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谍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谍行天下-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涛看着二人,却是轻轻摇了摇头,论武勇,二人足以胜任。

    但要讲起心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两人就要逊色许多,尤其面对的是波才这样心思缜密的敌人。

    更何况他们都曾经直接跟波才的部下对战过,很有可能会被识破身份,太过危险。

    毕竟送信的差使极为凶险,稍有疏忽就有性命危险,而且会影响整体的大计,必须是智勇双全之人才能胜任。

    “二位将军,孟德公,元福的话你们也听到了,不知几位可有合适的人选?”韩涛转头对朱儁、皇甫嵩和曹操询问着。

    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回应,显然他们的部下中,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众人都沉默了,谁也没想到,在前面的计划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就在众人为难之际,一名汉军士兵从外进入大帐,向朱儁报告:“禀告将军,军营外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人自称叫孙坚孙文台。”

    朱儁赶忙回应:“孙坚到了,快请他进来!”

    韩涛听到孙坚的名字,却是心中暗喜:孙坚的能力他可是听说过,那可是孙策、孙权的老爹,也是东汉末年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被人称作江东猛虎。看来这是老天相助,这孙坚可以说是智勇双全,又来初来乍到,和波才的部下没有过接触,是担任信使最合适的人选了。

    “几位将军,这孙坚来得正是时候,他应该是现在最合适的信使人选了?”韩涛毫不犹豫,马上向皇甫嵩、朱儁等人举荐孙坚。

    “子真,这孙坚是何许人,我都未曾听说,为何你却笃定此人可以胜任信使一职?”皇甫嵩没有听说过孙坚的名字,对韩涛的举荐十分疑惑。

    “朱将军,皇甫将军的这个问题,还是由您来解答吧。”韩涛笑着看向了朱儁。

    朱儁点头,向几人开始介绍起来:“这孙坚世代在吴地为官,他少年时勇猛机智,年仅十七岁就斩杀数名海盗,后来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他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黄巾叛乱爆发后,朝廷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对叛军进行镇压。我知孙坚勇猛,长社之战后,我军急需生力军补充,所以我奏请圣上,让孙坚担任佐军司马助战的。”

    皇甫嵩和曹操都是微微点头,对孙坚的底细有了了解。

    片刻后,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在两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壮汉陪同下走进军帐,恭敬地向朱儁等人行礼:“在下孙坚,见过诸公。这两位是我的同乡兄弟,一位是韩当字义公,一位是程普字德谋。”

    程普和韩当上前,也拱手向众人施礼。

    朱儁笑着迎上前:“文台,你来得正是时候,我们正在为何人前去送信可以取信波才为难,你就到了,也是该着你立此功劳。”

    孙坚恭敬地对朱儁说道:“孙坚本只是一县丞,若非将军举荐,哪有为国效劳的机会?国家有难,我等都该奋力出战,孙坚不才,能助将军完成大计,实属分内之事。请将军尽管差遣就是。”

    朱儁将韩涛介绍给孙坚,然后由韩涛将如何进城送信,哄骗波才的细节向孙坚做了详细的介绍。

    ……

    月上中天,夜已深沉,汉军大营内灯火熄灭,大部分的汉军都进入了梦乡。

    突然,只见几条人影从汉军大营内溜出,趁着夜色掩护,快速地向着阳翟城墙方向逼近。

    城上的黄巾士兵早已发现了几人的踪迹,立刻拉开弓箭,严阵以待。

    那几个人到了城墙下弓箭射程之外的地方停下脚步,高声地喊着:“城上的兄弟们,我们是汝南彭脱渠帅的部下,带了信件前来拜见波才渠帅,快让我们进去。”

    城上轮值的是何曼,听到城下来的是彭脱的部下,大为惊喜,尤其看到对方只有几人,料想不是汉军的突袭部队,于是命令部下放下吊篮,将几人拉上了城墙。

    何曼带着几人迅速来到城中波才的帅府,波才听说彭脱派人来到,赶忙招呼几人拿出彭脱的信件,要亲自查看。

    彭脱的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大致意思是他已从汝南带兵前来支援波才,到了阳翟城外约五十里处。

    彭脱和波才相约,次日夜里三更,他向汉军发动突袭。

    波才见到火光,出城接应,内应外合,痛击汉军。

    波才看过信件,却不发表意见,将信递给何曼看,自己陷入了沉思。

    “渠帅,太好了,彭脱渠帅的援军到了,这次我们可以报在长社的仇了。”何曼放下手里的信,欣喜地对波才说着。

    波才沉吟片刻,却突然抬头,看着面前的孙坚等人,厉声说道:“你们这些汉军的奸细,竟敢来欺骗本渠帅,来人,给我推出去砍了!”



    第151章 波才中计

    

波才这一声令下,两旁立刻就有黄巾军的士兵上前,按住了那几个信使就要往外拖拽。

    为首的孙坚镇定地一边抗拒,一边大声地对波才喊着:“波渠帅,我们明明是彭脱渠帅派来的信使,你为什么要说我们是汉军的奸细?!”

    孙坚身后的程普和黄盖也跟着一起叫着冤枉。

    波才看着他们冷笑一声:“冤枉?现在城外被汉军围得水泄不通,你们几个又怎么能突破层层包围,来到城下?还说自己不是奸细?!”

    孙坚解释着:“汉军阵中很多原本在长社被俘的你部下的兄弟,因为人数众多,汉军还未来得及登记在册,我等就是冒充成降兵,先混进了汉军大营,然后才趁着夜色穿过大营来送信的。”

    孙坚这番话,让波才稍微放下了一点嫌疑,摆手示意手下士兵先将他们松开。

    随后波才继续追问着:“我再问你,我派去给彭脱渠帅送信求救的信使赵裕,为什么没有跟你一起回来?!”

    “我刚才已经说过,我们三个是冒充降兵混入了汉军之中。赵裕屯长是从阳翟突围而出,和汉军有过交手,汉军营中难免有人会将他认出。彭脱渠帅担心他跟随会暴露身份,所以才知派了我三人来。”孙坚向波才做着解释。

    他说得合情合理,让波才的信任度又提升了一些:“你倒是伶牙俐齿,很会说话。我问你,你是何人?”波才继续问着。

    “我是彭脱渠帅账前的一名屯长,名叫程义,因平时办事还算机灵,所以这次被彭渠帅任命为信使,前来送信。”孙坚恭敬地回答着。

    “你说你是彭脱手下的人,有何凭证?”波才继续追问着。

    孙坚从怀中取出一物:“波渠帅请看,此为临行之时,彭脱渠帅所赠,说您看了自可确认我之身份。”

    波才定睛看去,孙坚取出的是一本《太平经》,他接过看着,只见书的扉页之上写着一行赠语,是张角写给彭脱的。

    张角创立太平道之时,四方传教,后来设立了三十六方渠帅,他赠给每位渠帅一本《太平经》,并亲笔所书赠语。

    波才自己也有一本,故一看就知真伪。有这本书做信物,确实可以证明对方就是彭脱的手下。

    波才的脸色缓和了下来,点了点头:“原来你真是彭脱的手下,刚才误会你了。”

    “彭渠帅早就说过波渠帅为人谨慎,机智过人,汉军若是真派奸细来必定逃不出您的法眼。”

    “所以才特意将这本天公将军赠送的经书让小人随身携带,就是为了必要的时候,可以证明身份。”孙坚带着几分恭维地拍着波才的马屁。

    波才听了之后十分受用,微微点头:“好了,小心一些总没坏处。彭脱渠帅的信里约我明日夜里一起夹击汉军,莫非他已经到了阳翟附近?!”

    孙坚赶忙回答:“正是,彭渠帅亲率三万大军已经到了距离阳翟五十里处,现藏匿于一山谷之中,派我等进城与波渠帅约定后,即可一同破敌。”

    “如此甚好,那你等快快回去禀告彭渠帅,我会做好准备,待明日三更,一旦汉军营中火起,彭渠帅引兵杀入,我就开城出兵,一起夹击。”波才向孙坚交代着。

    “是,我马上就回去向波才渠帅去汇报。”程义连声答应着,带着几个手下退了出去。

    何曼欣喜地看着波才:“渠帅,没想到彭脱真的会来营救我们,这次有救了。”

    毕竟被围数日,颖水又被截断,导致城里的水源减少,现在他们急需外援来解救。现在彭脱带兵来到,让他们一下看到了获胜的希望。

    “好吧,明天晚上,我带上一万五千人马出城去袭击汉军的大营,你带一万人马守城。”此时的城里可以作战的精锐部队只有三万人左右,波才犹豫再三,做出了决定。

    “渠帅,只一万五千人马去夹击,会不会少了一些?现在那些汉军加上新来的援军,怕是得在五万以上的人数了。彭脱只带了三万人来,人数上我们不占优势的。”何曼有些担心地劝说着。

    “兵在精,而不在多。毕竟我们是夹击偷袭,也会有一些加成,一万五千人已经不少了。”

    “留一万守城已经是最低限度,我们必须防备这是汉军的计策,只要城池不失,万一有诈,我们还可以撤回。所以,那五百黄巾力士也留给你。”波才向何曼解释着。

    “渠帅,既然您还有这样的担心,不如您留下守城,出城接应彭脱就交给我去吧。”何曼主动请战。

    “论智谋,你不及我,可要论武勇,我不及你。守城责任重大,万一敌军偷袭,要你这样的刚猛才能守住,你就不要再和我争了,按我的吩咐去做。”波才的态度非常坚决。

    虽然此时波才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担心,但是这毕竟是唯一可以解决阳翟之围的途径,他也只能选择铤而走险了。

    夜幕下的阳翟城墙上,吊篮重新放下,孙坚等几人坐在吊篮内被放下,他们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向着汉军大营而去。

    一直到进入了汉军大营,几人才彻底放松下来,长出了一口气。

    韩当心有余悸地道:“刚才实在是太凶险了,差点就被那个波才把咱们推出去砍了。要是没死在战场上,就这么死了,那可实在太冤枉了。”

    程普附和着:“可不是嘛。咱们还是适合冲锋陷阵,这种送信骗人的事,还真是干不了。”

    孙坚瞪了他们几眼:“兵者,诡道也!合理地运用战术,不战而屈人之兵,有时候比起战场冲杀更有效果。好了,不要再抱怨了,咱们赶紧去复命吧。”

    几人快速地向着军营中走去,快速地来到中军大帐进入。

    军帐内皇甫嵩、朱儁、曹操、韩涛等人早已经在静坐等待。

    看到孙坚等人进来,韩涛起身相迎:“文台兄顺利归来,看来是大功告成了?!”

    孙坚向着韩涛恭敬地拱手回应:“回子真兄,幸不辱命,孙坚已经将信送到,那波才已经答应明日晚上出城与彭脱部队夹击我军!”



    第152章 凶悍的黄巾力士

    

孙坚向着韩涛施礼询问:“子真兄,我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示之。”

    韩涛笑着点头:“文台兄,可是诧异为何我手中会有那彭脱的信物?竟然连那波才都未能识破,认定此物是真的?”

    孙坚立即点头,当时韩涛将此物交给他时,他并未在意,没想到关键时刻,却正是此物证明了他的身份,保住了性命,故十分疑惑,不由得发问想了解究竟。

    “因为这信物本就是真的,那波才自然也就可以认定了。”韩涛笑着回应着。

    从确定了诱兵之计后,韩涛就一直盘算着要怎么做才能取信波才,让他最终能够带兵出城。

    韩涛深知波才谨慎,没有赵裕跟随一同进城,只凭一封彭脱的书信,很难取信于他,所以他思索再三,想出了计策。

    韩涛通过询问周仓,了解到黄巾军的渠帅每人都有一本张角赠送的《太平经》,这恰恰可以作为信物,于是从彭脱的遗体身上找到了那本太平经,交给了孙坚。

    听完了韩涛的解释,众人都是连连赞叹,韩涛的心思果然缜密,把所有的细节都拿捏到了。

    “好了,现在波才已经中计,我们明日可以好好休息一日,然后调动兵马,做好诱敌出城,将之歼灭的准备了。”朱儁显得异常的兴奋。

    “不,朱将军,明日不能休息,还要继续攻城,而且除了不能展现我们的秘密武器,还要尽全力进攻,一直打到日落前夕才能收兵。”韩涛却在这时提出了新的战术。

    “继续攻城?”朱儁疑惑地看着韩涛,对他的安排又有些不解了。

    “波才多疑,若是让他冷静下来仔细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