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涛料定袁绍和曹操不让他们带兵进入,必定是有猫腻,他故意落在后面,向着高顺轻轻使了个眼色,高顺会意地点着头。
韩涛做好了布置,这才引领着韩冲和马原、文谡,也一起走进了大将军府……
第430章 酒宴上的博弈
走进大将军府的院子,韩涛开始四下观察。
他发现在正厅外的廊道,隐隐地有人影晃动,还能感觉到一股难以言表的杀气散发,显然是埋藏有伏兵。
韩涛向着身边的韩冲和马原又做了眼神的暗示,两人会意地点着头。
曹操发现韩涛放慢脚步,意识到他已经有所警觉,立刻他笑着上前招呼着韩涛:“子真,怎么了,快请进啊。”
韩涛看出曹操是有意地阻止自己观察,也不点破,笑着答应着跟随曹操一起走进了正厅。
袁绍招呼众人分宾主落座,看到丁原走到曹操和袁术的身边落座,韩涛的心里就更加笃定,这样的安排必有深意。
他的眼睛迅速看向正厅四周,他发现在左右两侧的廊道里也可以看到隐隐的有人影在闪动,显然也是安排有伏兵。
韩涛不等众人开口,笑着向丁原询问着:“丁使君,为何不见奉先与你一起前来?”
韩超猛地问到吕布,让丁原微微一怔,随后笑着进行掩饰:奉先另有要务,被我安排去别处了。想不到数年未见,驸马对奉先还是如此惦记?”
“当年平定凉州反叛,奉先毕竟帮了我大忙,数年不见我也甚是想念。今天看到丁使君,本以为可以再见到奉先,可以一叙别情,却没想到还是无缘得见。”韩涛做出一副遗憾的表情回应着。
明明有消息说吕布来到了洛阳,却没有和丁原一起出现在大将军府。
看到丁元只身一人,身边并没有副将作陪,韩涛敏感地察觉到,提前到达大将军府的丁原,只怕早已经和袁绍等人达成了协议。
吕布很有可能就已经被他们安排去做了伏击的任务。
韩涛想到这里,不由得暗自心悸,如果真是吕布冲杀出来,那他又该如何应对?
藏身在客座后面的廊道中的吕布,听到了韩涛向丁原问候他的情况,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虽然他无法看到韩涛的表情,但仅凭声音,也能听出,韩涛对他的惦念十分真诚。
而他却要执行丁原的命令,去伏击刺杀韩涛,这实在是让吕布的良心极为过意不去。
几人说话间,大将军府的下人和婢女们为众人送上了酒水菜肴,袁绍布置的菜肴极为讲究,菜品也十分丰盛。
丁原看着桌上的酒菜,故意恭维地对袁绍说道:“本初,安排得如此丰盛,真是让我等受宠若惊了。”
袁绍笑着拿起酒杯回应道:“诸位远来是客,我自当盛情款待,来,诸位,我先干为敬。”
说完,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众人也纷纷举杯将酒饮下来回应袁绍。
袁绍放下酒杯,看着众人,故意发出了一声哀怨:“诸位都是朝廷重臣。如今先帝新逝,洛阳就发生了巨大变故,大将军与十常侍先后殒命。”
“也多亏各位及时领兵来援助,才使局势稍稍稳定下来。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新帝未立,朝政不稳。”
“我等身为臣子,世受皇恩,理当在此时,挺身而出,匡扶社稷,拥立新帝,稳定江山才是。”袁绍故意做了一番慷慨陈词。
韩涛明白袁绍说这番开场白的用意,是要把话题引向拥立新帝的人选,于是他笑着做出了回应。
“本初兄,昨日在城外的时候,我们和董使君不是已经商讨过这个问题,要邀请三公九卿一起商议新帝人选吗,今日我等本是赴宴,怎么又提起这件事儿了?”
董卓也附和着说道:“是啊,本初,难道你认为就凭我等在座几人,就可决定何人为帝,无需再和三公九卿一起商讨了?”
董卓的这顶大帽子扣得很是厉害,直接在质问袁绍是否要专横弄权了。
袁绍被二人的一番话怼得有些无言以对,只能尴尬地看向身边的曹操,用一种求助的眼神示意他开口回应,帮自己解围。
“二位不要误会本初,他的意思并非要在今日讨论立哪位皇子为帝,此事自然还要和三公九卿一起商讨才是。”
“但我等身为军政大臣,掌握朝廷重兵。如今洛阳治安尚未稳定,护卫洛阳和朝廷安危的重任还在我等身上,至少我们等今日可以先商讨如何在洛阳驻军守卫一事。”曹操开口之后,马上替袁绍圆了场,却把话题引向了驻军一事。
“那不知本初和孟德有何高见,不妨直言吧。”韩涛直接地问着。
“先帝曾委任驸马兼任执金吾一职。但此时洛阳局势不稳,急需有人站出负责洛阳治安,此时再劳烦驸马显然有些不太合适。”
“依我之见,不如改由丁使君接任执金吾一职,负责洛阳治安问题。”
袁绍直接提出了由丁原来接替执金吾一职,其实也就是在给丁原找一个合理的在洛阳驻兵的理由。
袁绍说完之后,不等韩涛表态,转头看向丁阳开口问道:“担任执金吾,负责洛阳治安,护卫皇室,此事责任重大,丁使君可愿担当此职?”
丁原马上站起,态度恭敬地回应:“为臣子者,守卫皇室安危,是臣子的本分。丁原责无旁贷,自当誓死效命。”
“既然丁使君没有意见,驸马,此事就此决定如何?”袁绍转头对韩涛说道。
他嘴上是在征求韩涛的意见,其实和丁原一唱一和之间,已经将此事确定了下来,现在不过是在通知韩涛而已。
韩涛当然明白袁绍的用意,是可以让并州军留在洛阳来和自己抗衡。
“好啊,本初的建议很好,丁使君又已经表态,我自己也乐得轻松,那整顿洛阳治安的重任可就有劳丁使君了。”韩涛并没有对袁绍的提议表达出任何疑议,直接表达了赞同。
韩涛的回应,让袁绍等人,包括董卓都是一愣,谁也没想到,他竟然没有做丝毫的争辩,就同意将执金吾一职转让给丁原。
丁原反应快,赶忙向韩涛拱手道谢:“丁原多谢驸马成全!”
袁绍看着韩涛,则是一脸的得意。
他想当然地认为,丁原的出现让韩涛感到了威慑,不敢再和自己违拗。
虽然他在厅内布置了伏兵,可以随时出手杀死韩涛和董卓,但府门外就有二人的兵马守候。
城内更是还有他们的驻军,如果通过威慑和谈判,能够让二人屈服,甚至领兵离开洛阳,倒是真的没必要杀人冒险,惹来争端……
第431章 我要留在洛阳
韩涛选择不跟袁绍争辩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对方已经打定了主意,自己过分争辩。
很有可能让袁绍直接恼羞成怒,安排伏兵出击。
自己这边还没有完全安排好,还需要一定时间准备,不如先安抚袁绍一下。
近半年时间和袁绍的接触,韩涛对袁绍的性格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袁绍这个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还优柔寡断,特别容易摇摆。
再加上他骨子里不敢冒险,其实已经无谓地错过了几次可以上位的好机会。
韩涛就是抓住了袁绍的这个特点,故意退避去麻痹他,来争取更多的时间。
事实证明韩涛的判断非常准确,袁绍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被直接通过,果然让袁绍的杀意消除了很多。
“驸马如此深明大义,我也在这里谢过了。”袁绍对韩涛表达着谢意。
“本初兄言重了,一切都是为了社稷稳定,不要再生变故。”韩涛看似轻描淡写地回应,其实看着袁绍却是在提醒着他。
袁绍当然明白了韩涛话里的含义,尴尬地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曹操看出袁绍的情绪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赶忙看向他,想要用眼神提醒。
然而袁绍却没有歪头看向曹操,让他只能干着急,却无计可施。
董卓此时放下了酒杯,笑着对袁绍说道:“本初啊,你给丁老弟安排了一个好差使,那准备如何安置老夫啊?”
“毕竟我的年纪已经大了,来回的长途跋涉,身体实在吃不消。”
“干脆你也给我安排个职位,让我留在洛阳,别再回凉州那苦寒之地了如何?”
董卓原本和丁原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现在因为貂蝉的缘故,本能地对丁原产生了一种敌意,尤其是不甘心在颜面上输给他,也向袁绍提出了要留在洛阳的要求。
董卓突然提出的要求,出乎袁绍等人的意料,他沉吟着没有马上给出回应。
韩涛对于董卓提出这个要求却是心中暗喜,他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在向袁绍示威,也是要达到和袁绍分庭抗争的目的。
“本初兄,既然我已经让出了执金吾的职位,不妨再把西园军上军校尉的职务也让出来,由董使君来接手好了。”
“他四方征战多年,战功卓越,手下的凉州军马更是骁勇善战,若是加入西园军,定可大大提升西园军的实力。”韩涛主动地向袁绍提出了让出自己西园军上军校尉的职务。
看到丁原和袁绍一唱一和的态度后,韩涛迅速分析了形势。
有了并州军的加入,袁绍的实力大增,自己唯有尽力拉拢董卓和自己形成统一战线,才能与之抗衡,所以他适时地抛出了这个以退为进的方式来拉拢董卓。
董卓听到了韩涛的话,赶忙推辞道:“哎,子真你已经让出了一个执金吾的职务,怎好再让出西园军上军校尉的职务,那你岂不是就没有官职了,这样不妥吧?”
董卓的话虽然说得是不妥,但其实他的态度所有人都听得出,他不过是虚假的一番谦让。
董卓当然明白韩涛让给他的这个职务是何意义,从官职上直接压过了袁绍等人,也是变相地对他们的一种打压,他当然是求之不得。
“哎,董使君劳苦功高,出任西园军上军校尉一职,绝对是实至名归。至于我嘛,本初兄和孟德兄也定会给我有所安排,我又何必贪恋此位?”韩涛笑着回应着董卓。
“既然子真你如此谦让,那老夫也就受之不恭了。本初,孟德,此事就这样定了吧?”董卓学着刚刚袁绍对韩涛的口气,也对他说着二人商议的结果。
袁绍非常清楚西园军上军校尉的意义所在,更清楚一旦董卓进入西园军,那就不单单是地位上压过自己的问题,而是会留下巨大的隐患。
“董使君,驸马,此事恐怕真的不妥。凉州虽然偏僻,却是我大汉西部的屏障,稍有差池,就会危及三辅,还是要留下重兵镇守,更需一能征善战者镇守才是。”袁绍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开始找着理由。
“哈哈,本初,你和孟德都是年轻有为,真是年富力强之时,你二人中任何一人出任凉州刺史,都不亚于老夫,不如你们二人选一人接替老夫不就好了。”董卓似乎早已想好了如何应对袁绍的推诿,直接提出了新的建议。
“这,恐怕不太妥当吧……”袁绍没想到董卓会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回应语言,有些语塞了。
行啊,你个董老胖子,关键时刻,小话儿跟得挺紧啊,袁绍这下子还真没话说了。
韩涛听了董卓的话,看着袁绍的反应,却是心中暗喜,自己和董卓一退一进,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配合,倒让袁绍难办了。
“董使君,大将军刚刚过世不久,遗留下很多事务,还需我和本初打理,我二人实在是分身乏术,恐怕是无法远赴凉州了。”
曹操看着袁绍尴尬的样子,心中运气,只能自己顶上来对董卓给予回应。
“那你们看谁合适继任就安排谁去吧?反正老夫我是只想留在洛阳,不想再跑来跑去了。”对于曹操的回应,董卓直接耍起了无赖。
“董使君,凉州反叛乃是你和驸马二人平定,你二人在羌人心中地位极高,自然还是由你们中的一人继续镇守才最为合适。”
“既然你想要留在洛阳,驸马又有心出让西园军上军校尉一职,那我看,不如就由驸马接任凉州刺史,引二位的兵马回去驻守如何?”
袁绍已经反应过来,赶忙提出了让韩涛出任凉州刺史,带着二人兵马返回凉州的提议。
只要韩涛能带着兵马离开,你董胖子一个人留在洛阳,也翻不起什么水花。
“哎,我的兵马都跟随我多年,自然是要跟我一起留下。至于子真,他既是驸马,又是先帝托孤重臣,怎能再远赴西北?”
“尤其是皇子协若是即位,肯定还需要子真多多辅佐才是的!”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