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涛希望可以降低赋税,致力生产,给广大民众更多的福利,削弱士族的垄断和统治,推行更民主的政策。
董卓则是希望拉拢士族,让士族为其所用,将权利和利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形成一个集权式的统治方式。
董卓是按照封建王朝固有的统治思维模式方式去处理,韩涛则是融入了现代民主法治的治理理念。
两人之间跨越了将近1800年的理念差异,真的是很难融合。
韩涛尝试了各种方式想要去说服董卓,但收效甚微。
明明有更先进,更利于国家和民众的方式却不能推行,这让他无比的苦难和烦闷。
韩涛心情郁闷地下了马,府内的下人上前接过马缰绳,韩涛继续苦思着要如何解决现状走进了府门。
韩涛刚要将马缰绳交给身边迎接的下人,却一眼看到了拴在门口的一匹马,眼睛不由得一亮。
韩涛快步向院内走去,马原正好迎出来,兴奋地对他招呼着:“老大,我跟你说……”
“不用说了,是文和他们到了吧?”韩涛兴奋地对马原说道。
“老大,你真是神了,我还没说你就知道了。”马原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门口不是拴着他的马嘛,一看还不知道?”韩涛一边向马原解释,一边快步向正厅内走去。
他正愁没有办法解决和董卓之间的矛盾,有着都市之称的夹具,在这时到了正好可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韩涛走进正厅,贾诩和韩冲正相谈甚欢,看到韩涛进来,赶忙起身施礼:“拜见主公!”
“文和,无需多礼,快坐,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了?”韩涛摆手示意贾诩坐下,随后疑惑地问道。
“寿成带着高览他们直接去军营和汉升、文远他们去对接了,我就先到府内拜见主公!”
“按照主公的吩咐,我们又征召了一批人马,这次我们一共带来了四万人马。”贾诩向韩涛做着汇报。
韩涛赞许地点着头,自己的兵马和人手到了,腰杆也就可以硬起来,未来有些该争取,该行动的事,他也就不会再退让。
“文和,我正好有件事想不通,你来得正是时候,快帮我想想办法。”韩涛直接地对贾诩说道。
“主公为何事所忧,且请说来听听。”贾诩赶忙恭敬地回应。
韩涛当即把自己和董卓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及他名为大将军,但其实大部分兵马都是被董卓控制,而且他还做了太尉,把军政大权都揽在手中,导致韩涛空有想法,却无法施展的烦恼,都详细地向贾诩做了一番讲述。
贾诩听完韩涛的讲述,略微思索了一会儿之后,开口询问道:“主公,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有上中下三条计策供您选择。”
韩涛没想到贾诩这么快就有了计策,而且还一下就是三条:“哦,快说来听听。”
“这下策嘛,我们的兵马已经到了洛阳,主公可以和董卓针锋相对的斗上一番,直接将他击败,将军政大权全部揽于手中,日后一切自然就由您做主,无需再看他人脸色。”贾诩说出了第一个计策。
韩涛轻轻摇头:“洛阳刚刚稳定,此时不宜动兵。何况我军总数不过六万,而董卓手下约有二十万兵马,又有吕布这样的飞将辅佐。真动起手,我军胜算不大,这下策不足取。”
“如果主公不想太过激进,那还有中策。这条就绝对安全,那就是主公你安心地去做董卓的孙女婿,等到他百年之后将权力给你。”贾诩说出了第二条计策。
“文和,不要说笑,董卓虽然已年过五旬,但其戎马一身,身体还很康健,没个十几二十年他恐怕是不会把权力交还给我,我怕是等不了那么久。”韩涛对这条计策也给予了否定。
贾诩听到这里却笑了:“主公等不了,其实还有一个人也等不了,那就是离开洛阳的袁绍。”
“董卓如此重用他的旧部,还分封那么多地方官,这正好给了袁绍向董卓反扑的好机会。”
“我知道主公不忍心再让战乱发生,导致民众流离失所,但很多事情并非担心就不会发生。”
“有时候毕其功于一役,打完一仗将隐患全部拔掉,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办法。”
“主公可以趁着董卓与袁绍争斗的机会,趁机建立自己的势力,待到他们两边斗得两败俱伤,再出来收拾残局。”
“此时他们无力再战,主公可以轻易将他们全部拿下。到时所有势力都由您一人统治,您想建立太平盛世,推行新政,又还有谁能够阻拦得了呢?这也就是属下认为的上策。”贾诩向韩涛说出了自己的第三条计策。
韩涛听完了贾诩的分析,瞬间醒悟。
不愧是毒士,一语中的。自己只想着要怎么样去说服董卓,不想和他为敌,却忘了可以借袁绍的手削弱他的实力,再取而代之。
韩涛想起了历史上的关东联军斗董卓的典故,在这一战中,后来三分天下的曹操、刘备和孙坚也悉数登场。
现在曹操在自己阵营这边,孙坚已经出任长沙太守,而刘备下落不明。
如果历史的车轮真的还按照原来的轨迹推进下去,借着董卓和袁绍联军争斗的机会,将尚未发家的孙氏和刘备也一并“拿下”,以后也就再也没有势力能和自己争斗,又何愁不能推行新政,建立太平盛世!
“文和的上计果然高明,这下我知道怎么做了。”韩涛欣喜地看着贾诩露出了笑容。
“主公不过是一时当局者迷,属下能为主公分忧,是分内之事。”贾诩谦逊地回应着。
两人相视而笑,不过是短短的一次对话,却让天下形势又走向了新的方向……
第461章 吕布兵败
太尉府的正厅内。
“你要安排韩遂做梁州刺史,马腾做并州刺史?”董卓看着面前韩涛交给他的方案,有些诧异的询问着。
“从阿翁进驻洛阳,到丁原被杀,凉、并二州的刺史之位就一直悬而未决。”
“凉州是阿翁与我发家之地,自然不能荒废。韩遂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一直担任金城郡守之职。”
“此人能力很高,又与羌人交好,若由他担任凉州刺史,自可保得凉州稳定。成为我们在西部的屏障。”
“马腾骁勇能战,若由他镇守并州,可防御匈奴、鲜卑南下,成为我们的北部屏障。”
“他二人都跟随我多年,也算是忠心耿耿,任用他们,阿翁也大可放心。”
韩涛向董卓介绍着二人的能力,以及他们上任带来的好处。
“子真你推荐的人选,我自然是不用担心。不过你今天怎么想起给我推荐地方官员了?你之前不是一直在和我争论,要整改吏治,推行科举吗?”
董卓对于人选并没有提出疑议,但对韩涛举荐人员的行为却提出了疑问。
韩涛有些尴尬地回应道:“我回去以后好好地思索了一下,觉得阿翁您说的是更有道理。”
“如今天下大乱,朝政不稳。我们初入洛阳都没站稳根基。再加上国库空虚,我们的物资储备不足,的确还是需要士族给我们提供更大的帮助。”
“这个时候推行新政,开展科举,大肆地提拔寒门才子,的确会动摇士族的信心,影响到他们对我们的扶持和帮助。”
“是我太急于求成,没有阿翁您想的长远。所以我也是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改变了思路,顺着阿翁您的意思先稳固自己的统治。”
“我准备先稳固我们的地盘,开垦农田,充实库存。待到我们扎稳了根基,再考虑科举整顿吏治,才是最好的时机。”
韩涛故意做出一副做错事的“孩子”状态来哄着董卓,其实他的目的自然是要安排自己人去占据凉州和并州,形成根基的同时,从西北两侧环围司州。
董卓听了韩涛的话却没有一丝的怀疑,得意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孺子可教也,你能想明白我说的道理,这样最好。”
韩涛见董卓被自己说高兴了,赶忙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图纸,铺开在董卓的面前:“阿翁,请看此物。”
董卓看着图纸上画的物品,仔细端详了片刻之后,诧异地向韩涛问道:“这东西看上去有些像耕犁,但又有明显的不同,这到底是何物?”
“阿翁所说不错,这的确是耕犁。不过是经过我改造之后的耕犁。”
“我们现在常用的是长直辕犁,耕地时灵活度不够,起土也十分费力,更重要的是还需牲畜拉动方可使用,所以效率并不是很高。”
“我设计的这种耕犁是曲辕犁,犁身在耕地时可以摆动,灵活性很强,而且重量轻,可回旋。更为重要的是它无需耕牛,只需人力便可耕种。可以大大地提高效率。”
“若是我们在凉、并两州使用这种曲辕犁耕地,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增加粮食产量,阿翁也就再也无需担心我军缺失粮草。”
韩涛向董卓介绍着曲辕犁的功能和效果。
“此物竟有如此的奇效,子真你能造出这样的奇物,真是天才。”
董卓一直都在为自己部下军队的粮草问题忧心,现在韩涛提出的方案,恰恰解决了他的心头大患,让他欣喜不已。
“那就按你的安排,让韩遂、马腾出任凉、并二州的刺史,并大力制造推广这种曲辕犁来耕种,广为积粮。”
“是,我马上就去安排。”韩涛做出一副谦恭的样子回应着董卓,就要准备离开。
董卓看韩涛要走,赶忙开口喊住他:“哎,子真,你别着急走啊。这天气慢慢地转凉了,也已经临近中秋。”
“咱们还是尽快选个日子,安排一下你和小白的婚事吧……”董卓又一次向韩涛提起了成亲的事情。
韩涛本就对董白没有太多男女之情,之前不过是为了迎合董卓才答应了下来。
现在改变策略之后,某种程度上,董卓已经变成了韩涛的“目标”,甚至未来会成为敌人,韩涛又怎么还想再娶董白。
“阿翁啊,此事不急,我想先把正事安排好,毕竟现在很多大事要等着我去处理,我……”他开始找借口搪塞董卓。
董卓不满地瞪起了眼睛,指责着韩涛:“有什么大事,能比让我抱重孙子更重要?!你总是这样推三阻四,打算拖到什么时候?”
“行了,这件事不用你管了,我来安排,尽快安排你和小白成亲就是了!”
韩涛见董卓又开始了霸道专横,正转动脑筋想着要怎么搪塞,外面忽然有一名兵士匆匆来到:“启禀太尉,河东郡有紧急军情来报。”
董卓并没有在意,摆手招呼着兵士进来,询问道::“是牛辅和奉先大捷的消息吗?”
那兵士被董卓一问,有些害怕了,迟疑着低着头,不敢说话。
“老夫问你话呢,你哑巴了?!”董卓见那兵士不说话,恼火地喝骂着。
韩涛看出了那兵士表情不对,隐约地意识到什么,赶忙上前柔声道:“你别怕,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如实地说来,不会怪罪你。”
那兵士听了韩涛的话,才抬起头说道:“启禀太尉和大将军,牛辅将军和吕布将军与白波军交战大败,损失惨重,已经撤离河东郡驻守!”
“什么?牛辅和吕布被打败了,还损失惨重!?”董卓惊愕地重复着那士兵的话。
韩涛也惊愕地瞪大了眼睛,他也无法相信,以白波军的实力,怎么可能会击败吕布,而且还能让他损失惨重,这有些太不可思议了。
“之前传回来的消息,不是奉先连胜数阵,斩杀了白波军数名将领,怎么会突然就被打败了,你快给我说清楚!?”董卓厉声向兵士喝问着。
“是白波军副帅杨奉用计使吕布将军落入了埋伏,才使我军遭受重创。”士兵战战兢兢地回应着董卓的问话……
杨奉?韩涛听到这个名字,脑子里忽然一闪念,想到了另一个人物……
第462章 征服徐晃的机会……
对于杨奉,韩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真正引起他关注的,是他想起历史上在杨奉的身边有一位出名的副将。
此人正是后来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被曹操称为“吾之周亚夫的徐晃”。
此人最早也在韩涛列给韩冲、马原等人的搜找名单中,只是多年来一直未能找到他的踪迹。
如果徐晃现在真的还在杨奉身边,那绝对是一个极好的收服机会。
“我问你,那杨奉身边是不是有一个叫做徐晃的将领?”韩涛向传递军情的兵士询问着。
“有,有,就是他引兵杀入我们的大营,用大斧子砍倒了吕布将军的大旗,我军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