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听了阎圃的话一下沉默了,他很清楚,此时动用汉中的兵马杀回成都,必定会是阎圃所说的结果,不但无法替母亲报仇,还会使自己腹背受敌,陷入绝境。
张鲁伤心且绝望地看着阎圃问道:“那难道我们就不必母亲报仇,还要继续在这里替刘氏父子做看门狗,去抵御黄忠的军马吗?”
“主公,刘焉父子羸弱,占据益州后并没有恩泽给黎民苍生,只知道自家享乐。主公为他们夺下汉中,抵御朝廷征讨。”
“他们不但不给兵马救援,反而杀害老夫人,这样的人,我们又何必还要跟随?”阎圃向张鲁表达着对刘焉父子的不满。
杨松也马上站出来附和着阎圃的话:“阎先生所说不错,那韩涛自征讨黄巾起义出仕,近十年来辗转中原、西北,大小战役不下百场,横扫天下群雄。”
“黄忠更是他手下头号猛将,立下无数战功。他们可以长驱直入,来到南郑,足见其兵力强盛,我军之前只能死守度日,如今刘璋已经明着和我们决裂,必定不会再派援军,我军孤军作战,又如何能抵挡住黄忠?”
“是他刘焉父子先对主公不仁,主公又何必还要替他们尽忠?不如干脆开城,归顺黄忠。”
“此举可保主公及汉中上下周全,还可借黄忠之手进取成都,替老夫人报仇!”杨松开始劝张鲁投降。
张鲁听了杨松的话陷入了犹豫之中,他对自身的实力非常清楚,想要凭一己之力抵挡住黄忠大军的冲击,那是不可能的。
汉中至今还没有被攻陷,只是黄忠还没有发动强力的攻势。
一旦开始猛攻,南郑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可他尽管知道这样的结果,但就此投降,也就意味着他在汉中做土皇帝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而且韩涛到底会怎么安置他,也是未知,这让张鲁的心里十分不踏实。
杨松看到张鲁犹豫不决,赶忙上前劝说道:“主公,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犹豫不决了。趁着黄忠还没有发动总攻,我们此时开城投降,必定会受到优待。一旦双方开战,互有死伤,那时迫于形势投降,我们可以得到的待遇必定也是要受到影响的。”
阎圃也上前附和:“是啊,主公,不要再犹豫了,早做决断为宜。”
张鲁听着两个谋士的劝说,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几位武将,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回应。
但几个武将都是低头不语,回避着张鲁的目光,显然是没有继续和黄忠作战的决心。
看到这里,张鲁已经明白军无战心,即使自己想要坚持,也是没有意义,只能轻叹一口气:“好吧,那就去给黄忠送去降书,开城投降吧!”
……
数日后,巴郡城中。
一直在休整部队,等待汉中战况,没有急于行军的韩涛,接到了黄忠和贾诩送来的战报。
韩涛看过战报之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文和果然是智谋过人,如今张鲁已经开城投降,汉中已经尽归我所有,只待蔡瑁的水军抵达江阳,则我等从汉中、巴郡两路陆军,连同蔡瑁的水军一同推进,继续向成都进击!”
荀彧听后十分惊讶:“那张鲁据守汉中,手下也有数万兵马,怎会轻易投降,文和到底用了什么妙计?”
韩涛将手中的战报递给荀彧,随后向他讲述着贾诩的计策。
贾诩早已获悉刘璋和张鲁的关系不和,于是故意利用蜀中道路难行,消息传递不便的劣势,派出大量暗影使者,分别潜入成都和南郑,散布流言,使刘璋、张鲁各自产生怀疑。
待刘璋下令将张鲁的母亲和家人抓捕关入大牢之后,又马上用重金收买狱卒潜入牢房,用计杀死张鲁家人,却伪造成“自杀”的情景,让刘璋左右为难。
随后,暗影使者又查到张鲁派到成都的斥候行踪,故意将张鲁家人被杀的消息传播,让他们将消息传回南郑。
如此一来,张鲁和刘璋的仇恨形成,张鲁进退两难,不得不开城投降,保全性命的同时,希望韩涛替他杀刘璋报仇。
荀彧看了贾诩的战报,又听了韩涛的讲述,彻底了解了贾诩的计策,不得不赞叹,贾诩不愧“毒士”之称,用计果然是不择手段,狠辣决绝,直击要害。
如果换做自己跟随黄忠,只怕更多地想的还是如何在阵前击破南郑,却想不到从内部瓦解刘璋和张鲁的关系,让他们自相残杀,迫使张鲁投降,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果。
“文若,你马上以我的名义给张鲁写一封书信,表示汉中政务还交由他主持,大小官员一并留任,并对他的母亲、家人给予抚恤,让他安心在汉中驻守。再命汉升、文和休整兵马,等我这边的消息,随后一同进军!”韩涛向荀彧布置着任务。
“遵命!”荀彧答应着就要往外走。
就在此时,一名兵士匆匆自外面闯入,跪倒在韩涛面前,着急地呼喊着:“启禀主公,蔡瑁将军在江阳遭遇伏击,被敌军击杀,水师大败……”
韩涛听到这里大惊,立即喝问:“是何人有这样的本事,竟然可以伏击蔡瑁?”
“此人乃是巴郡郡丞甘宁,字兴霸……”兵士急切地回答着。
第598章 亲战锦帆贼
“什么?甘宁!?”听到这个名字,韩涛不由得一惊。
这个名字他自然是不会陌生,甘宁乃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名将,在《三国志》中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将。
只因甘宁成名是在东吴,所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甘宁其实是蜀中巴郡人。
韩涛赶忙命人将严颜请来,向他询问有关甘宁的情况。
严颜把甘宁的情况向韩涛做了详细的介绍,他年少的时候,聚集了一伙兄弟,在巴郡江上做过江匪,被人称作“锦帆贼”,也是擅长水战。
后来随着年龄长大,才不再劫掠路人,开始钻研诸子百家之说,又因刘焉入益州,所以投身在其麾下,被封为巴郡郡丞,就在严颜的手下做事。
因甘宁擅长水战,严颜得知韩涛此次从荆州入川是水陆两军齐进的时候,就让甘宁带着自己的本部兵马和五千水军去了江阳抵御。
严颜归降之后,也曾派人给甘宁送去书信,劝他立即归降,却未收到回应,没想到他却设伏击杀了韩涛的水军主将蔡瑁。
“主公,甘宁此人性如烈火,但却的确是个水战的好手。还愿主公能宽恕他的罪过,我愿前往江阳,去劝说甘宁前来归降。”甘宁毕竟曾是严颜的部下,严颜对其还是有一定感情,所以主动向韩涛为他求情,并提出要去劝降他。
对于甘宁的能力,韩涛自然也是非常喜爱。尤其是他竟然能够击杀蔡瑁这样的水军名将,就更显得甘宁的能力超群。
现在蔡瑁死了,韩涛的水军失了主将,若是能够招降甘宁,不但可以使水路进攻畅通,也能弥补蔡瑁之死带来的损失,自然是韩涛求之不得,也是当即同意了严颜的请求,安排他前往江阳前去劝说甘宁。
然而,事情并不是像韩涛和严颜想的那么顺利,严颜到了江阳见到甘宁之后,对他进行劝说。
甘宁却丝毫不念旧情,严词拒绝,表示绝不轻易投降。
严颜恼火,举大刀与甘宁对战。
甘宁与严颜在马上对战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败,随后二人各自退兵。
等到严颜再次邀战之时,甘宁却不再上岸,只乘船在江面上向严颜应对。
严颜虽然恼火,但自己久居山城,不擅水战,也不敢贸然迎战,只能将兵马和蔡瑁的水军退在岸边结营,然后火速派人到巴郡向韩涛汇报,请他调水军再来战甘宁。
韩涛接到严颜的战报却陷入了为难的境地。
此前韩涛一直是在中原以及西北作战,更多依靠的是步兵和骑兵作战,并没有条件培养、训练水军。
刘表控制荆州之后,才有了由蔡瑁统领的水军,韩涛也是没想到入川之后会遭遇甘宁这样的水军名将,而且蔡瑁会直接中伏击被击杀,导致了韩涛陷入看了水军无将可用的尴尬局面。
虽然江夏太守黄祖也算是一位不错的水军将领,手下也有苏飞、邓龙等水军将领。
一来他要驻守江夏,防备孙策水军从庐江偷袭,而且路途遥远,要等黄祖入川,时日太久,也会贻误战机。
韩涛手下的将领,也多是来自北方,从没打过水战,临时上任,只怕也不是自小在江面长大的甘宁的对手。
可现在韩涛又不能对甘宁置之不理,水路受阻,将直接影响水陆两军合击夺取西川的整体战略部署。
“文远、典韦,你们留在巴郡,继续维持这里的稳定,我和文若亲自前往江阳,和严颜会合,务必要先将甘宁降伏,确保我水军进军无阻。”韩涛无奈下,只能决定亲自前往江阳,去对战甘宁。
既然没有合适的水军将领,那干脆就亲自上阵吧,比起其他没有经验的将领,韩涛好歹还有作为穿越者的特殊优势,就是对于古往今来各种战役、战术的知识,可以从中找到应对水战的一些办法。
这一切仿佛回到了数年前,韩涛第一次带着自己部下的义军施展“草木皆兵”吓退黄巾军时的情景,只是当时他迎战的是无名的黄巾军将领。
现在第一次水战,他要面对的则是久负盛名的水军名将。
来到江阳以后,韩涛在严颜的陪同下,登船与甘宁隔江会面,对他进行劝降。
甘宁表示,虽然刘焉父子对他不够信任和器重,但他也不愿意随便投降,除非韩涛能证明自己是强者,将他击败,那他才愿甘心归顺。
韩涛也没有犹豫,和甘宁定下了为期一月的约定,若能在期间内将甘宁击败,甘宁就归顺韩涛。
完成赌约之后,韩涛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努力回忆古今中外各种水战的经典案例,同时也和荀彧不停地讨论着东汉时期水战的一些特点。
这个时期水战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双方距离较远时展开的弓箭对射;另一种就是双方船只靠近时展开的撞击战或者是接舷战。
但因为水流,以及双方船只大小是否对等这样的元素影响,真正能够实现撞击或者接舷的战斗很少,更多的时候还是用弓箭战来解决战斗。
战船上的兵种一般分为三种,刀盾兵,弓箭手和艄公。
刀盾兵是近身的刀盾为主,一来可以抵御弓箭,也可以完成接舷后的白刃战。
弓箭兵除了要进行远程攻击,也要保护艄公,随身配有短剑、短刀,一旦发生近距离作战,也要距离肉搏的能力;
艄公则是整个水军的关键,因为他们掌管驾驭船只的进退,是确保船只安全的关键。
了解到这里,韩涛的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论远程攻击能力,现在只怕还没有哪支部队可以强过他的连弩兵。
连弩兵常年在陆地作战,登船之后,船身随水面颠簸,势必将影响射击的准确度,但这些通过不断操练倒是可以克服。
只不过韩涛现在是需要速战速决,不能和甘宁持久对战,所以他就需要更为快速有效的水战战术,可以完成对甘宁的速胜。
火攻这是韩涛想到的最为有效的战术,入川的道路艰难,但是考虑到战线很长,战斗艰难,韩涛没有带大型攻城武器,但火龙兵还是在韩涛的队列中,而且也携带了大量的石油,可以随时发动火攻。
韩涛立即将蔡瑁的副将找来,抽调了一批速度快的小型战船,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样子,改造成了形体狭长,速度更快的艨艟船。
韩涛在船内装上干草,撒上石油,用帷幕遮盖,作为奇袭所用的火船。
做好了准备工作,韩涛开始筹划计策,准备和甘宁展开水战,一战决胜负……
第599章 江心大火
宽阔的江面上,几艘巨大的楼船在数艘小船的护卫下出现,这是韩涛一方出动的水军。
由于长江江面宽阔,尤其在荆州一带,水战更是频繁发生,楼船也就成为了主力战舰,这几艘楼船是蔡瑁的水军当时特意从荆州调来参战。
只可惜蔡瑁还没来得及带领自己的水军发挥其水战特长,就被甘宁伏击而死,空留下了这几艘水上城堡。
今日韩涛准备和甘宁一决胜负,就亲自乘坐了其中最高大的一艘来出战。
这艘楼船共有五层,每一层的四周都建有女墙,以防御敌人兵器的攻击。女墙上更开了箭孔,士兵可从箭孔直接房间射杀远程敌军。
最顶层竖有旗帜代表主帅的威严,更有战鼓、桅杆旗手,用来指挥整个舰队作战。
这艘楼船体型很大,船上共有八百兵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