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谍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谍行天下- 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黄忠已经连破两关,杀我两名大将,逼近南郑,我这里只有两万兵马,又无外援,这可如何是好啊?”张鲁着急地向部下们询问着对策。

    “主公,刘璋不肯派兵迎战,我们又何必还要替他们抵御韩涛的大军?何不干脆开城投降?”杨松毫不避讳地直接劝说着张鲁。

    “不可,我母亲与小弟都在成都,我若此时投降,刘璋又怎肯放过他们?我若只为自己存活,而陷母有难,岂非不孝之人?此事万万不可!”张鲁立刻对杨松的提议表达了拒绝。

    “主公所言不错,黄忠兵马虽多,但毕竟劳师远征,物资供给未必得力,我们只需固守城池,未必就不能守住汉中,怎可轻言投降!?”阎圃也马上赞同着张鲁的话,批驳着杨松。

    杨松知道此时想要劝说张鲁投降,已经没有可能,只能无奈地低下头:“既然主公不愿投降,那我们也只有拒不出战,死守城池,与黄忠消耗下去了。”

    张鲁随即向杨柏、杨任下达了指令,命令二将领兵固守城池,抵御黄忠。

    没过几天,黄忠的大军就已经杀到了南郑。

    马超、庞德在之前的两个关卡都曾斩将立功,唯有张绣寸功未立,他自然不甘落后,主动请命攻城。

    他带领兵马,强攻三日,部下兵士死伤无数,却依然无法突破南郑的防守。

    黄忠不忍在这样白白消耗兵马,下令张绣停止强攻,先行休整,然后与贾诩商议着破城之策。

    “文和先生,张绣领兵强攻之时,我也在远远观战,这南郑城高墙厚,我军没有调动强力攻城器械,想要攻破,实在艰难。而且我军已深入汉中,粮草运输也极为艰难,若是在此处和张鲁对峙,消耗极大,还是需要用计速胜为宜。不知先生可有良策破城?”黄忠向贾诩询问着。

    贾诩轻轻点头:“计策我是已经有了一个,这事还得着落在张鲁的母亲身上。”

    黄忠不解地看着贾诩:“先生话语高深,到底是何深意?”

    贾诩向黄忠解释道:“汉升有所不知,张鲁乃是五斗米教的教祖张凌之孙,在汉中一代传播五斗米教。”

    “其母也是教中信徒,据说她有“巫术”,虽已徐娘半老,却保持容颜不改,犹如少女一般。”

    “此女与刘焉的极为密切,据说二人之间关系非常,也正因这层特殊关系,张鲁才得刘焉信任,得封汉中太守。”

    “为了防备张鲁自行壮大需留人质,也是为了满足私欲,刘焉将张鲁的母亲和幼弟留在了成都。”

    “刘焉与张鲁之母关系亲近,对其宠爱,自然会冷落自己的亲子,其中尤其以幼子刘璋和张鲁的关系最为不好。”

    “根据暗影使者深入成都传回的消息,刘焉因我方两路大军进击,急火攻心,已经病倒,军政大事,都交给了刘璋来打理。”

    “现在张鲁据守汉中,却孤立无援,只怕也和刘璋不肯派遣救兵给他有关。”

    贾诩十分详细地向黄忠介绍了张鲁的身世,以及他和刘焉、刘璋之间的特殊关系。

    黄忠听了贾诩的介绍,恍然点头:“想不到张鲁和刘焉、刘璋之间还有如此复杂的关系,那按先生所说,莫非是准备针对张鲁之母用计?”

    贾诩却只是狡黠的一笑,对黄忠说道:“汉升勿急,且先围城休整,多则半月,少则十天,我保证那张鲁必定自己开城受降!”

    黄忠虽然不明白贾诩要如何用计,但看他如此有信心,也就不再多问,传令下去围城休整,等待贾诩用计……

    ……

    成都与汉中的距离约有千里,且山路众多,所以消息传递十分缓慢且艰难。

    近日成都的街头巷尾却开始流传着一种传言:张鲁已经和韩涛达成协议,归顺韩涛之后,仍为汉中太守,并且可获更多特权。

    现在韩涛的大军即将通过汉中郡,进入广汉郡,直奔成都而来,成都已经危在旦夕。

    这个消息自然很快地传到了刘璋的耳朵里,作为刘焉的幼子,本来是没有机会接触朝政,但他的几个哥哥因为各种原因或是离世,或是无法参与朝政,他也就得到了刘焉的器重。

    刘焉对张鲁的格外信任,引发了刘璋极大的不满,但因为有刘焉在,刘璋也只能隐忍克制,保持着对张鲁表面的和气。

    随着绵竹的一场大火,刘焉把州治迁移到成都,在舟车劳顿过后,年迈的刘焉染上了疾病,一直处于半休养状态。

    刘焉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才在益州坐稳州牧的位置,又借着山高皇帝远的优势,当了土皇帝,自然是不愿意再受汉室朝廷的约束,所以韩涛来信的时候,他认为韩涛最多是威慑,不会轻易用兵,所以选择了拒绝。

    没想到没过多久,韩涛两路大军就杀入益州,汉中、巴郡先后告急,刘焉病情加重,身边的众臣看中刘璋懦弱好控制,都推举他来替刘焉主事,刘璋渐渐地掌控了益州的实权。

    对于张鲁,刘璋一直是处于忌惮担心的状态,唯恐他手握重兵,会生二心。

    刘焉生病期间,时常让张鲁的母亲在身边陪伴照顾,让刘璋就更加担心,唯恐父亲被蒙蔽,把张鲁调回成都顶替自己。

    张鲁派兵来求援的时候,刘璋也是故意不派兵增援,就想让张鲁自生自灭。

    刘璋万万没想到,成都的大街小巷传遍了张鲁已经投降韩涛的消息,如果这一切属实,对他来说绝对是巨大的威胁……



    第596章 刘璋的昏招

    

刘璋性格懦弱,对于这样的变故自然是不敢决断该如何是好,偏偏刘焉这几日病情加重,时常处于昏厥状态,如何解决“张鲁叛乱”带来的成都军民恐慌,就只能靠刘璋自己。

    刘璋无奈下,只好找来了刘焉最为信任的两位近臣赵韪和王商,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两人都是跟随刘焉多年,对刘焉比较忠心,刘焉生病后,也是他们极力鼓动,让刘璋来主持益州的事务,刘璋对他们也是极为信任。

    “张鲁叛变归顺韩涛的传闻,近几日在成都已经是越传越厉害,军民都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

    “现在严颜领兵在巴郡拼死抵挡韩涛的荆州人马,但如果汉中失守,则北路大军可以直接杀往绵竹,直奔成都,那我们可就危险了。我们现在到底该如何应对?”刘璋着急地向二人询问着。

    “张鲁投降一事,毕竟只是传闻,并没有得到证实,我看不如派人到汉中去打探一番,了解清楚再做决断。”王商思索后向刘璋建议道。

    “自成都到汉中往返一趟两千里的路程,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等我们打探清楚,再做安排,只怕韩涛的大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又如何等得起?”赵韪对王商的建议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

    “那你说应该怎么办?”王商被赵韪这一怼也没了主意,只能开口向他询问着。

    “张鲁对主公有不臣之心,世人皆知。本来主公是派他和别部司马张修,共同进击汉中太守苏固。可苏固被杀之后,张鲁却杀了张修,夺其兵众,占据汉中,迫使主公只能任命他为汉中太守。”

    “自他入主汉中之后,拥兵自重,对主公的调度安排根本不予理睬。倘若不是其母和幼弟尚在成都,只怕张鲁早已自立。现在韩涛进击汉中,他自然是不肯替主公抵御敌军,投降韩涛、保存实力,这肯定是他的优先选择。”

    “何况无风不起浪,若是他没有投降韩涛,又怎会在成都将此事传播?我看张鲁叛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无需再去考证。”赵韪言之凿凿地说道。

    刘璋对张鲁本就没有信心,甚至还心怀怨恨,听了赵韪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点头:“赵司马所言很有道理,张鲁叛变的几率很大,我们的确没有必要再去考证此事。”

    “张鲁的母亲和幼弟,还有一些亲属都在成都,他此时叛变,难道是不顾他母亲和亲属的性命了吗?”王商对赵韪的判断还有些许质疑。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初高祖家人都被项羽所擒,并作为人质要挟时,高祖能放眼,若项羽以高祖之父作为肉饼,也请他食之。张鲁若为一己私利,舍弃母亲家人,也不足为奇。”赵韪对王商的担心提出了反驳。

    “季玉公子,这张鲁的母亲和他的亲属在成都居住多日,仗着和主公的关系密切,成都上下有多位军政要员和他们都有往来。”

    “此时若是对他们不予理会,他们极有可能会变成张鲁的内应,待张鲁和韩涛的兵马杀来时,他们在成都起兵叛乱,成为内应,那就是我们的大麻烦了!”赵韪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刘璋听到这里也紧张起来:“那赵司马认为我们该怎么做?”

    “立即将张鲁之母及其家人、亲眷全部擒拿斩杀。此举可断绝张鲁的内援,还可对其他有心叛变者形成威慑,可谓一举两得!”赵韪马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张鲁叛变只是传闻,并未得证实,就贸然斩杀其母亲、家人,倘若他并没有叛变,这不是误杀无辜,反而将他逼向韩涛那边?!”王商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刚才已经说过,张鲁叛乱绝对是事实,他的家人又怎会是什么无辜?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此时因妇人之仁犹豫,必会酿成大祸!”赵韪态度非常坚决,坚持要杀张鲁的家人。

    刘璋看着二人争执不下,也十分矛盾,没了主意:“二位说的都有道理,不如这样,我们先把张鲁的母亲和家人、亲属都关押起来,然后立即派人送信到汉中,责令张鲁奋勇御敌,顺便探听情况。”

    “若是确定张鲁已经叛变,我们再杀其家人不迟。若是他没有叛变,知道我用其家人为质,也会奋勇作战,抵御韩涛,岂不更好!”刘璋自以为是地说出了一个他认为两全其美的方法。

    赵韪还想再劝说,刘璋却已经拿定了主意,随后命人立即去捉拿张鲁的母亲和亲眷、家人。

    赵韪主动揽下了抓捕的任务,领兵行动,直接开展抓捕,抓捕了上百人关进了大牢。

    刘璋本想按照他们商定的结果,安排人去给张鲁送信,对他进行“要挟”。

    却没想到,使者还没有出发,大牢就传来了消息:张鲁的母亲和几位直系亲属竟然都在牢内“畏罪自杀”了!

    刘璋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的结果,只能下令将此事秘而不宣,然后按照原计划,派使者去往汉中“威慑”张鲁……

    ……

    数日后,南郑的郡守府内。

    张鲁看着面前的斥候,瞪大了眼睛喝问着:“你说的句句属实,我母亲和小弟他们,真的都已经被刘璋杀害?!”

    斥候回应:“回禀主公,千真万确,那刘璋先是下令抓捕了老夫人、少公子等近百人,随后他们就离奇地死在狱中,还秘而不宣。是小的花重金买通了牢内看守,才探听到的消息。”

    张鲁摆手示意斥候先退下,随后放声大哭。

    众臣看到张鲁如此悲伤,也都情绪低落,不敢言语。

    张鲁哭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悲愤地咬牙说道:“刘璋,你这贼子,我在此领兵据守,替你们刘家父子抵御韩涛大军,你不但不派援兵救援,反而害我母亲、家人,我与你势不两立!”

    “来人,给我点齐兵马,我要立即杀回成都,诛杀刘璋,替母亲报仇!”张鲁厉声地下达了要杀回成都的命令……



    第597章 水师失利

    

在成都出现张鲁叛变传闻的同时,在南郑也出现了大量的传言。

    传言的内容是刘焉病重,刘璋掌握了益州的大权,然后抓捕了张鲁的母亲和亲人,并将他们杀害。

    张鲁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担心,马上派出了一批斥候回成都打探消息,没想到最后得来的真的是母亲和家人被杀的消息。

    这让张鲁瞬间暴怒,决心要带着兵马杀回成都,与刘璋决一死战,替死去的母亲报仇。

    “主公,万万不可如此冲动啊!”阎圃听到张鲁的命令,慌张地赶忙上前劝阻。

    “如今成都尚有数万兵马守护,我军若从汉中进军,待到达成都时,已成疲惫之师。”

    “何况刘璋身边,还有李严、张任等将,都是勇猛兼多谋之辈,急切之间,恐难以取胜。”

    “而我军背后还有黄忠的数万大军,若我等倾全汉中之兵马杀往成都,则后方空虚,汉中必定失守。届时会遭到黄忠与刘璋夹击,则我军必亡!”阎圃向张鲁分析着局势,告诉他盲目冲动可能产生的恶果。

    张鲁听了阎圃的话一下沉默了,他很清楚,此时动用汉中的兵马杀回成都,必定会是阎圃所说的结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