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三人转头看去,却见远处一支人马杀来,为首之人胯下黑马,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张飞。
张宝等人曾和张飞交手数次,知道他比起管亥更加骁勇,此时酒醉状态下,哪敢迎敌,迅速拔马就跑,冲着身后的严政和高升喊着:“挡住他!”
严政自然也不敢和张飞交手,拔马跟着张宝一起逃走。
混乱中的黄巾军兵士,看到张宝等人败逃,也都放弃抵抗,丢盔弃甲,跟着他们一起逃窜,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不能跑得更快。
高升手臂有伤,上马慢了一些,转眼间张飞已经冲到了跟前。
张飞抖起丈八蛇矛,向着高升便刺。
高升手臂受伤,勉力举起武器来招架,被张飞直接一矛将武器挑飞,随后反手一矛刺进了高升心窝。
高升惨叫一声,跌落马下殒命。
张飞刺死高升,迅速催马向着张宝逃走的方向继续追赶。
但此时众多黄巾军士兵跟着张宝逃走的方向奔逃,挡在了张飞的马前,张飞只能挥矛奋力斩杀拦路的黄巾士兵,逐渐地拉开了和张宝的距离……
一轮红日缓缓地升上了天空,随着张宝带着严政逃亡,剩下的黄巾军群龙无首,无力抵抗,到天明时分,战斗已经停止。
张宝逃走时带走了大约三万左右的兵马,剩下被砍杀、火烧和混乱中被马踏而死的占了大半,只有不足剩下的万人选择了投降。
皇甫嵩安排兵士清理战场,清点伤亡情况。
杜远已经被管亥接到,两人一起来到了中军大帐外。
韩涛听说杜远来到,亲自迎到了帐外,远远地上前招呼着:“杜远兄弟,你可来了。”
杜远看着韩涛倒头便拜:“杜远蒙主公不弃,愿意收归帐下,今后愿跟随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韩涛将杜远搀扶起来:“今日若非兄弟你做内应,官军哪有如此容易击退张宝?你这是大功一件,快随后入帐,日后我们一起建功立业。”
至此,张角属下的八名猛将,被韩涛收编四人,管亥、卞喜、杜远三人可以直接上阵,管承伤重,还需疗养数日才可痊愈。
经过连番作战收编,韩涛手下的兵马,也从最初的不足千人,逐渐增加到了五千人左右,其中有大部分人都是来自管亥等人带来的黄巾降兵。
“公路,如今我军兵马骤增,他们的粮草供给、日常装备,都需妥善安排。还有我军的军职安排,以及军纪约束,文若,你要做好安排,要对新来的将领兵士有足够的约束,不能让他们把黄巾军时的坏习气带过来,更要保证我军原有将领对他们的管理。”
有了如此多的兵马将领,自然需要妥善的安置,这个时候就要发挥荀氏叔侄的作用,所以韩涛特意把二人叫到自己的营帐,做着交代。
历史上,此二人在曹操的身边,既扮演着出谋划策的角色,同时在曹操攻打徐州,以及官渡之战时,都是担任着后勤保障的工作,足见二人的内政能力,所以韩涛也更希望他们发挥他们的能力,毕竟不能任何事情都由自己亲力亲为的去处理。
“主公放心,此事我和公路自会处理清楚。”荀彧答应了下来。
向荀氏叔侄交代完兵马安置的问题,韩涛匆匆地去往了王允的营帐,昨夜激战过后,也不知道他是否顺利将王盖接回,毕竟二人曾经在张角大营共同面对多次险境,这次能够说服杜远归降,王盖也是立下了大功,韩涛对他很是惦念。
当韩涛来到王允的营寨,却只见他孤身一人,脸上还有些许的愁容。
“使君,怎么不见王兄,莫非昨夜在乱军之中没有寻到他?”看到王允的神情,韩涛已经猜到了结果,关切地询问着。
王允有些担心地回应着:“我在乱军之中没有找到他,不知道是不是被乱军裹胁,跟着张宝等人一起撤走了。”
韩涛安慰着王允:“王兄医术高明,在黄巾军中颇有威望,若真是跟随乱军撤走,应不会有危险,使君不必太担心。”
听了韩涛的安慰,王允的心情稍稍舒缓了一些,说道:“他若是真的跟着乱军一起撤走,倒也是件好事。还可以继续留在张宝身边,向我们传递敌军的情报。我已经发出飞鸽传书,想必很快也就有消息传回来了。”
韩涛点头:“张宝只剩了几万残兵,若是再有王兄在内中传递消息,歼灭他指日可待。”
两人正谈话间,外面来了一名传令兵,称皇甫嵩请二人过去,有军情商议。
二人不敢怠慢,立刻一起去到了中军大帐。
大帐内,皇甫嵩和桃园三兄弟已经在座,韩涛和王允与几人见礼后也落座了下来。
皇甫嵩开口说道:“刚刚接到斥候报告,张宝败走后,带领残兵逃往了曲阳,在那里驻扎了下来。”
韩涛开口道:“将军,张宝已经是强弩之末,应以雷霆之势对其追击,定可一举将他歼灭!”
皇甫嵩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请各位来,就是通知大家尽快休整,三日之后,兵发曲阳,剿灭张宝!”
第214章 速战求胜
数日后,下曲阳城外,皇甫嵩率领的数万汉军到来,在下曲阳城南扎下了大营。
在广宗休整后,夹带着大胜之势,汉军士气高涨,带着必胜信念来到了此处。
此时的皇甫嵩的军营内,又迎来了一支新的部队援军,就是新任巨鹿太守郭典的兵马。
董卓执掌军权的时候,郭典曾经也前来援助,并向董卓献计,提出坚持卢植的策略,对黄巾军采取围打的策略,结果遭到董卓拒绝。
郭典一气之下,率兵离开,此时皇甫嵩来到,郭典又重新带兵来助战,两路人马合兵一处后,气势更盛。
部队到达后,韩涛交代部下扎营,自己按照惯例,在周仓的护卫下,和荀彧一起去探勘下曲阳的地形,为日后作战做准备。
韩涛通过观察,很快就理解了张宝为什么从广宗败走之后,会选择下曲阳做在屯兵之处了。
和阳翟相比,下曲阳的地形更加易守难攻,三面临水,只有城南一面是较为广袤的平地可以驻扎军营,这对于汉军发动攻势十分不利。
“文若,你有何想法?”韩涛观察完地形之后,向身边的荀彧询问道。
“此城三面临水,易守难攻,张宝现在还有数万兵马守护,急切之下,恐难以攻下,还是缓缓图之方为上策。”荀彧观察之后,向韩涛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韩涛缓缓点头,他的想法和荀彧不谋而合,对于这样的坚城,急攻未必有效,更何况皇甫嵩此次北上,并未带来太多的攻城器械,就更不利于采取强攻的方式。
“文若之见,与我不谋而合。只是我怕皇甫将军,恐怕很难接受围城不打的建议。”
“张角已死,朝廷肯定更希望尽快歼灭张宝的余部,这样实际上也就相当于斩断了叛乱的源头。太平道的三名元凶被诛,其余各地的叛军,群龙无首,也就难以持久,可以很快地被各地兵马歼灭。”
“阳翟开战以前,皇甫嵩和朱儁二位将军就曾为军需粮草发愁,当时还是我和曹都尉前往洛阳面见大将军何进,才催来的物资。”
“董卓军的粮草尽皆被毁,皇甫将军远道而来,必定又面临粮草军需的问题。但张角已死,何进丧子之痛过去数日,想必不会再如之前态度积极,持久作战,只怕又会出现粮草不足。”
“现在时已入秋,天气转凉,我军兵士皆穿戴夏季服装,未备御寒之物。若此战拖到冬日,天寒地冻,亦对我军极为不利。诸多压力之下,皇甫嵩将军唯求速战得胜,才能解决。”韩涛将自己的分析判断,向荀彧讲述着。
“主公分析得丝丝入扣,极为在理。但这样的方式攻击,只怕双方将会陷入苦战,损失也会极为惨重。”荀彧听完韩涛的分析之后说道。
韩涛黯然地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这种战术的结果。但他也深知,在大形势下,他没有改变战局的可能,唯有尽力在汉军的攻城战中提供一些计策上的帮助,尽可能地减少损失,来取得胜利。
下曲阳城的南门城楼上,张宝在严政陪同下,登高远望,看着远处旌旗林立的汉军大营。
张宝很清楚,这次的战斗汉军是一定会拼尽全力,因为只要他被击败,也就意味着汉军的全面胜利,也可以得到汉室朝廷的嘉奖,所以皇甫嵩必定会倾尽全力,要争取拿他张宝的人头去邀功。
但如果他能够顶住汉军的这波攻击,甚至击败皇甫嵩,可以大大地提升他在黄巾军,乃至各地太平道信徒中的威望。
到时候他登高一呼,还可以得到天下各地信徒的拥戴,实现对汉室朝廷的颠覆。
此时的张宝虽然失去了诸多战将,但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也唯有全力一战。
“严政,传我的命令,紧闭四门,在其他三门派兵士轮流值守,绝不能再出现杜远这样的内应问题。派重兵驻守南门,随时防备汉军的攻城。距离城门百丈之内的房屋建筑,全部拆掉。”
严政不理解地看着张宝:“将军,为何要把房屋都拆掉?”
“腾出空间,利于我们屯兵换防。同时,把所有房屋建筑的石头和房梁运到城墙上面,敌军攻城时,可以当作滚木礌石来攻击敌军。”张宝向严政解释着自己的安排。
“将军妙计,我马上去执行。”严政听懂之后,马上转身按照张宝的部署去做安排。
张宝再次抬头看向了远方的汉军大营,等待着双方最后决战时刻的来临……
兵马安顿完毕后,汉军的中军大帐内,皇甫嵩召集了所有的军官、将领,开始研究要如何对下曲阳发动攻击。
“各位,张角已死,张宝领兵据守下曲阳。此城地形易守难攻,乃是河北重镇,也是黄巾叛军的最后一座据点。虽然张宝还有数万兵马,但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将其击溃,黄巾叛乱也就将彻底被终结,这是大家建功立业的绝好时机。”皇甫嵩上来就对众人进行了一番鼓动。
坐在侧面的韩涛听完皇甫嵩的话,却是沉默不语,从皇甫嵩的态度和语言中,他已经听出,对方接下来的安排和自己的猜测完全一样,就是要准备对下曲阳发动强攻了。
果不其然,皇甫嵩接着说道:“本将军准备明日起,开始攻城。诸将之中,谁愿为先锋领军攻城?!”
皇甫嵩的话音未落,已经有一年轻小将站起,主动请命:“末将愿为先锋,率军杀入下曲阳,取张宝人头献于将军面前。”
韩涛向小将看去,此人名叫皇甫郦,是皇甫嵩的侄子,是皇甫氏中年轻一代的佼佼者。皇甫嵩将其带在身边,也是希望他多积累战功。在之前的长社、阳翟的战役中,他也斩杀了多名黄巾军,有不小的战功。
这次攻打下曲阳,乃是对黄巾军的最后一战,也是最后获得战功的机会,皇甫郦也是唯恐错过,所以站出来主动请战。
看到是皇甫郦请战,其余诸将也自然明白他的用意,也无人和他争夺先锋一职。
皇甫嵩见侄子主动请命,且没有其他诸将争夺,也是十分欣喜,当即说道:“好,皇甫郦,就命汝为先锋,明天开始,全力攻城,誓要拿下下曲阳!”
第215章 身先士卒
秋风肆虐,枯叶飞舞,带来一种肃杀之感。
随着太阳缓缓升起,震天的战鼓声在汉军大营内擂响。
皇甫郦特意安排了二十面巨鼓列在军营之外,就为了营造出足够的声势,给攻城部队增加士气。
五千名汉军士兵分成数个方阵自汉军大营内而出,在下曲阳南门外的平原上缓缓排开阵势。
皇甫郦顶盔掼甲,站在方阵之中的大旗下。
在战阵最前方的,是数名手持巨盾进行护卫的汉军步兵,而藏身在盾兵之后的是数名背上背着箭囊的弓箭手。
弓箭后身后的则是大批左手持小圆盾,右手持环首刀的步兵。
在他们的当中,分散着数名抬着云梯、推着冲车的士兵,这是攻城的主力部队。
在步兵身后,是十几辆一字排开的投石车和冲车,他们的目的是用远程攻击压制守城部队,给步兵争取登上城墙的机会。
所有的部队列阵完毕,等待着皇甫郦下达攻城的指令。
下曲阳城的城楼上,张宝在严政的陪同下站立,在他们身侧的城墙上,数名黄巾军的弓箭手也已经列队等候。
另有数十架投石车,以及双人操作的巨弩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向攻到近前的汉军兵士发射箭雨。
在汉军大营内,搭起了观战的高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