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谍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谍行天下-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专门抽调四千长矛兵,潜伏于四面大门的深坑后面。”

    何曼不理解波才为何要做这样的安排,疑惑地询问着:“渠帅,不攻城我能明白,可为何要在自家营寨挖坑伏兵?!”

    胡建这时却想明白了,猜测着向波才问道:“渠帅可是觉得我们不攻城,敌军今夜还会再来夜袭,所以提前布下伏兵,就为了等他们前来?”

    波才赞许的点头:“没错,敌军知道我军将士大多患有雀蒙眼的毛病,所以才有意在白天避战,就为了夜间再行偷袭。”

    “既然他们还要继续,我们就布下伏兵,等他们进来。这次等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听了波才的解释,何曼等人才恍然大悟,赞叹波才思虑周全,随后按照波才的安排迅速去挖坑布置,并安排伏兵,只等夜晚到来,伏击夜袭的官军……



    第85章 游击战

    

夜凉如水,静寂无月。

    黄巾军的大营内早早地熄灭了灯火,又归于一片沉寂。

    为了防备汉军偷袭,波才亲自镇守在城北主营的营门处,另把胡建、何曼和邓毅分别布置在一座大营的营门处。

    四座营门内,早已经按照波才的吩咐挖好了陷马用的深坑,那些长枪手隐藏在营门内的营帐内,只等着汉军突袭的骑兵冲入,就一起杀出进行剿杀……

    夜已三更,四周还是一片寂静,没有一点动静。

    驻守在城西大营的邓毅已经不断被困意侵袭,只能是努力支撑着。

    长社城墙处,数个吊篮从城墙上放下,黄忠连同他精心挑选的一百名弓手,还有从官军中借调的二百名弓箭手,共三百人一起被放到了城外。

    为了防止开启城门发出的动静惊动黄巾军,韩涛安排他们趁着夜色,用这种方式出了城。

    黄忠和这些弓箭手都是身着黑衣,并用黑布蒙住了脸,在黑夜中很难被察觉,他们用极快的速度,接近了城西的黄巾军大营。

    黄忠带领部下在距离城西的黄巾大营约百步远的地方停下。

    黄忠和部下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把硬弓,还有两壶箭。

    黄忠摘下硬弓,用手指向营门附近的黄巾军营帐,向部下们摆手示意,三百名弓箭手编成三队,一字排开,都搭好箭,做好了射击的准备。

    黄忠率先放箭,随着他的一支利箭射出,第一排的一百名弓箭手一起用抛射的方式,将弓箭射向了黄巾军的营帐。

    躲在营帐内的黄巾军的枪兵压根没想到会遭到这样的突袭,当漫天的箭雨从天而降时,他们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有多人被射伤甚至直接射杀……

    惨叫声立刻在黄巾军的大营内响起。

    邓毅所在的位置稍远,暂时避过了第一轮箭雨的袭击,但他意识到是汉军的夜袭到了,他立刻大喊着:“汉军来了,出战!”

    他的命令还没发出,一轮接一轮的箭雨轮番袭来。

    三百名弓箭手不断地换位发射,将黄巾军的营帐当成目标发射着。

    躲在营帐内的黄巾军长枪兵遭到了重创,惊叫着四散奔逃。

    但营帐本就面积有限,他们又都手持长枪,在狭小的空间内奔跑冲撞更加艰难,很多人都冲撞在一起,随后被落下的箭雨射杀。

    邓毅没想到汉军这次不采取冲入营寨的方式,只是在远程用箭雨袭击,只能是不停地呼喊士兵拨挡箭雨来抵御,但此时的黄巾军早已经处于混乱中,他的指挥根本无济于事,黄巾士兵不断在奔逃中被箭雨射杀……

    黄巾军的惨嚎声此起彼伏,传遍长社城外。

    位于城西城头的汉军守军听到惨叫声却仿佛听到仙乐一般,接连两夜看到欺负了他们数日的黄巾军遭受重创,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

    黄忠带领上百名弓箭手将全部的箭矢发射完毕,趁着黄巾军的慌乱,迅速向着长社城撤回。

    城头的守军看到他们返回,迅速将城门打开,放他们回城。

    波才、胡建等人听到城西黄巾军的惨叫,都纷纷带领士兵赶来,但他们始终还是慢了一步,等他们赶到时,黄忠等人早已安全撤回到城中。

    经过清点,又有近千名黄巾军士兵或被射杀,或在奔逃中被自己人践踏而死。

    最令波才恼火的是,竟然还有一部分黄巾士兵慌不择路,在奔逃中掉到了在营门口挖下的深坑,被坑底的利刃戳穿。

    他精心给汉军布置下的陷阱,却成了自己人丧命之所。

    波才被气得双手颤抖,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又一次失算。

    以为算到了汉军夜袭,可以用伏兵破敌,却还是掉到了汉军的算计当中,又白白地折损了人马不说,更是颜面扫地……

    与黄巾军暴跳如雷懊恼无比的气氛相反,此时长社城内却是一片欢声笑语。

    韩涛的计策又一次料敌机先,重创敌军,在极大鼓舞汉军士气的同时,也成功地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所有人甚至都开始期待着第三天的晚上,韩涛又会使出什么样的招数去对付黄巾军。

    为了防备汉军的夜袭,波才甚至放弃了在白天的邀战,专门安排部下们轮番休息,并加强了在营地外的巡视。

    可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汉军却根本没有再出城发动夜袭,直接放了波才等人的“鸽子”。

    波才被气得不行,却也只能暗骂汉军太过狡猾而束手无策。

    连着消停了几夜之后,波才认为汉军或许已经放弃了夜袭的行动,他也慢慢地放松了警惕,准备调整部队的作息时间,并重新计划着要对长社发动攻击。

    可没想到,还没容他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汉军的“夜袭”又一次开始了。

    这次发动袭击的,是文谡带领的一百人,他们这次既没有发动骑兵去冲击黄巾军的营帐,也没有安排弓箭手向军营放箭。

    他们分散在黄巾军大营外的多个地方,取出随身携带的刚刚制作好的铜锣卖力地敲打起来。

    铜锣的响声在静夜里传得极远,立刻将熟睡中的黄巾军将士全部惊醒,纷纷爬起来准备抵御汉军的突袭。

    文谡等人看到黄巾军营内发出躁动,并亮起灯火,不等黄巾军冲出,就招呼着部下快速地撤回了长社城。

    就这样,汉军在韩涛的安排下,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

    或是偶尔偷袭,或是偶尔休息放松,总之每天花样翻新,很少重复,而且绝不选择同一个地方,让黄巾军根本无从防备,充分发挥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特点。

    城上的守军倒是一个个看得嘻嘻哈哈,乐不可支。

    黄巾大军日夜都不得休息,随时要防备汉军的突袭,一个个精疲力竭,很快都熬出了黑眼圈。

    黄巾军被韩涛的这连番计策折磨得惨不忍睹,而城内大军则每日里谈论城外折磨黄巾军的趣事,先前因被黄巾军围城而低沉的士气,如今又重新振作起来。

    韩涛这样的安排,其实除了提升己方士气,也是为了形成对黄巾军的威慑力。

    《孙子兵法》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善于进攻者,要让自己的敌人看不出你要从何处攻击,以何种方式进行攻击。

    所谓隐雷霆于九天之上,忍而不发,更是对敌人的一种威慑。

    人类心中最害怕的,其实并不是实力最强,杀伤力最大的东西,而是最神秘的东西。未知的危险才是最让人害怕的。

    韩涛现在做的就是不断地制造新的危机,让敌人摸不着头脑,从而军心涣散,从而为汉军争取到绝地反击,一战而胜的时机……



    第86章 火攻时机

    

时间进入了农历五月份,十万黄巾军与两万官军在长社对峙,已然过去了一个多月。

    对于韩涛的连番用计,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以及刘关张兄弟都是赞不绝口,对这个年轻人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至于波才和他部下的黄巾军将领,则是被折磨得不成样子。

    波才唯有带领部下们一边夜里疲于奔命,一边白天督促部下加紧制作攻城工具。

    波才等人把希望寄托在此,天天期盼着拥有了攻城武器,可以发动强攻,杀入长社,屠杀官军。

    韩涛不断消磨对手的目的,也是在等待一个可以一击致命,彻底杀退城外数万黄巾军的时机……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韩涛感觉到,自己期待的机会就要来了……

    五月份的阳光已然十分毒辣,城中的官军尚有个遮荫的地方,城下的黄巾军可就惨了。

    尤其是到了午时,烈日当空,照得人头皮发麻。

    黄巾大营中给二十万大军踩踏了两个月,地上连一根杂草都没有,不要说列阵攻城,便是走过一个人都能惊起一蓬尘土。

    虽然水源并不缺乏,可干巴燥热的夏天若再添上一蓬蓬的干粉一般的尘土,那原本干巴得不行的嘴中、鼻孔里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纱布,闷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从远处往黄巾军大营中看过去,营中便好像是直冒热气的大蒸笼一般,也分不清是水汽还是烟尘,直直地冲入云霄,使人看一眼便能感受得到那扑面而来的暑热之气。

    土黄色的大地上蒸腾着的炽热的空气,仿佛将不远处的景物都虚化了一般,使人看得不真切。

    这仲夏的天儿,实在是太热了。

    在长社城下的黄巾大军,有军帐的还好点儿,大多数人没有军帐,每日里没遮没拦地曝晒在烈日下,汗水都流干了。

    有的人聪明,将营地北面的杂草割了,编个草圈子套在头上,略挡一下暑热,便得到了无数人的模仿。

    此时,饱受各种奇袭折磨的黄巾军终于承受不住了,为了尽量减少汉军奇袭的损失,也为了避暑。

    波才决定,在长社城门外的四座黄巾军大营只各留五千人马围困,其余六万多人往更北处的林荫平原移营。

    然后定期轮换围城部队,使整个黄巾军能够保持较高的战斗力和士气。

    这个决定得到了胡建、何曼、邓毅等黄巾军中众人的积极认同,毕竟连日来的奇袭层出不穷,花样儿翻新。

    大营中的黄巾军饱受其摧残,连个好觉都睡不了,再加上白天暑热,人人都没有精神,哪里还有力气攻城?

    波才巡视大营的时候一看这架势,才做出了移营轮值的决定。

    这次撤军,得到了饱受炽热的阳光荼毒的广大黄巾军的一致响应,因此行动极为迅捷,只用了半日便安顿妥当了。

    看到黄巾军的一番大举动,早有人前去报知皇甫嵩与朱儁两位中郎将,以及曹操、韩涛等人。

    连番的对敌骚扰,使得黄巾军白日内也没有精神攻城,所以守城的压力比之前皇甫嵩单独领军的时候要小了许多,所以众人每次商议军情时也都是轻松愉悦的。

    几人正在商讨接下来如何对敌,忽然有军士来报,城外的黄巾贼寇大批拔营往北面而去。

    韩涛听完,第一个站起来,露出欣慰的表情:“太好了,我们的机会终于来了。”

    朱儁听了,面上的不自然一闪而逝,却并没有说话。

    这段日子,被波才偷袭损兵折将导致大败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朱儁的头上。

    这一战,对朱儁的打击可是太大了,朝廷三路大军,自己是最初与黄巾军接战的。

    本想着来个开门红,讨个好彩头,等拔个头筹,上奏朝廷,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朱儁的能力。

    没想到却中了波才的骄兵之计,小胜之后过分庆祝,最终导致满盘皆输,最后不得不接受韩涛的建议,撤到长社来和皇甫嵩会合。

    这段日子,韩涛不断地用兵,一次次挫伤黄巾军的士气,越发让朱儁难受,心里一直想着,必须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来证明自己。

    之前韩涛对他们说,待到天气炎热,黄巾军将撤往北边凉爽地带扎营,也就是反击时机的时候,他就一直苦苦期盼。

    现在终于听到了黄巾军移营的消息,他再也按捺不住,直接站出来,大声地说道:“可算等到这个时候了,子真,快说说,我们该如何用兵,我可早就等不及了。”

    韩涛却在这时安慰着他:“朱将军,蛾贼刚刚移营,为防我军偷袭,必定防卫严密,此时不宜出兵,且在静等几日,待敌人松懈了再说。”

    朱儁虽然心里着急,但又不得不承认,韩涛所说有理,只能强自忍住。

    韩涛安抚住了朱儁等人,自己却是毫不放松,每日在四门巡视,认真观察着黄巾军的部署。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越来越热,长社城外的大营里的黄巾军兵力进一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