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谍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谍行天下-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此时故意发动攻击,就是为了对我军形成震慑,使主公不敢出兵去攻击刘表。这样一来,刘表也就有了继续追击孙策的机会。”

    “一旦刘表继续出兵,将孙策彻底击溃。则荆州南部全部被刘表控制,他就可以调过头来配合韩涛,对我们形成围攻,那时候才是我们的灭顶之灾。”

    “主公应该抓住现在这个最好的时机,出兵攻击刘表,趁他根基不稳,先将他一举击溃,则南阳以南的荆州各郡,都可成为我方属地,让我军迎战韩涛时回旋余地更大。”

    阎象听到袁术要放弃出兵攻击刘表的想法,赶忙向他分析着形势,并且进行着劝说。

    阎象虽然把形势分析得非常准确到位,怎奈袁术却是目光短浅,且自私胆小,他根本听不进阎象的劝说。

    袁术带着几分慌乱地说道:“阎先生,你也曾在虎牢关的盟军大营,见过韩涛攻城器械的威力,此时我若出动五万兵马去攻击刘表,则宛城只有五万兵马防守,一旦韩涛三面围城发动总攻,宛城即有可能就要失守。”

    “宛城失陷,则我等的立身之处都要沦陷,局面将更加危险。我袁氏在南阳辛苦经营多年,才有了现在的局面,我绝不可能冒这样的险,我要留下兵马全力抵御韩涛,绝不能给他打入宛城的机会!”袁术很坚决地否决着阎象的提议。

    “主公,宛城的防守固若金汤,韩涛想要攻下宛城难度极大,只要我军抓紧时间,速战速决,将刘表击溃,根本不会给韩涛留下机会。现在我军到底是主动出击,还是固步死守,对整个荆州未来的走向将有重大影响。”

    “还请主公千万不要犹豫,错失良机呀!”阎象苦口婆心地劝说着袁术。

    尽管阎象把道理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但袁术就是不听,只是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此事断不可冒险,这件事就按我说的做,我们先全力防守,顶住韩涛的进攻,进攻刘表的事以后再说。”

    阎象还想再劝说袁术,袁术却不给他机会,已经转身招呼着纪灵,陈兰、雷薄等将领,开始布置着城防的准备。

    阎象一脸无奈地看着袁术等人,重重地跺了脚,痛心地抱怨着:“错失如此良机,才会使我们丢失辛苦建立基业呀……”

    ……

    数日后,襄阳城的刺史府内。

    刘表召集了蒯良、蒯越两位荆州名仕,以及蔡瑁、文聘等荆名将于一堂,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子柔(蒯良的字)先生,先前多亏你于异度(蒯越的字)先生的妙计,先让我在三津渡迷惑孙坚,使他放松警惕上船,随后又安排黄祖进行伏击,成功地击杀了孙坚。此事我上报大将军,大将军已经下令会对二位先生,以及参战的诸位都会论功行赏。”刘表首先向众人进行了一番夸奖,随后宣布了韩涛对众人的封赏。

    众人得到封赏,都十分的开心,脸上洋溢着笑容。

    “各位,现在大将军又有书信来到,称他已经在南阳围攻袁术将其牵制,希望我立刻出兵进击长沙,将孙氏彻底铲除,不知各位有何想法?”

    刘表深通为官之道,先给了众人一番好处,然后才说出了要继续进攻长沙的安排,且故意不直接下令出战,而是用征询的口气询问众人的意见。

    “孙坚已经被击杀,孙策不过是个黄口小儿,长沙所剩兵马也已不多,已成强弩之末!末将愿领五千人马,从陆路出击,进攻长沙,替主公和大将军分忧!”文聘果然吃这一套,听完刘表的问话,主动站出来请战。

    蔡瑁见文聘请战,也马上站出来说道:“主公,我也愿领五千水军,沿湘江而下进击长沙。”

    刘表听到文聘和蔡瑁都愿领兵出战,十分欣喜:“德珪(蔡瑁的字)、仲业(文聘的字)都是荆襄豪杰,你们若领兵出战,定能马到功成。我就各给你们五千兵马,水陆二军齐头并进,定要杀入长沙,将孙氏余孽彻底铲除。”

    文聘与蔡瑁听到刘表的吩咐,一起躬身施礼:“喏!”

    ……

    荆州水陆大军齐发,向长沙进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沙。

    孙策听到这个消息,着急地赶忙召集程普、黄盖来商议对策。

    “主公,如今我长沙水陆兵马加在一起,也不过三千,且战船、战马极少,想要抵御文聘和蔡瑁的水陆两路兵马,实在是极为艰难。”程普一脸难色地向孙策讲述着局势的艰难。

    “就算兵力不够,我们现在也唯有全力死战!”孙策带着几分豪气地回应着。

    “主公,若逞一时血气之勇与敌死战,则城破之日,孙氏必定要遭灭门之祸,那先主公临终嘱托你要照顾夫人和你的兄弟,你又如何完成?”黄盖忍不住开口提醒着孙策。

    孙策听到这里眉头微微皱起,他不得不承认,若真是拼力死战,的确会是黄盖所说的结果。

    “那你们二位可有何良策?”孙策向程普和黄盖询问道。

    二人对视一眼后,一起在孙策面前跪下:“我二人斗胆,恳求主公放弃抵抗,带领现有兵马,舍弃长沙,沿江而下,去往扬州,投靠扬州刺史陈温。”

    “舍弃父亲辛苦打下的基业?你们怎敢给我出这样的主意?!”孙策动怒了,向二人发着脾气。

    “主公,我们就是不忍先主公辛苦打下的基业就这样白白葬送,才奉劝您领兵放弃长沙,离开此地,远避扬州。”

    “一旦我们进入扬州,刘表和韩涛的兵马也就不好再继续追击,我们就可以得到些许的喘息,可以休养生息,重整兵马。”程普向孙策说着劝他离开的原因。

    “是啊,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还能留下这三千兵士的有用之身,日后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黄盖也附和着劝说着孙策。

    到底是逞一时之勇,领兵固守长安,还是听从他们的建议,保留下三千兵马,远避扬州,等待日后再行翻盘?孙策听着二人的话陷入了沉思……



    第568章 断粮

    

宛城的韩涛大军中军大帐。

    阎象的猜测完全没错,韩涛虽然出动了攻城器械开始对宛城发动“进攻”,但其实进攻的力度却非常有限,每次都是排场很大,但并没有强行冲破城外的深沟战壕,更多的只是发射石弹和硬弩形成威慑,但没有任何实际的杀伤力。

    韩涛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袁术的心里恐慌,但并不想强攻,让自己的部下无谓的死伤。

    尽管只是这样的威慑,但已经让袁术非常地恐慌,调动了大军轮番防守,唯恐韩涛会趁其不备,发动强攻偷袭。

    此时,韩涛刚刚接到了刘表派人送来的书信,获悉了长沙之战的最新战果。

    孙策最终采纳了程普和黄盖的建议,没等文聘和蔡瑁的水陆大军杀到,就带着仅剩的兵马,护卫着母亲吴夫人和家眷一起逃往了扬州。

    “孙策放弃了长沙,带着仅剩了三千兵马顺江而下,去了扬州投奔扬州刺史陈温了?”

    “没想到啊,这个黄毛小子这么怕死,连他老爹辛苦打下的基业都说扔就扔,都不开打直接就跑了?!”听到这个结果,马原首先发出了惊呼,言语中也充满了对孙策的鄙夷。

    “马兄,你这话可说错了。这孙策可不是丢弃了父亲的基业,他这是忍辱负重,保住了孙坚创下的基业。”韩冲赶忙纠正着马原。

    “子善说得没错,孙策逃到扬州,逃出了我们的势力范围,他就可以休养生息,重新招兵买马,以图东山再起。”韩涛对韩冲的话表示着赞同。

    “老大,那怎么办,我们要不要让刘表继续追击他?”马原担心地问道。

    “刘表的荆州刺史毕竟刚刚上任不久,根基还没有完全坐稳。在荆州境内,他可以调动士族的力量出战,已经很不容易。若要进攻其他州郡,就有点勉为其难。”韩涛对刘表的处境非常理解,马上摇头表示不会让刘表去冒险追击。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难道就任由那个孙策跑了?”马原有些不甘心地问道。

    “马兄不必着急,现在孙策败走,刘表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可以邀请刘表出兵和我们一起夹击袁术。只要击败袁术,拿下宛城,乃至整个南阳,荆州就会尽归主公掌控,那时我们调动大军压迫扬州,逼着陈温交出孙策,根本无需我们出动兵马去追击。”贾诩笑着安排马原。

    “没错,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联合刘表,一起夹击袁术,先将他拿下。”韩涛对贾诩的提议表达着赞同。

    就在这时,高顺从外匆匆进入,神色紧张地汇报着:“主公,不好了!”

    韩涛疑惑地看向高顺:“出什么事?”

    “我奉主公之命,回洛阳去督促粮草,但却被告知,董相国有令,不再给我们调拨粮草,如今军中的粮草只够支撑五日了!”高顺着急地汇报着。

    听到军中没了粮草,韩涛的眉头皱了起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自己要大展宏图,进攻袁术的时候,董卓竟然会做出断他粮草的决定。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董卓想效仿袁术对付孙坚,让自己断粮被袁术击败?

    韩涛正嘀咕着,外面跑进了一名士兵,来到韩涛面前汇报着:“启禀主公,外边来了一位公公,说是自长安来宣读圣旨!”

    什么圣旨,还不就是来替董卓传话!

    “快请!”韩涛摆手催促着,随后吩咐赶快摆下香案,恭迎圣旨。

    很快,一名黄门内监进入,韩涛等人跪拜接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对韩涛进行了一番褒扬,随后就是要他立即将大军撤回洛阳,随后调他立刻回转长安。

    韩涛跪拜谢恩后,从内监手中接过了圣旨,这才站起身来。

    “公公,长安到底发生了何事,为什么要急着调我回去?”

    韩涛心里很清楚,必定是长安出了变故,董卓才会如此着急,一定要让他赶紧回去。

    黄门却不愿多说,迟疑着说道:“大将军回到长安自然就知道了,咱家不敢乱说……”

    黄门却是吞吞吐吐,韩涛却明白长安必定是发生了大事,他立即向高顺使了个眼色。

    高顺会意,立刻上前,一把揪住了黄门的衣领怒斥道:“大将军领军平叛,正值关键时刻。怎能轻易退兵?!你个老阉人,今天不把话说清楚,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黄门看着高顺凶狠的样子,被吓得半死,慌忙摆着手:“我,我……”

    “我什么我,快说!”高顺愈发表现得凶狠。

    韩涛这时才开口“喝止”住他:“高顺,不可以对公公无礼,快放手!”

    高顺这才将内监松开,但依然瞪着眼睛看着他,内监惶恐地躲避着他的眼神。

    “公公,军中将士粗鲁,若有冒犯,还请海涵。不过大军征战正酣,突然班师回朝,若是没有个合理的解释,我的确是无法向将士们交代。”韩涛上前看似安慰内监,其实也语气很重地询问着。

    内监知道今日不把理由说清楚,是难以蒙混过去,只能无奈地说道:“大将军,你可真是为难老奴了。那我告诉你了,你可千万不能抗旨为难老奴……”

    “哪儿那么多废话,快说!”高顺厉声催促着。

    内监无奈,只能如实地向韩涛说道:”大将军,实不相瞒,此次调您回长安,真的不是董相国的安排,是陛下的意思。”

    听到是刘协召自己回长安,让韩涛微感意外,随后意识到什么,立即压低声音询问道:“莫非是董相国又做了什么事,让陛下难以承受的事情?”

    黄门连连点头,向韩涛讲述着:“不错。相国保护陛下和文武百官到达长安以后,就开始搜刮长安的黎民,而且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

    “后来又在长安城外征调大批民夫修建了一座郿坞,完全仿造长安而建,内有宫室,更囤积军粮,金玉宝物不计其数,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韩涛听到这里微微皱起眉头,本来以为董卓迁都长安之后,可以稍有收敛,想不到他却是又变本加厉地施行暴政。

    可董卓施行暴政,在长安应该是无人可以干涉阻拦,他却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停掉前方的军粮,难道他不怕激怒韩涛,让他领兵杀回长安?



    第569章 撤兵

    

“那你可知道董相国为何要断我军粮,撤我回长安?”韩涛开门见山地向黄门内监询问着。

    “这件事和何顒等人策划的暗杀董相国一事有关!前不久何顒与郑泰、仲辑、华歆等人策划了暗杀计划,想要刺杀董相国。”

    “此事被董相国及时发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