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谍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谍行天下-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涛恍然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那就难怪黄巾军的布置留下了这么大的缺陷了。”

    “缺陷?”朱儁一脸疑惑地看着韩涛,显然没有明白他所指的缺陷是何处。

    韩涛指着前面给众人解释着:“各位请看,因为长社城南面是处于黄巾军占领中的颖阴与许昌,所以黄巾军只在城北与城西设立了帐篷大营。”

    “城东与城南的平原虽然也有兵马布置,却相对人数稀少。所谓的围城,却是兵力分配不均。”

    韩涛这样一说,曹操率先反应了过来,点头赞同着:“子真所言极是。”

    “看这围城的形势,想必这胡建对兵法也是一知半解,懂得上风上游结营,更是想要按照兵法所说围师必阙,所以才在东南两面留了这样的缺口。”

    “否则若是平均兵力直接将长社团团围困,以他们的人数优势,恐怕早就将城内的皇甫嵩将军逼得走投无路了。”

    韩涛点着头:“孟德公说得没错,也就是因为东南两面黄巾军的兵力不足,给我军突破进城,留下了机会。”

    朱儁此时也看出了端倪:“子真说的是,那我们就趁着敌军还未发现我们的行踪,马上集结部队,从东南两个方向发动冲击,冲破围城的蛾贼部队,进城与皇甫嵩将军汇合吧。”

    韩涛却在这时摆手:“将军,此时冲击虽然也可冲破敌军防线入城,然我军远行劳累,也必定会有较大伤亡。且请稍等,待到今晚,我有办法,让我军无需过分厮杀,安全入城。”

    朱儁看着韩涛,虽然心中存有疑惑。但近日来,韩涛接连不断地献出奇招,早已经颠覆了朱儁的认知,也让他不由自主地对这个年轻人充满了信任。

    既然他说晚上可以带领部队安全进城,就一定是有他的办法,就听他的好了。

    想到这里,朱儁连连点头:“既然子真有妙计,那就一切都听子真的安排好了……

    月明星稀,银白的月光撒在苍莽的原野上,仿佛将整个大地裹上了一层寒霜。

    这样的景象,使得初夏蒸腾了一天的大地亦仿佛陷入沉睡,连躁动的尘埃亦慢慢沉静下来。

    初夏的日光虽不甚毒辣,却也能将站在日光下围城的黄巾军折磨得够呛。

    由于黄巾军的大营都布置在了城北和城西,所以负责围在城南和城东的黄巾部队都是实行换防的方式,轮流值守,并没有营帐。

    到了晚间,昼夜温差较大,负责值守的黄巾军士兵不能安睡,还要接受夜风的吹袭,那滋味对于这些没有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人来说,是非常煎熬的事情。

    由于城内一片安静,领军的将领也相对放松了警惕,安排了几支巡逻部队守护监视,其他大部分的士兵则都席地而卧,进入了梦乡。

    到了后半夜,值守的部队也已经困得极为难受,只能是强打精神硬撑着。

    就在这时,一名值守的黄巾士兵却发现前方出现了一队人影,他立刻紧张地发出了喝问:“什么人?!”



    第78章 雀蒙眼

    

对方领头的人赶忙回应着:“兄弟,我们是来换防的。”

    “换防的?”守卫的士兵一脸疑惑,努力地瞪大眼睛看向对方。

    按照黄巾军的规矩,一般都是日落和日出的时候进行换防,怎么会深更半夜的进行换防?

    但对方的装扮和自己人差不多,都是穿着普通的布衣,头上也戴着黄巾军的黄色头巾,倒是看不出什么问题。

    士兵疑惑间,对方已经来到了他的跟前:“小方心疼兄弟们,怕夜里露水重,你们受凉,临时安排我们来替换你们。”

    听了这句话,黄巾士兵又相信了几分,赶忙回应着:“原来是这样,那就换吧。”

    黄巾士兵招呼着自己的队友,打着呵欠,向着城北大营的方向离去。

    新来的那队黄巾军快速地占据了黄巾军部队的出入位置。

    其他驻守围城的部队则还在席地熟睡中,丝毫没有因为这次“换防”而惊醒。

    夜幕中,一大片黑影快速地向着黄巾军的部队靠近。

    这些人都是身着黑色衣甲,人衔枚马摘铃,更用布包裹着马蹄勒住马口,整个部队悄无声息,他们自然就是朱儁和曹操的官军部队。

    之前冒充黄巾军去“换防”的则是刘备带领的义军,他们本身就穿着装扮和黄巾军相差不远,又故意在头上戴上黄色头巾,成功地蒙混了黄巾军的部队。

    刘备的部队能够蒙混到黄巾部队,主要还是因为韩涛掌握了黄巾军的一个特点:大部分的黄巾军士兵都有雀蒙眼。

    所谓“雀蒙眼”,就是后世所说的夜盲症。

    在汉代,由于饮食菜谱和现在不同,普通劳苦大众所食物品大多缺少足够的维生素a,所以很多人都患有暂时性夜盲症。

    由于夜间视物不清晰,所以黄巾军除了有极为特殊的夜间行动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日落即息,这倒是和他们做农民时的作息没什么不同。

    韩涛也就是利用他们这个致命弱点,安排刘备的部队打着换防的名义,将黄巾军的值守部队替换了下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曹操的部队里有之前俘虏的那些黄巾军的俘虏,向韩涛提供了黄巾军的情况。

    他才知道黄巾军的军纪相对散漫,部队中并没有严格的换防口令,找到了可以利用的空子。

    要是换成纪律严明的官军部队,这一招恐怕就很难奏效了。

    在刘备部队的掩护下,朱儁、曹操的大队人马趁着黄巾军睡熟的机会,快速地通过了围城的黄巾部队的防线,没有受到任何阻挠,快速地向着长社的城门方向而去。

    等到所有部队都通过后,刘备等人也不敢怠慢,快速跟上大部队,一起向着长社的城门方向而去。

    黄巾军的部队在熟睡中没有发现汉军的行动,但长社城上的守军却是看了个一清二楚。

    这些守军皆为北军精锐,此时据守此城,更是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曹操唯恐城上的守军发现部队后,发出警告,反而惊动背后的黄巾军,带着几名亲兵快速先来到了城下。

    曹操向着城上高声叫道:“城上守军听着,我乃是骑都尉曹操,连同右中郎将朱儁的部队一起来到,快通报左中郎将皇甫嵩将军,为我们开门!”

    城上值守的守军军官听到是自己人,又向曹操核实了汉军的口令后,确定无误,知道真是己方援军,立刻欣喜着去向皇甫嵩报告。

    熟睡中的皇甫嵩被叫醒,听到朱儁和曹操领兵来到,虽然感到蹊跷,可也不敢怠慢,吩咐守城军官开城放朱儁、曹操的部队进入长社。

    片刻后,朱儁等人进城,被引领到了皇甫嵩的帅府,朱儁将韩涛、刘备等人一一引见,众人简单寒暄后,各自落座。

    皇甫嵩热情地询问着:“朱将军,曹都尉,你们不是与蛾贼渠帅波才交战,却为何会突然悄无声息地来到长社?”

    朱儁一脸惭愧地回应着:“说来惭愧,皇甫将军,我与波才交战,中了他的骄兵之计被其夜袭大败,损失了大半人马。”

    “幸得有孟德、子真还有玄德几人相助,才没有全军覆没。但我军已无力继续与敌作战,只能与他们合兵一处,前来长社投奔将军,商议如何联合退敌。”

    皇甫嵩听到,恍然点头:“原来如此。我军在长社与胡建交战数日,他兵力数倍于我。我也只能固守城池,与之相耗。”

    “几位居然能不动声色带兵穿破包围来到城下,却是如何做到?”

    朱儁赶忙指着身边的韩涛,向皇甫嵩介绍着:“这一切都有赖于子真,别看他年轻,却是在朝歌月旦评上被许氏兄弟评为当世大贤,其才能果然不同凡响。”

    “我军就是靠着他出谋划策,才能安全抵挡长社。今夜,也是他算准蛾贼的习性,知道他们大多有雀蒙眼,夜间视线不清。”

    “先让玄德假冒蛾贼骗走蛾贼值守部队,又让我军隐蔽声音,这才能悄无声息,突破蛾贼防线入城。”

    皇甫嵩上下打量着韩涛,轻声赞叹:“子真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计谋,能在蛾贼眼皮底下用计行军,悄然入城,真乃奇才!”

    韩涛赶忙回应:“皇甫将军过奖了!”

    几人正说着话,却听到城外忽然传来号炮声响。

    众人面色大变,难道是黄巾军发动夜袭攻城?

    有士兵匆忙来报:“几位将军,黄巾军点起火把释放号炮,整体在移营,有大队兵马,在向着长社东、南二门移动!”

    众人听到都是充满疑惑,不明白黄巾军为何要连夜移营,却不敢怠慢,立刻一起出发,前往长社南门城楼去查看。

    之前兵力稀少的长社东、南两面的原野上,黄巾军的部队犹如数条长龙,高举火把,在快速移动。

    这些人马并非是从北部黄巾大营挪动过来,却是不知从何处增添的人马,足有数万之众。

    片刻之间,长社四面都被黄巾军大营环绕,被围得水泄不通,再无出路。

    黄巾军的人马比起之前增加了绝对不止一倍,变成了十万左右的人马围城,甚至更多。

    众人大感诧异,不知为何黄巾军会突然多出如此多的人马。

    韩涛看着城下移动的黄巾军,猜出了对方的意图,发出了一声惊叫:“遭了!”

    韩涛从黄巾军整齐有序的调度判断出,对方这是早有预谋的行军,并非临时行动,而对方能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其实黄巾军根本不是没有发现他们的行军路线和意图,而是有意地留出缺口,放他们进城,然后再实施围城,就是要让他们与城里的皇甫嵩合在一起,共同围歼。

    看着黄巾军的部署,曹操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显然他也猜出了黄巾军的意图。

    曹操看着韩涛,无奈地轻声叹息:“子真,真是没想到,黄巾军竟然也有如此高明的计策,我们千算万算,最后还是掉进了他们的圈套里。”

    朱儁、皇甫嵩、刘备和关羽,这时也都看出了黄巾军的意图,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只有张飞此时还是一脸的懵逼,没明白大家在担心什么,他看着韩涛疑惑地询问着:“子真兄弟,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呀?什么圈套不圈套的?”

    韩涛无奈,只能向张飞解释着:“翼德兄,其实我们能够安全进城,并不是因为我的计策高明,蒙骗过了黄巾军。”

    “从现在敌人第一时间进行兵力调度来看,其实他们可能早就发现了我军的意图,是故意地放松警惕露出破绽,让我们进城,然后再进行围城,这样我们所有人就都被他们困在了城里。”

    张飞恍然了,他脱口而出地说道:“你这么说我懂了,这不就是我们在乡间常用的关门打狗伎俩嘛……”

    皇甫嵩、朱儁听到这句话,脸色微变,都露出了不悦的神情,显然是对张飞这个比喻非常的不满。

    关羽看出二位中郎将的不满,立刻捅了张飞一把,低声地提醒着:“三弟,别说了。”

    刘备也看出几人的表情变化,赶忙向皇甫嵩等人赔罪:“几位大人,我三弟出身市井,言语冒犯,还请各位海涵。”

    皇甫嵩摆了下手,此时的他根本哪有心情去计较张飞的话。

    原本朱儁等人来到,增加了兵马,让他有了一丝战胜胡建的信心,但此时看到整个长社被围,以及铺天盖地出现的黄巾军,让他感到,想要取胜的希望一下子变得渺茫起来。

    韩涛一脸歉疚地看着众人,表达着歉意:“各位,都怪我一时轻敌大意,才使我军陷入重围!”

    此时韩涛的心里充满了懊悔,之前一次次的用计退敌或者杀伤敌军,都取得了成功,让他对自己产生了盲目的自信。

    这种自信,让韩涛从心里开始轻视面对的敌军,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犯了和朱儁一样的轻敌之计,才将几路人马都陷入了危机之中……

    “子真,无需自责,若非你提议让我等撤往长社,单凭我们之前的不足万人,势必也难抵挡波才所率兵马的追剿。”

    “现在我们与皇甫将军联军,拥有两万人马,又有城池据守,纵然被敌围困,也无需过分紧张担心,一起全力死守就是!”朱儁此时却主动站出来安慰着韩涛。

    毕竟要是没有韩涛的提醒和之前的用计,他的部队很有可能早被歼灭,所以他对韩涛还是充满了信任和感激,自然不会因为眼前严峻的形势就去埋怨他。

    “是啊,目前不过是被敌军围困,但我们并非毫无胜算,各位无需心烦,大家先行回府安歇,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