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军前日已经开拔,向着洛阳返回。荀先生说张先生医者仁心,天下闻名,必定会星夜赶回。算时间,主公今日应该进入冀州境地。他说冀州境内,战火刚息,亭舍多数尚未恢复使用,恐无法为主公换马,所以安排我等于大路上,每隔五十里等待,专门为主公换马备用。”沈翰回答着韩涛的问题。
韩涛内心暗自赞叹,之前与黄巾军对战,荀氏叔侄虽然没能出太多作战上的计策,但那只是他们缺少临敌经验,又或是初登战场,比较谨慎,不敢轻易献计的原因。
最近的几次表现,尤其是这次推算之准,安排之细致,足以证明,他们绝对不愧汉末名仕的名号。
韩涛等人迅速换马,继续前行。
一路上,每隔五十里就有人等待,他们也是不停更换,加速前行。
这样又行了一日,他们终于在日落时到了皇甫嵩大军的驻扎之地。
韩涛本想安排张仲景洗漱吃饭,他却一刻也不肯休息,坚持要马上先去探看王盖的病情。
韩涛带着张仲景来到王允的营寨,王允见韩涛如此快地请回了名医,十分惊喜。
张仲景却不与他多言,直接上前查看着王盖的伤势,神态极为认真,完全无视周边的一切。
片刻后,张仲景才站起身。
韩涛赶忙上前询问着:“先生,情况如何?”
张仲景赶忙回应着:“二位放心,伤者虽然外伤严重,但并未感染风寒,实属万幸。我会为他配制伤药,助他恢复,百日之后,当可痊愈。”
王允听到张仲景说王盖可以治好王盖,欣喜万分,连声道谢:“多谢张神医了,我必定重金酬谢。”
张仲景却赶忙摆手:“无需重金,使君只需抓方抓药,在下的医资只需百钱即可。”
王允赶忙说道:“先生救我儿性命,理当重谢,怎可只付百钱?”
“在下为人诊治,无论病情,都是百钱医资,只为能让穷苦黔首也能看得起病,从不破例,还望使君见谅。”张仲景向王允做着解释。
听到张仲景这样说,王允也不好再劝,只能连声道谢。
韩涛在旁听到,内心感叹张仲景医德高尚,心系苍生,想着张仲景不肯收钱,还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答谢他。
韩涛虽然博览群书,但偏偏对中医从未涉猎,就连《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也是只知其名,其他一无所知。
想在医术上或者是送他一些后世的医书内容,也是无法做到……
但越是这样,韩涛就越觉得过意不去,更是绞尽脑汁想着,还有什么东西作为回报。
突然,韩涛的眼睛一亮,他想到了一样可以送给张仲景的物品。
韩涛立即安排沈翰等骑快马去最近的县城购买了上好的丝巾回来。
韩涛将丝巾剪成巴掌大小的方块,然后每六块叠在一起,将边缘缝合,再在两边配上布带,一只简易的“口罩”就做好了……
韩涛做好了一批“口罩”,将其郑重地送到了张仲景的面前:“先生不肯收重金,但请务必收下此物。”
张仲景不解地看着“口罩”,疑惑地问道:“韩县令,此为何物?有何用处?”
韩涛教张仲景戴好,随后说道:“大兵之后,必有大疫。若有病疫发生,戴上此物,再为患者诊治,可护住口鼻,保护先生不受侵害。先生专攻伤寒病,戴上此物对防止传染亦有效果。”
张仲景恍然,随后感激地向韩涛施礼:“有此物相护,日后我行医可方便许多,亦可救治更多病患,我替他们多谢韩县令大恩了。”
“略尽绵力而已,先生医者仁心,才是苍生之福。”韩涛回应着张仲景的话。
韩涛也是想起了现世出现的,想到张仲景一生都致力于“治疫”工作,于是结合“伍氏口罩”的制作方法,自创了简易“口罩”相赠,也是希望能用这微薄力量帮助他去救助更多病患……
。
第234章 步子大了会扯裆
有了张仲景给王盖治伤,韩涛的心里踏实了很多,连续奔波了数日,他感到十分的疲累,准备回到自己的营寨好好地睡上一觉。
韩涛才刚刚躺下不久,门外守护的士兵就来报告:“主公,阎主簿求见。”
听到阎忠来见自己,韩涛很是疑惑,自己刚刚远途跋涉回来,他找自己干嘛?
想到之前阎忠对自己的态度,韩涛更是猜不透他找自己的目的。
“请进来吧。”韩涛回应着,虽然现在很疲惫,但他还是决定见见阎忠,听听他到底有什么事。
阎忠在士兵的引领下走进军帐,随后士兵退下。
阎忠向着韩涛施礼:“子真公,远途跋涉辛苦了。”
“阎主簿,找我何事请明言吧?”韩涛实在是十分疲惫,没有心思跟阎忠说些场面话,直接开口询问着对方来意。
“好,既然子真公如此的干脆,我也不兜圈子了。今夜前来,乃是为子真公成就一番伟业。”阎忠直接地回应着韩涛的问题。
韩涛不动声色地看着对方:“伟业?请阎主簿直说,我哪里有什么伟业?”
“子真公才智过人,征讨黄巾屡建奇功,又手握数千精兵,猛将数人。若是能和皇甫将军联手举事,定可称霸天下。”阎忠直接说道。
我去?这阎忠居然是来劝我和皇甫嵩一起谋反?韩涛的心里一惊。
“不知道阎主簿刚才的话,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皇甫将军的意思?”韩涛试探着询问着,他需要弄清楚皇甫嵩的真实想法。
“只要子真公同意,你我一同去游说皇甫将军,他有兵,你有谋,霸业必成。到时候如果皇甫将军面南称制,子真公也少不了封侯拜相,这还不算是伟业吗?”阎忠眼露精光,游说着韩涛。
“原来这只是阎主簿一厢情愿的意思。”韩涛听懂了阎忠的话。
“只要子真公能够先行认同,我们定可一起说服皇甫将军。若是他真的坚持不允,子真公有奇谋,有猛将,可发动兵变,直接接手皇甫将军的兵马,那霸业你一人可独享,也未尝不可。”阎忠并不纠结于能否说服皇甫嵩,继续劝说着韩涛。
“阎主簿,你劝我谋反,难道就不怕我将你拿下,直接献给朝廷吗?”韩涛冷冷地看着阎忠问道。
“子真公若是真想拿下我,早已经动手,又怎么还会开口提醒?你做事干脆的风格,我早已了解。你是聪明人,自可分析出我刚才所献的计策能够获得多大的好处。”阎忠平静且自信地回应着。
不得不说,阎忠的提议的确有很大的诱惑性,而且成功的概率不低。
皇甫嵩手下的几万兵马和北军精锐,无论是鼓动他一起谋反,还是发动兵变,拿到军权,只要这支兵马挥师杀入洛阳,的确是无人可以抵挡。那时拿下汉室朝廷,改朝称帝也非难事。
“好处是不小,但可惜我不愿意这样做。”韩涛开口回绝了阎忠。
“为什么,难道子真公看不出汉室衰微,气数已尽,还想对他效忠?”阎忠没想到韩涛会拒绝自己。
“我没想过要效忠汉室朝廷,但我知道,如果我真的能够杀入洛阳,推翻汉室,势必要成为众矢之的,天下群雄会起兵讨伐。到时候必定天下大乱,战事不断,刚刚经历的黄巾叛乱的天下苍生,势必要再度陷入战乱之中。”韩涛向阎忠解释着自己拒绝的理由。
“周灭商经历牧野之战;秦始皇征战多年,扫荡六国;汉高祖刘邦经历楚汉争霸,才有了大汉四百年江山。欲夺天下,战争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只需战乱过后,施行仁政,自可很快恢复国力民生,倒远比让苍生活在现今的苛政之下要好得多。子真公,慈不掌兵,乱世之中,只有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才能真的造福苍生!”阎忠试图说服韩涛。
“我并非过度仁慈,而是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情况,迎战天下群雄,绝无胜算。至于建立自己的政权,更是痴心妄想。”韩涛回应着阎忠的劝说。
历史上,袁术经营多年,拥有兵马数十万,更有江淮之地作为根基,但称帝之后,不到两年时间,就被群雄围攻而死。
韩涛根基未稳,根本没有自己的属地。手里的几千兵马都是收自黄巾军,还未真正成为自己的精锐。至于皇甫嵩的兵马,即使兵变得手,也不会真正归心。依靠这样的军队,去迎战天下诸侯,那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步子走大了,就会扯到裆,袁术就是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
韩涛很清楚自己的现实情况,所以断然不会去效仿袁术的愚蠢行为。
他要循序渐进,扎稳根基,收拢民心,逐步实现自己称霸的目标,这才是最聪明,也最稳固的做法。
“这可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阎忠还不死心,还想做最后的争取。
“我意已决,阎主簿不必再劝。”韩涛的态度非常坚决。
阎忠见韩涛如此说,自知已经没有说服他的可能,他黯然地低下了头:“既然子真公不肯接受我的建议,那就请将我拿下献给朝廷请赏吧。”
韩涛却轻轻摇了摇头:“不,我不会这样做。”
“你不抓我?难道不怕我去说服皇甫嵩谋反?他要是起事,可是第一个会先铲除你这个障碍!”阎忠显然不明白韩涛真正的用意。
“我给你一个机会,到我手下来做事,你可愿意?”韩涛开口询问着。
阎忠能够看准战机,想到游说韩涛起兵,可见其眼光足够高。
韩涛需要壮大势力,若能把他招到麾下,那是个很不错的结果。
“你要招募我?你不怕我以后有机会背叛你?”阎忠显然没想到韩涛先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却又要招揽他。
“你称赞我是聪明人,其实你也是,你应该清楚,跟着我所能获得利益,远远会大于背叛我。我也有绝对的信心,可以用我的方法,带着你实现心中的伟业!”韩涛骄傲且自信地回应着。
阎忠看着面前的韩涛,此时他身上散发出的是睿智和霸气,让人瞬间肃然起敬,他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韩涛所说的话,是一定可以实现。
阎忠起身,恭敬地向着韩涛施礼:“主公在上,请受阎忠一拜!”
韩涛欣喜地上前搀扶:“无需多礼。明日我便去找皇甫将军,请他准许您转投我的麾下!今后,还要多多仰仗先生了!”
阎忠诚恳地回应:“阎忠必定肝脑涂地,为主公效命!”
韩涛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在这种时刻,又收到一个人才,对他而言,是最开心的事情……
第235章 金城郡守
次日清晨,韩涛直接找到了皇甫嵩,表达了希望将阎忠收到自己麾下的想法。
皇甫嵩倒也没有表达出太多的意见,当即应允。
韩涛随即也就带着阎忠见了自己所有的部下,告知他们,从此阎忠也加入了自己的阵营。
黄忠等武将对此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荀彧叔侄表面上不动声色,却是露出了一丝笑容。
大军继续前进,又走了数日后,终于远远地看到了洛阳的城墙。
大军离洛阳还有一段距离,却有一架车辇已经迎面而来,车内来的是宣读圣旨的黄门。
皇甫嵩等人不敢怠慢,赶忙下马,在路边跪拜接旨,圣旨的内容是灵帝得知皇甫嵩等得胜归来,十分欣喜,让大军在城外驻扎,命皇甫嵩、王允、郭典、韩涛等人直接进宫,要亲自召见他们。
圣旨宣读完毕之后,众人起身。
张飞嘟囔着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各位将军都被召进宫中,为何没有我大哥?”
关羽也回应着:“是啊,我大哥兴义军剿黄巾,也参与了大小三十余战,为何宣召没有我大哥。”
黄门不满地瞪着二人:“区区义军白身,也妄想进宫面圣?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张飞想要发作,却被刘备的眼神喝止。
黄门不搭理他们,转头对皇甫嵩说道:“将军,请召集众人,尽快跟咱家进宫。”
皇甫嵩赶忙招呼着王允、韩涛一起跟随着黄门一起进城。
众人穿过洛阳的街道,进入皇宫,来到了御书房外。
黄门先入内通禀,片刻后出来,宣召几人一起入内。
灵帝坐在御书房的正中,在的张让、封谞。还有大将军何进。
皇甫嵩领着王允、韩涛一起向着灵帝跪拜,山呼万岁行礼。
灵帝的心情大好,摆手说道:“爱卿平身,都起来说话!”
三人起身,垂首站立。
“爱卿们剿灭黄巾叛党,劳苦功高,今日宣召入殿,朕要重重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