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李阳说话语出惊人,听上去自傲轻狂,其实这并不是装逼,而是正如李由之前所说的那样,其实中丞相也想低调,只是他的实力不允许啊。
比如,你做了一件对你来说很容易的事情,别人夸你时,你为了谦虚,难道不会说一句小意思,不值一提吗?
而对于中丞相来说,他说造纸术是小意思,不值一提,其实也是谦虚。
嗯,看来中丞相这人就是因为太有实力了,再加上他做人又太谦虚了,所以反倒被世人误会成轻狂自大的。
想到这里,众人心里都有些替李阳感到委屈了。
而李阳,哪里会知道这些人内心居然会这么多戏呀?
在他看来,造纸术和印刷术,之所以是小发明,主要是它们太容易了,很轻易就以做出来。
不过,印刷术的地位,李阳却是毫不质疑的。
印刷术,可以说是给人类的发展献上的一份厚礼。说它是和造纸术一样地位,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中国的印刷术,它同样是代表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就是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字的传播与文化的活跃,文化异彩纷呈,也促使了士阶层的壮大,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和保存。在印本的大量生产中,这才最终让知识和文化开始向底层社会大面积普及。
所以说,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
也正是因为深知印刷术的作用和意义之大,所以对于李阳来说,在当初发明造纸术的时候,就早已想过要尽快发明印刷术了。
而这次为了推行义务教育,正好带来了这个契机。
只要把印刷术发明出来,这不仅是可以加快义务教育的推行工作,更是日后推行科举制度的基础。
为什么许多古国,灭亡了就没了?
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传承。
而中华民族,虽然也经历过无数次的分分合合,改朝换代,甚至被外族统治,但是中华民族依旧延续数千年而不灭,中国还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国家。
为什么?
原因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这种文字和文化早已深种在华夏儿女的心中,国破了,又如何?我们重新建立一个新中国,只要文字和文化不灭,它还是中华。
元、清统治了中国,又如何?只要你们的文字和文化没有华夏文化强大,最终这些外族反被华夏文化所融合,成为了中华的一部分。
这,就是文字和文化的重要性,它是使中华民族屹立数千年的重要原因,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战火,永不消亡。
所以,在李阳看来,大秦可以灭亡,但中华文化的传承不能中断,文字和文化一定要发展、强大,再强大!
“太傅,印刷术有想好名字吗?要不,就叫他阳苏章印刷术吧!您看如何?”
扶苏想到印刷术有着和造纸术一样的至高地位,当时就两眼放光了,自己这次又将要再次写入史册里了,当下便兴奋的问道。
李阳一听,不高兴了,道:“不行,这次我必须加入你们,就叫阳苏章由印刷术呗。”
李阳听到二人的对话,差点吐血!
尼玛,要这么贱吗你们?
顶点
………………………………
第一百六十一章 雕版印刷术
阳苏章由印刷术?
亏你们想得出来!
李阳是彻底的无语了,他发现不仅扶苏、何章、李由这些人热衷于命名,就连嬴政都是一丘之貉,早朝上就刚把地球都改成了秦球。
李阳无奈的摇头苦笑了一下,结果一抬头,却见到一旁的萧何、曹参、张苍三人也一脸的贱笑。
“你们……要干嘛?”
萧何嘿嘿的笑了笑,一脸淫荡的道:“大人,既然印刷术的名字都这么长了,不如再加三个字,让我们三个也沾沾光呗,干脆就叫它阳苏章由何参苍印刷术吧,这名字听着响亮!”
“…………”李阳都傻了!
响亮你妹啊响亮!
阳苏章由何参苍印刷术……
我日尼玛,这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你们还能再贱一点吗?
李阳一脸黑线,要不是这些个家伙都在历史书上赫赫有名,要么就是一国少主,要么就是汉朝的丞相,李阳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收拢了一群贱B。
“大人,您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李由问道。
李阳:我他妈没吐血就算不错了!
当下,翻了个白眼道:“印刷术只是一种技术,并非创造新事物,所以你们这些命名就省省吧。”
扶苏道:“太傅说的是,不过在这种技术前面加个命名,以示对发明创造之人的尊重,也是未尝不可啊。”
“对对对,殿下说的有道理啊。”萧何等人连声赞同。
李阳:“…………”
算了,不跟你们这群不要脸的家伙说话了。
脸皮太厚,说不过你们。
抬头45度仰望天空,李阳第一次在这些人面前,有心塞的感觉。
这真是,人至贱,则无敌啊!
而萧何等人,则一个个兴奋不已,同时也充满了期待。
心里都在想着,这印刷术究竟是什么来头,竟然可以和造纸术相提并论。
…………
不多久,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将作少府。
“下官见过中丞相!”一见李阳来了,何章赶紧屁颠屁颠的迎出来见礼。
扶苏催道:“何章,雕刻匠人在何处,快带我等去见,太傅要发明和造纸术一样厉害的印刷术了!”
“什么?和造纸术一样厉害的发明?”
一听这话,何章也是双眼立马放光,顿时兴奋了起来,赶紧道:“大人,匠人已候多时,就在石匠作坊,大人请随下官来。”
说着,赶紧前头引路。
将作少府很大,里面分为各种匠作坊,有铁匠坊,木匠坊,石匠坊……诸如此类,各种匠人数不胜数。
何章一边引路,一边兴奋的道:“大人,这次我等岂不又可以扬名立万,青史留名了?”
李阳点点头:“印刷术确实可以造福天下。”
一听这话,何章激动不已:“下官早都想好了,这次不管发明什么,都叫它阳苏章,前有阳苏章纸,今又有阳苏章印刷术,这三个字将来定是要流传千古不可啊。哈哈……”
这时,一旁的扶苏道:“这次他们几个也要参与,说是要叫阳苏章由何参苍印刷术。”
何章一听,顿时脸色一变,怒道:“不行!他们至始至终就没参与,怎么能加名字进来,这是赤果果的抢咱们的功劳。”
李由不高兴了,道:“何章,你怎么说话的,中丞相和殿下都没说不同意,你凭什么不答应。”
萧何等人也连连点头。
何章道:“就凭这将作少府是我的地盘,信不信我把你们赶出去?”
李由:“…………”
萧何三人:“…………”
李阳现在也终于明白,再贱的人,也怕耍横的人。
李由彻底没脾气了,只好服软:“何将军,你说吧,怎么样才能加我们的名字进去?”
何章想了想,道:“你们都没出过力,凭什么加名字。不过嘛,除非你们给一百金,当作发明经费,要不然……没得商量。”
扶苏一听,也点点头:“对,这两天本公子全城搜罗雕刻匠人,可是累得不轻啊,你们给点经费,就算你们出了力了。”
李阳一听,直翻白眼。
好吧,是本相看走眼了,何章这家伙更不要脸,竟然拿老子的发明赚钱?
一百金?换后世的购买力,可是相当于近四十万人民币啊。
李由沉吟了一下,当即道:“行,一百金就一百金,小爷出了。”
而萧何、曹参、张苍三人则一脸失落叹气,因为他们才上任不久,根本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来。
而且,他们三人也不敢硬要添名字,万一何章这家伙真的把他们赶出去,怎么办?
而李阳,自然当作什么都没听见,自顾自的朝前走。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石匠坊。
石匠坊很大,此时这里已有两百多位雕刻匠人等候于此。
何章一到,便大声道:“这位是中丞相,还不快见礼。”
众人一听,赶紧拱手齐呼:“中丞相!”
李阳拱手回了一礼,以示礼贤下士,朗声道:“诸位皆是我咸阳城中的雕刻匠人,这次将诸位聚集于此,乃是有一事交托各位帮忙啊。”
众人齐道:“中丞相但有差遣,我等万死不辞。”
李阳笑道:“有诸位这句话,本相就放心了。不过,也不用大家万死,不过就是想请诸位帮我雕刻一些东西。”
“大人要我等雕何物?”一个老匠人问道。
李阳并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诸位应当都知道印章吧?”
众人点点头。
“实不相瞒,本相需要一批类似印章一样的雕板。”
李阳说到这里,于是将语文、数学、思想政治三门功课的教科书拿了出来,举起来道:“这就是你们要雕刻的内容,本相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按照每页纸张上的内容,雕刻出一块一模一样的雕板出来。”
说完,李阳将三本教科书,递给匠人们传阅。
匠人接过教科书,随便翻看了一眼,便再次问道:“不知大人要白文,还是朱文?”
雕板分阳文和阴文。
所谓阳文就是字在石头上是凸出来的,阴文则是凹进去的。
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
李阳道:“朱文!”
匠人又问:“大人要制作的雕板,是玉石否?”
李阳摇了摇头:“用枣木或梨木。”
匠人点点头,道:“我等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李阳很高兴,其实雕板印刷术,确实很简单,就是和印章一样,唯一的区别,只不过是大一号的印章而已。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所以,对于这些从事雕刻的匠人来说,并非难懂之事。
李阳道:“雕版的版料,本相会让木匠坊那边按照纸张大小,切割好送来,诸位只负责雕刻,不知这三本教科书的雕板,诸位需多少时日可完成?”
匠人们接着就开始一边翻看着教科书,数着纸张数,交头接耳的商讨了一会儿,然后答道:“半月!”
李阳摇头道:“十日,我只给你们十日,将作少府给你们一个月的工钱,能办到否?”
匠人们对视一眼,然后点点头:“十日便十日,保证完成任务!”
李阳大喜:“好,那今日木匠坊会开始准备版料,尔等明日一早便来此开工!”
众人齐道:“喏!”
匠人们接下来先告辞离开了,而萧何等人却一脸震惊的看着李阳。
因为他们终于隐约看出,李阳所说的印刷术,大概是什么意思了。
把教科书的内容,像印章一样,制成雕板。
然后,只需要在雕版上蘸上墨,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
此时,就算再傻的人也能看得出来,这种印刷方法,比手工抄录简直快上百倍恐怕都不止了!
印刷书籍的方法,不仅比手工抄录的速度快,而且还能样式统一,只要雕板不出错,就能避免漏、错、字迹不工整等诸多不足,总之,这对教科书来说,这种印刷术简直太完美了。
“妙,大人这个主意,实在是太精妙了!”想到这里,萧何等人,简直对李阳惊为天人!
把书籍内容制成雕版,然后进行印刷,这种借鉴印章的技术,虽然非常的简单,甚至一点就通,但问题是别人根本就想不到啊。
在此之前,谁能想到,可以借鉴印章的方式,来制作雕版印书呀?
总之,在此之前,世人是无一人想到过这种印刷方法。
这叫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