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他可以毫无武力,但其名字,却能鼓舞全天下的人,使大家拥有为心中事业舍身忘死的勇气。
当然,李阳知道,这些话项羽是听不懂的。
所以,只好借用北宋时代的著名学者张载的话,对项羽道:“何谓真英雄,不过四句话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方为天下之大志也!”
项羽愣住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项羽重复念叨了几句,然后浑身一震!
此刻,他终于明白李阳口中的所谓真英雄和所谓的天下大志是什么意思了。
为天地立心,即用心、有心,心在天地。
为生民立命,即是为了让天下万民安身立命,为了让天下人能好好活着。
为往圣继绝学,则是指延续人类文明的慧命。
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创造一个永久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当然,它不仅是一项独立的大任,而且也是前三句的目的和总结。
“立心”、“立命”、“继绝学”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开太平”,而且是“为万世开太平”。
想明白李阳所说的这几句话,项羽不由自嘲的摇头苦笑了起来。
他这时方才发现,自己的志向,与李阳所说之志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自己的心愿,与李阳口中之大任相比,又是何其的自私。
如此说来,我项羽,真不是英雄……
项羽叹了口气,自负如他,此时却是有一种自惭形秽的自卑感。
若真论英雄,能说出这四句话的李阳,方能称之为英雄。
意气风发,豪言壮志,竟将天下大任于己身,英雄不就当如此么?
说实话,此刻项羽看向李阳的眼神,都带着一丝敬佩之色了。
而一旁的李由和韩信,也是被李阳的这四句话给震得愣在当场,心中有如惊涛骇浪一般,震动心灵。
此话,言简意宏,志向远大,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可比。
甚至,自己以往的那些志向和抱负,与之相比,是那么的渺小自私。
顿时,众人皆是有一种自愧弗如的惭愧之感。
此时,大家终于明白李阳为何要以身冒险,立新法,轻徭役,行新政了。
在此之前,李由他们都认为,李阳这是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自己的富贵和荣华,亦是为了做出一番功绩,好在日后青史留名。
可如今,他们发现这些实乃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阳所作所为,实则是为了天下万民,为了天下万民之安身立命,为了天下万民之万世太平。
在这一刻,大家看向李阳的眼神,尽是敬佩之色,深深被其天下万民之大志而彻底折服。
韩信原本是不怎么佩服文臣的,但在今日,他是真的打心眼里对李阳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这,方为真正的大丈夫!
就在这时,李阳突然对项羽斥责了起来:“项羽,大秦若真是暴秦,尔身为六国余孽,怎还能活到今日?大秦若真是暴秦,怎会在这大灾当前,行新政振灾百姓?尔之志,乃是一己之私的虚荣之志。你看看当今的大秦,一统六国,终结了数百年之战乱,轻徭役,百姓即将看到安居乐业之希望,而你……”
说到这里,李阳指着眼前的下相县城下,怒道:“而你,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所谓的祖上旧怨私仇,不顾天下好不容易得来的太平,再燃战乱,在尔眼中,可有为过天下苍生考虑乎?可有为天下万民之心愿考虑乎?英雄,可不会为了一己之虚荣霸业,英雄,当为天下万民谋太平,英雄,当得起让天下每一个人敬仰。你是吗?”
项羽脸一红,顿感羞愧。
李阳见自己的话起作用了,心中也是一喜。
正所谓,对付什么人,就用什么话。
像项羽这样一个豪迈大义之人,以英雄自居的自负之人,就该用天下苍生的大义来斥贬他。
李阳见他听进去了,也知道差不多了,于是道:“本相欲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在这一世,好好做一位真正的英雄,不枉废此生来这世上走这一遭,如何?”
项羽眉头一挑,抬头看向李阳,道:“李相是要我投降?”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项羽身上的诸多问题
“正是!”
李阳点点头,沉声道:“今日保住性命,用此骁勇之身,日后定可开疆扩土,保天下万民之太平,此为真英雄。”
项羽却摇了摇头,苦笑道:“今闻李相一席话,羽深受感染,英雄之志,当如李相所言那般,为天下苍生立志。然,羽今生是不可能立此大志了,我生是楚国人,死亦楚国魂,此生绝不可能事秦,若有来世,我身不再有家仇国恨,我亦想做一个如李相口中所说的英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真是壮哉!哈哈……”
项羽仰天大笑,只不过笑得有些悲壮,笑得有些无奈。
显然,他不愿投降,他无法抛下从小就背负在身上的家仇国恨。
不知为何,李阳的心也是失落至极,甚至有些心疼此人。
李阳可以感受到,外表豪气云天的项羽,其内心深处其实是充满了悲哀和无奈,甚至好似他也非常的不想做现在的自己,从小就背负家仇国恨,从小就被强加使命,这辈子活着,只能是为了复仇。
或者说,其实李阳的那番话,真的说动了他,让他动容,让他深受感染了。甚至,他也真的很想做一个像李阳说的那种真英雄。如此,方不枉此生。
可是,命运就是命运,自他出生在楚国的项家,这就注定了他无法去做这个英雄梦,因为他有自己的使命要去完成,他无法放下命运让他背负的这个使命……
李阳有如有梗在喉,纵使有一堆劝说的话,终是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纵使说再多的劝言,也改变不了对方的。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项羽此人,身上背负的家仇国恨,为何会如此之深!
自项羽八岁的时候,其祖父项燕大败秦将李信,当时项燕就被当成了楚国的第一大英雄,而项氏家族也成为了楚国人生存的最后希望。
当时的项羽,也被楚国人视为未来的希望。
上街时,经常有人就说,看到没,这人是大将军项燕的孙子,别看他这么高,他才八岁,力气还很大,将来长大了,和他爷爷合兵一处,将来楚国就有希望了。
项羽,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他也希望,将来能像爷爷一样,成为楚国人心中的大英雄。
可是在项羽九岁的时候,项燕就兵败,死于战场。
而后,楚国被灭。而项羽,也从一个贵族公子,沦为了一个亡国之民。
所以,爷爷战死,楚国灭亡,这在项羽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痕。
从这一刻,家仇国恨,就埋在了他的心里。
而后,项梁项伯,也时刻提醒,更是让家仇国恨,深深的刻在了他整个的成长历程当中。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孩子从小就背负了太多不是他这个年纪该承受的东西,家破国亡带来的家仇国恨,通通强加于这个孩子的身上,这肯定会影响心灵健康的,小的时候没有快乐,活在仇恨当中,长大了也将深受心灵痛苦的折磨。
这是一个悲剧,该看心理医生才行。
而李阳,不是心理医生,没办法治好他心灵上的创伤,更没办法让他放下背负了十几年的家仇国恨。
自己能做的,能劝的,都已经做了……
“放箭吧!我今生志向已立,已是无法更改,纵始是自私之志,纵始有违世之太平,只要我项羽还活一天,便誓要灭秦!”
项羽无比坚定的对李阳放下一句话,然后便转身朝着下相县城方向走去……
是的,因为下相县,就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回家的方向!
一步,两步,三步……
十步,二十步,五十步……
望着越行越远的孤凉背影,李阳叹了口气,无奈的将手挥下:“放箭吧!”
“咻!”
十数枝利箭,破空而去,射在了那道孤独的背影身上……
孤单的背影,身躯一顿,单膝顿地,脑袋垂了下去,再无动静……
呼!
李阳深吸了口气,眼神当中已满是悲凉之色。
你放不下你的使命,我又何尝放得下我的使命?
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当世太平,李阳不得不如此做。
哪怕,这个结局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命运,或许就是这样,半点由不得人。
不过,这或许就是自己心目当中崇拜已久的西楚霸王!
既是西楚霸王,又岂会投降?
既是西楚霸王,又岂会对人伏手称臣?
他是霸王,生要做人雄,死亦要做鬼雄,怕死的话,便不是他了!
虽然因为自己穿越来到这个世界,使得项羽此生没有称霸,但是今日一战,他以一敌千,杀敌百人,已经证明了他的神勇之能。
想必,后世,亦是会有人记得项羽神勇之威!
想到这里,李阳再次叹惜一声,然后对李由道:“派人好生安葬他吧!”
说完,李阳带着众人,开始进城!
不过,经过此事,李阳倒是从项羽的身上,看到了当今天下,六国臣民其实都是没有归心于秦的。
这个天下,还有许许多多像项羽一样,背负着家仇国恨的人。他们心中,有自己的国,而这个国,不是秦国。
所以,这对李阳来说,义务教育更是迫在眉捷,回朝之后,就要向嬴政提议,设置教育部,制定教材,实行全民教育。
作为一名穿越者,李阳非常的清楚,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普及,而且还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识统一。
特别是在秦朝这样一个刚刚一统六国的背景下,统一全民的意识,就更加的重要了。
只有利用爱国主义教育,才能让以前的六国百姓潜移默化的认识到,以前的六国,只是华夏民族的分裂状态,而大秦一统,才使得以前经历了数百年分裂之久的华夏,终于得到了再次统一和完整。
同时,更是要让六国百姓知道,大秦即是华夏,大秦儿女,都是炎黄子孙,同是一个民族,同是一家人。
还要让他们知道,大秦帝国,是华夏文明新的巅峰。
说直白一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就是避免国家和民族的分裂,保证天下太平、祥和,杜绝国家分裂引发的内战。
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都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李阳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李阳太清楚了,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以文明古国的姿态依旧屹立于世界的原因,就是我们华夏儿女有着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无论华夏儿女身在世界何处,他们的心中都装着华夏,无论华夏民族在遭受着多么大的苦难,华夏儿女都不会抛弃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入城
此时,下相县城内的战斗,也已经结束。
一开始反水,就将项梁杀死了,加上夏侯婴又带四千士卒反杀回城内,这场战斗不仅一开始就给予项梁部一个出奇不意,而且从兵力上就远远多于了项梁部,何况项梁已死,等于是群龙无首。
一群原本就军心涣散的起义军,又怎么可能在里应外合之下坚持得住呢?
所以,自城内杀声一起,项梁部便纷纷投降,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少有抵抗。
除了项伯带着亲兵奋力拼杀……
不过,大势已去,他又能抵抗多久,很快就被刘季手下的周勃给生擒活捉了。
“萧大人,你看……李阳的三万铁骑,还会是真的吗?”
刘季站在城门口,看了一眼正朝这边赶来的李阳数千人,不由摇头苦笑着问道。
因为,如果李阳的三万铁骑是他编出来的,那自己等于是真的被李阳给玩了一遭。
虽然……自己也知道如今天下大势,继续造反是没有希望的。
但是……我刘季也是要面子的好不好,这样被李阳吓得弃了沛县,以后这个耻辱恐怕将伴随自己一辈子了。
想到这里,刘季就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萧何也是苦笑:“三万铁骑迟迟不至,看来……是真的没有了。如今看来,我等一开始就中了他的连环计了。呵,五百人前来平乱,竟是让我们帮他攻下了下相县……”
说到这里,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