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我有一句娘卖匹,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阳抬头45度仰望天空,一阵心塞……
在这个世界上,当一个人太过聪明了,这何尝不是一种寂寞?
…………
约摸三分钟后。
人群中忽然一人惊起,叫道:“天啊,天啊,中丞相说的七万三千二百斤粮,竟然是六百一十人的预付钱粮之数!”
李阳一听这话,不由一惊。
回头朝人群中的那人望了过去,只见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此人两手空空,手中却并无算筹。
李阳惊诧无比。
这人……难道也这么快就心算出结果来了?
这一下,李阳真的不得不感到震惊,要知道,那个商行的人用算筹都还没算出结果来,而眼前这个男人,并无算筹,而且也不可能懂乘法口诀,靠心算这么快就知道结果了,在如今这个时代,这完全可以称之为数学天才了!
这时,众人也不由惊疑了起来,纷纷诧异道:“你说什么?”
那人一脸惊骇的道:“我说中丞相之前说的七万三千二百斤粮,是指那六百一十人的钱粮之数。”
“这……不会吧?”所有人都惊疑了起来。
“可是,刚才中丞相并没有运算啊。”
“是啊,中丞相根本就没有运算,怎么会是那六百一十人的钱粮之数呢。你这家伙,开什么玩笑!”
那男子却惊诧的看着李阳,然后道:“我没开玩笑,我说的都是真的,因为我算出来的结果也正好是七万三千二百斤粮。”
说完,他立即对李阳拱手一揖,问道:“敢问中丞相,您之前所说之数,可是您算出来的六百一十人所需钱粮之数?”
李阳点点头:“没错!”
众人都吃惊不小,不过却又有些不敢相信。
就在这时,商行的人也终于是算好了,然而却是一脸震惊的表情。
李阳笑问道:“算好了?结果如何?”
商行的那人傻傻地点点头,无比吃惊的道:“回中丞相,确实是七万三千二百斤!这个……您是如何算出来的?”
商行的人不得不为此感到吃惊,自己天天运算帐目,已经算是比较熟练运算的人了。这个百位乘百位的运算,那也得借助算筹才能算出结果来。
然而,李阳却是听完两个数字,立刻就说出了结果,这……简直就不可思议啊!
这就好像,李阳事先就能看到答案似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不科学啊!
“心算比你们快一些而已!”
李阳眼下没办法过多的解释,只好暂且敷衍过去,道:“如今计算出了钱粮之数,那便尽快去运送过来吧!”
“诺!”商行的人像见了妖怪似的看了一眼李阳,然后赶紧领命而去。
这时,李阳就对人群中那个心算的人招了招手,问道:“你叫何名字?”
………………………………
第一百二十章 数学家
“你叫何名字?”
人群中的那名中年男子赶紧走了出来,恭恭敬敬的对李阳施了一礼,回道:“回中丞相,在下张苍。”
“张苍?”
李阳听到这个名字,眉头一皱,隐隐感觉这个名字份外的耳熟。
仔细一想,顿时卧槽一声,心中一惊,难道这个人是西汉历算学家张苍?
想到这里,李阳赶紧确认道:“你可是李斯同门,荀子门下的那个张苍?懂历法、运算?”
张苍诧异的看了一眼李阳,立即回道:“回中丞相,在下确实师从荀子门下,对历法、算学方面倒确实略懂一二。”
李阳激动了,听到对方的回答,双眼都发直了。
今天这是捡到宝了啊!
怪不得这个家伙三位数的乘法能心算出来,眼前这个人,竟然是这个时代鼎鼎有名的天文历法家及数学家张苍!
对于张苍这个人,李阳还是隐约在历史书上见过关于其记载的,此人是在荀子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师出同门,西汉初期丞相、历算学家。
张苍这个人非常博学,很有学问。他在历法、算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西汉王朝制定了立法与度量衡。他侧辅校正的《九章算术》是对中国及世界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这些算法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1500多年,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其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总之,张苍这个人在天文历法及数学方面,就是一个非常牛逼的人才。
对于李阳来说,这个时代最缺什么?
当然是人才啊!
而眼下,什么人才最重要?最稀缺?
军事人才吗?显然不是,这个时代会带兵打仗的人才并不少。
政务人才吗?更不是,朝中懂政务的人多的去了。
律法人才吗?也不是,法家学说在战国就已然得到了发扬。
那是工匠技艺人才?亦不是,将作少府的能工巧匠也不少,只要在李阳的提点下,很多手工方面的物件都能造出来。
而在这个时代,真正最稀缺的,也是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数学人才!
是的,作为一个穿越者,李阳可是太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了。
没有数学,往小了说,就是不懂运算,于生活中,商业中,十分的不利。
往大了说,运算只是数学最基础的功能之一,其实数学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石。
它是学科之母,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它甚至渗透入于任何一门学科中。
李阳可是记得后世的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能离开数学。
总之一句话,日常、经济、科学、天文……哪怕就是粒子都通通离不开数学。
只有数学这门知识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普及,这个社会才能够真正的进步,使人类文明迈向科学的大门……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阳听到这个人的名字,才会激动到如此失状。
如今,这个数学家就在眼前,李阳自然得抓到碗里来,立即道:“张先生历法、运算之才,本相早有耳闻,不晓今日却是在此得遇了。”
张苍苦笑了一下:“中丞相说笑了,论运算能力,与中丞相相比,在下真是自愧不如啊。”
想到之前李阳运算那个算术就是眨眼功夫,此时张苍都还感觉像做梦似的。
这世上,怎么会有算得这么快的人?
这简直不科学啊!
李阳笑道:“张先生不必过谦,若是先生对运算之法有兴趣的话,日后倒是可以一起交流探讨。”
“哦?在下真的可以向中丞相讨教吗?”
张苍一愣,整个人激动了起来。
对于数学,他是真的有着如痴如醉般的着迷。
就比如现在,他就是很想知道,李阳是通过什么运算方法,才至于能这么快的功夫,就将那三位数的乘法算术,直接心算出来的。
李阳点点头:“本相很乐于探讨,只不过眼下平乱当前,本相是没有时间了。倒是本相有一事,想请张先生帮忙。”
张苍忙道:“中丞相若有差谴,但说无妨。”
李阳笑了笑:“我知张先生有大才,眼下沛县群龙无首,本相欲请先生暂任沛郡郡守一职,帮本相处理此地乱象后事。不知先生可愿意否?”
此人和李斯,是师出同门的人才,而且李阳还隐约记得,历史上的张苍,在秦朝时,他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只不过因犯了罪,跑掉了,于是后来做了西汉的丞相。
所以,李阳暂时将他任一郡之郡守,能力上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张苍听闻此话,一愣,显然没有想到李阳会如此重用于他,不由激动道:“谢丞相,只是……在下如今是戴罪之身,任我为郡守,恐怕……不妥吧?”
李阳问道:“张先生是犯了何罪?”
张苍道:“实不相瞒,我当初在宫中掌管文书档案,因为淳于越的原因,我亦是受到牵连,所以……”
李阳听到这话,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坑儒一事啊,确切的说,是淳于越那群儒士,反对秦始皇的郡县制而造成的政治事件。
李阳想了想,便道:“这个你放心,你并无参与此事,待我回朝,自会为你向皇帝说情,免你罪行。”
张苍大喜,眼眶一红,感激涕零的拱手深深一揖:“谢中丞相!”
李阳笑了笑,这可是个数学人才啊,暂时先将他安排在沛县,待回去后开办好科学院,然后可以考虑让这个张苍任科学院的院长一职,比如给他们册封一个博士的身份……
博士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是一种官衔,代表博学,很有学问的人,充当皇帝的顾问。秦代博士中,名人辈出,如淳于越、伏胜、叔孙通等人,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重要影响。
甚至李阳对于张苍的用处,都已经想好了,就是将天文学科、数学学科,还有义务教育方面的事情,交给他去做,应当是再合适不过了。
得到了一个数学人才,而且顺带着沛县的善后工作也有了人处理,李阳自然心情大好,没有了顾虑,接着便对李由道:“下令,明日卯时造饭,辰时全军开赴下相县!”
“喏!”
李由领命,立即下去传令……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叫阵
次日,午时。
下相县,城下,黑旗黑甲,李阳带着五百羽林军,及三千东阳郡兵,直接杀到了下相县的城下,在城下三百米外摆开了阵势。
七月的太阳,是有些炙烤的。
但是这些黑旗黑甲,看上去却让人有一种森寒肃杀的气息。
而在城外头的小山丘后面,亦是尘土飞扬,似有千军万马埋伏于那。
城头上,项梁带着城中诸将,看到杀到城下的这三千多人,不由面面相嘘,大感诧异。
“李阳此人,还真是胆大包天,竟然三千多人,就敢在我城下摆开阵势,真是极度嚣张啊!”
项梁看着城下的秦军,不由轻声一笑,脸上看上出半分兵临城下的紧张之意。
龙且亦是讥笑一声:“据闻,此人在朝中,就是以嚣张之名著称,如今看来倒是属实了。”
“哈哈哈!”
众人皆是点头大笑。
昨日派出去的探子,经过多方的打探,确实证实了李阳这次从咸阳只带来了五百羽林亲兵,所谓的三万铁骑,只不过是故弄玄虚而已。
项伯对一旁的刘季道:“刘将军,你看眼下之情景,可是与前日沛县之情景,是一模一样?”
刘季脸色不是很好,因为这明显是在笑话他,前日被李阳五百兵吓得弃城而逃。
不过,眼下的情景,倒真的是和当日沛县的情景,是一模一样。
城外远处,山丘后面,一样是惊鸟飞起,一样是尘土飞扬。
而唯一不同的是,此时的下相县城下,不是五百羽林,而是变成了三千五百人而已。
见刘季没有说话,项伯道:“李阳此人,于沛县利用疑兵之阵,刘将军你不明虚实,故而中计上当,弃城而逃。如今,此人竟然于我下相县故计重施,呵,真不知道他这是哪里来的自信,竟然认为我们会上第二次当。”
“项将军还是小心谨愖为好。”刘季冷着脸笑了笑。
项伯轻笑一声,显然觉得刘季就是因为太过谨愖胆小,才会上当中计,要不然怎么可能弃城而逃,所以自然不把刘季此话,当作一回事。
“报!”
这时,一名探子跑到众人面前。
项梁立即问道:“城外山丘后面,是何情况?”
探子道:“回项将军,今探实,山丘后面乃是一群百姓,猜想应是沛县过来的,约三百余人,每人拖着树枝在山丘后面的道上奔走,故而卷起尘土。”
“哈哈哈!”
听闻此话,项梁仰头大笑了三声,眼神更加的笃定,得意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此乃疑兵之计也。”
“如今已是可以断定,李阳从咸阳只带了五百羽林,已是无疑了!只是……”项伯说到这里,眼睛微眯,不敢置信道:“此人竟只带五百人就来平乱,简直是令人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