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哈哈哈,好,太好了!”
扶苏大喜过望,连声叫好,然后赶紧起身,走下高台,伸手将乌孙使者托起。然后转头对李阳道:“太傅,既然乌孙已归顺我大秦,便是我大秦臣民,救援一事,你看如何计划为妥?”
李阳道:“可着令东北军区(原长城军团),调骑兵五万,驰援乌孙!”
扶苏点点头,当即下令:“立即着令东北军区大司令王离,调骑兵五万,驰援乌孙!”
“喏!”
兵部尚书韩信,立即领令。
见到大秦下令出兵救援乌孙了,乌孙使者也总算是略松了口气。
虽然乌孙归顺了大秦,但是最起码这次保住了乌孙王室,以及乌孙族人免遭大难。
这时,李阳道:“殿下,如今夜深,使者一路劳累,还是让典客好生安排乌孙使团休息吧。”
扶苏点点头,立即着令典客带使者下去休息。
乌孙使者退下,接着扶苏就问道:“太傅,如今已令王离调兵五万驰援乌孙了,那是不是也得立即派兵直捣月氏王庭,一举灭了月氏?”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扶苏的意见。
然而……
李阳却摇了摇头,笑了笑:“不急。”
“哦?”
这一下,众人愣住了,大感好奇。
扶苏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何?太傅先前不是说,此时正是上天赐给我大秦统一月氏之良机么?”
众人也纷纷看向李阳,就连萧何、李斯等人,也感到大惑不解了。
李阳笑了笑:“殿下莫要着急,月氏定然是要灭的,但是不急于眼下。”
“还望镇国君指教!”众人纷纷请教道。
李阳见众人好奇的样子,于是反问道:“诸位,本君问你们,此时我大秦若派兵攻打月氏王庭,结果会如何?”
一位将领笑道:“月氏分兵攻伐乌孙、羌,后方空虚。此时若我大秦攻打月氏王庭,定然一举横扫月氏。”
“正是,此时派兵攻打月氏,月氏必败!”众人纷纷点头。
也正是因此,大家更加不解李阳为何不赶紧派兵攻打月氏。
李阳点点头:“确实,此时我大秦若出兵月氏,月氏必败无疑。但是,月氏攻伐乌孙和羌的大军,亦会回援月氏,难道不是吗?”
“这……”
众人愣了一下,扶苏道:“就算月氏大军回援,我大秦又有何惧之,胜负岂能因此改变?”
众人点点头,月氏王庭都灭了,就算月氏大军回援,大秦确实没必要担心。
但是,李阳却不以为然,摇头道:“大秦虽说不惧月氏大军回援,但是月氏大军回援,羌就能安然无恙,这可不是我大秦想要的。”
“羌?”众人一愣。
“没错!”李阳点点头:“羌还没来求援,咱们不妨再多等几日,若是他羌也来求援,我们亦可不费一兵一卒,统一羌族。若是他们不来求援,我们就等他与月氏打个两败惧伤,亦或干脆等他被月氏灭掉,我们再出兵羌地与月氏,一举将羌、月氏统一,如此一来,月氏、羌、乌孙,整个西南三地,尽归我大秦,岂不更好?”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一呆。
因为他们这时才发现,李阳所说的一切,是有多么的妙不可言!
“高,此时不急于出兵,这招实在是太高了!”
“镇国君之才,我等真是望其项背啊,佩服!”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对李阳深深一揖,不得不心生佩服。
………………………………
第三百八十四章 长远计
“太傅之谋略,无人能比!此次若能统一整个西南,我大秦疆域将何其之广阔!此功完全不输当初统一匈奴、东胡、夫余、肃慎四族啊。”扶苏眼中含泪,已是激动的不能自己了,整个人都瑟瑟发抖。
整个西南啊,羌、月氏、乌孙,这三个部族疆域之广,完全不输三个行省。
此次若是在自己监国期间被大秦统一,这将是何等的一番成就啊?
扶苏心潮澎湃,当即便起身,恭恭敬敬地对李阳深深一揖:“大秦西南之谋略,拜托太傅了!”
李阳风轻云淡的笑了笑,挥挥手道:“殿下言重了,为大秦图谋,乃臣子本分。”
扶苏再次一揖,他心里深知,只要有太傅辅助,羌、月氏、乌孙,必将实现一统。
这时,周勃道:“若是月氏、乌孙、羌皆被我大秦一统,那么楼兰等西域诸国,我大秦铁骑皆可横扫!”
李阳点点头:“周将军所言极是!西域诸国,无一强者,岂能以我大秦铁骑匹敌。本君可保证,我大秦铁骑所到之处,西域诸国皆归顺于大秦。”
众人听到这话,眼中纷纷现中激动和骄傲之色。
确实,大秦以西,唯月氏最强。
可以说,西域诸国,数量上虽然说是“西域十国”。但是,所谓的十国,其实实力合在一起,都只能和月氏打个平手。
而月氏若是被大秦灭了,加上乌孙也归顺了大秦,那么大秦的铁骑,便可以直接征服西域十国,根本就没有任何一国可以阻挡。
听到这话,扶苏再次激动了起来,兴奋地道:“快,快将秦球摆置到殿中央来!”
所谓秦球,自然就是当初李阳献给秦始皇的地球仪。自那时起,那个地球仪就一直摆置在麒麟殿的殿侧。
宫人立即将置放秦球仪的案台搬至大殿中央。
扶苏赶紧起身,来到大殿中央,目光移到秦球仪上,轻轻转动了一下秦球仪,然后指了指西域,兴奋道:“西域诸国若也被我大秦所统,我大秦疆域之广,天下无一国可比啊。如此一来,再往西,则是大夏国(中东),往西南则是孔雀王朝(印度),也不知道这两个国家,实力如何。”
很显然,扶苏此时热血澎湃,言下之意是,大夏国和孔雀王朝如果实力也不咋滴,也有一并灭了的冲动。
大夏国,即巴克特里亚王国(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45年),又称“中亚希腊王国”。中国史籍将主要由塞种人诸部控制的巴克特里亚地区称为大夏。
公元前3世纪中叶希腊殖民者在中亚(位于现今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帕米尔西部地区,即位于现今帕米尔以西的阿富汗一带)建立的奴隶制国家。首都位于巴克特拉(今阿富汗巴尔赫)。
巴克特里亚地区是古代中亚、南亚、西亚和东亚的交通枢纽。
大夏国,其实实力确实不强,因为历史记载,大夏国居民人数只有一百多万,以务农为生,善于经商,兵力薄弱。约前139~前129年,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人西迁,大夏遂臣服于大月氏。
月氏西迁过去,就能灭了大夏,何况面对拥有百万大军的大秦帝国?
只不过,李阳倒是没有此时就直接去攻伐中东的打算。
毕竟,凡事都得一步一步慢慢来。
西域如果都没有稳固下来,继续西进,攻打中东,毫无意义。
而孔雀王朝(印度),则就没必要急于去攻打了。
一是孔雀王朝,目前来说,离大秦交通不便,它与藏地接壤,秦军进藏都困难,谈何去攻打孔雀王朝?
二是,孔雀王朝也不像西域诸国那样弱小,最鼎盛时除印度半岛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都并入了孔雀帝国版图。
特别是在军事上,孔雀王朝有3万骑兵、60万步兵、9000头战象,军事力量已经十分强大。
试问,拥兵五六十万,与大秦又隔着喜马拉雅山脉,大秦根本不可能去攻打。
所以,李阳当下便道:“殿下不可操之过急,西域大定之后,西出商路便可打通,以经济、货币争霸天下,亦是王图霸业。”
笑话,打下疆土有什么用?疆域再广阔,你得统治得住啊。
秦军兵力有限,疆域一但无限的变大,秦军就得分派驻守到世界各地。
届时,秦军人数,对一些地区及外族来说,就不再构成有力的威胁了,如此一来,大秦能统治一年,三年,十年,但是二十年呢?五十年呢?
所以,以其分分合合,倒不如强有力的稳固现有的疆土。
之前也说过,华夏族是炎黄血脉,而炎黄子孙在古代可是非常光荣的称呼,很多少数民族中的强者都争先恐后地和炎黄二帝扯上关系,谁要是跑去少数民族说他们不是炎黄子孙,他们绝对会抄家伙不间断地把你打得连你妈都不认识。
上千年来,炎黄之后的观念早就是超越族群的文化观念,因此不论南方的百越,还是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包括月氏、乌孙等西域诸国,他们原本就是以炎黄子孙自居。
大秦四夷皆以炎黄子孙自居,加上大秦帝国疆域的独特性,有着地理上的天然屏障。东南两面临海,北面是冰雪极寒之地,西面是沙漠,西南是喜马拉雅山脉,所以如此地理格局,也注定了大秦不会像欧洲那样,越打越小,难以统一。
华夏疆土,有着这些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外族难以攻入,当内部意识统一,这也造就了华夏疆域分分合合之下,必然可以一统。
也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大秦在疆域上实现大一统,思想人心上实现大一统,民族意识上实现大一统。那么,大秦帝国,或者说华夏族要延续千年万世则一点也不为过。
而一但大秦总想着去统治其它地区,反而可能是自寻烦恼。
大秦,一但包含着非洲人,欧洲人,肤色不同,你要让他们以炎黄子孙自居,要让他们没有反心,纯粹做梦。
当肤色不同,民族意识无法达到统一,大秦迟早分崩离析。
既然如此,塌塌实实的经营华夏疆域,让同肤色的人思想意识大融和、大团结,融为一体,共筑华夏,让华夏民族永远立于这个世间,如此方为大秦乃至整个华夏民族的长远之计。
其实,元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都打到了欧洲,但是打的地方太多太远,统治不过来,不可能一直占领。所以,元朝不断武力征服不同的地方,最终还是选择占领华夏疆域来长期统治,其原因就是华夏这块疆域在地理上有着独特的屏障,可以实现长久统治。
对于李阳来说,为什么说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断开,这是有原因的。
………………………………
第三百八十五章 新年大计
李阳虽然没有说明大夏国和孔雀王朝的军事强弱,但是却明确的反对了急于追求开疆扩土的行为,同时谏道:“开疆容易,守土难。待西域统一,大秦疆域,东之极为东海,南之极为南海,北之极为冰寒之地,西之极为沙漠,大秦四方,皆屏障。若再往外开疆,则非炎黄。”
“大秦一但族类繁杂,大秦就不再是指华夏民族之大秦。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最终,大秦必乱,不可久也!”
“是故,坐拥华夏之地,一统炎黄子孙,富国强民,如此大秦方能千秋万代。因为只要华夏民族尚存这个世间,大秦就永远存于这个世间。”李阳把心中的看法通通讲了出来。
这番话,让麒麟殿里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殿中,一时寂静。
因为李阳的这番话,是大家从来都未曾去想过,去思考过的一个话题。
经过一番细细揣摩之后,大家纷纷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恍然醒悟之色。
是啊,大秦可以一统匈奴、东胡、肃慎、夫余,可统百越,甚至可以去一统西域,原因是大家皆以炎黄子孙自居。
而若想着去一统中亚,一统更遥远的世界,那里的人,不仅族类不同,肤色、信仰皆有不同,届时就算大秦一统了这个天下,可是这天下,又有谁会以秦人自居?
更重要的是,大秦一但将不同肤色之族类包含在内,那么大秦就不再是代表华夏,大秦它只会沦为一个帝国的名称。
一个无法统一思想,无法统一民族意识,没有认同感的帝国,迟早会分崩离析。
到那时,秦必乱。
而若大秦坐拥华夏之地,一统炎黄子孙,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华夏地域大一统,思想和民族意识大一统,每个国人皆有认同感。如此一来,大秦,就是所有炎黄子孙之祖国,换句话说,大秦的名字就是象征着华夏民族!
只要华夏民族还在,大秦就在,千年万世,永恒不朽。
想明白这一切后,众人纷纷对李阳深深一揖,齐道:“镇国君高瞻远瞩,我等受教矣!”
扶苏也意识到了大秦的族类不能杂,大秦只能是华夏民族之大秦,于是当下也对李阳一揖:“太傅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