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等人看到对面的兵马冲杀而来,吓得脸色大变,根本没有动起任何对战的想法,直接扭头就往大营的方向逃跑。
袁绍这一跑,他身边的各路诸侯又岂会白白地站在原地等死,立即也跟着他一起向后奔逃。
曹操、孙坚等人虽然明白这样撤退必定要受到董卓和韩涛联军的冲杀,但他们所带的只有几千兵马,即使留下也无法应对对面几万大军,只能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一起向着大营的方向败逃。
看到联军居然不战而逃,韩涛的眼里露出了轻蔑的目光,嘴里发出了一句奚落:“乌合之众!”
“高览,给我传令下去,全军交由黄忠、张辽指挥,只要是来不及撤入联军大营的敌兵,一个不留,杀无赦!”已经动了杀心的韩涛,不再有任何的犹豫,他要借此一战扬名,同时给联军最沉重的打击。
高览立即策马向着前方冲去传达指令。
站在韩涛身边的董卓看着他,心里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冷战,和韩涛相识数年,韩涛一直表现得十分的谦和友善,充满仁义之心。
可今天他却亲口下达了屠戮的指令,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气,让董卓也感到了一丝恐怖,不由得将头转向了前方,想看看全力输出的金城郡兵马到底有多强的战力。
金城郡的骑兵率先追赶上了奔逃的敌兵,他们使用的武器是经过韩涛指点的炼钢方法铸造而成,比起寻常的武器要尖锐锋利许多,相当于加长版的割鹿刀剑,威力更强。
骑兵们挥动着手中的长矛、大刀,对眼前的敌军展开了无情的屠杀。
随后,连弩兵和火龙兵也追上了奔逃的敌人,他们也开始展现出他们各自强大的杀伤力,开始收割联军士兵的性命……
第537章 火龙发威
有几个诸侯为了自己能够顺利逃生,向部下的兵士下达了死守抵御的命令,但他们手中的弓箭,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根本无法和韩涛部下的连弩兵相比。
连弩兵的连珠箭雨疯狂输出,前方的敌军就如同被砍倒的树木一般,成片地倒下,没有丝毫的躲闪和还手的能力。
火龙兵此时也终于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他们一手握着手中的硬管,将管口指向前方的敌军,一手摇动着背后背包上的摇杆,一股又一股的火苗从硬管中向前喷射而出,最远的可飞出数丈远。
火苗落到联军士兵的阵中,立刻会粘在他们的身上,衣服上或者兵器上,根本无法甩脱,随后迅速蔓延燃烧。
只是转瞬之间,就有数千名联军的士兵被大火包裹,发出了痛苦的嚎叫,短暂的挣扎之后就葬身火海。
火龙兵却好像完全不怕火烧一样,快速地穿过面前的火海,继续追击着前方的敌兵,继续喷吐着火焰去烧杀他们。
董卓以及他的部下,还有诸侯联军看到火龙兵如此恐怖的攻击力,都惊恐得瞪大了眼睛,他们完全想象不到,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杀人利器。
对于火龙兵的表现,韩涛却表现得波澜不惊,十分平静,只因为这一切早在他的预料当中,他早知道会是这样的效果。
当年在金城郡,他安排周仓去打造了连弩、加强版的攻城车和弩车之后,他就一直思索还要再制作一种强力的近战武器。
韩涛虽然是个谍战剧编剧,对枪械、军火也有过研究,但他深知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科技能力离制作出火药还相差甚远,所以他也就没去浪费那个时间和精力。
韩涛转换思路,去尝试制作一种介乎与冷兵器和热兵器之间的武器,也就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笔的一种武器——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是中国古代制作的一种可以喷火攻击的武器,这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用于军事方面的可以连续喷火的攻击性武器,类似于一战、二战时期盛行的火焰喷射器。
所谓的猛火也就是石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其实就已经发现了石油,只不过那个时候称之为“石漆”,到了宋代由沈括最早提出了“石油”这一命名。
在宋代的时候,火药运用于军事以后,就发明出了构造部分和原理,与现代火焰喷射器相似的猛火油柜装备于军队,并用于战争。
韩涛利用穿越者的优势,又安排人秘密地在凉州、并州一带进行勘探,找到了还未被开发的几块油田,提取了大量的石漆。
韩涛在《武经总要》和《武经七书》上看过关于猛火油柜的记载,他结合现代火焰喷射器的一些原理进行改造,提炼石漆作为原料,又制作出可以增加压强达到远距离释放的摇轮气泵,制作出了更方便携带和使用的“火龙”并装备了一支军队。
为了防止大风天气,或者是追袭时敌军时,火龙兵受到火焰的反噬,韩涛又专门寻找绝缘防火的材料,经过反复尝试研制出了绝缘服,使他们可以在火海中畅行无阻,不受大火的伤害。
本来韩涛是准备留着这支部队,等到真正的征伐天下时再投入使用,并不想过早的暴露出来,但今天被联军暗算,激起了他的怒火,让他决定提前使用火龙兵,杀伤敌人的同时,也给他们足够的震撼。
火龙兵的强大杀伤力在对方没有远程武器进行拦截的前提下,发挥了最大的效力,火焰不停地吞吐,让无数的联军士兵陷入到火海中丧生。
看着远方冲天而起的大火,韩涛仿佛又回到了数年前长社的那个夜晚。
那个时候面对数万黄巾军陷入火海时,刚刚穿越不久的韩涛,还是极度的不忍和痛心。
可经过数年的征战和杀伐,此时的韩涛再看到这种局面,已经变得非常的平静。
随着在这个乱世的种种经历,韩涛的心里虽然还保留着最初的善念,但也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得不再刻意回避杀戮。
只因韩涛已经明白,要在乱世生存,有时候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杀戮虽然残忍,但有时却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有时候,杀戮敌人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让对手恐惧和臣服。
只有真正地掌控了一切,才有资格去谈论仁爱。
张辽接到韩涛下达了屠杀指令时,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即带着部下开始执行。
黄忠虽然诧异韩涛的变化,但也明白,面对人数远超自己的敌人,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对方恐惧,丧失战意,所以也没有纠结,亲自指挥着冲杀。
袁绍等人如丧家之犬一样逃回大营,立即忙不迭地命令关闭营门,并调动弓箭手守住营寨,完全不管外面还没有撤入营寨的联军士兵,就开始向外放箭。
因为袁绍等人清楚,一旦稍有拖延,让骑兵、火龙兵和连弩兵接近营寨,等待他们的将士灭顶之灾。
在这个时候,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说,谁又还会管外面没有撤回的那些兵士的死活!
箭雨向着大营外不停地落去,那些好不容易逃出了骑兵、火龙兵和连弩兵追杀的联军士兵,怎么也没想到,还要面对自己人的屠杀,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丧生在大营外。
跑在后面的联军士兵发现了大营内不断释放的箭雨,知道已经没有回营的希望,但背后还有追兵,只能不断地咒骂着四散奔逃。
黄忠和张辽没有一丝的手软,带领着部下展开了地毯式的屠杀,惨叫声不绝于耳,鲜血和残肢断臂不断在空中飞舞……
一轮残阳在西边缓缓落下,因为地面上的杀戮和冲天的大火,天空似乎都被映衬成了血红的颜色。
在经过一番疯狂杀戮,将没来得及逃入大营的联军士兵屠杀干净后,黄忠和张辽没有下令向联军大营发动进攻,下令撤军……
这场完全一边倒的战役,以韩涛和董卓联军几乎零损失,却杀戮了联军两万以上兵士的结果结束了……
第538章 恶战之后的苦果
虎牢关前,董卓看着韩涛和自己的兵马缓缓撤回。
这一战虽然取得了大胜,击杀了众多联军士兵,并使联军的士气备受打击,但同时也让董卓深深地感受到了韩涛的强大。
他的内心无比的震撼,又惊又喜,甚至还有着些许的恐惧。
喜的是韩涛如此强大,击败袁绍统领的联军简直是易如反掌,只是时间问题。
但让他震惊和感到恐怖的,同样也是韩涛的实力,他表现得如此强大,让董卓不得不担心,如果一旦他们双方开战,自己能有多大的胜算。
经过和联军的连番作战,董卓已经先后折损了华雄、李傕两位大将,而且西凉铁骑也有比较大的损失,折损了较多的主力。
现在如果真要和韩涛发生正面的冲突,光是金城郡骑兵,加上连弩兵和火龙兵,想要取胜的难度很大。
现在唯一能让董卓心里踏实一些的就是麾下有吕布这样的猛将,单挑无敌,这已经成了他唯一的倚仗。
董卓现在开始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因为贪恋貂蝉而错失吕布,否则现在就真的一点儿砝码都没有了。
现在他必须要赶紧想办法,一方面安抚和拉拢韩涛继续为他卖命清除十八路诸侯联军的威胁,同时也要想办法阻止韩涛的势力继续壮大,避免他成为自己的威胁……
韩涛虽然一直没有和董卓再说话,但是他眼角的余光一直也在留意着董卓的表情变化。
看着对方阴晴不定的神情,韩涛明白,今日安排王牌部队出战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不但重创联军,给了他们实际和心理上的打击,其实也给了董卓足够的震撼和压力。
这恰恰也是韩涛最希望看到的结果,这无疑会给他后面和董卓进行交涉时增加更多的砝码。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十八路诸侯溃败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尽量抓住最后的机会,展开追击,尽量地削减联军的兵力。
同时,在不经意间也让董卓的实力进一步削弱,为自己最后的大翻盘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看到韩涛的部下和董卓的部下结束了杀戮,向着虎牢关的方向撤退,一直指挥着部下拼命放箭抵抗的各路诸侯才稍稍安心,下达了停止放箭的指令。
袁绍无奈地看着身边的各路诸侯,这一战这些人都被吓破了胆,而且都损失了不少兵力,再让他们振作起来,出兵去对战董卓、韩涛,恐怕会更加艰难。
“诸位,先各自回营清点损伤,然后前营的几位安排兵力守护大营。”袁绍向众人下达着指令。
此时,他唯有先稳定住军心,然后再考虑如何继续迎战的问题了。
“兄弟啊,兄弟!”袁绍的话刚刚说完,身边忽然响起了张邈的哭声。
袁绍转头看去,只见一群兵士刚刚冒死出大营收敛了一批尸首回来,而张邈现在正抱着一具被乱箭射成刺猬的尸身号哭,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胞弟,十八路诸侯之一的广陵太守张超。
身为一郡太守的他,因为撤退的时候逃得太慢,竟被留在了大营之外,被阻拦退兵的乱箭直接射杀。
而和张超一起被射杀的还有另外一路诸侯,上党太守张杨。
一场大战,不但让十八路诸侯损失了数万兵士,还在混乱中直接自相残杀死了两位太守,这实在是太丢人的结果。
张邈愤恨地怒视着袁绍等人,发狠地怒吼着:“为什么不等我兄弟撤进来就放箭,他是被自己人射死的?!”
袁绍一脸无奈地看着张邈,无奈地解释着:“孟卓(张邈的字),孟高二人惨死,我心里也非常的悲痛和遗憾……”
“你遗憾个屁,悲痛个屁?!你们就是杀人凶手!”张邈愤怒地冲着袁绍怒吼着。
袁绍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跟张邈正面冲突,只能忍着自己的怒气,向对方做着解释和安慰:“孟卓,当时的情况你最清楚不过,如果不及时关闭寨门,让敌军冲入大营,我们的损失会更加惨重。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
曹操也在此时上前帮着袁绍一起劝说着张邈:“是啊。孟卓,盟主所言不错,事发突然,我们也是避免更大的损失,不得不采取这样非常的手段。现在我军惨败,正需要我们这些为将者团结一起,振奋军心,鼓舞士气,才能反败为胜,杀退董卓、韩涛,替死难的兄弟报仇!”
张邈经过两人的劝说,稍稍冷静了下来,也明白他们说的都是实情,而且他也有命令部下去放箭来保命,现在一味地责怪袁绍的确没有意义,也显得自己过分小气。
张邈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招呼着张超的部下:“你们把孟卓的尸体抬下去,好生安葬,然后清点好剩余的兵力人数,以后就跟随我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