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谍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谍行天下-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抛巴馓尤ァ

    曹操逃出吕家庄园,向前方急速奔逃,直跑出了几里地才停下来,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

    曹操大口地喘着气,回想着刚才在吕伯奢家中发生的一切。

    这次若不是我小心谨慎,听到了吕氏五子议论的话语,只怕早已命丧在此,看来再次逃亡的路上,断然不能再去投靠任何人了。

    曹操暗暗地拿定了主意,稍事休息之后,恢复了体力,迅速起身,继续向着前方赶路……

    经过数日的奔逃,曹操终于来到了陈留郡,找到了他们的老朋友——郡守张邈。

    张邈能够出任陈留郡守,本来就是何顒做的安排,是为日后袁氏反击董卓留下的伏笔。

    张邈与曹操本就交情很好,看到曹操来到,自然是不会去出卖他,对他热情招待。

    曹操将自己行刺董卓失败,逃亡到此,希望可以招募兵马,组织联军反抗董卓一事,向张邈说出。

    张邈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安排曹操到其治下的己吾县去征兵……

    己吾县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西南,与曹操的家乡沛国谯县很近。

    曹操要在己吾县募兵,也就相当于到了家门口一样。

    曹操辞别张邈,直接先回到了家中,向自己的父亲曹嵩表达了要征兵反抗董卓的想法。

    曹嵩对曹操的想法大力支持,不但拿出所有家产让曹操去募兵,还帮他联系了曹氏以及夏侯氏的宗族兄弟。

    很快,曹操的曹氏兄弟曹洪、曹仁、曹纯,以及夏侯氏的兄弟夏侯惇、夏侯渊,都赶来相助曹操,他们很快就召集了一千多人。

    曹操有了曹氏和夏侯氏宗族的支持,又有了这一千人的队伍,有了底气,立刻带着他们一起去往己吾县开始征兵。

    自黄巾之乱以后,民间战乱不断,朝廷一再招兵买马,士族们也纷纷招募兵勇守卫自己的地盘。

    招兵的名目五花八门,起初民众还有些兴趣,毕竟乱世生存不易,当兵至少有口饭吃,有条活路。

    但是随着当兵的人远离家乡,却没几个人回来。

    民众对当兵一事也就产生了抗拒和担心,再想招募兵士就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曹操等人到了己吾县数日,征兵告示也发出去了多份,更不断派人到乡间去直接宣传招募,却始终收效甚微,招不上人。

    曹操对此一筹莫展,但又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天,曹操正在招募处发愁,该如何去解决兵源问题。

    曹仁从外兴冲冲地跑了进来,大声的喊着:“大哥,有人前来投军了。”

    这几日也有零星的人前来投军,所以曹操并没有在意,只是随意地“嗯”了一声。

    “大哥,这次来的人很多,足有一千多人呢。”曹仁看出曹操的兴致不高,赶忙高声地提醒着他。

    “什么?一千人?”来到己吾县多日,曹操等人也不过才招上了几十人,现在却一下来了上千人投军,着实让曹操也吓了一跳。

    “是本县的孝廉卫兹带人来投军,他在县里很有名望,也有财力,是他出钱先招募了近千人,现在又带着兵士一起来投奔我们的。”曹仁向曹操作着解释。

    曹操欣喜不已,赶忙起身招呼着:“快,随我一起去迎接卫孝廉。”

    曹操跟着曹仁一起出到招募处外的空地,只见一千人的队伍排列整齐,正在有序地登记入册。

    曹洪正陪着一个三十几岁,长相文静的人在旁边说话。

    曹仁赶忙指着那人对曹操说道:“这位就是卫孝廉。”

    曹操赶忙热情地上前打着招呼:“卫孝廉,曹某迎接来迟,还请恕罪!”

    卫兹听到曹操的招呼声赶忙回头施礼:“孟德公,休要如此客气。如今公刺杀董卓之威名已经传播海内。”

    “卫兹对您也是深感敬佩,所以情愿率乡勇千人投军,为公效命,另将家中资产全部赠于孟德公,充作军费。”

    曹操听了卫兹的话感动不已:“卫孝廉如此信任曹操,以全部身家来支持。曹某人必定不负所望,亲率义军杀入洛阳,斩杀董贼,匡扶汉室。”

    有了卫兹的加入,村民们从军的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甚至临县也开始有人前来投军,很快曹操就又征集到了两千左右的新兵,此时他的部下已经有了四千人……

    这天,曹操清点新兵,却发现其中有一人虽然个子不高,但却非常的精神,也十分强壮,武艺还很纯熟,一时产生了兴趣,上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朗声回答道:“回主公,在下乐名进字文谦,兖州东郡人。”



    第483章 讨董联军

    

曹操看着乐进,赞许地点了点头,故意逗他道:“你想不想当军官?”

    乐进毫不犹豫地回应:“想,哪个当兵的不想当官!”

    “我给你个机会,给你出路费军资,让你回你的老家东郡去招兵,如果你能带回五百人,我就让你做部曲长,如何?!”

    “好!”乐进一口答应了下来。

    曹操当即安排曹仁给乐进提供了军费,让他带了几个随从回东郡去招兵。

    乐进走后,曹仁有些怀疑地对曹操说道:“大哥,您真信这个乐进能募兵回来?”

    “这小子双目有神,看上去很精明,应该是个做大事的人。相信我,不会看错人的。”曹操非常自信地说道。

    曹操的判断果然没错,十几天后,乐进果然招募了一批兵士返回,而且是超额完成了曹操布置给他的任务,带回了近千人。

    曹操也是信守诺言,直接提拔乐进做了假司马。

    曹操手下的兵士数量很快就达到了五千人,有了兵士的曹操他有了底气,他给自己的宗族兄弟分配了官职,立即带领兵士开始了训练。

    曹操派人与张邈联系,商议着联合各地官员,联合讨伐董卓。

    张邈安排了他手下的功曹臧洪作为使者,开始联络各路诸侯,组建讨董联军。

    很快,臧洪就带回了多处官员的回应。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等人纷纷回应,响应曹操和张邈的倡议,共同出兵讨伐董卓。

    这些人都是原本何进的旧部,或者是袁氏的旧部,对董卓本就没有好感,有些人还是直接借助何顒的帮助才当上官员,这次有机会反对董卓,自然是首当其冲。

    曹操收到各地回信之后,并不着急,他在等待着两个重要的人的回应,他们就是远在渤海的袁绍,以及在南阳的袁术两兄弟。

    从洛阳逃走之后,袁绍来到了渤海郡,他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他东山再起的地点,是因为这里是冀州人口最多的大郡,便于募兵。

    而且他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与冀州、幽州、青州都有接壤,随时可以向三州进军。

    袁绍到达渤海之后,立刻就开始了招兵买马,并开始四处招募人才。

    由于他有袁氏的背景和财力支持,没过多久,他已经有了数万兵马,更招募了颜良、文丑、韩猛这样的猛将,当初失散的许攸也带着河北名仕郭图一起前来投效,再加上原有的逄纪和淳于琼,现在的袁绍也是兵强马壮。

    渤海郡的郡守府内。

    袁绍将自己的部下的文臣、猛将都召集了起来,因为他刚刚收到了来自陈留的张邈的书信,邀请他一起加入讨董联军。

    “诸位,我刚刚收到了收到了来自洛阳的消息。董卓不但自封相国,擅行废立,还杀害了何太后与少帝,真是罪大恶极,人神共愤!”

    “曹孟德密谋行刺董卓失败,已经逃到了陈留郡,我刚刚收到了陈留郡守张邈的书信,他邀请我们一起加入讨董联军,共同讨伐董卓,诸位以为我们该如何行事?”袁绍向所有人介绍完情况,开口向他们询问着对策。

    许攸首先站出来回话道:“主公,董卓如此暴行,早已是激起民愤,这讨董一事,自然是该积极响应,早做回应。”

    逢纪听到许攸的话,唯恐袁绍听了他的话,被抢了功劳,赶忙起身说道:“什么叫响应,主公是袁氏长子,早已是天下群雄的领袖,主公应该是这联军的首领才对!”

    袁绍本就好大喜功,逄纪这样一说,他立刻兴奋起来,也坚定了加入联军的决心:“好,那我们马上集合人马,前往陈留,与张邈等人汇合,共举义军,讨伐董卓!”

    袁绍这边开始起兵,远在南阳的袁术也接到了号召会盟的书信。

    他毕竟是袁家的嫡子,得到了袁氏更多的支持,来到南阳以后,也发展迅速,很快也招募了数万大军,并且招募了纪灵、桥蕤、张勋等大将。

    收到会盟的书信,袁术也没有丝毫的犹豫,认为这是袁氏翻身的机会到了,立刻也做出回应,带领兵马前往陈留,参与联军。

    袁氏兄弟的加入,使得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地方官员也坚定了讨董的决心,纷纷起兵响应。

    其中就包括冀州刺史韩馥、徐州刺史陶谦以及北平太守公孙瓒。

    张邈得知各路人马赶来,与曹操商议后,派臧洪通知各处前往陈留北部的酸枣县集中。

    这里临近黄河,而河北岸就是司州所属的河内郡,是进攻洛阳的前沿阵地。

    曹操与张邈在酸枣专门设置了大帐,在这里迎接着来自各地的兵马,渐渐地凑齐了十几路人马,数十万兵马。

    这日,曹操与张邈正在大帐内等待,外面有兵士前来汇报:“有兵马前来会盟。”

    此时,响应号召的各路诸侯只有袁氏兄弟路途较远还未到,其他人都已陆续赶到。

    曹操兴奋地向兵士询问着:“来的是袁本初,还是袁公路的人马?”

    兵士回应:“都不是,来的是长沙太守孙坚!”

    曹操听到孙坚的名字,微感意外,看向张邈:“孟卓(张邈的字),这孙坚可是你发信邀请的?”

    张邈轻轻摇头:“长沙路途遥远,我和孙坚也不熟悉,并未给他发过书信。”

    “看来他是自发想要讨伐董卓这个汉贼,如今这样的忠臣义士可不多了!”曹操赞叹着,随后对兵士回应道,“快快有请!”

    片刻后,孙坚带领着他的四名贴身部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一起走进大帐。

    曹操起身,微笑相迎:“文台公,数年不见,今日兄能前来相助,实在是让曹某倍感荣幸!”

    孙坚向曹操抱拳还礼:“孟德公客气了,你为匡扶汉室,冒险行刺董卓,威名早已遍及海内。今你举义军讨伐董卓,孙坚自当相助,共除汉贼,匡扶汉室!”

    曹操赞叹着:“文台高义,快请坐。”

    孙坚答谢后,在侧首坐下。

    曹操和张邈正准备和孙坚叙话,外面有兵士再次进来禀告:“后将军袁术和渤海太守袁绍已经率军来到!”



    第484章 歃血为盟

    

听到袁氏兄弟,曹操和张邈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曹操赶忙吩咐道:“快请,安排人去通知各路诸侯,参与会盟的各路人马都已到齐,请大家一起来议事,共襄大举!”

    兵士得令出去。

    不一刻,袁氏兄弟先后进入,与曹操等人会面。

    其他诸侯也纷纷来到,众人一番寒暄后,纷纷落座。

    曹操站出来对众人说道:“各位,今日我们各路诸侯会盟于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共举义军,讨伐董卓,匡扶汉室。既然是联军,就必须要有首领,不如我们大家就推举一人出来吧。”

    曹操的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人回应道:“这还用选吗?袁本初乃袁氏长子,名门之后,威名早已传遍天下,自然是由他担任盟主,最为合适不过!”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众人的响应,纷纷对袁绍担任盟主,表示赞同。

    袁术看到袁绍被推举,心中十分的不服且不快,但知道众意难违,只能忍了下来,但他看着袁绍的眼神中,带着明显的嫉妒和不平。

    袁绍被众人推举,心中得意,表面上却做出一副谦逊的态度:“袁绍现在不过是一郡之守,这里尚有众位州刺史在,哪里轮得到我担任盟主之职。”

    曹操见众人都没有反对意见,对袁绍劝说道:“本初,若不是因为董卓之故,你又岂止是郡守?我们只为讨伐董卓,不看官职高低。由你出任盟主,是众望所归,请你勿要推辞!”

    其余众人也纷纷附和,劝说着袁绍。

    袁绍这才说道:“各位,非是袁绍不肯出任盟主之位,只是我们虽然号称讨董联军,但我们兴义军,总要有个名目和理由,才能让天下人拥护和服气呀!”

    听袁绍提到这个问题,曹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