭住的这些时日,深深的感受到了东胡人的热情、好客、勤劳、勇敢,更加领略到东胡疆域的辽阔,土地的肥沃!”

    “但鄙臣在内心中有一疑问,那就是有了如此之民,如此之地,但为何东胡人却如此贫穷,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大祭司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心想要不是打不过燕国人,谁不想到南边暖和、富庶的地方住!

    后来燕国人没了,但却来了个更狠的……

    东胡王听完翻译的话,放下手中的玻璃杯,学着大祭司教给他的礼节,将身体尽量坐直:“请先生教我!”

    蒯彻微微摇头说道:“教不敢当,鄙臣姑且言之,大王姑且听之。”

    “在中原有句话,叫做各司其职。既农人耕种,牧人放牧,百工制器……所以国家兴盛,人民富足,君主也有了享受不尽的财富!”

    “大王之臣民所擅长的,一为游牧,二为渔猎!”

    “此次皇帝陛下要和大王盟好,开辟边境榷场,就是为了互通有无,使得双方都变的富裕起来……”

    大祭司打断蒯彻的话说道:“秦使漏说了一点,我们最擅长的,是战斗!”

    蒯彻摇头问道:“东胡和匈奴,谁强谁弱?”

    大祭司毫不犹豫的说道:“自然是我们更强!”

    嗯,你说是就是吧……蒯彻再次问道:“东胡和昔日的燕国,谁强谁弱?”

    这一次,不止大祭司沉默不语,就连那些正在起哄的东胡首领们,听完翻译的话也变得沉默不语起来。

    蒯彻微笑着环视一周:“无论是匈奴,还是昔日的燕国,在秦军面前全部是一触即溃,不堪一击!所以论及战斗,还是秦人更胜一筹!”

    “和秦结盟, 有了秦军的武力威慑,则无论是匈奴还是其他部落,必然不敢侵犯东胡疆域。所以大王的臣民就可以专心放牧羊群,狩猎皮毛,然后卖给秦人,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加美好!”

    “所以贵我双方结盟,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东胡王听着翻译的话,看了看手中的玻璃杯,想到了使团带来的很多好东西,于是摆手制止了大祭司的抬杠,问道:“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蒯彻抚掌而笑:“大王可以派遣一名王子到咸阳入学,而为表示结盟诚意,鄙臣建议大王再次向皇帝陛下进献一批紫貂皮之类的特产……”

    大祭司终于忍不住了:“又遣人质,又进献贡品,这是结盟吗?分明是朝贡!”

    蒯彻笑着说道:“中原有句话,朝贡乃是结盟的高级形式……”

    ps:感谢‘鄂岳观察使’的打赏!感谢‘流浪的风aaa’、‘看看兔兔’、‘火商’、‘迷雾小村’的月票!(*^▽^*)


………………………………

第二百一十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咸阳城,渭水之南,章台宫。

    丹陛之下的一名谒者在大声宣读着新一轮的春季禁令。

    在这个降水量不太充沛的月里,不可用火来焚烧山林,不可用干河川、湖泊之水,同时这个月也是鱼类繁殖的季节,所以除了什么都能钓到,但唯独钓不到鱼的钓鱼佬,其余人一律不准捕鱼。

    祭祀之时用圭璧来代替牛羊;

    当本月的第一个丁日到来之时,要举行祭祀先师的释菜之礼,并且皇帝亲自率领公卿大臣们去学室视察。

    在扶苏昏昏欲睡中,另一名谒者开始宣读第二份诏命。

    任命郎中令蒙毅为南郡郡守;

    任命陇西郡守李信为郎中令;

    任命通武侯王庆为陇西郡郡守;

    诏命蒙恬前往九原军,节制北地郡、上郡、九原郡、云中郡四郡郡兵,防备匈奴南下袭扰,并将贺兰山长城向西延伸至盐湖。

    呼,第二项完成……扶苏打起精神,挺直腰杆等着最后一个项目。

    接见南方来的越人君长。

    这些人向他进献了小山一样的南方土特产,嗯,主要是用于他们的子女在咸阳上学的学费。

    正所谓财可通神。

    于是这些品级相当于乡啬夫一级的越人君长们,就特许可以在距离扶苏五十步的地方……三拜九叩。

    嗯,果然长得跟猴子似的,慢慢来吧,就像后世潮州女婿改良泰国人的血统咯……扶苏在心中开始地域黑了起来。

    …………

    与此同时,在三川郡的东方道上,一大群风尘仆仆,衣衫褴褛的黔首们,正坐在平板马车上向函谷关方向而去。

    这些是中原诸郡响应扶苏号召,前往湟中之地落户的第一批移民。

    如果仔细去看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中只有寥寥无几的拖家带口者。

    嗯,毫不夸张的讲,这一万户中,至少有九千户都是光棍一条……

    于是,不知道是谁起了个头,移民们开始齐声高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