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谍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谍行天下-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涛回头看着她,脸上带着几分嗔怪地道:“都说了你多少天了,让你叫我子真,怎么还改不过来?”

    玉儿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韩涛:“我叫少爷叫了好几年,实在是改不过来,叫你名字,我实在有些叫不出口……”

    “一个名字有什么叫不出口的?你们汉人有时候就是规矩多,在我们草原上,就算是称呼族长的儿女,也都是直呼名字的。更何况,以后你还要嫁给他,叫名字怎么了?”拉巴子显然对于玉儿的这种“规矩”很不理解。

    “哎呀,我就是不好意思嘛……”玉儿被拉巴子这么一说,脸羞得更红,赶忙打岔,指着锅里的物品询问着,“这是什么呀,怎么炒出来这么香?”

    “这不是胡麻吗?你炒它做什么?”拉巴子认出了锅里的东西,不解地看着韩涛询问着。

    拉巴子口中所说的胡麻其实就是现在的芝麻,是从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到中原,并开始慢慢在西北地区种植推广,所以称之为胡麻。

    拉巴子曾经在与汉人的交易时,见过此物,所以知道名称。

    “今天我要给你们做道独特的美食,保证你们以前从来都没吃过。”韩涛笑着一边翻炒胡麻,一边回应着二人。

    “你到底要做什么,我来帮你。”玉儿主动上前提出帮忙。

    “对啊,我们帮你一起做。”拉巴子也说着。

    “这样吧,玉儿,我刚刚让周仓去杀了一只羊回来,他应该正在后院清洗,你去看看他清洗好了没有,如果好了,你取一些羊骨和羊油回来,我教你熬汤,一会儿备用。拉巴子,你就去负责切割羊肉,把他们都切成薄片备用。”韩涛向二女交代着。

    两人答应着走出厨房,各自去准备,不一会儿就在周仓的帮助下取回了羊肉、羊骨和羊油。

    拉巴子开始切割羊肉,按照要求切成薄片。

    韩涛看看锅内翻炒的胡麻差不多好了,将它们盛到了一个小罐子里放在一边晾凉。

    “玉儿,把羊骨清洗干净,冷水下锅煮,然后把血沫捞干净,加葱姜一起熬煮两刻钟,再把羊油加进去一起熬煮,煮到奶白色就可以了。”韩涛交代完玉儿如何熬煮汤底,自己捧着小罐子来到了院子中的小石磨前,将炒好的胡麻放进去开始研磨。

    随着石磨的转动,研磨出了咖啡色的液体,缓缓地流到了另一个小罐子里,这就是芝麻酱。

    周仓看着韩涛研磨胡麻,赶忙上前帮忙,让他休息。

    韩涛却给他布置了新的任务,让他去准备一些木炭烧红备用。

    韩涛将芝麻酱磨好回到厨房里的时候,拉巴子已经把肉都切割好,玉儿的汤底也已经熬得差不多了。

    韩涛看着汤底满意的点头,然后将汤底放到了一个砂锅中,然后端着砂锅走出了厨房,来到院子中间。

    周仓的木炭这时候也已经烧好,韩涛将木炭放在一个备好的锅架内摆在了院内的石桌上,将砂锅放在了上面炖煮加热。

    周仓将一切准备就绪,向韩涛告退离去。

    韩涛示意拉巴子和玉儿坐下,然后将刚磨好的芝麻酱分别盛在小碗中,又加了少许的盐,还有少许的葱花搅拌好。

    这时,砂锅里的汤底也被烧开了,韩涛率先用筷子夹起一片羊肉放在锅里,却不松开筷子,而是夹着筷子在汤底里七上八下地蘸涮了一番,看到羊肉变色就夹了出来,然后蘸上调好的蘸料,送到拉巴子的嘴边:“来,尝尝!”

    拉巴子张口将韩涛递过来的羊肉放在嘴里,轻轻地咀嚼着,随后赞叹着:“这肉肥而不腻,软香适口,蘸了你这个酱,也没有什么腥味和膻味,真好吃!”

    韩涛招呼着玉儿:“来,快尝尝!”

    玉儿夹起羊肉,学着韩涛的样子,将羊肉涮熟,然后蘸上酱料后放进嘴里吃下,也都是赞不绝口。

    “这做法也实在太好吃了,以前吃羊肉,我们更多就烧烤了来吃,没想到还有这种吃饭。子真,你真是太厉害了,连吃东西都能想出跟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拉巴子嘴里夸着韩涛,手上却是没有停,不停地夹肉涮着吃。

    韩涛却只是笑而不语,其实他今天所谓的发明,就是后世广受民众喜爱的火锅。

    汉代的食材其实和现在相比要匮乏很多,很多后世常见的蔬菜都还没有引进到中国,而且烹饪方法也相对单一。

    之前一直行军转战,也就随意将就。现在既然有了清闲的时光,韩涛也就尝试着做一些不同的方法来转换一下口味。

    吃着自制的芝麻酱,涮着火锅,的确是一种享受。

    唯一让韩涛感到美中不足的就是此时辣椒还没有引进到中国,所以他也只能吃这种骨汤的锅底,没法制作一锅辣油锅底。

    否则在这夏日暖风中,吃着火锅,感受着辣嘴的快感,那肯定更加惬意。

    尽管韩涛心里有着这些许的遗憾,但对拉巴子和玉儿来说,这火锅已经是从未体验过的美味,所以也都是放开手脚,大快朵颐。

    韩涛等人正吃着,一名在外守卫的义军匆匆跑进,来到韩涛的跟前汇报:“报告主公,外面有客拜访。”

    韩涛听到有客人来,微微一愣,在阳翟除了皇甫嵩、朱儁、曹操、孙坚等人,并不认识其他人,会是谁来找他?

    “来客有没有说自己的身份?”韩涛开口询问着。

    义军赶忙汇报着:“有,他们说是荀氏家族的荀彧和荀攸……”



    第163章 天上掉馅饼

    

“荀彧?荀攸?”韩涛听到这两个名字大为意外,没想到这对叔侄,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来到阳翟,而且还主动地来拜访他。

    韩涛不假思索地站起身就往外跑,他知道汉末这些出身豪门的人都非常讲究礼数,自然当初去荀家拜访时,对方就是出外远迎。现在对方来拜访他,他也绝不能失了礼数。

    “文若先生,公达先生,久违了。”韩涛走出小院大门,一眼看到站在门外的荀氏叔侄,赶忙施礼招呼着。

    荀氏叔侄看到韩涛亲自出迎,也是赶忙还礼,荀彧说道:“怎敢有劳韩县令亲自出迎。”

    “二位先生远来是客,我又怎能不亲自迎接?二位是如何回到阳翟来的?”韩涛笑着回应,并询问着对方。

    “官军大胜,颍川蛾贼皆被剿灭,恢复安定,我叔侄是专门来此劳军拜谢的。”荀彧回答道。

    “二位有心了,那你们可曾见过二位中郎将和曹都尉?”韩涛赶忙问道。

    “已经拜见过几位将军,此次是专门来拜访韩县令,只是还未进门,就闻到香气四溢,也不知道韩县令在享用何等美食,却被我们打扰了。”荀攸一边回答着韩涛的问题,一边笑问着。

    “二位来得正时候,我正好在初试火锅,二位快请随我进去,一起品尝下。”韩涛赶忙邀请着荀氏叔侄一起进院。

    看到韩涛引领着客人进入,拉巴子和玉儿赶忙起身,将自己碗筷收拾,桌子擦拭干净,重新为荀氏叔侄换上干净碗筷。

    不一会儿,玉儿又专门送来了这次从山阳离开时携带的韩氏特产好酒后告退。

    韩涛为二人盛好蘸料,又涮好羊肉,请他们品尝,二人吃后,都是赞不绝口。

    韩涛三人一起饮酒吃肉,甚是欢欣。

    韩涛端起酒碗,恭敬地对荀彧说道:“文若先生,这杯酒,我要敬您及荀氏的各位长辈。当日若非荀氏牵头各大家族,赠我那一成红利,让我有机会去讨好十常侍,韩涛今日也断无这颖阴县令之职,在此拜谢了。”

    荀彧看着韩涛,却是微微一笑:“我等不过为子真公略助绵力而已,只可惜我等能力有限,只能助您得一县令之职,实在是不足挂齿。”

    “子真公洛阳擒张梁,阳翟擒波才,立下盖世功绩,如今已是名扬天下,只怕要不了多久,朝廷封赏就至,还会得到晋升,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荀攸也接话说道:“所以此次我叔侄二人前来阳翟,除了劳军之外,还有一事想要恳求韩县令,希望韩县令可以应允。”

    韩涛听到二人有事相求,赶忙说道:“二位有何事,需要韩涛效力,尽管直言,涛定会鼎力相助。”

    荀氏叔侄对视一眼,却放下手里的碗筷,一起起身,将服侍和头冠整理好之后,一起恭敬地向着韩涛施礼。

    韩涛吓了一跳,赶忙起身:“二位何必如此大礼?”

    荀彧认真地说道:“子真公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更有大贤之才,如今更是名扬天下,他日必定成就一番伟业。我叔侄二人不才,愿跟随效命,还望子真公勿弃容留。”

    荀攸也跟随着一起附和着:“望子真公容留我叔侄效命。”

    荀氏叔侄的话,让韩涛大为意外。他没有想到,当初他极力邀请却被拒绝的荀彧,现在却主动找上来,毛遂自荐地要跟随自己。

    短暂的惊愕后,韩涛冷静了下来,意识到对方这样做的原因:当时去往荀氏时,他只是山阳一商户的白身,与名门荀氏的身份极为不符,对方自然会选择拒绝。

    此时韩涛已有了官职,就是颖阴县令,正好就是荀氏所在之地,此时入仕为韩涛效命,对于荀氏未来的发展极为有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韩涛现在擒张梁、擒波才,已经名扬天下,必定还会得到朝廷封赏晋升,极具发展潜力,这恐怕也是荀氏极为看重的地方。

    不得不说,这些士族眼光够准,办事也非常现实。

    当初看重自己的潜力进行投资,但却不急于安排人跟随,现在投资得到了回报,并且看到了更大的机会,就马上安排两位青年才俊来效力。

    韩涛对汉末历史非常清楚,深知各路诸侯豪强能够最终发迹,其实都得益于士族名门的帮助,尤其是曹操的前期发展壮大,更是得益于荀氏的助力很多。

    现在对方能主动示好,让自己截胡曹操,得到王佐之才的荀彧相助,这绝对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韩涛立即上前拉住荀彧和荀攸,谦虚地回应着:“韩涛年纪轻、资历浅,能得二位先生相助,实属三生有幸,求之不得。”

    荀彧和荀攸见韩涛答应,都是面露喜色,回应着:“主公在上,请受我二人一拜,日后必定不遗余力,鼎力相助!”

    二人说完,再次恭敬地向着韩涛行礼。

    韩涛也恭敬地向二人施礼回应,两位当世大才,至此被韩涛收至帐下……

    ……

    之后的几天,韩涛显得格外的忙碌,只要有时间就约上荀氏叔侄一起边吃火锅边探讨天下大事,通过和二人的交谈,韩涛觉得自己的眼光和境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荀氏叔侄通过和韩涛的交谈,听到他一些更加前卫和现代的思想,也是获益良多,不由得感叹许劭看中的“当世大贤”果然有过人之处,他们没有跟随错人。

    韩涛除了每日跟荀氏叔侄一起探讨政治,也会利用早晚的时间,约上黄忠继续刻苦研习武功,他深知今后还会有更艰难的战斗,不断提升自己的战力,才能迎战更强大的敌人……

    这天韩涛正在和黄忠切磋武艺,一名汉军士兵匆匆来到他的面前汇报:“启禀韩县令,朝廷有上使来到,二位中郎将请您一同前往帅府接旨。”

    韩涛听到有朝廷上使来到,也是十分欣喜,想着必定是封赏到了,而且接下来该如何进军,肯定也会有结果了……

    韩涛来到帅府,朱儁、皇甫嵩、曹操都已到场并摆好了香案,连同韩涛一起跪拜恭听圣旨。

    这次来宣读圣旨的不再是黄门左丰,而是换了另外一个黄门宦官。

    韩涛看到不是左丰,心里长出了一口气,心想着总算不用再被那个老胖子拉着手说亲近话了……

    圣旨的内容果然是对几人进行封赏,朱儁被封为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皇甫嵩被封为都乡候;曹操被封为济南相,三人都获得了晋升。

    韩涛低头等待着对自己的封赏,没料到那黄门最后宣读的内容却是:“赐韩涛公乘爵位!”

    听到这个封赏的结果,所有人都愣住了,韩涛更是有些不敢置信,他怎么也没想到,封给自己的竟然只是一个公乘爵位……

    秦朝时设立了二十爵位,汉代随之延续,共分二十级: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

    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到了汉武帝之后,为了规避其名字中的彻字,将最高等的彻侯改称为列侯,皇甫嵩和朱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