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连日的劳累,大部分黄巾军都睡得十分沉,以至于朱儁所带的敢死部队将大半个营区都喷洒了火油,居然没人发现。
等到火油喷洒完毕,朱儁带队回到营门的位置,晃动火折子,点燃了火把,往空中晃了几晃,立即下令:“击鼓放火!”
“通!通!通!通!”
鼓声在黎明前的黑夜里传得极远,瞬间响彻天地。
得到指令的汉军士兵们迅速举起手中的弓箭,点燃箭头的布条,向着黄巾大营飞射而去……
这一次可不比之前的偷袭,由于营房中提前喷洒了火油,火箭射入,迅速就腾起了冲天的火焰,并且伴随着夜风,迅速蔓延。
转瞬之间,就将大片营房和草地一起点燃,使黄巾大营陷入了一片火海。
朱儁看到火起,再次下令:“杀!”
三千汉军士兵一起向着惊醒的黄巾军展开了冲杀。
震天的鼓声和冲天的火光,让在长社城头焦急等待的皇甫嵩和曹操、韩涛、刘备等人也都看到、听到了。
皇甫嵩不再犹豫,迅速按照之前的部署,领着兵马出城,向着黄巾大营冲杀而去。
韩涛站在城楼之上,尽管他最后被刘备说服,布置下了这次的火攻之术。
但此时亲眼看着远处的黄巾军大营变成人间炼狱,看着黄巾军兵士在火海中被砍杀哭嚎,韩涛的内心还是十分不忍,黯然地闭上了眼睛……
第91章 手刃仇敌
震天的鼓声和喊杀声,将熟睡中的波才、胡建、何曼、邓毅等黄巾军将领一并惊醒。
他们惶恐坐起,听到四面喊杀声,本以为又是官军骚扰的夜袭,并未在意。
直到部下来报,整个大营都被大火吞噬,而且有大批官军骑兵冲入践踏时,他们才意识到这次是真正的总攻夜袭。
邓毅率先反应过来,来不及披挂战甲,提了武器就冲出自己的大帐,指挥人马抵御奇袭。
此时,皇甫嵩的兵马早已杀入黄巾大营,大营内火光冲天,亮如白昼。
黄巾军士兵一个个甲不及身,多数人匆忙间拿了枕边的兵刃便冲了出来。
或是被大火吞噬,或是被冲杀的汉军砍杀,当然也有很多直接被战马撞倒,死于马蹄的践踏之下。
朱儁带领兵马在军营内四处冲杀,此时他远远地看到了刚刚冲出营帐,指挥灭火的邓毅,一眼认出了他正是当初夜袭他军营的黄巾军将领,立即向他冲杀而去。
邓毅转头看到朱儁,认出他是汉军的主将之一,也是恨得咬牙切齿,顾不得指挥众黄巾军救火,提了武器,便向朱儁冲去。
邓毅自诩武勇过人,又使用的是长枪,占据兵器优势,根本没有把朱儁放在眼里,直接挺枪刺向朱儁。
朱儁看到邓毅的长枪刺来,迅速挥动手中的利剑,却不是磕挡,而是采取了横削的方式。
邓毅看到朱儁用剑削向自己的长枪,正微感诧异,却见剑光一闪,自己长枪的头竟然被朱儁手中的利剑一剑削断。
朱儁一剑削断枪尖,却是直接挺剑向着邓毅就刺。
邓毅惊愕之余,毕竟也是作战经验丰富的武将,立刻变枪为棍,想要磕挡朱儁的利剑直刺。
但他再次低估了朱儁手中利剑的锋利,手中的“棍”碰到朱儁的利剑,瞬间又被削断。
此时的朱儁已经逼近邓毅,他快速回剑,削向了邓毅的脖子。
邓毅手中没有了武器,再想闪避也已经来不及,直接被一剑削断脖子,人头飞出,鲜血喷涌,倒毙在当场。
曾经大败朱儁火烧汉军大营的黄巾军渠帅波才的爱将邓毅,被朱儁一剑斩杀。
其实邓毅本身的武艺虽然不及朱儁,但也绝非一合之力都不具备。
只是连日来他们不断被汉军偷袭,本身休息不好,今夜又遭遇真正猛攻,失了方寸。
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朱儁手里使用的这把利剑,实在是太过锋利,接连两次斩断了邓毅的长枪,让他失去了武器,才被朱儁一击所杀。
这一个月的时间,韩涛除了时不时地安排人对黄巾军进行偷袭,还给马原安排了一件重要的任务。
那就让他带着城内的铁匠,用锻造割鹿刀的方法尝试锻造了一批利剑。
由于长社正处于战乱,随时需要武器补充军需,所以没有太多原材料使用,再加上需要实验,在夜袭之前才刚刚铸造完成,而且最终只成功了十五把。
韩涛给自己留下了九把,其余六把赠给了皇甫嵩、朱儁、曹操和刘关张三兄弟各一把。
朱儁就是拿着新铸造的“割鹿剑”削断了邓毅的武器,并将其斩杀,完成了复仇!
邓毅一死,众人俱是大惊。汉军官兵自然是兴奋喜悦,而一众黄巾军则是如丧考妣,军心大散。
朱儁捡起邓毅的首级,用剑挑起,然后高声呼喊:“贼将邓毅,已然授首!”
朱儁这样一喊,跟随着他而来的汉军将士,也是跟随着一起高声呼喊。
听到他们的吆喝,本就失去主心骨的黄巾军士,更加慌乱,全无战意。
这一场恶战,直到第二日的正午过后,才算慢慢停止。
波才和胡建、何曼在听到邓毅的死信后,又看到分崩离析,四散奔逃的部下,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也不敢再战,在数名亲兵的掩护下,早早撤离逃走。
其余的黄巾士兵被火烧、冲杀、马踏以及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最后更有大批人跪倒投降。
此时战斗结束,只见长社城外的山野、平地上到处都是被官军圈围起来的黄巾俘虏。
看到大战结束,曹操、韩涛和刘关张三兄弟,也在亲兵护卫下,走出长社来查看战果。
放眼望去,韩涛看到的是遍地俘虏。
这些人中,只有少数身强体壮的男子,这些人都是装备齐全,一看就是黄巾军主力。
可绝大多数的俘虏,不过是刚刚放下锄头,典田卖地,走投无路的可怜农民罢了。
这些人一个个皮包骨头,面色蜡黄,看着面前经过的官军,都是惶恐地瞪大眼睛,围拢在一起。
看着他们那凄苦的样子,韩涛的内心深受触动,想到就是因为自己的计策让这些人险些丧命,韩涛就更加内疚。
他所能做的,也只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这些可怜的人做一点事情。
“马原,吩咐咱们的部下,将随身携带的干粮拿出来烧火煮粥,给这些战俘吃一口吧。”韩涛发出了指令。
得到他的指示,马原不敢怠慢,立刻招呼部下埋锅造饭,开始煮粥,分发给俘虏食用。
俘虏们纷纷感恩戴德,叩拜感谢。
曹操与刘关张三兄弟看到韩涛的安排,都理解他的仁厚之心,也纷纷效仿,让部下兵士将干粮取出,煮粥分给俘虏。
但他们所带干粮极为有限,而黄巾俘虏的数目远远过万,根本无法满足这些俘虏的需求。
无奈下,韩涛等人只能高声呼喊安慰,让俘虏们不要心急,等待朱儁、皇甫嵩追杀波才归来,再从城内调拨粮草分发给他们。
几人正在努力安抚战俘,却见一骑快马飞驰而来,在曹操面前停下,却是朱儁派来的传令兵。
传令兵向曹操宣布:“骑都尉大人,右中郎将有令,令我军将所俘蛾贼全部就地斩杀!”
皇甫嵩与朱儁并非善茬,他们受制于波才所部十万黄巾军多日,必然会采取报复手段。
朱儁更是急需要发泄自己以及所部官军的憋屈心情,也需要一场大功劳来抵消首战失利的罪过,最好的发泄对象便是这些俘虏。
“什么,斩杀战俘?!”听到传令兵的指令,韩涛首先急了,这可是数万条人命,怎么可以说杀就杀?!
第92章 三日之期
本就不愿多行杀戮,造成伤亡的韩涛,自然是见不到这数万放弃抵抗的黄巾军降兵就这样被屠杀。
他赶忙上前一步对曹操劝说着:“曹都尉,此事万万不可呀!”
“这些人虽然曾经是蛾贼,但其实多是劳苦百姓,不过是被形势所逼,才参与叛乱。”
“如今蛾贼首脑逃走,他们这些人不过是从犯,又已放下武器归降,怎么还能再做屠杀?!”
刘备也上前劝说着:“是啊,曹都尉。他们本来也都是大汉黎民,不过是被张角的道义蒙蔽,才误入歧途,还请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曹操脸色凝重,一脸无奈地回应着二人:“子真、玄德,你们说的有理,曹某也觉得不该杀降。”
“但这是上峰军令,我哪有权利更改?不如这样,我们一起去见朱将军和皇甫将军,乞求他们收回成命!”
几人当下不敢耽搁,一起催马返回长社城内,前往帅府去见朱儁和皇甫嵩,一起劝说他们不要屠杀战俘……
“子真、你回来了?这次可真是多亏你的计策,我们才能大败蛾贼。我们已经写好了奏章,马上上报朝廷为你请功封赏。”一见韩涛走进帅府大堂,皇甫嵩就兴奋地迎上前,向他道谢祝贺。
“皇甫将军,我着急来见你们,并不是为了封赏的事,我是来恳求你们,收回杀降的成命!”韩涛着急地表明了来意。
皇甫嵩听了韩涛的脸,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显然对于韩涛提出这样的要求,还是有所不满。
“子真,这件事是我和义真将军的共同决议,这些蛾贼是一定要杀的。”朱儁看出皇甫嵩的脸色变化,赶忙上前劝说着韩涛,其实也是对他的一种维护。
“为什么一定要杀死这些已经放弃抵抗的战俘?”
“难道朝廷官军不应该优待俘虏,这样才能彻底瓦解黄巾军的信心,让他们中的更多人可以不再继续为乱?”
“史料记载的杀降者从无善果,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兵,后被秦昭王赐死自尽;”
“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兵,最后落得个尸骨被汉将分割的下场。”
“可见杀降一直有不祥之兆,二位将军又怎可犯这样的杀业?”
“况且现在大肆杀俘,这消息传到其他地方的黄巾军处,他们意识到投降也是死路一条,岂不是会拼死抗争,对我们日后平息叛乱不是更加艰难?”
韩涛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劝说着皇甫嵩和朱儁,希望他们可以改变杀降的念头。
朱儁一脸无奈地向韩涛解释着:“子真,我知道宅心仁厚,当世大贤。”
“你说的这些我们也都明白,但有时候现实是容不得我们过分仁慈的。”
“我且问你,你说留这些战俘一条生路,却又准备如何安置他们?”
“罪大恶极者,当然是要依法严惩。但大多从犯关押起来就是了。”韩涛回答着朱儁的问题。
“子真,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昨夜被我军俘获的黄巾军人数,多达数万。这么多的人,如果要关押起来,要关押在何处,要安排多少人去看护?”
“而且他们每日要吃多少粮草,数量有多么巨大,你可知道?”
“这些粮草又由何人提供?不杀他们,怎么养活他们?难道还要把官军的粮食给他们吃吗?”
“你可知道,被围数日,城内的粮食早已所剩无几,我们的官军都快不够吃了,又哪里有粮食给他们?!”
皇甫嵩听完韩涛的劝说,直接反驳,并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
不得不说,皇甫嵩的话的确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大难题。
此时朱儁和皇甫嵩所剩的兵力都不多,不可能抽调更多的兵力去看押黄巾军的战俘。
连续守城数日,都是靠着城内军民一起抵御,但消耗也十分巨大。
尤其是又接纳了朱儁、曹操、韩涛和刘关张的兵马后,长社城中库存的粮草消耗更快,近几日其实已然见底。
若非如此,之前他们也不会不断着急催促韩涛早定计策,向黄巾军发动进攻。
如今虽然大胜,但因为大火焚烧了黄巾军大营,其实能够缴获的物资十分有限。
尤其粮食,更是稀缺物资。若再接收了这数万黄巾军俘虏,自然要供应他们吃饭,这如何是官军能承受得了的?
“粮食的问题,我们可以慢慢想办法,但也不能直接就杀了他们呀?!”刘备也忍不住上前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如果实在没法把他们全部接纳,那就将他们教育后释放回原籍就是,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农民,自回去种田也就是了。”
“幼稚!”皇甫嵩终于有些动怒了,对刘备的语气也严厉了起来。
“如今天下灾情不断,蛾贼还在四处作乱。你觉得把这么多人都放回原籍,真的安全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