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军大营内,搭起了观战的高台,皇甫嵩、韩涛、郭典、王允、桃园兄弟等主要将领都在观战台上,等着看皇甫郦的攻城之战。
“杀!”皇甫郦振臂高呼,发出了冲锋的指令。
二十面战鼓齐声敲响,声音震彻天地,最前面的汉军巨盾兵高举着手中的巨盾,护卫着身后的弓箭手,率先发起了冲锋。
随后,步兵部队和投石车、冲车部队也一起发动。
汉军犹如潮水一般向着下曲阳的城池冲去。
“杀!”看到汉军冲到跟前,严政也下达了攻击指令。
投石车、巨弩部队手下发射,一块块巨石从城墙上飞出,呼啸着砸向城下的汉军部队。
巨石、强弩的强大冲击力,使那些手持巨盾的步兵也难以抵挡,直接被砸飞数人。
“弓箭放!”严政看到汉军的前排部队失去了防御屏障,向弓箭手也发出了攻击的指令。
黄巾军的弓箭手们箭尖呈四十五度角斜指向天空,向着城下逼近的汉军士兵们开始了抛射。
如雨的箭矢飞落而下,尽管汉军士兵们举起手中的圆盾防护,但还是有大批的士兵中箭倒下。
“弓箭还击!”顶住了城上黄巾军的一轮箭雨,汉军的将领也发出了还击的指令。
早已将弓箭搭好的汉军弓箭手一边飞跑,也一边将弓箭举起,向着下曲阳的城墙发现开始了抛射。
伴随着汉军弓箭手的还击,行进中的投石车也进入了射程,开始装弹发射,石头也呼啸着飞向了城墙。
双方的远程部队,开始了第一轮的厮杀……
有了远程部队对城头上的黄巾军的压制,汉军步兵部队的压力骤然减轻了很多,他们大声呐喊着拼命向城墙的方向飞奔。
黄巾军的弓箭手开始变化攻击模式,从最开始的抛射变成了近距离的攒射,箭矢疯狂地射向城下的汉军,又有无数的士兵被收割生命,倒在了城外的旷野上。
每一名黄巾军士兵都非常清楚,能够尽可能远距离地杀伤汉军士兵,阻止他们登上城墙,将是他们能够守住城池的关键。
只要云梯搭在城墙上,再想阻止汉军士兵冲上来,难度机会加大很多。双方也将从远程部队的对射,转为近距离的短兵相接,展开贴身肉搏。
抬着云梯的汉军士兵也非常清楚自己在这场攻城战中的意义,他们冒着不断落下的箭雨,疯狂地前冲,终于有人冲到了城下,将云梯立起,向着城墙上搭去。
云梯头上的倒钩迅速勾住了城墙的垛口固定住,汉军士兵怒吼着开始踩着云梯上墙,肉搏战即将开始。
“滚木礌石砸!”张宝和严政下达了指令。
早已被堆积在城墙之上的拆除房屋留下的石块和房梁,如同雨点般向着城下的汉军士兵砸去。
无数的汉军士兵被砸得头破血流,皮开肉绽,损失惨重。
滚木礌石的袭击使早本已经顺着云梯将要攻上城池的汉军遭受了巨大打击,也让城头的弓箭手缓了过来,迅速又开始了向城下部队的攒射,汉军士兵在一声声惨嚎声中,倒毙在下曲阳的城墙下。
韩涛远远的看着胶着的战局,无力地轻轻摇头,这种苦战的结果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
皇甫嵩虽然对攻城战的难度有所预料,但看到黄巾军如此奋勇,汉军士兵伤亡惨重,也是微微动容。
毕竟黄巾军的兵士们也非常清楚,下曲阳城是他们最后的据点,一旦城破,他们再无路可退。而汉军士兵为了争取最后的战功,也会对他们展开疯狂的屠杀,那时候将是他们的末日来临。
唯有拼死一战,才有一线生机。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黄巾军犹如困兽一般,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使得汉军兵士始终无法登上城墙,对黄巾军构成真正有效的打击。
看到兵士们不断被残杀,战局却始终没有任何进展,皇甫郦的内心开始着急了,毕竟这是他担任先锋的第一战,他肩上也背负着皇甫家族未来的希望,他不希望被人认为他是靠着裙带关系上位,希望能够真正地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跟我杀!”在这种压力下,皇甫郦发出了一声怒吼,挥舞着手中的宝剑,亲自带领着一队汉军士兵向着城墙的方向冲去。
看到皇甫郦竟然身先士卒地带队冲锋,观战台上的皇甫嵩微微点头,赞叹自己这个侄子果然忠勇。
看到先锋主将带头冲杀,原本遭受重创的汉军们也被激励起来,怒吼着奋勇上前,已经有士兵顺着云梯登上了城墙,开始了和城头黄巾军的肉搏战。
看到战局出现变化,皇甫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韩涛等人也被皇甫郦的彪悍而震动,感叹不愧他虽然年幼,但不愧是名门之后。
皇甫郦手持战刀,也冲上了云梯,拨打着城上不断射下的箭矢,向着城墙上冲去。
就在这时,一支强弩箭带着呼啸声破空而来,直奔皇甫郦射去。
皇甫郦人在云梯上,本就在奋力拨打箭矢前进,但这强弩箭来势太猛,他根本来不及拨挡和闪避,被直接一箭射中,大叫一声,从云梯上跌落下去……
第216章 阴毒之计
皇甫郦重重地跌落在下曲阳城墙下,口中吐出了鲜血。
旁边的汉军士兵看到主将中箭,慌忙地举起小盾,遮挡着城上不断落下的箭矢和滚石,前去抢救。
城头上,张宝放下手中的强弩,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刚才正是他看到皇甫郦带兵攻城,于是亲自端起强弩,向皇甫郦射出了一箭,将其射中。
汉军大营观战台上,皇甫嵩远远地看到城墙位置皇甫郦中箭摔落,心中大惊。
但身为主将,皇甫嵩不能影响军心,只能强作镇定,随后立即下令:“阎忠听令,速接替皇甫郦指挥!”
副将阎忠听到指令,立刻领兵冲下观战台,去接管皇甫郦的指挥权,带领兵马继续攻城。
韩涛则立刻向着身后的文谡下令:“文谡,领二百黑甲军速去救少将军回来!”
文谡得到指令,也立刻冲下观战台,带着二百名身着防刺服,手持割鹿刀的义军冲向城墙,去营救皇甫郦。
数日前,韩涛交代荀攸重新安排部下兵马和将领的职务后,荀攸很快拿出了一份方案给他。
文谡跟随韩涛的时间最长,韩涛对他又有救命之恩,他对韩涛最为忠心。而且最初的五百义军也都是由他训练出来,全都听命于他。所以荀攸建议将这五百装备最为精良的义军作为韩涛的亲兵队伍,由文谡担任队长,专门负责保护韩涛的安全。
韩涛想到日后曹操的虎豹骑和刘备的白毦军,觉得自己也的确需要一支亲兵队伍,所以接受了荀攸的建议。
由于这只队伍都是内里都穿着黑色的防刺服,韩涛最终将他们命名为黑甲军。
部下的其他兵马,由黄忠担任总领。管亥、周仓、卞喜、杜远都为部曲头领,管承伤势未愈,待伤好之后再做安排。
韩涛知道皇甫郦是皇甫嵩的亲侄,所以为了营救他,也是不惜出动了自己的亲卫队黑甲军。
文谡的速度极快,带着二百黑甲军快速地冲过层层的汉军部队,向着城下冲去
此时,在阎忠的指挥下,城下的汉军拼命护住了皇甫郦,但他伤势严重,已经无法自己起身。
文谡带着黑甲军及时赶忙,护卫着皇甫郦急速向着汉军大营撤退。
张宝看出汉军在拼命营救皇甫郦,命令弓箭手疯狂放箭,企图射杀他和前来营救的文谡部队。
幸好黑甲军的装备精良,防御性好,最终才护着皇甫郦逃出了黄巾军的射程范围,回到了汉军大营的观战台前。
张宝那一箭射中了皇甫郦的腹部,幸而没有射中内脏,才没有当场丧命,但也是伤势严重。
皇甫嵩赶忙安排将他抬下去,请军医急救。
汉军在阎忠的带领下疯狂攻城,但由于主将受伤,使所有汉军士兵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士气大大受损,原本已经冲上城墙的士兵都被黄巾军砍杀,城下的士兵也被射杀多人。
韩涛看到这里,忍不住上前对皇甫嵩劝说道:”将军,我军士气受损,继续强攻损失太大,且未必有效,不如暂且退兵,再做计议吧。”
皇甫嵩惦念皇甫郦伤势,又见确实局势胶着,难以攻破城池,当即点了头,下令道:“鸣金收兵!”
铜锣声响起,汉军停止了攻击,开始缓缓地向后退却。
张宝站在城楼之上,得意万分,此一战他顶住了汉军的攻势,而且亲手射伤了汉军先锋,使得黄巾军士气大振,他自己也对顶住接下来的汉军进攻充满了信心。
汉军部队都撤回大营后,皇甫嵩迅速下了观战台,前去查看皇甫郦的伤势。
幸好抢救及时,皇甫郦并无性命之忧,但也许静养多日才能痊愈。
看着躺在病榻之上昏迷的皇甫郦,皇甫嵩内心恼火不已,只能强自忍耐着离开,随后召集众人在中军大帐,重新商议如何进攻!
“各位,皇甫郦受伤,已经再继续担任先锋一职,哪位将军愿再出任先锋,攻打下曲阳?!”皇甫嵩向众将询问着。
郭典却在这时站出来,对皇甫嵩说道:“将军,我有一计,今日强攻,并无效果,再继续攻打,恐怕也会徒增我军兵士损失,我有一计,可使张宝出城与我军一战,我军即可发挥野战优势,将其击败。”
韩涛听到郭典献计,心中微微一怔,自己都没有想到有什么办法可以令张宝出城作战,没想到这郭典却能主动献计。
皇甫嵩也对郭典的话来了兴趣,赶忙问道:“郭太守,有何良策,请快快说来。”
郭典说道:“那张氏兄弟都是属下郡制辖民,他们的祖坟,都在巨鹿。我可差人,将其祖坟挖掘,然后休书一封给张宝,加以羞辱。此举可报张宝箭射少将军之仇,而且他知其祖坟被掘,必定恼羞成怒,定会出城与我军决战!”
听到郭典出的主意,在场众人都是脸色微变,显然是都觉得郭典这条计策太过阴毒。
韩涛听到这里,忍不住上前对皇甫嵩劝说道:“将军万万不可,昔日伍子胥掘楚王墓,不得善终;燕将骑劫攻齐国即墨,掘齐国祖坟,反使齐国上下悲愤交加,士气大涨,大败燕军。由此可见,掘祖坟一事只会激起敌军愤怒,并非善举,难得善果。”
郭典听到韩涛反对他的计策,不满地上前说道:“春秋时,晋文公攻曹国,便是假借挖曹国人祖坟,吓得曹国人惊惧开城门,从而大获全胜。我军若效仿此计,定可诱得蛾贼出城,一举攻破下曲阳。”
两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皇甫嵩沉思片刻,对韩涛说道:“子真,你所说的虽然有道理,但眼前攻城形势紧迫,若是真能用此计诱使张宝出城一战,我军胜算大增,倒也不妨一试。”
韩涛还要劝说,皇甫嵩说道:“除非你有其他计策可诱使张宝出城,否则就不要再议。”
郭典见皇甫嵩采纳了自己计策,撇了韩涛一眼,眼中充满了傲慢和不屑。
韩涛知道皇甫嵩急于攻下下曲阳,已经失去理智。而自己此时的确又拿不出其他的方式可以让张宝出城野战,只能无奈地叹息着退回了座位……
第217章 群情激愤
结束了商讨之后,韩涛低着头闷闷不乐地返回自己的营帐。
“荀氏叔侄看出了韩涛的不满情绪,远远地跟随着他一起回来,走进了他的营帐。
“主公,没有必要为这件事太过在意。”荀攸劝说着韩涛。
“张宝此人寡情少义,连亲生哥哥都敢下手杀害,所谓的祖坟对他又能有什么意义,怎么可能激怒他?我倒是担心,他会拿此事借题发挥,去刺激手下的那些兵士,将他们的怒意激起,会使我军后面的攻城战更加艰难。”韩涛向荀氏叔侄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荀彧理解地看着韩涛点了点头:“我与主公的想法不谋而合,郭典此计过于阴毒,却又没有选对对象,只怕真的会适得其反。但此计皇甫将军已经采纳,主公已经很难更改和左右,也就没必要再过分烦心,静观其变就好了。”
韩涛明白荀彧所说的道理,也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
此时韩涛的心里越发意识到,虽然之前长社、阳翟包括广宗的战役,自己的计策都起到了作用,但真正做决定权的还是皇甫嵩、朱儁这样的将领。
他们愿意采纳韩涛计策的时候,就会对他尊崇有加。而不想听他的时候,即使明知道他说得有道理,也会置之不理。
造成这样结果,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