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和何顒等人策划的暗杀董相国一事有关!前不久何顒与郑泰、仲辑、华歆等人策划了暗杀计划,想要刺杀董相国。”
“此事被董相国及时发现,结果何顒被抓,郑泰、华歆逃走。”
“董相国因为此事大动肝火,在长安大肆抓捕、屠杀何顒等人的同党,约有上千人因为此事受到牵连而被杀。”黄门向韩涛讲述着发生在长安的变故。
韩涛听后微微点头,从伍孚、曹操开始,对董卓的刺杀就没有间断过,如今吕布不在董卓的身边,那些朝中大臣必定会蠢蠢欲动,只不过他们这种失败的行刺行动,不但不会给董卓带来任何的伤害,反而会使他变本加厉,带来更大的危机。
果然,黄门继续讲述着长安的变故:“尽管杀了很多人,但董相国并未因此消气,反而是性情大变,认定众人想要刺杀他,都是受了当今陛下的指使,因此当众提出了要让天子禅位于他的提议。”
“群臣自然是都不肯同意,百般阻挠。董相国恼火之余,又杀了数人,如今朝野上下是人心惶惶,惊惧不已。只能劝说董相国,禅让一事非同小可,需要大将军您回去一同商议。”
“董相国知道若是直接征召大将军您回去难以奏效,才决定停掉您的军粮供应,迫使您回朝,商议禅让一事。”
黄门内监将董卓的所作所为,以及为何要用断粮的方式调韩涛回长安的理由都解释清楚。
听完了黄门内奸的解释,韩涛恍然,原来这一切还是因为董卓对于权力的欲望和贪婪。
“大将军,该说的老奴也都向您解释清楚了,你可千万不要为难老奴,还是赶紧撤兵回长安,替陛下分忧吧!”黄门向韩涛哀求着。
“公公放心,此事我已知晓,你先下去休息,我自会做好安排。”韩涛安抚着黄门,随即叫来兵士将他带下去休息。
“真是想不到长安又发生了这样的变故,迫使我们不得不退兵!”韩涛看着身边的谋士们无奈地感叹着。
“退兵?没有这个必要吧,老大!董卓自己没事找事,想让皇帝禅让给他,我们根本无需理会。他断咱们的粮草,我们就自己给马腾、韩遂下令,让他们从凉州、并州给我们调拨粮草,继续进攻袁术就是了!”马原很是不屑的对韩涛说道。
“是啊,兄长,我们现在已经把宛城团团围住,只需假以时日,等待刘表的支援来到,联合进攻,就可以将袁术尽数歼灭。此时退兵,等于我们前功尽弃,得不偿失啊。”韩冲也附和着马原的意见,劝说着韩涛。
“我当然也不想撤兵回长安,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现在想要从凉州、并州调拨粮草,毕竟还要经历司州的大路,才能到达南阳。”
“路途遥远不说,而且司州是在董卓的控制之下,一旦我们真的抗旨不回,那也是造成和董卓的决裂。他一旦封锁道路,我们再想从那凉州运送粮草,将会变得极为困难。”
“一旦我们和袁术正式开战,却断了粮草,那就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韩涛很是无奈地向别人讲述了自己的顾虑。
“而且如果我们对董卓篡汉一事坐视不管,一旦他逼迫刘协进行禅让,登上皇帝之位,必定将引起天下的震动。”
“现在天下群雄本就是蠢蠢欲动,只是没有人敢先站出来去谋朝篡位,董卓一旦牵了这个头。天下群雄很有可能纷纷效仿,各自称帝。”
“一旦这种局面形成,将会天下大乱,我们再想借助汉室的号召力去调动兵马,击溃各方势力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无法得到响应,变成孤立无援,孤军作战的境界。再想平定天下,就会难度极大。”韩涛继续说出了董卓篡汉之后的危害。
“老大,那照你这么说,难道我们还真的要撤兵回长安去吗?”马原很不甘心地问道。
“目前来说,我们只有先撤兵回去,将长安的局势稳定,确保我们后方无忧,才可以再继续进兵,讨伐各方。”贾诩站出来回答了马原的话。
“文和说得没错,这是我们目前唯一可以做的选择。”韩涛很是无奈地回应着。
“子善,你马上给刘表回封书信,将我们这边的情况向他如实告知,让他在荆州先自行发展,尤其是要小心袁术对他的进攻。等到我们处理完长安的事宜再返回荆州,和他一起合兵进攻袁术。”韩涛向韩冲交代着。
“是,兄长放心,我马上去给他写信。”韩冲赶忙答应着。
“文和,你去通知汉升他们整顿兵马,先撤兵回洛阳,再转回长安。”韩涛向贾诩交代着任务。
数日后,兵马整顿完毕,韩涛的部队开始缓缓地向洛阳撤回。
……
韩涛撤兵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宛城,袁术欣喜不已。
“原来这韩涛只是瞎咋呼,来了南阳,对着宛城围了数日,却只会虚张声势根本不敢真的进攻。现在眼见我军防御严密,就只能撤兵回去了!”袁术得意地大笑着。
纪灵等将领也附和着袁术一起大笑着。
“主公,宛城之围已解,现在我军可以出兵进击襄阳的刘表,趁着他基业维稳,将他一举击溃,占据荆州!”阎象向袁术提出了进攻襄阳的计划。
“阎先生,之前我们想要进攻襄阳,是因为南方有长沙的孙氏可以作为支援,形成夹击之势。”
“但现在孙策已经败走,我军没有接应,孤军作战,那兵力消耗会增加很多。而且那韩涛到底是不是真的退兵,我们也不清楚,万一这只是他的疑兵之计,一旦我军出兵襄阳,他却转头杀回,那宛城就又要陷入危险当中了。”
“所以,我们看这进攻襄阳一事,还是暂缓吧!”袁术摆出了一大堆理由,直接拒绝了阎象的提议。
阎象听到袁术又要错失良机的理由,着急的还想要劝说:“主公,这可是天赐良机,我们不能……”
袁术却根本不听,摆手示意阎象不必再说。
阎象只能一脸无奈地看着袁术,低头叹息……
第570章 传国玉玺的意义
数日后,韩涛带着兵马回到了洛阳。
此时的洛阳在荀氏叔侄带领兵马的翻修重建下,已经稍有规模,但要想完全恢复昔日的辉煌,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到。
韩涛等人到了洛阳,决定稍作休整,派人给董卓回信,韩涛带部分兵马回长安去协商“禅让大业”,大军就暂时留在洛阳。
一来可以配合荀氏叔侄重建洛阳,同时也避免大军舟车奔波的消耗,为日后继续剿灭叛军提供方便。
快马送去的书信,很快就得到了回应,董卓同意了韩涛的请求。
毕竟韩涛真的带大军到长安,对董卓也是一种威胁,韩涛主动提出少带兵马,董卓自然是求之不得。
韩涛回到洛阳不久,原本被派出去征讨王匡和袁遗的吕布和牛辅,也先后回到了洛阳。
一切不出韩涛的所料,盟军解散之后,根本就不会再有任何的相互支援和救助。
在王匡和袁遗遭到猛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对他们施以援手,他们很快就被牛辅和吕布攻破城池,遭到了斩杀。
至此,十八路诸侯中,已经有孙坚、王匡、袁遗、张超、张杨、鲍信、桥瑁七人先后丧命。
其他的诸侯也都忙着各自抢夺地盘争斗,不会再对洛阳和韩涛构成任何威胁。
韩涛心里明白,此时不去将他们铲除,必定后患无穷,只能盼着回到长安,可以尽快消除后患,再次出兵对他们进行征讨。
董卓给吕布和牛辅的命令,是要他们带领全部兵马返回长安。
韩涛明白董卓是怕有反对势力对其不利,也只能遵从他的安排,让二人带领五万兵马先行返回长安。
韩涛只选择了黄忠、张辽、徐晃、典韦、高顺、文谡,带领着陷阵营、黑甲军和骑兵部队及一万步兵,共计两万精锐返回长安。
大部分兵马尤其是攻城器械,不适合远程奔波的都留在了洛阳,交由周仓、高览带领,配合荀彧叔侄重建洛阳。
韩涛在洛阳安顿好了一切,也是一路疾行,返回长安……
……
长安城外的眉坞中,看到吕布和牛辅带着五万兵马先行返回,董卓的心里才算踏实了下来。
经历了何顒的行刺事件后,董卓越发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再也等不起,此时的他早已没了征讨天下之心,只想着在有生之年,更多地享受帝王的待遇。
所以他才加快了篡汉的步伐,不惜一切地将兵马收回,并让韩涛撤军,尽快回长安商讨禅让一事。
“岳父,长安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已知晓,小婿自会全力配合岳父完成禅让大业,使岳父早登皇位!”牛辅赶忙上前对董卓表着忠心。
董卓若是得到禅让称帝,牛辅也就可以成为驸马,那荣耀和地位也就提高很多,他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享受人生,自然是极力的支持。
”如此最好,有你在身边给我出谋划策,我就踏实了。”
董卓回应完牛辅,看向了吕布,故意做出一副凄苦的样子:“奉先我儿,为父还以为这次要见不到你了。”
“义父说哪里话,从今日起,吕布定会寸步不离,守卫在义父身边,绝不会再给那些宵小之辈伤害义父的机会。”吕布赶忙也向董卓表达着忠心,对他进行了安慰。
“奉先我儿,有你这番话,为父就踏实了。你放心,为父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你立为太子,待我百年之后,这江山基业,都会传给你。”董卓拉着吕布的手,连声地进行着安抚拉拢。
吕布受宠若惊,跪倒在董卓的面前:“义父对吕布厚恩,胜似亲生父母,吕布必定誓死效忠,报答义父!”
董卓上前将吕布搀扶起来:“好了,我儿快起来吧。”
董卓搀扶起吕布,示意他和牛辅都坐下,这才开口说道:“牛辅啊,这朝中大臣经过我一番杀人立威都已经屈服,对禅让一事,已经不敢有任何的违拗阻拦,只是现在有一件事,却是阻挠着禅让大业无法进行。”
“哦,是什么事,岳父不妨直说,待我们替岳父分忧。”
牛辅疑惑地向董卓询问着,他实在想不到,现在还能有什么事阻扰董卓逼迫刘协禅让。
“我们从洛阳迁往长安的时候,清点皇宫内的物品,发现传国玉玺失踪不见了。”
“我已派人四处查找,却依然没有结果。老夫分析,极有可能是在孙坚、刘备那伙叛军杀入洛阳的时候,被他们给掠走了!”
“现在我又不敢大肆声张的去查找,这禅让大典若是没有传国玉玺,岂不是成了笑话?这才是最让老夫为难的地方!”董卓向牛辅和吕布说出了传国玉玺丢失的苦恼。
吕布对于这种政治上的事情知之甚少,并不明白这传国玉玺的意义,只能是沉默不语,看向牛辅。
牛辅却深知,若是没有传国玉玺,董卓的禅让就会如同当年的王莽篡汉,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尽管他心里明白,所谓的禅让本就是董卓的逼迫,但还是希望可以蒙蔽天下的黎民,让董卓的皇位做久一些,自己也可以多享几年的福。
牛辅沉思着要如何解决眼前这个大难题,董卓却继续表达着自己的顾虑:“除了传国玉玺,老夫还比较担心韩涛。”
“虎牢关一战,他又一次扬名天下,其部下兵力的强大已经远超我们的想象,若是他借着传国玉玺一事,对老夫继任大统提出反对,那可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所以我们断然不能让他知道传国玉玺遗失的情况。”董卓随后说出了对韩涛的担心。
“岳父,恰恰相反,我倒觉得,我们不但要让韩涛知道玉玺丢失,而且这恰恰是个绝好的机会,可以试探他对您接受禅让是何态度。”牛辅却在这时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董卓一脸疑惑地看着牛辅,显然是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岳父,洛阳失守,完全是韩涛安排不当的原因。只不过他现在是让荀氏替他承担了这个后果而已。义父可以故意将玉玺遗失一事对他说出,看他如何回应。如果他敢借此阻挠义父的大业,我们马上可以将遗失玉玺的罪名压在他的头上,对他形成制裁。”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成功化解禅让大典上没有传国玉玺的尴尬,还可以借此铲除韩涛,清除心腹大患!”牛辅向董卓解释着自己的用意。
董卓听了牛辅的话瞬间恍然,立刻向牛辅下达了命令:“不错,这倒的确是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就这么办!你马上去长安等待,一旦韩涛到了,马上请他到眉坞来与我商谈此事!”
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