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耳闻,江东孙氏,从孙坚开始就骁勇善战,那孙策更是在扬州凭着异己之力打出了一片领地,却年纪轻轻,遇刺身亡,连带着弟弟和部将也一起被杀,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孔明,你提起此事是有何用意?”刘备疑惑地询问着。
“主公,孙氏在江东如日中天,却遭到如此灭门暗杀,你觉得,这件事会是何人所为?”诸葛亮继续反问着。
“据说是孙策在征讨皖县时,得罪了当地的士族许贡,许贡的门客要来替主人报仇,趁着孙策和周瑜迎娶乔公女儿之时下的手。莫非孔明你觉得其中有何问题?”刘备从诸葛亮不断地追问着,察觉到了什么。
“孙策和周瑜,连同黄盖、程普都是身经百战,孙策更是勇武过人,又岂是区区几个门客可以击杀?”
“况且,几个门客又如何有能力收买乔公,布下如此精妙的局,将孙氏上下全部刺杀?主公,难道不觉得其中有蹊跷吗?”诸葛亮继续提醒着刘备。
“孔明先生,你的意思,莫非是说另外有人杀死了孙策,却谎称是那许贡的门客所为?”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即使是如张飞般直爽,也已经听懂了诸葛亮话里的意思,开口询问道。
“那韩涛诡计多端,当初他在朝歌月旦评上的一篇《古今第一谍西施》就足以说明,他对用间之道极为推崇和擅长。尤其是董卓之死,更是他和王允用离间之计,使吕布反水才得以成功。安排一批刺客去刺杀孙氏,正是他的拿手好戏。”诸葛亮毫不客气地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个韩涛,倒是的确能做出这样的事。想不到他的心是如此歹毒,表面上说不追究孙策击杀黄祖一事,暗中却派人行刺。”关羽带着轻蔑地说道。
“孙策当时还表示效忠汉室,效忠韩涛,尚且难逃一死。主公此时就算出兵助他击败袁绍,只怕也难逃鸟尽弓藏的命运。”
“与其这样,还不如我们主动出击,借助现在袁绍的兵力,和韩涛决一死战,才有可能在这乱世之中立足。”诸葛亮向刘备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
刘备听着诸葛亮的话,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在认真地思索着。
从他的心里是不愿背上背叛大汉朝廷的罪名;但为了不被罪名,就要屈服于韩涛,甚至未来还有被韩涛除掉的危险,他肯定也是不情愿的。
尤其是现在他好容易坐拥了徐州,文有诸葛亮、糜竺、简雍、孙乾等人相助,武将方面,除了关羽、张飞之外,赵云在公孙瓒战败之后,也辗转逃脱,前来投奔,使他的实力大增。
尤其是刘备想到当初在虎牢关因为韩涛之故,才会被吕布一箭射瞎了眼睛,使得形象受损,内发就愈发愤恨。
“孔明所说不错,若是你真的有办法,可以使我不必背负背叛汉室朝廷的罪名,我定要跟那韩涛决一死战。你就尽管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做吧。”刘备下定了决心,回复着诸葛亮。
诸葛亮却不把话点破,只轻摇羽扇,笑着说道:“主公不必着急,您可先给韩涛和朝廷回复,就说遵旨行事,马上调动兵马出兵攻打青州。”
刘备被诸葛亮说得更加糊涂:“孔明,你一会儿说要和韩涛决一死战,一会儿又说要出兵助他夺取青州,这变来变去,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后面的事,我自会有安排,定然不会让主公白白被人驱使,还会得到民众拥戴,得到反抗韩涛的合理理由,主公现在无需多问,以免提前走漏风声,我的计策就不好成功了。”诸葛亮表现得胸有成竹。
看到他说得如此坚定,刘备也明白此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选择相信他,于是点了点头:“好,就依先生之计,我马上安排人回复韩涛,准备出兵。”
……
数日后,邯郸城外的大营内,韩涛收到了来自徐州的刘备的回复,告诉他刘备已经在整顿兵马,随后就将向青州发动攻击。
听到这个消息,韩涛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算落了地。
刘备到底还是顾忌着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无法拒绝自己的征调。
现在他就要等待曹操的回应,只要他们二人能够分别出兵,一个攻击青州,一个攻击冀州,则袁绍必破。
可是徐州的刘备都已经有消息传来,为什么距离更近的曹操却还没有回应,他到底在等什么?难道曹操是想帮助袁绍吗?
但现在毕竟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他也只能继续耐心的等待。
……
其实此时远在兖州的曹操,内心的焦躁远远地超出了韩涛的想象。
只因他非常清楚,自己现在的选择,不光是决定着韩涛和袁绍的胜败,甚至将直接影响大汉天下未来的走势。
因为按照现在的形势来判断,韩涛和无论哪一方获胜,也就相对于基本拥有了掌控天下的实力。
而曹操和刘备,都不会具备和胜利者抗衡的实力,他们注定只能成为胜利者的下属。
所以,到底该如何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步错也就满盘皆输,再也没有翻身和后悔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太难做出,曹操才不得不对外宣称,自己头疼的老毛病犯了,只能静养,没有急于回复朝廷下发的圣旨。
当然,曹操也很清楚,自己这种拖延,只能拖一时,他还是必须要尽快拿出决断才行。
“主公,郭军师前来探望,他说有良药,可以治愈您的头疼病。”贴身的侍卫向曹操进行的汇报。
听到是郭嘉来了,曹操欣喜万分,他明白,郭嘉一定是看清了现在的形势,也明白自己的“头疼病”的病因是什么,是专门来帮自己解惑的……
第630章 曹操的选择
“奉孝,你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治愈我的头疼病,快说出来吧。”曹操迫不及待地将郭嘉请到跟前,向他询问着对策。
“主公病因是因为来自朝廷的圣旨,只要我们能把病根去除,自然也就会痊愈。”郭嘉笑着说道,”不知主公可曾得知徐州刘备的决定?”
“刘备身为汉室宗亲,自然是要服从圣旨出兵帮助韩涛,他不也是这样决定的吗。其实这个结果,我早就想到了。现在关键的是我该怎么决定。”曹操有些无奈地说道。
“刘备的确是不得不出兵,但他一样也可以学主公托病,或者是找借口来拖延,但他答应得如此痛快,只怕是背后另有蹊跷,或许是刘备已经另有想法。”
“现在这个时刻,其实对于主公来说,不是要看别人的脸色来做决定,而是主公您自己要想好未来的方向才是。”郭嘉提醒着曹操。
“奉孝说得没错。我是觉得,我和袁绍毕竟是多年的好友,虽然袁绍这个人有诸多的毛病和问题,不过也恰恰是因为他的这些弱点,尤其是好大喜功,所以他对属下之人,还算宽厚,而且也十分礼遇。”
“如果最终他真能战胜韩涛,掌握天下,在我给了他足够支持的前提下,他必定会给我安排重要的官职和地位。”
“可韩涛就完全不同,他为人太过睿智,必定是会尽可能的消除隐患,绝不会看着我们壮大。”
“如果我们现在真的去相助他,即使最终他击败袁绍统一天下,也不可能给我太多的好处。”
“很有可能就是把我调到长安,在皇帝身边任命一个官职,而削弱我的兵权和实权。虽然可能一生衣食无忧,却也只能碌碌无为,难有大的作为,这自然不是我平生所愿。”
“所以,从我的心里,自然是不会倾向于去帮助韩涛。”曹操毫不掩饰地向郭嘉坦露着自己的心声。
“主公的话说得没错,只不过您对我还有所保留,话只说了一半,还留了一半没有说。”郭嘉看着曹操,平静地说道。
曹操的脸色微变,但随即镇定下来,继续地听郭嘉说下去。
“韩涛实力太过强大,又如此睿智,再加上他手下谋士、猛将如云,主公投靠他之后,就再也没有翻身机会。”
“但袁绍则不同,他的性格刚愎自用,且狂妄自大,又只看眼前小利,有着太明显的缺陷。”
“主公在助他得胜的同时,也可以借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是完全有机会在击败韩涛之后,反手将袁绍击败,实现自己的霸业,这才是主公最真实的想法,不知我说得可对?”郭嘉将曹操内心的所想,直接地说了出来。
曹操听完了郭嘉的话,脸上却露出了笑容,大笑着说道:“郭奉孝就是郭奉孝,不愧是鬼才,把我的心思揣摩得如此透彻。你所说都对,大丈夫生于天地,自然是想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丰功伟业,又怎肯甘心屈于人下?”
“既然主公有这样的打算,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理应马上起兵,相助韩涛。”郭嘉见曹操承认了自己的想法,马上向他献计。
曹操听完了郭嘉的话愣住:“奉孝,你既然都已经明白我的想法,也明白我们要帮助袁绍才有机会,为什么还要出兵相助韩涛?”
郭嘉笑道:“主公,我们是要相助袁绍,可莫非你还要出兵和韩涛正面对抗?我们是同意帮他攻打袁绍,可我们却不是出兵去攻打青州,而是直接杀往冀州,去邯郸助战。”
“可到了邯郸之后,我们的弓箭到底是射向韩涛,还是射向袁绍,那不就是主公您决定的吗?”郭嘉向曹操解释着自己安排的用意。
郭嘉听了郭嘉的话,猛地醒悟,连声赞叹:“奉孝果然妙计。”
曹操迅速起身,大声招呼着:“来人,速去给朝廷派来的使者回复,就说我头疼病已经痊愈,马上出兵去帮助丞相进攻邯郸,进攻袁绍。”
郭嘉平静地看着曹操轻轻点头,此时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的计策帮助曹操取得成功的结果……
……
邯郸城外的韩涛大营。
“曹操也出兵了!”韩涛放下手里的竹简,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笑容。
刘备和曹操相继出兵,去攻打袁绍,也就等于实现了荀彧的计划,将牵制和分散袁绍的兵力,自己取胜的几率就将大大增加。
“主公,不知这曹操是准备出兵攻打何处?”贾诩听完了韩涛的话,却忍不住开口询问着。
“曹操的信里说,要带齐兵马前来邯郸,助我们夹击袁绍。”韩涛回应着贾诩的询问。
贾诩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浅笑:“果然不出我所料,曹操是要领兵来邯郸。”
韩涛从贾诩的话里听出了一丝不一样的东西,开口询问道:“文和,莫非是觉得这其中有不妥之处?”
“主公给曹操的指令,是让他出兵攻打青州,或者是冀州的其他地方,他却为何要引兵来邯郸?”贾诩开口反问着韩涛。
韩涛皱眉思索着贾诩的话,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慢慢形成。
“文和,你的意思,曹操来邯郸,其实并不是帮助我们,而是另有所图?”
“主公,如果您是曹操,这个时候,您会选择帮助谁,又会如何选择未来的路?”贾诩再次提醒着韩涛。
听了贾诩这句话,韩涛瞬间恍然。
自己和曹操毕竟有过多次敌对,尤其是在洛阳北边的邙山,张辽还击杀了曹操的族弟曹洪,双方也算是有很深的积怨。
之前曹操的根基不稳,而且局势不够明朗,他自然是不会轻易反抗,会选择蛰伏发展自己的势力。
但现在自己和袁绍展开对决,一旦有了结果,也就决定着天下的归属,曹操又怎会不考虑自己未来的结果?
从形势上来判断,曹操无论出于个人情感,还是为了未来获取更大的利益,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站队袁绍。
所以,他此次来邯郸,到底是帮助自己,还是帮助袁绍,这个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
第631章 两路“援军”的到来
韩涛正在思索着要如何应对曹操的这种阳奉阴违,甚至是暗中“背叛”的行为,一名士兵从外匆匆跑进,来到了韩涛的跟前。
“启禀主公,有来自徐州的信使到了。”士兵向韩涛汇报着。
“徐州的信使?请进来。”韩涛回应着。
士兵转身出去,韩涛转头看向贾诩,贾诩却早已猜到了什么,低声说道:“或许刘备也有变化了……”
不一会儿,士兵带着一名信使走进。
“在下徐州别驾糜竺,拜见丞相。”信使自报家门,向韩涛行礼。
糜竺,他本是徐州富甲一方的糜家的掌舵人,他本是受陶谦的邀请出任官职,陶谦死后,自然也就跟随刘备了。
韩涛心里清楚糜竺的身份之后,微笑询问着:“糜先生远来辛苦,不知是有何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