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谍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谍行天下-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此,韩涛的心里才踏实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那些俘虏的性命总算保住了,而且自己将来也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财富。

    他写好了一封书信,让李固手下的兵士骑快马返回长社,先向朱儁和皇甫嵩汇报,确保那些俘虏的性命。

    韩涛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等陈氏和钟氏,荀氏的粮草准备速度之快,相信那两个家族也必定不甘落后,很快也就准备好,到时候可以一起带回长社。

    韩涛猜测的没错,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陈氏、钟氏也派人来告知韩涛,各自都已经备好了一万石粮食,可以让韩涛带回。

    此时,韩涛才真正的意识到了,什么叫名门望族。

    韩氏家族虽然在山阳可以算得上首富,但和这些有着百年以上的豪门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等到一切都安好,准备离开之前,韩涛单独找了荀彧,想要对他进行劝说,争取能让他加入自己的队伍,毕竟这可是顶尖的人才,他实在是不愿错过。

    “文若兄才高八斗,见识广博,乃王佐之才,何不与我一同回去,参与剿灭叛军,建功立业?!”韩涛开门见山地向荀彧盛情发出邀约。

    荀彧短暂迟疑后,却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摇头回绝:“子真一番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如今朝政都被十常侍掌控,纵使我等剿灭黄巾叛乱,若是不懂贿赂他们,也是难以出头。既然如此,我倒不如隐居乡间,来得逍遥自在。”

    韩涛明白荀彧的担心,也知道东汉末年最后的混乱,的确是和十常侍乱政有着很深的关系,能够理解他不想趟浑水的心情。

    这就是士族子弟的好处,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要步入政坛。

    自己虽然是穿越而来,却只落入了寒门,纵然知道此时入仕艰险重重,可为了生存,也只能坚持下去。

    但现在毕竟还是白身的义军,也难怪荀彧不愿在此时跟随。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既然文若兄此时不愿出仕,涛自然不能强求。”韩涛见劝说无奈,也不再勉强。

    “子真才智过人,当可建立一番功勋。此次你为我们各大家族争取利益,四方奔走,十分辛苦,我等商议后,无以为报,所以联合决定,再多赠予子真一成的股份,也就是以后子真一家可独占三成收益。”

    韩涛听到荀彧这句话,却微微一愣,自己最初献策,只是为了拯救那些俘虏。韩氏能够凭借铸刀和造防刺服的技术,以及日后的管理占两成利润,他已经非常知足。但颍川各族竟然还要再送一成红利给自己,这份人情实在是太大了。

    韩涛赶忙就要推辞:“颍川各族出钱出力,我已经非常感激,哪里还敢再贪这一成利润?各位盛情,我心领了,但实在是不敢收。”

    “子真高风亮节,荀某十分钦佩,但还是恳请你收下。或许日后你就知道,这份答谢或许另有其他用途。”荀彧故意卖了个关子,没有把话完全说透。

    韩涛也是个聪明人,明白荀彧这样安排必定有深意,自己若是一味拒绝,反而辜负了对方一番好心,只能拱手道谢:“既然如此,那涛只能受之不恭了!”

    “子真此去,一定多多保重,他日君功成名就之日,或许也就是你我重逢之日。”

    听到荀彧这句话,韩涛心中一动,荀彧这番话是明显的示好,也就是告诉他,如果将来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不排除跟随的可能。

    “多谢文若兄盛情,涛定不会让文若兄一身才学无处施展。待到时机成熟,必定再来拜请。”韩涛一边向荀彧道谢,一边也做出了自己的承诺。

    尽管荀彧此时没有决定跟韩涛一起离开,但韩涛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建立拥有了基业,再来邀请一定可以真正地打动荀彧。

    一旦拥有了这些名门望族的相助,才是韩涛可以真正建立霸业的时刻。

    韩涛又去向荀靖等人辞行后,离开荀氏家族,与韩冲、刘关张、李固一起押解着粮草回转长社。

    当他们回到长社时,看到城外搭起了营帐,那些黄巾军的俘虏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有专门的官军统一管理。

    韩涛看到这里,心中也踏实了很多,看来皇甫嵩和朱儁还算是信守诺言,于是赶紧加快脚步,进入长社的帅府去向二人复命。

    看到韩涛等人真的带着粮草和颖阴各大家族的承诺返回,两位中郎将也非常高兴,毕竟他们也不愿背上杀降的名声。

    朱儁告诉韩涛,他出发去颖阴之后,他和皇甫嵩就联名写了奏章,把韩涛的设想向朝廷呈报,并且把这次大败黄巾军的事,也如实上报。相信用不了几天,应该就会有回信回来。

    朱儁等人的猜测一点儿没错,几日后,几人正在帅府议事,有守城的兵士来报告,来自洛阳的天使已经带着圣旨来到城外……

    皇甫嵩、朱儁、曹操等人哪敢怠慢,赶忙出城迎接,将带着圣旨来到的天使接到帅府。

    韩涛、刘备等人毕竟是义军,无权参与迎接天使,只能暂时在帅府大厅外候命等待。

    皇甫嵩等人摆下香案,焚香跪拜接旨。

    圣旨上对皇甫嵩大加赞赏,加封他为都乡侯,毕竟他是长社的汉军主将,得到封赏最多,也是应该的。

    朱儁和曹操虽然没有官职的变化,但也各自得到了赏金奖赏。

    圣旨宣读完毕,三人拜谢皇恩之后起身。

    天使带着几分奸笑地看着三人:“三位大人战功卓绝,都是朝廷梁柱,老奴在这里恭喜三位了。”

    三人赶忙向天使道谢:“有劳公公了,公公一路舟车劳顿,我们马上为您安排酒宴接风。”

    天使却笑着摆手:“不慌吃酒。皇甫将军,你的奏章里,提到了一位义军头领,叫什么韩涛的,他人现在何处呀?”

    听到天使单独问起韩涛,皇甫嵩立即意识到,这必定是有单独的封赏要给他,赶忙回应道:“他就在厅外候命,公公要见他吗?我马上宣他进来。”

    天使点了点头:“叫他进来,咱家有几句话要跟他说。”

    皇甫嵩不敢怠慢,赶忙派人招呼韩涛进来。

    听到天使要见自己,韩涛也是微微一愣,但随后想到,此事或许和自己提到的处理战俘的计划有关,赶忙整理好衣衫,走进了帅府大厅。

    韩涛一眼看到了坐在大厅正中的一个冠帽皂鞋,宝石绦环,五十来岁的胖宦官,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他保养得极好,一看就是平时养尊处优的状态。

    韩涛走到宦官面前,恭敬地跪倒行礼:“草民韩涛拜见公公!”

    宦官仔细打量着韩涛一番,却是一言不发,只是不时地点头,并连声夸赞着:“好,真的是好。”

    这宦官不说话,只是这样不停地称赞,弄得韩涛和在场的三位军官都很是尴尬,但谁也不敢多说话,只能是静静地看着他。

    过了好一会儿,宦官才转头看向皇甫嵩:“皇甫将军,咱家安歇的房间,您安排好了吗?”

    皇甫嵩赶忙回应着:“回公公的话,已经安排好了。只是长社刚刚经过战乱,各方面条件肯定比不上您在洛阳宫里,还请多多海涵了。”

    “不碍事,有个地方就好了。”宦官对此倒没在意,转头对韩涛说道,“你跟我到房间来,咱家有几句话要单独跟你说。”

    听到这句话,韩涛和三个军官都是一愣,谁也没想到,这老宦官打量了韩涛半天,最后做出了一个这样的决定。

    一个老宦官招呼自己跟他进房间说话,这啥意思?

    韩涛的眼前瞬间闪现出了现世生活中,影视剧中出现的变态老宦官形象。

    我去,这老王八蛋该不是看小爷我长得眉清目秀,动了那个念头吧?

    韩涛立刻觉得后背发冷,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心里想着:不是吧,我怎么这么倒霉,好好的怎么碰上这么一个老变态,我该怎么办?



    第96章 中常侍的吩咐

    

宦官见韩涛一直跪着没动,以为他没听清楚,提高调门又说了一遍:“咱家让你跟我回房间,你倒是吱个声呀?!”

    韩涛听到这里更加紧张,但又不敢直接违拗,只能用求助的眼神看向曹操,希望他能帮自己圆场。

    曹操也不敢阻拦这宦官的召唤,只能走到韩涛的身边,小声地劝说着韩涛:“子真,公公这是要提拔你,你就跟公公去,好好伺候着,千万不得怠慢。”

    韩涛听完曹操的话,心里这个骂:伺候你奶奶个腿,你怎么不去伺候?关键时刻把我卖了,你个曹孟德,真不是什么好东西,亏我还救过你的命。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韩涛已经没法再推辞,只能硬着头皮,低着头跟着那个天使,一起向后堂房间走去,但脑子却高速地运转着,思索着该如何摆脱接下来的“危机”……

    跟着宦官走进了后堂的卧室,韩涛的心里一直是忐忑不安。

    他实在想象不出这个又老又胖的宦官把自己带进房间,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把房门关好,把窗子也都关上,不要露出一点缝隙,免得外人知道咱们在屋里干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老宦官向韩涛吩咐着。

    我去,大白天的关门关窗,这分明是要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呀,这老家伙到底想干嘛?

    韩涛听到宦官的安排,心里越来越紧张,但最后还是忍着遵照对方的吩咐把门窗关好,然后站在了房间中间,远离宦官的位置。

    “你站那么远干什么?到我跟前来,咱家又不会吃了你。老宦官见韩涛站在离自己很远的位置,摆手招呼着他。

    韩涛无奈,忍气走到了他的面前,心里已经盘算好,如果老东西真的敢对自己动手动脚,绝不轻饶他,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弄死对方之后如何掩饰的办法。

    “长得眉清目秀,俊俏得很,看着就招人喜欢。你今年多大啦?”老太监一边再次打量着韩涛,一边开口询问着。

    “草民是延熹十年(公元167年)生人,马上就快17岁了。”韩涛回应着。

    宦官赞许地点了点头:“17岁?当年霍去病初次征伐匈奴,也是十七岁。你也同样是年少有为,仪表不凡,年纪轻轻却是智谋深远,难怪在朝歌月旦评上能被许劭称为当世大贤。这次能够大破敌军听说也有你很多功劳?”

    “公公谬赞,小人不过是略尽勉力而已。”韩涛谦虚地回应着。

    “行了,你就别在咱家面前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话了。”

    “我临出宫的时候。几位中常侍大人特意向我吩咐,要是见到了你,有几句话得当面提醒一下。”宦官不紧不慢地说着,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听宦官说出这句话,韩涛的心里反而踏实了一些。

    几位中常侍大人的吩咐,才是胖宦官要和自己单独约谈的重点,只是可能内容比较机密,才把自己招入密室。

    想到这里,韩涛彻底放下了心,认真地躬身听对方说话:“草民恭听公公教诲。”

    “教诲倒是谈不上。我临出门的时候,几位中常侍大人可是特意吩咐了,都说子真先生你劳苦功高,理当重赏,只是……”

    说到这里,宦官故意卖了个关子,却没有说下去。

    “听说你可是个商户出身,按照大汉律法,这经商者可是不能入仕为官的,子真先生不会不知道吧?”

    听到这里,韩涛的心里微微一沉,对方这番话显然是有刻意打压自己的意思。

    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情绪波动,只是平静地回应着:“韩涛身为大汉子民,国家有难自当挺身而出,我兴兵讨贼,只为报效朝廷,并不完全是为了个人入仕。”

    “嗯,年纪轻轻就懂得报效国家,不计回报,这份胸襟倒是值得赞赏。”

    “几位中常侍大人听说了你的事情,也是非常不忍心,埋没子真这样一位青年才俊,所以才特意交代咱家,转告与你。”

    “他们将会和颍川韩氏打个招呼,从此之后,子真就不光是山阳韩氏,亦是颍川韩氏的子弟,日后入朝为官,您也会更有台面。”宦官做出一副体恤的样子继续地说着。

    这颍川韩氏本来也是东汉末年很有名望的士族,出过很多名仕。

    只不过近些年有所衰落,名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这次去募资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找他们。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能够搭上他们的关系,对将来韩涛入仕为官,肯定还是大有助益。

    韩涛听到这里,已经听出了大概,对方先是拿自己真正的身世进行一番打压,表示难以得到赏识。

    然后再抛给自己一个可以进入颍川韩氏的机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