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谍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谍行天下- 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他蛰伏起来,目的就是保存实力,等待一个时机。现在这个时机来了,那就是明公与各路诸侯联合一起讨伐董卓。”

    “我听说,在董卓出动三路兵马之前,曾经去探视过韩涛的病情,据说当时他已经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所以董卓才不得不安排自己的得力部下分兵出战。”

    “但据我分析,此举只怕是韩涛故意为之,目的不过是掩人耳目,不卷入双方争斗,甚至是坐山观虎斗,等着董卓与联军拼个两败俱伤,他再出来收拾残局。那时再无人可以对他形成威胁,他就可以独霸天下。”郭嘉平静地将韩涛过往的种种想法一一分析出来,且说得头头是道。

    “奉孝分析得很对,我分析的韩涛也应该是抱着这样的心理。可既然他之前选择了静观其变,让我们双方争斗,等着坐收渔翁之利,为何却要在现在主动跳出来参战,而且是不留余力,这才是我想不通的。”曹操对郭嘉的分析完全认可,但似乎还没有解决到他的核心困惑。

    “若是我分析得没错,此事应该和华雄被斩,以及李傕战败之后,董卓的反应有关!”郭嘉开始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董卓出身西凉,进驻洛阳的时间并不长,对洛阳并无任何感情,他绝不会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固守洛阳,极有可能会主动选择西迁,撤往长安,甚至退回凉州都有可能。”

    “但他即使撤离洛阳,也必定不会舍得他现有的权势,必定会选择携帝一起西逃,甚至做出迁都的决定!”

    “董卓在洛阳执政期间,我听闻他动经常鱼肉乡里,劫掠黎民。若是真的做出迁都决定,必定会对洛阳的黎民大肆抢掠,皇宫内的珍奇古玩也会被他一扫而空。”郭嘉清晰地分析董卓的心理。

    “迁都加劫掠?这倒真有可能是董卓能做出的事。”曹操毕竟在洛阳和董卓接触了一段时间,对他的脾气性格也有一定的了解。

    “韩涛曾在朝歌月旦评上被称作当世大贤,从镇压黄巾叛乱,到平定西北羌乱,他所表现出的对民众的利益看得很重。”

    “当初他提议在北地建新城收编黄巾俘虏,为了收服羌族,更是动用了和亲和多种收服人心的方法。”

    “一个如此仁义之人,看到董卓屠戮抢掠洛阳的民众,他还能做到置身事外,置之不理吗?”郭嘉随后又针对韩涛的性格做出了一番分析。

    “所以,韩涛以出兵抵御联军作为交换,使董卓放弃了迁都的想法,并且承诺不再劫掠洛阳的民众。这就是他在此时出兵的原因!”郭嘉做出了自己最后的结论。

    曹操听完郭嘉的分析,忍不住轻轻点头,并击掌赞叹:“奉孝与董卓、韩涛从不相识,却能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掌握得如此清楚,更可据此做出如此精辟的分析判断,鬼才,真是鬼才!”

    郭嘉谦虚地低头说道:“成大事者自然要清晰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曹操再次赞许地点头:“说得好,既然奉孝你能分析出韩涛出兵的原因,那你可有退敌的良策?”

    郭嘉笑着说道:“要说破敌良策,明公就可以听听志才兄的高见了。”

    曹操将目光转向了戏志才,恭敬地问道:“曹操愿闻先生高见。”

    戏志才开口说道:“回明公,现在的十八路诸侯虽然名为联军,其实却是各怀心思,并不齐心,在这种状况下,想要战胜韩涛并不容易。”

    “所以我的建议是,明公也可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让其他诸侯先出头和韩涛对战,且尽量地让他们去进行消耗战,来消耗韩涛的兵力,磨损他的斗志。”

    “待到他的兵力受到消耗,斗志也逐渐消退的时候,我们可以避其锋芒,绕过虎牢关,从其他路径直捣洛阳。”

    “届时董卓和韩涛的主力都在虎牢关,洛阳守卫必定空虚,必定难以抵挡我军的冲击。只要我军攻入洛阳,击杀董卓,救下皇帝,韩涛后续无援,也就没有再和我们继续作战的意义,我们就可不战而胜。”戏志才向曹操说出了他的整个作战计划。

    曹操听完戏志才的计策,兴奋地直接站了起来:“高,实在是太高明了!志才精通兵法,深有算略,智虑千里,奇才也!”



    第509章 韩涛的深意

    

戏志才谦虚地回应着曹操的夸赞:“明公过奖了!”

    随后他直接询问道:”既然明公觉得我二人所言还算有用,不知可否留下我二人在帐前效命?”

    “二位先生如此大才,能为我曹操效命,实属大幸,求之不得。我只是有一事不明,还请二位赐教。”曹操马上表达了对二人的认可,但也随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明公是想问我二人,既然出身颍川,应该和那荀氏叔侄相熟,却为何不去投靠韩涛,而要来你帐下效命吗?”郭嘉已经猜到了曹操要问什么,直接笑着替他说了出来。

    “不错,韩涛毕竟官居大将军,位极人臣,而我曹操现在只是个行奋武将军,并无实际官职,更无实权和地盘。二位跟随我,难道不怕屈才?”曹操见郭嘉如此直接,也没有兜圈子,直接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我二人出身颍川,与荀氏、陈氏等家族是故交,的确是可以借他们引荐投身韩涛门下。但我二人却明白在这乱世生存的道理,叫做良禽择木而栖。”

    “韩涛虽然官居大将军,但他性格过于宽厚,所作所为虽深得民心,但却不合时宜。”

    “若是盛世时期,当为明主。但身处乱世,还需杀伐决绝,成大事而不拘小节,才能成就霸业。这一点韩涛有明显缺陷,并非我等心中明主标准。”郭嘉毫不客气地说出了自己对韩涛的评价。

    “而且,韩涛的账下已经有了荀彧、荀攸叔侄,还有贾诩、阎忠作为谋士。我二人若再去投靠,对他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未必能够得到重用。这也说是我们不选择他的原因。”戏志才也回答着曹操的疑问。

    “就算二位不愿投靠韩涛,那袁绍、袁术以及韩馥等人,论官职、论地位、论名望,都远超于我曹操,为何你们不去为他们效命?”曹操生性多疑,还在继续提出自己的问题。

    “他们三个都是酒囊饭袋,又自诩名门,我们若是去投靠他们,也未必能够物尽其才,得到好的结果。”

    “而明公你现在刚刚起步,势力不大,更没有自己的得力人才,我们此时投靠,对你而言是雪中送炭,而且我们双方也相互需要,这样才能让我们发挥最大的效用,将来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郭嘉毫不避讳地说出了自己对袁氏兄弟、韩馥以及曹操的认知。

    “原来如此,二位先生如此看重曹操,实乃曹某之幸。我曹操能得二位相助,将来必成大事。那就恭请二位留在我账中担任谋士,助我成就大业。”曹操听完了二人的解释,彻底地消除了疑虑,欣喜地回应着郭嘉和戏志才。

    郭嘉和戏志才听到曹操的话,立即恭敬地向他施礼:“拜见主公,我二人必定竭尽所能,为主公效命,助主公成就大业。”

    曹操喜得二位人才,十分开心,当即决定按照他们的计策,缓缓行军,跟随其他诸侯一起前往虎牢关……

    ……

    此时,韩涛在吕布的陪同下,带领着自己部下的十万大军进入了虎牢关。

    看着眼前雄伟的虎牢关,韩涛不禁想起了数年前,第一次跟随曹操去洛阳向何进讨要粮草物资时的情景。

    当时他们经过虎牢关时,还曾经产生过无限的遐想,尤其是想到十八路诸侯和董卓兵马在此会战的经典场景时,还忍不住有些热血澎湃。

    却不曾想,几年时间过去,这一幕真实地发生了,而自己还成为了这场会战的主角。

    韩涛内心不由得感叹着,真是造化弄人。

    在韩涛的大军到来之前,徐荣已经带着他部下的兵马早早地来到了虎牢关据守,此时知道韩涛到来,他亲自来到了虎牢关的西门外迎接,将韩涛接入关内,请进了临时帅府安歇。

    韩涛的大军到了没多久,之前已经接到他调令的牛辅、李肃也各自带着部下的兵马来到了虎牢关。

    韩涛部下和董卓部下的大军合兵一处,共计二十余万人马驻守虎牢关,等待着十八路诸侯联军的到来。

    很快,就有探马来报,十八路诸侯的联军在距离虎牢关三十里处扎下了大营。

    韩馥部下的大将潘凤作为先锋,带领一万兵马在距离虎牢关十里处安营扎寨,显然是准备由他率先向虎牢关发动进攻。

    韩涛没有丝毫的怠慢,立即召集了自己的部下和西凉众将,一起商讨如何迎敌。

    “大将军,那潘凤既然来到,我军应该出城迎战,末将不才,愿领兵出战!”张济主动向韩涛请战。

    “末将也愿出战潘凤,斩杀敌将,壮我军威!”李傕上次被韩馥部下麴义和公孙瓒联手挫败,一直怀恨在心,这次也是极力的想要表现,挽回声誉。

    吕布也主动说道:“大将军,吕布初来乍到,也当上阵杀敌,替相国分忧才是!”

    西凉诸将知道韩涛前来领军抵御诸侯联军,都唯恐自己在董卓面前失了信任,所以都极力地想要表现。

    韩涛看着众人却笑着说道:“诸位将军,你们都是相国手下的名将,咱们要对付十八路联军,是要长久作战,你们怎可轻出?对付潘凤这样的小人物,根本无需你们出战,我随便派一人就可将他杀退!”

    “典韦!”韩涛冲着站在自己身后的典韦说道,“你身为我的贴身护卫,也该上阵杀敌,这潘凤就给你练手用吧!”

    韩涛轻描淡写地对典韦吩咐着。

    ”喏,主公放心,我一定取他的人头献给主公!”典韦立刻回应着韩涛。

    西凉众将听了韩涛的话都有些意外,似乎没想到韩涛不但不安排他们出战,而且也不让早已成名的黄忠等人迎战潘凤。

    最后却安排自己的保镖迎敌,这未免有些太过看不起潘凤。

    唯有吕布和典韦有过交手,知道典韦的武力与他不相上下,由他出战潘凤胜算极高。

    吕布意识到韩涛看似随意的安排,其实另有深意……



    第510章 典韦战潘凤

    

西凉众将虽然不理解韩涛的安排,但他毕竟才是此次作战的主帅,他们也不好过多说什么,只能遵从着韩涛的安排。

    韩涛向典韦交代完任务之后,示意众人可以回去休息,结束了军事会议。

    牛辅与李傕、徐荣等原本的凉州将士一起离开。

    吕布虽然是董卓的义子,但他毕竟是带着并州兵马投靠过来的,和牛辅等人远没有那么亲近,所以单独离开。

    “老牛,你说这韩涛来了以后,居然不安排我们出战,却安排他自己的保镖去迎战韩馥,这是什么意思啊?”

    李傕和牛辅的关系亲近,也知道他足智多谋,开口向他询问着。

    “他这个安排的确让我也有些意想不到。最初我以为他在这个时候出战,或许是有其他的企图。”

    “可现在看来,他不但带来了他全部的身家,而且还如此维护、保护我们,不让我们出战消耗,却派自己人出战,实在是让我有些琢磨不透。”牛辅显然也猜不透韩涛的用意。

    “但不管怎么说,他能全力出战,对相国和我们来说,都是好事。我们就安心地看着他到底会怎样去和十八路诸侯对战吧。”牛辅只能这样宽慰着众将。

    董卓不在,牛辅俨然也就成了西凉众将的头脑,他既然都觉得没有问题,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都听从他的劝说,各自回去休息备战。

    西凉众将不理解韩涛的用意,他自己的部下也同样不理解。

    韩涛回到自己的驻地,刚找来贾诩和荀氏叔侄打算商讨一些战术,黄忠就找上门来。

    黄忠一见韩涛就开门见山地且压低声音地询问着:“主公,明日乃是我军与联军的首战,为何不派西凉将领出战,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消耗他们吗?”

    韩涛看着黄忠却只是笑而不语。

    贾诩笑着回应道:“汉升,你也说了,这是我军与联军的首战,正是立威的绝好时机,主公又怎么会把这个扬名天下的机会,让给西凉军?”

    “是啊,我们的目的是要消耗西凉军和联军的兵力,若是一上来就让他们出战,也未免做得太明显,牛辅又怎会不生疑,不向董卓汇报?”荀彧也笑着附和着贾诩的话。

    他们二人这样一解释,黄忠瞬间醒悟,有些不好意思地摸着自己的头:“是我没有领悟主公的深意了。”

    “汉升此来,恐怕除了问我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