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已经看出孙坚的骁勇能战和隐忍,亦觉得他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于是有意地转移话题,去拉近关系。
孙坚听到曹操的话,赶忙解释着:“孟德兄误会了,那华雄并非是我所斩杀,乃是玄德公的二弟关云长的功劳!”
曹操当年曾在长社和关羽、张飞一起并肩作战,知道二人的武勇,但他却从未想到,数年未见,关羽的实力更加强悍。
“原来是云长所为,想不到数年未见,公的武艺更加精进了,竟然斩下董卓部下头号大将,我当为你敬酒一杯。”曹操说着回身从自己的小桌前端起酒杯,斟满一杯后送到了关羽的面前。
关羽向着曹操施礼道谢:“多谢曹公厚意!”随后从曹操的手中接过了酒杯。
关羽端起酒杯刚要喝,却听到坐在袁绍身边的韩馥发出了一声嘲讽的冷笑:“能被一个小小的马弓手斩杀,看来这华雄也不过是浪得虚名之辈!”
关羽听了韩馥的话,脸色微变,对方的话明着是奚落华雄,其实却是在暗中讥讽关羽的身份。
关羽没有说话,张飞却是火爆脾气,直接开口回应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华雄能被一个马弓手斩杀,那只怕我们在场各位诸侯部下的诸多大将,随意派出一人也照样可以斩杀。这又有何可值得吹嘘的!?”
“只可惜当时我是在北路,否则我部下大将潘凤若在,定会斩杀华雄之后,趁势挥军北上,说不定我们现在就已经坐在洛阳城内,董卓也早就拿下了!”
韩馥的这番话无疑是对袁氏兄弟表达着不满,嘲笑袁术不战而退,错失战机。
袁术听了韩馥的话脸色大变,忍不住就要站起来反驳。
其实韩馥的话并非针对关羽,但张飞却没有听出他的暗讽之意,以为他是质疑关羽的能力,很不客气地说道:“你的意思是我二哥不如你那潘凤吗?你若是不服,尽管教他出来,和我二哥比试一番,看看到底是谁厉害!”
韩馥听到张飞的挑战,却发出了冷笑:“我家潘凤乃是无双上将,跟你这种无名小辈比试,那不是自损威名!”
刘备也在这时开口喝止着张飞:“三弟,我们是来会盟一起讨伐董卓,不是来争名夺利,争强斗狠的,还不快退下!”
张飞见刘备发话,自然是不敢再多说,只能悻悻地退到了刘备身边。
关羽冷哼一声,没有再喝曹操敬的酒,直接将酒杯放回到曹操的面前,转身也回到了刘备身边站好。
曹操心中恼恨韩馥对关羽的无理,赶忙再次拿起酒杯,追到刘备的跟前,再次将酒杯递向关羽:“当日会盟之时,我们就曾立誓,不看出身官职,只求同心协力,铲除国贼!云长,你斩杀华雄,壮我军威,理当受我曹操之尊敬,还请满饮此杯!”
曹操这样一说,关羽自然是不能再拒绝,再次从曹操的手中接过了酒杯,一饮而尽:“谢曹公厚意!”
曹操如此礼待关羽,无疑是不给韩馥面子,他很是不满地起身说道:“孟德,既然你等如此重视一白身之人,又何须我都能再留下?不如我就此带人回冀州,你们就让他们去征讨董卓好了?!”
韩馥说着就要往帐外走。
曹操当然知道韩馥其实早就对袁氏兄弟有所不满,不过是借题发挥,想要离开,赶忙上前将他拦住。
“文节(韩馥的字)君,此时正是我等同仇敌忾,共破董卓的大好时机,你怎可在此时离去?我等都知你部下河北猛将、名仕如云,是我曹操之前对君多有慢待,还请文节君恕罪,一定要助我等共襄大事!”曹操很诚恳地劝说着韩馥。
袁绍知道韩馥若是先行离去,必定会派人进驻渤海郡,那时自己刚刚辛苦建立的基业又将付诸东流,当然也不能让他就这样走,也开口劝说道:“是啊,韩使君,要破董卓,我们肯定还要多多倚仗你的力量。还望公一定留下助我!”
韩馥明白这个时候如果坚持离去,也就变成了众矢之的,会背上一个背弃盟约的名声。
现在袁绍、曹操都已经开口挽留,他也算是捞足了面子,于是回身说道:“我率部前来,本就是为了剿灭董卓,既然本初和孟德挽留,我自当留下出力。”
就在此时,外边一名探马急速跑进,在袁绍面前跪倒:“启禀盟主,刚刚得到的最新军情。大将军韩涛亲率十万金城郡兵马,已经从洛阳出发,相助董卓镇守虎牢关!”
这个消息对于在场的人无异于是一声平地惊雷,一下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韩涛的身份和西北战神的名声,谁人不知。
本来联军就处于进攻不利的地步,韩涛却在这时带着十万金城郡的精锐参战,这对于十八路诸侯联军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
第507章 鬼才出山
袁绍听到韩涛出战的消息,心中也是大惊,对于韩涛的战力和智谋,他是深有体会。
当初在洛阳的数次交手,他都败在了韩涛的手里,甚至最后就是因为韩涛成功策反吕布,杀了丁原,他才沦落到现在的地步。
提起韩涛,袁绍的心里就是恨之入骨,但又深深忌惮。
前段时间,得知韩涛“抱病”退出朝政,不理政事的时候,袁绍还庆幸这次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却没想到,韩涛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袁术看到众人的表情,已经明白他们都是被韩涛的威名所震慑了。
此时,他心中正暗自庆幸,自己及时选择了放弃南路回归酸枣,否则现在韩涛或许就不是去往虎牢关,而是去阳人聚,和他交手了。
虽然袁术的实力提高了很多,但他心里很清楚,要和韩涛正面对决,就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恰好韩馥刚刚跳出来奚落了袁氏兄弟,袁术正好找到了机会“报复”,他对着韩馥说道:““我们刚刚才说到那华雄是浪得虚名,现在就又来了一个号称西北战神的韩涛。”
“我看他的名号恐怕也是名过其实,若是文节兄领兵去和他对战,定能将他打得望风而逃!”
袁术的话毫无疑问是在给韩馥扣高帽,外带着激将法的成分。
在场的人都是在官场打拼多年的老手,如何听不出袁术话里的意。
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先去迎战韩涛,韩馥之前夸下海口,吹嘘自己的兵力强盛,他们心中本就不服。
此时袁术把矛头引向韩馥,正中了他们的下怀,于是纷纷站出来附和。
“文节兄的冀州军曾经大破李傕的兵马,对付韩涛自然也不在话下,理当由文杰兄出任先锋,迎战韩涛。”桥瑁是袁氏的死党,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着袁术的提议。
“是啊,文节兄出战,定能旗开得胜,击退韩涛,壮我军威!”孔伷也附和着桥瑁的话。
有他二人开头,其余几个诸侯也纷纷开口,一起恭维着韩馥,推举他出任先锋,迎战韩涛。
袁绍自然知道袁术的用意,正好也想借这个机会削弱韩馥的实力,让他去和韩涛拼个两败俱伤。
于是,袁绍又拿出了盟主的威仪,对韩馥说道:“文节兄,既然大家都推举你出任先锋,迎战韩涛。本盟主就将先锋之职授予你,由你部先行出战韩涛!”
韩馥知道众人心中所想,心里早已将他们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个遍,但毕竟之前是自己夸下海口,吹嘘自己的武将能力强,现在被众人架起来,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韩馥知道自己推辞不开,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好,既然各位相信韩某,那我自当倾尽全力。我就命我部下上将潘凤领军向虎牢关进兵!”
袁绍欣喜地点头:“好,就由潘将军率先出战,我等其他诸侯人马也一起兵发虎牢关!”
众人听了袁绍的号令,一起起身领兵,随后各自返回自己的营寨,开始调动兵马,准备向虎牢关进兵。
……
曹操愁眉不展地返回了自己的营寨,曹仁和曹洪看到他回来,赶忙迎上前。
“大哥,听说韩涛领了十万兵已经前往虎牢关,我们该怎么办?”曹仁着急地向曹操询问着。
“盟主已经任命韩馥部下的上将潘凤为先锋,领军前往虎牢关,我等其他各路人马也要随后赶去。”曹操向二人传达着指令。
曹洪看出了曹操的心情不好,询问道:“大哥,你是因为那韩涛出战而烦心?我们十八路联军共有几十万人马,战将也有百人,你还担心我们打不过那韩涛?”
曹操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心情,点头说道:“从当年破黄巾时与韩涛相识,他就足智多谋,善于用计。朝廷能在数月之内将黄巾叛乱镇压,他绝对居功至伟。”
“随后凉州羌人叛乱,又是他领兵出兵,短短一年之内就将朝廷往往要花费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平定的羌人全部折服,更变成了他自己的势力。”
“到了洛阳之后,他被招为驸马,先后与何进、十常侍、袁绍、丁原轮番交手,却始终处于不败之力,地位反而是越来越高。”
“别看他前段时间选择退隐,我看那其实不过是他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再出手!”曹操知道两名族弟对韩涛的情况了解不多,向他们详细介绍着。
曹仁和曹洪听后连连点头,此时才明白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紧张,这样听来,韩涛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高手。
“我现在只是有一点想不明白。当时在洛阳,若非是韩涛出手相救,我早已丧生在董卓之手,而且他对董卓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是颇有微词。他们二人之间虽然关系密切,且之前多有合作,但其实暗里早已有了裂缝。”
“按理说,此时韩涛应该选择明哲保身,保存实力才对。为什么他要在这个时候出手帮助董卓,而且是不留余力,亲自带着部下所有兵马出战,这到底是何原因,我却是完全想不想出来!”曹操向两位族弟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疑虑。
曹仁和曹洪都是习武之人,对于这种谋略和政治,知之甚少,听了曹操的话,也只能面面相觑,却是无法做出回应。
就在此时,曹操的营帐外却响起了一个声音:“韩涛此举必有深意,但细细想来,却也不难参悟。”
随着说话,乐进带着两个文人打扮的人一起走进了曹操的营帐:“拜见主公!”
曹操一脸疑惑地看着面前乐进和两个年轻人询问着:“文谦,这二位是?”
乐进赶忙回应道:“启禀主公,这二位先生是专程来投靠主公,希望可以助主公讨伐董卓的。”
曹操听到二人是来投靠自己,十分欣喜,赶忙上前施礼:“敢问二位先生,高姓大名?”
年长一些的人回应道:“我二人都是颍川人士,在下名叫戏志才,这位是我的同乡好友,姓郭名嘉字奉孝!”
第508章 二贤初定计
曹操听了戏志才说话的声音,知道他并不是刚才在帐外说话之人。
“原来二位是颍川名仕,刚才我听有人说,要揣测韩涛出兵的原因并不难,莫非是奉孝的高论?”曹操的目光看向了年轻的郭嘉。
郭嘉二十出头的年纪,看上去眉清目秀,但却又双眼微红,精神状态不是很好。
郭嘉见曹操询问,赶忙回答道:“是在下刚才在帐外听到明公揣测韩涛为何出兵,斗胆开口。还请明公见谅。”
“不妨,我正百思不得其解,奉孝若是能知其中原因,还请不吝赐教。”曹操丝毫没有因为郭嘉年轻而对他有任何的轻视,很恭敬地询问着。
要知道当初韩涛刚刚出世的时候,可是只有十六、七的年纪,现在还不是一样名震天下。
所谓莫欺少年穷,就是这个意思,谁也不知道哪个少年,未来会有非凡的成就。
“既然明公垂询,那在下就斗胆做一番分析。”郭嘉见曹操态度极为诚恳,也就不再客气,开始了对韩涛出兵一事的分析。
“韩涛虽然身为大将军,但数日前就称兵不再过问政事,想必是不愿和董卓同流合污,但又不愿和董卓正面冲突,才选择了退避。
“各路诸侯自黄巾起义,解除党锢之后,都已经各自招兵买马,割据一方,都对洛阳的朝廷虎视眈眈,欲图染指,其中尤以袁氏兄弟最为突出。”
“韩涛虽然坐拥十万精兵,但若是正面对抗董卓的二十万精兵,虽有胜算,但最多也就是惨胜。倘若此时袁氏联合各路诸侯起兵讨伐,只怕韩涛也难以抵挡。”
“所以他蛰伏起来,目的就是保存实力,等待一个时机。现在这个时机来了,那就是明公与各路诸侯联合一起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