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何进与驸马韩涛,因西园新军统领权一事生起了隔阂,两人虽然表面上保持着某种平衡,其实早已经是暗流涌动。
丁原很清楚,这个时候何进调他去洛阳,就是去对付韩涛。
丁原已经五十来岁的年纪,他只想着能偏安一隅就好,也不想再有什么大的晋升,根本就不想去参与这场争斗。
毕竟何进要对付的韩涛现在可是驸马,那是皇亲国戚,哪儿是他一个州刺史可以得罪的起的?
更何况,韩涛在凉州的战绩,丁原也非常清楚,一年左右的时间平定叛乱,那可是有着西北战神美誉的人物。
丁原担任并州刺史多年,经常要承受鲜卑人和匈奴人的骚扰进犯,好不容易才养起了一支兵马。
为了讨好何进,去败自己的家底,他肯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可不理何进的征调,那就意味着违抗大将军的命令,那可是天下兵马的总指挥,而且还是国舅,得罪他显然也不是明智的选择。
这进退两难的局面,才是最让丁原纠结难受的地方。
丁原正在举棋不定,管家从外走进,来到他跟前汇报:“老爷,张从事求见。”
丁原抬起头露出喜色:“来得正好,快请。”
管家出去不久,领进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精干男子,他是丁原部下的武猛从事,掌管并州的兵事,也是丁原的亲信。
“拜见主公。”张杨来到丁原的面前,躬身施礼。
“稚叔(张杨的字),无需多礼,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件事为难,快帮我拿个主意。”丁原起身迎上前,将手里的调函递给张杨看。
张杨看完调函,眼珠一转,马上明白了丁原心中所想:“主公为难之处,是既不想出兵趟浑水,但又唯恐得罪何进是吧?”
“稚叔深知我心,可有妙法应对?”丁原急切地追问着。
张杨不急着回答丁原的问题,却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主公,我来见你,其实也是有要事要相告,此事与你所虑也密切相关,请过目。”
丁原疑惑地从张杨手中接过书信展开,他的眉头再次皱起,那信是吕布写给韩涛的。
“这是我的巡哨兵士,拦截到的吕布派人送往洛阳的。信上虽只寥寥几句,但将他对韩涛的思念和仰慕之情,可是尽显无余。”
张杨带着几分挑拨意味地对丁原说道。
丁原将信件放下,恼火地说道:“我一直就觉得这吕布不可轻信。当年听你建议,急信将他召回,本以为就可以让他安心效命。”
“谁曾想,数年过去,他居然还和这韩涛暗通款曲,真是让人气恼!”
“主公,吕布心系驸马。无论我们是否出兵洛阳,只怕他都会成为隐患,还是尽早铲除为宜。”张杨提醒着丁原。
丁原听了张杨的建议,却是长叹了一口气:“要铲除这吕布,只怕没有那么容易。”
“我知他武艺高强,为了防他引兵反我,才故意安排做主簿一职,可他还是招了同乡魏续、宋宪等人入伍。”
“现在并州兵马,除却我和稚叔你直属的兵士,亦有两万兵马在此二人掌控之下。”
“我们若是直接对付吕布,只怕他二人会引兵替他报仇,那于我也是十分不利。”丁原向张杨讲出了自己的顾虑。
张杨听到这里却笑了起来,安慰着丁原:“主公勿忧,我现在倒有一计,可以一石二鸟,既帮助主公除掉吕布这个隐患,还可以免除我们出兵去往洛阳。”
丁原听到张杨的话欣喜之极,赶忙追问:“稚叔,你有何妙计,快请说来听听。”
“主公,那张燕统领的蛾贼余孽黑山军,不断壮大,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都有他的部下肆虐。”
“现在黄河以北的各郡、县都不时受到骚扰,朝廷屡次出兵,却始终无法清剿,对吧?”
“不错,可这与你的计策有何关系?”丁原不明白张杨提起黑山军有何用意,赶忙催问。
“主公,黑山军虽然是在冀州、幽州较为猖獗,但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沿着黄河而上来到并州。”
“若是并州境内出现黑山军滋事,主公必定是首要调动兵马来镇压,不能引兵进洛阳,也就名正言顺了。”
张杨向丁原解释着自己的想法。
“这倒是个好主意,可以用来搪塞何进,只是那黑山军又怎肯听我们的安排,到并州境内闹事?”丁原还是不太明白张杨的计策。
张杨轻笑:“黑山军自己当然不会来,但不代表我们不能自己安排一支黑山军。”
丁原猛地醒悟:“你的意思是……”
张杨继续地往下说着:“主公可安排吕布带一支兵马,沿黄河北岸向西展开,自孟津至平阴津这片区域,伪装成黑山军闹事。”
“声势造得越大越好,最好直接震动洛阳,这样我们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出兵剿贼。”
丁原听了连连点头:“不错,这计策甚好,如此一来,我们自然也就不需带兵进洛阳了。只是,这等机密之事,为何要安排吕布去做?”
张燕诡诈的一笑:“主公,黑山军肆虐,我们自然要出兵清剿,甚至可以请洛阳出兵协助。”
“你说,要是朝廷的援兵,清剿了肆虐的黑山军,那是不是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吕布。”
“就算宋宪、魏续闹事,我们也可推说是朝廷兵马误杀,把责任推卸出去。在朝廷方面,我们剿杀贼首,还添了一份战功岂不更好?”
张杨这时才说出了他计划中最阴狠的部分。
丁原听完,欣喜地连连拍手:“好计,好计,稚叔,你果然是我的智囊,如此一石二鸟之计,解除了两个难题,高,实在是高!”
“为主公分忧本就是张杨本分。”张杨故意做出一副谦恭的样子回应着。
“快,马上去找吕布来,我们现在就依计而行!”丁原马上向张杨吩咐着。
张杨垂首回应:“喏!”随后退出。
丁原看着张杨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了欣喜却得意的笑容……
第360章 大将军的内应
“冒充黑山军去闹事?”吕布一脸疑惑地看着面前的丁原,显然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给自己下这样的指令。
丁原做出一副无奈且痛心的样子回应着:“奉先啊,大将军征调我领兵入洛阳,那是为了去对付驸马韩涛。”
“当初你还曾领兵到凉州助韩涛平叛,他与你我也算是故交,我又怎忍心与他为敌?”
“但若不去,就等于是违抗大将军的调令,我实在无奈,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啊。”
“只要你假冒黑山军之名,把事情闹大,引起朝廷关注,我也就可以上书朝廷,称并州遭遇叛乱,无法分兵去洛阳。这样也就避免了左右为难的局面。”
听完了丁原的解释,吕布信以为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他和韩涛一直有书信往来,自然是知道韩涛已经被招为驸马,并且成了西园新军的上军校尉,与何进开始了正面对峙。
“主公思虑周全,如此这样做,的确是可以避免和驸马为敌的尴尬局面,吕布领命。”吕布起身,接受了丁原的安排。
听到吕布优先想到的是不想和韩涛为敌,丁原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稍纵即逝的不快,但马上又笑着掩饰了过去。
“奉先能够理解我的苦心最好,那就烦劳你带上三千兵马,即刻出发,到达指定地点,伪装成黑山军,尽量的制造声势。”
“切记,你的戏一定要做得越真越好,烧杀抢掠,这些都要去做,动静越大越好,才能引起朝廷的重视。”丁原向吕布做着交代。
“主公放心,吕布回家稍作安排,即刻领军出发。”吕布向丁原施礼后退出。
吕布离了刺史府,立刻回到自己的住处,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奉先,你这是要去何处?”看到吕布匆匆做着出行的准备,任红昌赶忙上前,一边帮他整理,一边关切地询问着。
吕布将丁原安排给他的任务向任红昌做了一番解释。
任红昌听完之后,微微皱起了眉头,说道:“这冒充黑山军去烧杀抢掠,是等同谋反的罪名,丁刺史怎么可以安排你做这样的事。”
“主公也是不想带兵入洛阳,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我身为下属,自当要为主公分忧。”吕布替丁原做着开脱。
“那你真准备要去烧杀抢掠吗?真要对那些无辜的黔首下手?”任红昌有些不忍地询问着。
“丁使君让我尽量把事情闹大,上命不可违,我自然是要遵从命令。我只能尽量约束部下,不去伤害人命。”吕布无奈地向妻子解释着。
任红昌也知道吕布身为其位,只能遵从命令,理解地点了点头:“你心里有分寸就好。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我等你回来。”
任红昌替吕布整理好行装,将他送到家门口。
吕布飞身上了赤菟马,手持方天画戟向着任红昌拱手道别,然后策马向前飞驰而去。
任红昌一脸担心地看着吕布消失在视线中……
……
洛阳城内一条并不繁华的小巷里,有一家小酒馆。
因为处于深巷中,酒馆里并没有什么客人,只在角落的一张桌子处,坐着一个戴着斗笠的男人在独酌。
一个身着布衣,同样戴着斗笠的男子走进了酒馆。
他四下打量了一番,看到了角落处的男子,径直地走过去,在他的面前坐了下来。
原本在独酌的人微微抬头,打量着刚刚走进的人,而他正是乔装改扮之后的韩涛。
韩涛看着面前的人却不说话,伸手蘸着面前的酒杯里的酒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涛”字来表明自己的身份。
那人也不说话,同样用手指蘸着酒水写下了一个“表”字,而他就是八俊之一的刘表刘景升。
韩涛安排了绣衣直指和暗影使者,轮番对刘表进行调查,发现他虽在何进手下做事,但其实并不开心。
所以决定亲自对他进行策反,安排人秘密接触刘表,将他约到此处密谈。
“驸马要见刘表,只需下令即可,何必如此隐秘,约我到这里相见?”刘表对韩涛的安排很不理解。
“我若直接约景升兄见面,被何进看到,岂不是给兄台找麻烦?”韩涛平静地回应着。
刘表这才明白,原来韩涛的安排是为了他考虑。
“多谢驸马体谅,不知驸马找刘表,到底有何事?”刘表开门见山地向韩涛询问着。
“景升兄身为汉室宗亲,又是大儒之才,却屈身大将军府,每日与这等粗人为伴,只怕每日过得并不开心吧?”
韩涛也不过多地掩饰,直接地点出了刘表的痛处。
刘表无奈地轻声叹息,表达着自己的无奈:“我因党锢之祸被通缉,幸被何进征召,才能得以重新入仕。”
“我若不委身在大将军,只能流落乡间,此举也是出于无奈。”
“何进如今嚣张跋扈,更结党营私,有不臣之心。陛下有心削减何进兵权,铲除外戚、宦官把持朝政之举,重振朝纲,使汉室中兴。”
“景升兄是明事理之人,可愿弃暗投明,效忠圣上?”韩涛直接向刘表询问着。
“我本汉室宗亲,只是报国无门,如今驸马相招,怎敢不效命?刘表愿跟随驸马中兴汉室。”刘表立即向韩涛表达了忠心。
“景升兄果然识大体,不过你现在倒不必急于到我府下,可暂时继续栖身于大将军府内。”韩涛向刘表交代着。
“属下明白,自会将何进的部署安排,一切的风吹草动,如实向驸马汇报。”
刘表也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韩涛留他在大将军府做卧底的目的。
“那就有劳景升兄了,此处虽然隐蔽,也不宜久留。日后如何联络,我自会安排人暗中知会,景升兄可速回,以免引人怀疑。”
刘表听完韩涛的叮嘱,起身也不施礼,快步走出酒馆离去。
韩涛等到刘表离去,也不敢久留,迅速也离开酒馆,返回驸马府。
韩涛换好常服,来到驸马府的正厅,荀氏叔侄已经在等他。
“主公,幽州刘虞、益州刘焉、冀州刘岱都已经派人送来密信,表示会忠于汉室,暗助主公!”荀彧马上向韩涛汇报着。
韩涛欣喜地点头,能够得到这些汉室宗亲的支持,自己对付何进,也就多了一分成功机会。
“如此甚好,那刘备可曾找到?”韩涛对于刘关张三人还是十分惦记。
“目前还在查找,暂时还没有消息。”荀攸赶忙回应着。
韩涛微微点头,在这个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想找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