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愿意采纳韩涛计策的时候,就会对他尊崇有加。而不想听他的时候,即使明知道他说得有道理,也会置之不理。
造成这样结果,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人微言轻!
最开始的韩涛,只是一介白身,举义军助战;现在也不过是颖阴县令,有个爵位,相比中郎将还是相差甚远。
看来,我真的需要好好考虑一下,结束黄巾叛乱之后,该何去何从,如何发展了。
韩涛的内心中盘算着,他最开始想的是通过剿灭黄巾军立下战功走上仕途,现在这个最初的愿望已经实现。接下来就要认真考虑如果向上发展,壮大自身。
……
下曲阳的帅府内,张宝的手里拿着一封刚刚从城外送来的竹简信件看着。
严政站在他的旁边,看着张宝的表情不断地变化,越来越愤怒。
终于,张宝将手中的竹简狠狠地丢在了地上,怒骂着:“皇甫嵩,我与你势不两立,定要取你人头!”
严政见张宝如此愤怒,忍不住开口询问道:“将军,这信里到底说了什么,让你如此动气?”
张宝愤恨地回应着:“皇甫嵩带兵马掘了我的祖坟,将我祖坟内先祖的尸骨抛于荒野。还扬言说,要是抓到我,也要将我挫骨扬灰一并惩处,真是欺人太甚!我定不能饶他,明日我便出城和他决一死战!”
严政听到这里,低头沉吟片刻,赶忙劝道:“将军,这是皇甫嵩的激将之法,您可千万不能中计。”
张宝恼火地喝问:“什么激将之法,你说清楚一点?!”
”将军,我已打探清楚,你在城楼之上,亲自执强弩射伤的正是皇甫嵩的侄子,也是汉军先锋皇甫郦。他掘坟一是为了泄私愤,另一个目的就是因为攻城不下,想要引将军出城野战,到时候就可以发挥汉军野战优势。将军,你可万万不能上当呀!”严政分析着皇甫嵩的用意,提醒着张宝。
张宝被严政这样一提醒,略一思索,也冷静了下来:“不错,那皇甫嵩定是知道无法攻破我军防线,才出此阴毒之计,想要逼我出城。哼,仔细想想,我自小就没了父母,也没受祖上什么恩惠,挖就挖了,不理他就是!”
严政却在这时从地上捡起了竹简,对张宝劝说道:“将军,不出城即可应战即可。但是却要把皇甫嵩掘坟一事在军中大肆宣扬,甚至还有说得更夸张一些,最好要跟所有兵士说,皇甫嵩不光掘了将军的祖坟,还把咱们这些兵士的祖坟也都一并掘了!”
张宝听了严政的建议,先是微微一怔,随后恍然:“你是想以此激起咱们那些兵士对汉军的仇恨?”
“不错,咱们的兵士对汉军充满了仇恨,定会拼死力战,这对咱们守城,绝对更为有利。”严政点头回应。
“好,你马上替我准备孝服,集结部队,我定要把咱们兵士的愤恨全部挑起来!!”张宝有了主意,马上向严政吩咐着。
“喏!”严政立即答应着下去安排。
……
下曲阳南门内的空场上,数名黄巾军兵士整齐列队,他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何事,茫然地看着身着孝服来到队伍前面的张宝。
“兄弟们,这是城外的汉军主将皇甫嵩刚刚送来的一封书简,你们想知道他说了什么吗?”张宝手举竹简,大声地向士兵们询问着。
众黄巾军兵士都茫然地看着张宝。
张宝悲愤地大声宣布着:“这个恶贼掘了我们所有兄弟在老家的祖坟,将我们先人的尸骨都弃于荒野了!”
张宝的话无疑在众人头顶打响了一个炸雷,众兵士短暂的震惊后,都反应过来,有人跪地嚎啕大哭,有人愤怒地开口怒骂,一时乱作一片。
张宝跪在地上,也跟着众人一起大声号啕,并不加以制止,反而是哭得声嘶力竭,故意地带动着众人的情绪。
等到群情激愤,到了一定的程度,张宝才缓缓地停止哭泣:“各位兄弟,皇甫嵩掘我等先人坟墓,使我先人尸骨横遭不测,这等血海深仇,我们一定要让他血债血还!”
严政带头领着众黄巾兵士立即振臂高呼:“血债血还!”
张宝继续挥动手臂鼓动着众人:“我们要死守下曲阳,和汉军死战到底!替先人报仇!”
“血战到底,血战到底,血战到底!”黄巾军士兵齐声地呐喊着,喊声震彻天地。
看到众兵士的情绪高涨,张宝知道时机成熟,立即下达了命令:“好,给所有兄弟分发孝服,我们全军为先人戴孝,在城头竖起大旗,誓要和汉军”
下曲阳南门的城楼上,树起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四个血红的大字:“血战到底!”
这个消息,马上就被瞭望的汉军斥候发现,并呈报给皇甫嵩。
皇甫嵩才知韩涛担心的没有错,这次阴毒之计不但没能将张宝激出城外野战,反而是弄巧成拙,激起了黄巾军的仇恨之心,今后的攻城战将更加艰难……
第218章 御寒之法
秋风肆虐,吹动漫天落叶在空中飞舞,天地间一片肃杀。
韩涛急匆匆地穿过军营,向着王允的营寨走去。
他看着眼前略带凄凉的景象,心情格外的压抑。
从郭典安排掘墓送信到现在,十数天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皇甫嵩轮换了多名先锋,轮番向下曲阳城发动攻击。
城内的黄巾军在张宝的鼓动下,被挖掘祖坟的愤恨转变成了强大的战力,一次次地击退了汉军的进攻。
汉军一筹莫展,只能暂时放弃了强攻的打算,在城外驻扎着。
“王使君,怎么样了?王兄还没有消息回来?”韩涛每隔几天就私下来找王允询问下王盖的情况,现在能够尽快获悉下曲阳城内的情况,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王允一脸无奈且略有些黯然地看着韩涛轻轻摇头:“还是没有消息。或许,再也不会有消息了……”
韩涛的心情也随着王允的话低落了下来,他当然明白王允话里暗含的意思,王盖一直没有消息,或许是已经在广宗之战的乱军中丧生了。
韩涛只能无奈地安慰着王允:“使君,也不要太过失望,或许是连番攻城,城内伤兵太多,王兄身为军医较为忙碌,身边又总有人来往,难有单独的时间传递消息。再等几天,或许就会跟我们联络了。”
王允当然明白韩涛这是在安慰他,只是淡然地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失去王盖,不仅是让王允痛失爱子,也意味着王允精心安排的内线彻底中断,他们失去了下曲阳城内的消息来源。
韩涛无奈地走出了王允的营寨,返回了自己安营之处。
数名士兵在卞喜、杜远的带领下,正在砍伐着驻地周边的树木,收集着树枝。
天气越来越冷,按眼下的形势看,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下曲阳城,部队里不得不开始做御寒过冬的准备。
严寒对于野外作战的部队是天敌。别说是将近两千多年的汉代,就算是到了不足百年前的二战时期,德军入侵苏联时,也有数万士兵因为御寒物资的不足而被冻死。
所以提早做好御寒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韩涛关切地走进一些士兵的营帐,发现身着单衣的他们,有些体质较差者,已经是冻得瑟瑟发抖。
生火御寒是军营中唯一的办法,但是缺少通风设备,势必也会留下易失火和中煤气的隐患,所以不到极寒的天气,是不会在营帐中点火。
看着这些可怜的部下,韩涛开始思索着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士兵们减少严寒带来的痛苦。
韩涛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念头,那就是东北的火炕。
现世的他为了撰写东北抗战、谍战的故事,曾经深入到东北地区的农村去进行过考察,亲眼见过土炕,那在严寒的冬天,是绝对保持室内温暖的神器。
只不过他见到的火炕都是比较现代的产物,而且搭火炕需要相当的技术,这显然不是韩涛具备的技能。
但是受到火炕的启发,让韩涛想到了火炕最早的雏形“地窨(yìn)子”。
韩涛曾经看过一些历史书籍的介绍,在东北地区,很多部族冬天也要野外作业,无法正式盖房子,只能搭建一些临时住所,其实就是类似地下室一类的穴居屋。
在汉代,辽东以外的地区基本属于化外之地,并没有受到中央政权的统治和影响,所以那些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没有传到中原地区。
但韩涛却觉得地窨子,肯定要比在营寨中点火要更加保暖和安全,趁着现在天气还没有冷到无法在室外活动的地步,韩涛决定尝试着搭建。
韩涛安排一队掘子军,在营房内找了一块空地,挖了一个两丈长,一丈宽,深约半丈的大坑。
然后又在坑沿上垒上了三尺多高的矮墙,在墙上搭上盖子,然后在里面搭上火炕,并且垒上了锅台,为了保证浓烟的扩散,专门在中间用泥土垒出了烟道来通风。
这样,一个简易的可以生火取暖、做饭,又相对安全的地窨子就搭建好了。
韩涛安排人生上火,自己坐在里面感受着,觉得效果还是相当不错,马上安排部下把皇甫嵩请来,一同感受。
皇甫嵩受邀而来,他一走进地窨子,感受着从地底散发出来的温暖,都是惊叹不已。
“子真,你是如何想到这样的取暖方法,如此一来,我军兵士也就不用在严寒中过冬了。”皇甫嵩看着韩涛赞叹着。
韩涛当然不能告诉对方自己是有现世的记忆,只能随口说道:“哦,在下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辽东以外的游牧民族,到冬天用这种方式御寒取暖,所以尝试着效仿了一下,不想真的成功了。将军若是觉得此法可行,可在军中尝试大为搭建,让兵士们居住,可长期驻军。”
皇甫嵩连连点头:“不错,我马上安排下去,立刻如法制作。”
皇甫嵩当即向身后的士兵传令,安排掘子军大量制作地窨子供士兵居住。
“子真,这地窨子虽可御寒稳定军心,但若真要长期与蛾贼对峙,恐朝廷不满,还是要尽快想个破敌良策才是。”交代完之后,皇甫嵩一脸愁容地看着韩涛询问着。
韩涛无奈地看着皇甫嵩摇了摇头,此时的他确实也没有办法可以攻克下曲阳城。
时间飞逝,一转眼又过去了数日,天气更加严寒。
幸好皇甫嵩采纳了韩涛的意见,在军营里修建了大量的地窨子供士兵居住,士兵们住在温暖的环境中,军心很是稳定。
但到了室外,则就极为严寒,这对于手持兵刃攻击,搬抬攻城器械攻城,就更为不便。
韩涛和荀氏叔侄也是进行了多番讨论,也始终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一日,韩涛正在营寨内苦苦思索。
一名传令兵来向他传递皇甫嵩的指令:“韩县令,皇甫将军请您立刻到中军帐内议事。”
韩涛担心皇甫嵩情急之下,又要下达强攻的指令,立刻赶到了中军帐。
皇甫嵩一见到韩涛,脸上却是带着笑容,说道:“子真,天助我军,现在有入城破敌的机会了……”
。
第219章 及时的情报
韩涛听到皇甫嵩的话,十分惊喜:“哦,是什么方法?将军请示下。”
皇甫嵩将一封书写在布帛之上的密信递给韩涛:“子真请看。”
韩涛接过密信看着,写信的人自称是下曲阳城内的商户,因天气严寒,所以张宝下令,让城内士兵直接进入寻常人家御寒取暖。
民众除了要提供兵士御寒之所,还有提供棉服、食物,稍有不从就要被打杀。
这个商户就是不堪张宝手下兵士的欺辱,所以才安排家中下人趁夜色逃出城来送信,称可以做内应,代为收买守城士兵,趁夜色打开城门放官军入城。
皇甫嵩兴奋地对韩涛说道:“子真,这张宝倒行逆施,欺压民众,这商户才会主动助我们破城,这绝对是天赐的良机。我们尽快部署部队吧。”
韩涛看着信件,却有了些许的疑虑:“将军,此信来得蹊跷,要谨防其中有诈,还需慎重才是。”
韩涛的提醒让皇甫嵩本来十分兴奋的神情,也冷静了下来,大敌当前,这信件的真伪,的确值得商榷。
“子真,你曾在敌营多日,你觉得那张宝可是有此心机智谋之辈?”难得的良机,皇甫嵩还是不愿失去,不甘心地向韩涛询问着。
“张宝此人,外表看似性如烈火,举止急躁,其实确实内有心机。他能隐忍张角多日,暗中布置行刺就可见一斑。”对于张宝,韩涛还是没有丝毫的轻视。
“那难道我们就对这内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