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听到韩涛的话,脸色大悦。
自己当年的举动,固然是有秉公执法的想法,但更多的还是年轻气盛。
时隔多年,加上他曾被贬官,早已被世人淡忘,没想到现在却被这少年提起,还是令他十分开心。
“哎,这不过是年少时的所为,不足挂齿。子真兄性格率真,仗义敢言,才是少年英才!”
曹操故意地谦虚着,但其脸上的得意神情,还是表明他对韩涛的恭维很受用的。所以也不忘了回捧了韩涛几句。
韩涛从曹操的表情看出,自己讨好的话,曹操还是全盘接受了。
果然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自己这次溜须拍马果然是起到了效果。
尤其是曹操居然夸赞自己,更说明自己已经成功引起了他的重视。
“堂兄,既然误会已经解除,我等是否尽快进城,免得堵塞官道,也影响他人进入。”韩冲适时地提醒着韩涛。
韩涛赶忙点头,恭敬地转对袁术和曹操:“袁公子,曹大人,请先行入城。”
“哎,明明是子真兄在先,理当我等相让,子真兄请!”袁术知道这个时候必须要表现出袁氏的“谦恭”,赶忙客气着。
曹操却在此时向韩涛询问着:“子真兄此来朝歌,莫非也是来拜会许氏兄弟,参加月旦评?”
韩涛点头:“正是。”
“太巧了,我与公路也是前来参加月旦评,你我三人也算有缘,不如结伴同行如何?”曹操向韩涛和袁术提议着。
袁术虽然有点不情愿,但曹操已经开口,他也不能拒绝,赶忙附和着:“是啊,子真兄,不如我们就一起进城到管驿安歇,两日后一起参加月旦评!”
能和这两位显赫人物一起进入朝歌参加月旦评,对自己的身价也是一种提升,韩涛自然是求之不得,当即点头:“二位如此盛情,韩涛恭敬不如从命,请!”
三人各自转身上马上车,将队伍合并一处,缓缓地向着朝歌城内而去。
拉巴子策马走在韩涛的身边,忍不住低声地对韩涛赞叹着:“你可真厉害,打了人家的人,还让他们一点儿脾气发不出来,主动跟你套近乎。”
玉儿忍不住插嘴道:“那是,我家少爷最厉害了。”
马原也连连点头:“没错,老大就是妙招不断,看刚才那袁术的样子,才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呢。”
韩涛听着几人的恭维,却只是淡淡一笑:“好了,你们三个就不要再恭维我了。冲弟,你对袁术和曹操怎么看?”
韩冲听了韩涛的问话,略一沉吟回应道:“袁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看就是个借着家族名望,狂妄自大之人,不足为虑。”
“倒是那曹操,及时出现,只言片语解了袁术之困局,化解了双方争斗,应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他二人背后都有足够背景,现在能主动和我们结交,对日后发展,当是好事。”
韩涛缓缓点头,韩冲的观点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他低声回应着:“冲弟说得没错。汝南袁氏也有人来参加月旦评,想必其他名门也会有人来参加。”
“此次月旦评上,或许竞争对手极多,我们要想胜出,并不容易,还需小心应对才是。”
几人说话间,已经走进了朝歌的城门,走在最宽敞的街道上,向着城中的管驿而去。
朝歌毕竟是商代古都,此时虽然已经历千年,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但因为许氏兄弟的到来,以及月旦评的易地召开,也吸引了四方名仕和很多商家。
大街上的行人、经商者甚多,比起山阳县要热闹了许多。
走在这样热闹的街道,拉巴子显得很是兴奋。
她虽然去过冀州,但与司州相比,地域文化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沿街叫卖的物品和小摊上贩卖的吃食也是完全不同。
她处处看着新鲜,边看边不时地向韩涛询问。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管驿,安顿了下来。
曹操和袁术所带随从行李较多,光是安置就需要一段时间。
韩涛等人本就人少,路途又近,未带太多行李,很快就安置完毕。
拉巴子缠着韩涛一起到街上去游玩,韩涛也有心提前了解一下月旦评的情况,就招呼着她和韩冲、马原、玉儿一起上了街……
第45章 清高之士
韩涛等人走在朝歌的街道,买了一些当地有名的吃食无核枣和大鹅梨,边走边吃。
拉巴子久居草原荒漠,自然是没有吃过中原一带的这种果物,吃得津津有味。
韩冲借着买枣的机会,向卖枣的小贩打听到了朝歌城内最有名的酒楼所在,引领着韩涛等人来到。
由于许氏兄弟的到来,以及月旦评的影响,使得这些酒楼的生意,比起寻常也要好了很多。
幸好韩涛等人倒是不缺银两,打赏了伙计一些后,在角落处给安排了两张桌子,让众人坐下。
“小哥,你们这酒楼最有名的菜是什么,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韩涛很有兴致地向伙计询问着。
“我们酒楼最有名的自然就是这淇河鲫鱼。这淇河水清澈明亮,所产鲫鱼鱼背宽厚,体态丰满,口感极好。”
“今日我们店内正好刚进来一批新鲜的活鲫鱼,几位可要尝尝?”伙计立刻向韩涛等人介绍着。
“好,就麻烦小哥为我们点上几尾,再安排其他一些小菜就是。”韩涛点头回应着。
伙计答应着吆喝着离开,过不多时,就端来了几条刚刚做好的鲫鱼和一些小菜,摆在了几人的面前。“几位爷请慢慢品尝。”
韩涛却不着急吃鱼,而是拉着伙计询问着:“小哥,你可知道月旦评?”
“当然知道了,自从两位许先生来到朝歌,并且宣布要在这里举行月旦评,大街小巷早已经传开了。”
伙计打量着韩涛,顿时恍然:“几位少爷也是要来参加月旦评的?”
“正是,敢问小哥,这月旦评在何处召开,又有何规矩?”韩涛继续询问着。
“两位许先生住到了淇园附近,月旦评当日,他们会在淇园之内当众对此次参与的各路学子进行点评。”
“据说此次不同往月,平时都是两位先生都是针对已经完成的诗文字画做出点评。”
“但这次因为他们刚刚迁居到朝歌,唯恐很多来者来不及提前备好作品。”
“所以他们还会当面出题,对参与者进行当场考核点评。”伙计将此次月旦评的地点和规则向韩涛做了一番介绍。
“多谢小哥了!”韩涛向伙计道谢,伙计走开去忙碌。
韩涛这才招呼着众人一起品尝美味。
片刻后,韩冲见众人差不多都已吃好,向韩涛提议:“堂兄,这淇园乃是春秋早期卫武公时修建,风景甚美。”
“既然我们已知月旦评要在那里召开,不妨提前过去看看。”
“欣赏风景之余,也可将我们备好的诗词呈交给两位许先生,请他们加以点评,您意下如何?”
“我也正有此意,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韩涛马上安排文谡带着部下先去备好车马,随后一行人向着淇园而去。
淇园虽然年代久远,但风景优美,有淇园八景之美誉。
韩涛等人来到,在淇园内一番游览,欣赏到了园中翠竹、莲花等美景,远眺到高耸如嶂,苍翠如碧的太行山,心情甚好。
于是韩涛与韩冲兄弟轮番吟诗,倒是做出了几首很是不错的佳作。
马原、拉巴子、玉儿、文谡等人虽然不懂诗词,但看着园中美景,也是心情极好。
几人游览淇园完毕,沿途询问,找到了淇园旁边一小院,这里正是许氏兄弟的临时住处。
韩涛等人远远走开,只见小院的大门紧闭,门前站着两名小童,显然是为了接待来访的宾客。
几匹快马自远处飞驰而来,在小院前停下,马上几人飞身下马,走向小院。
来者正是袁术和曹操,还有几位随从。
曹操远远地看到了韩涛等人,赶忙招呼着:“子真,你们来得正好,我们正准备去拜访两位许先生,快快一起吧。”
韩涛等人答应着上前,与曹操等人汇合在一处。
“子真,你们比我们先出门许久,为何才到?”曹操边走边关切地询问着。
“我们先到淇园内游玩了一番,才过来拜会,故此来迟。”韩涛做着解释。
几人来到小院前停下脚步,两名小童迎上前。
袁术上前一步,俨然以众人的首脑自居,向着小童说道:“我乃汝南袁氏嫡子袁术,连同曹孟德、韩子真等人一同拜会两位许先生,请代为通禀!”
两名小童回应着:“原来是汝南袁公子,失敬了。先生素有清规,月旦评之前,不见来客。”
袁术有些失望,随后赶忙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就不打扰二位先生清修,但我等备下了几分薄礼,还请转交二位先生!”
“公子见谅,先生亦有清规,几位若有诗词字画作品待点评,可留下。但先生从不收受访者礼物,以免落人口实,使世人误会点评结果!”小童立刻对袁术表达了拒绝。
韩涛听到小童的回应,心中暗自赞叹。
这许氏兄弟能够得到世人推崇,月旦评的结果甚至能成为素人平步青云的根本,跟他们这种清净的德操的确大有关系。
袁术两次被拒,只能悻悻地回应:“既如此,那就有劳将我们的几篇拙作转呈两位许先生,请他们点评一番吧。”
袁术、曹操恭敬地将自己所作的诗词呈上交给了小童。
韩涛和韩冲也将各自准备好的诗词,一并递给了小童。
小童为几人一一登记清楚后回应着:“几位公子请回,两日后请驾临淇园等候两位先生当众点评即可。”
袁术、韩涛等人躬身施礼后离开。
“见不到两位先生,礼物也不收,我们的心思看来是白费了。”袁术有些失望地回应着。
在他的心里,本来想着先送上一份厚礼,和许氏兄弟套套近乎,让他们为自己做些好评,现在看来,这是行不通了。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两位先生不收礼,也不肯相见。我们就回去静待两日,等待月旦评的开始就是了。”曹操安慰着袁术。
“唉,也只好如此了。”袁术无奈地摇着头,与曹操、韩涛等人一起离开……
回到管驿,因为赶了一天路,又出去游玩了一番,众人都很是疲惫,相互打过招呼,就各自回转了房间。
韩涛回到房间,开始静静地思索着这一天的经历。
能够遇到曹操和袁术,并和他们结识,绝对是意外的惊喜。
现在曹操还表现得比较亲近,这对未来走向仕途也是大有帮助。
毕竟自己出身寒门,想在乱世中立足,需要各方的帮助扶持,才能逐步壮大。
当然,任何时候都没有永远的朋友。
尤其是通过穆彤对自己的陷害,更是让韩涛对所谓的盟友彻底看清。
任何时候,能相信的只有自己。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争取在两日之后的月旦评上,得到上等的评价,从而得到家族乃至天下名仕的认同和支持……
【作者有话说】
今天是狂龙的生日,所以更新会分为三次!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小高潮!希望各位能够投票打赏,评论留言,给狂龙一些生日的祝福,不胜感谢!
第46章 上等佳作
两日时间,转瞬即过,到了月旦评正式开始的日子。
今日的淇园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里面有前来接受点评的各方名仕,也有来看热闹的黔首,还有一些是抓住商机在游走叫卖的小贩。
在淇园内临近淇河的位置,搭起了一座高台,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月旦评”。
等待点评的士子都已经在台下列队恭候,韩枫、曹操、袁术等人也在队列中。
巳时将至,两位中年学士缓缓走上高台,他们正是月旦评的主持者,汝南名仕许劭和许靖兄弟。
看到二人来到,台下立时安静了下来,连小贩也停止了叫卖。
许氏兄弟来到高台正中稳坐,随后有数名小童将提前上交的要接受点评的诗词字画都抬到他们的面前,一一摆放好。
“因汝南战乱,我兄弟二人暂避朝歌,今日月旦评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们先点评之前提交的诗词字画。”
“第二部分,是我们当场出题,请各位当场应试。”
“无论之前是否提交了诗词字画者,都可作答,最后我们会依据成绩,评出等级!”
许劭向台下的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