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李斯等人,也是纷纷叫彩:“妙啊,董大夫此计,甚妙,甚妙!”

    扶苏也是竖起了一个大拇指,道:“这办法好,好一个收税之法。”

    被众人称赞,董翳也笑得跟个猴子屁股似的,十分灿烂。

    他沉吟了一下,又补充道:“当纸币通过赋税的途径,顺利的变成了国家的钱币。那么日后只要朝廷不在纸币发行额上胡搞、乱搞,保证这种纸币与商品的平衡,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禁止别人仿造这种纸币的小事了。”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董翳说的十分有理。

    而李阳,则是从他的这句话中,又听到了一个非常令他感到意外的词,那就是纸币与商品的平衡。

    这……难道说的是通货膨胀?

    我去,这家伙的本事……不会这么逆天吧?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因为是以金、银、铜,甚至以粮食作为交换“货币”常态的社会,通货膨胀的现象几乎就不存在,或者说没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理论。

    而眼前的这个家伙,它居然说出纸币与商品的平衡这样的话来……

    想到这里,李阳赶紧问道:“董大夫刚才所言及的纸币与商品的平衡,是为何意?”

    董翳道:“下官之意,是说纸币一但毫无节制的印刷出来,那么势必导致社会上钱多,而货少,即钱轻物重之结果,那么这钱就真的会重新沦回纸了,百姓便不认它为钱了。”

    我日哦!

    李阳直接惊呆了!

    匪夷所思,历史上因为投降项羽而封为三个秦王之一,而记载历史的董翳,它……居然是一个金融人才。

    此时,李阳着实对眼前的这个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当然,因为通货膨胀,亦或者说钱轻物重(贵)的概念,对李阳来说,在这个时代确实有点超前,所以李阳甚至有点怀疑,眼前的这个董大夫,他莫不会也是个穿越者吧?

    就如同穿越里,不是很多魂穿的主角么?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有得聊了。

    不过,这个大胆的设想,李阳很快就否定了。

    因为如果董翳真是一个穿越者,那么自己实施新政的这一系列改革,董翳早就会跳出来支持了。亦或者说,他肯定会跳出来说:hi,你是哪年穿越的,我也是穿越的呀。

    可现实是,董翳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在做一个议大夫,也没有对李阳这一系列的改革方法有过任何的反应,所以这都说明他不可能是一个穿越者。

    其实,如果董翳要是一个穿越者,估计秦国也沦不到让李阳来改革,这改革的领导者,肯定是属于先来者董翳的了。

    也正是因此,李阳对董翳懂得通货膨胀的理论,感到十分的好奇,不由赶紧问道:“你是如何知道钱印多了,会导致钱轻物重的?”


………………………………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秦央行

    “你是如何知道钱印多了,会导致钱轻物重的?”

    李阳问出了心中无比好奇的问题。

    董翳却是一副诧异的表情,就好像李阳问的问题是个很白痴的问题似的,道:“这……自古以来,货币一多,便会造成钱轻物重之情况。千年前,殷商时期将贝似作货币,进行物品交换,故一直延到西周时代也大量使用。可后来,有人在海边发现巨货的海贝,以至于贝的数量急剧增多,于是便造成了钱轻物重,故而货币不可多发,应当与物保持一个平衡方可。”

    李阳恍然大悟,同时更加感到这是个人才。

    此人竟然能从商代时的贝币超发,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之现象,总结出货币货币通缩通胀之理,这不是人才,是什么?

    要知道,这可是秦朝啊。

    这个时候,基本上还没有通货膨胀的理论。

    当下,李阳就又问道:“那如何可以保持货币与物价的平衡呢?”

    董翳思虑了一下,道:“这个简单,钱轻则封,物轻则发。”

    “好!”

    李阳一听,大叫一声好,赞道:“董大夫竟是一经济金融学良才,议大夫一职,便是大材小用耳。”

    众人一听,皆是不明白李阳怎么如此看好董翳。

    就连董翳都没有想到,李阳会如此高看他,居然议大夫一职,都认为是大材小用了。

    当然,也只有李阳知道,董翳之才能,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难得。

    钱轻则封,物轻则发……

    这说的不就是钱印多了,就得把印多的钱封存起来,以此减少社会流通的货币么?

    这流通的货币一但少的,这钱自然就变重了。

    而物轻了,说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少了,这时就多发行一些货币,如此流通的货币多了,就又能达到一个货币与物品的平衡了。

    说直白一点,这就是后世的货币学基础啊!

    当下,李阳便对扶苏道:“长公子,为了大秦长远计,发行纸币,十分重要。”

    扶苏见李阳都说到这份上了,而且也听了董翳的分析与解释,也觉得发行纸币,似乎并不是如想像中的那般荒唐,于是沉吟了一下,点头道:“行,只要太傅认为发行纸币可行,那便可行。”

    “长公子英明!”

    李阳大喜,心中也十分感动,因为这很明显扶苏还并没有觉得纸币的作用有多大,之所以会答应,只不过是对李阳的信任罢了。

    这时,李阳又道:“纸币,乃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之基础,便是国家之信用。纸币若超发,则钱轻,国家之信用,毕竟失信于民,故而置设一机构,专门统筹货币发行之事,很有必要。”

    扶苏点点头:“太傅觉得此机构置何名比较合适?品级几何?”

    李阳道:“臣以为,此机构之名,可叫大秦中央银行!品级对应六部,置中央银行行长一职,尚书品级。”

    “中央银行?”

    扶苏点点头:“好,叫大秦中央银行。”

    李阳又道:“董大夫对货币之学,见解超群,可担任我大秦中央银行的第一任行长。”

    董翳一听,顿时心中一颤,又惊又喜的望向了李阳。

    虽然自己发表了一番高见,也想着借此机会一展胸中所学,但是却也万万没有想到,李阳会这么快就直接将他提拨为中央银行,全权执掌大秦货币发行……

    更重要的是,这大秦中央银行行长之职,乃是尚书之位,权位之高,乃是直接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了,这……

    董翳顿时是感动的不能自已了。

    而扶苏已是看出了董翳之才,所以自然不可能否决,当下便道:“太傅所言极是,董大夫确实是此面之良才,那么这货币发行之事,便辛苦董大夫了。”

    董翳同扶苏也答应了,于是立即对扶苏和李阳深深一揖,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极而泣,还是太过感动,不由哽咽着道:“臣……谢长公子隆恩,谢镇国君提携,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扶苏一笑:“孤倒不必你死,你莫让孤失望便好。”

    董翳急忙郑重的道:“臣必尽心尽力,保证大秦货币之稳定。”

    扶苏点点头,十分高兴。

    …………

    信用货币的发行,对秦国帝国,乃至世界文明来说,都是颠覆性,注定了必将在历史长河中记下浓厚的一笔。

    当天,大秦公报将这一件国之大事,刊发于报,发行全国。

    顿时,举国哗然!

    大秦将实行货币改革,推行纸币,这无疑让天下所有百姓都感到震惊。

    纸做的钱,能买到商品吗?

    这是每个大秦百姓都在担忧的问题。

    当然,他们更加担心的是,手里的铜钱和金子,还能用来购买商品吗?

    如果朝廷废止了旧的货币,那等于大家以往积攒的财富,就什么都不是了。

    所以,一时之间,举国人心浮动。

    只不过,好在李阳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及时由国政院、大秦央行联合发布政令,新钱发行,虽然不会与黄金挂勾,但是旧钱可以置换同等购买力的新钱。

    也就是说,以前的旧钱,虽然不会再用了,但却可以换成新钱,大家的财富不会有任何风险。

    而这一道政令,多少让百姓稍加安心了些。

    当然,李阳之所以不打算让大秦纸币,与黄金挂勾,也是有原因的。

    对于后世穿越来的李阳,他可是知道布林顿森林体系,它的瓦解已经证明,黄金与单一国家货币直接挂钩最终只能导致该国货币的不稳定。当年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同样也是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可最终的结果呢?只能是无奈的选择退出,这不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承担的起,这也算是有了一个前车之鉴了。

    另外,,货币的作用是用以日常交换的中间媒介,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正常的交换,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要求货币的供应量就越大,而很明显黄金和白银的全球总储量和每年的产量是一定的,所以用国家行政力量规定货币的价值,用以进行交换在未来世界是必行的。但是,没有一般等价物的挂钩,货币没有真正的价值这样也存在一种问题,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的供应量过大造成通货膨胀加剧。这就需要中央银行进行调控,也就是各种货币政策。

    更重要的是,大秦中央银行是国家所有的,是为广大百姓服务的,出发点是大秦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所以大秦的货币不需要和贵金属挂钩,完全没毛病。

    当然,信用货币的发行,可是容不得有半点疏忽的,所以李阳自然也是亲力亲为,全程参与。

    首先,就是设立大秦中央银行,这一中央金融机构。

    然后从户部,抽调官员,充实这一机构的人员分配。

    接下来,就是纸币的设计了。

    在李阳看来,纸币的设计,无外乎三个因素,材质、外观、防伪。

    而这一切,对李阳来说,都不算是难题,谁叫他是穿越的呢?


………………………………

第三百六十章 大秦纸币

    后世钱币的纸张材料其实主要就是纤维较长的棉,麻,纤维丝和彩点,金属线,不透明塑料线,荧光线。

    除了塑料线,暂时还无法做出来,其它的对于现今的大秦,还是不难办到的。

    棉、麻,大秦皆有,金属线,根据钱币面额,李阳计划分别用铜线、银线、金线。而荧光,其实就是稀土,属于无机类材料。

    在李阳的设计下,大秦纸币,直接模仿后世的纸币,也不搞什么五颜六色的丰富色彩了,按美元那种单一的灰色基调搞,因为大秦原本也以黑暗色为尊,所以选淡油墨印刷,配以淡绿图案,显得会比较自然、简约。

    至于大秦纸币的货币单位,李阳也在国政院与众人商讨过,决定用秦刀来作为秦币的货币单位。因为在自古以来,华夏货币便是由铲、刀为主,哪怕到了秦时,亦流行刀形货币,直到秦始皇统一以外圆内方的铜钱作为货币,方才没有了刀形货币。

    而秦始皇统一后的铜钱,单位为株。

    但是,李阳认为,株的单位太小了,所以觉得在株的单位上面,再增加“刀”的单位,比如一秦刀,一百秦刀。

    如此一来,不仅让货币有了一个较大的单位,而且甚至可以将旧钱(外圆内方的铜钱)继续使用。十株铜钱,换算为一刀大秦纸币。

    用李阳的话来说,这以前的铜钱,差不多就沦为了后世的硬币。

    这样一来,大秦就不用印刷小面值的零钱了,也算是节省了财力物力,对百姓来说,也是一种便利。

    买菜,直接用铜钱硬币。

    买大物品时,则用纸币。

    李阳的主意,让众人无不称妙。

    当然,李阳当初有想过,直接用“元”的货币单位。

    不过,细想却觉得并不太妥。

    因为后世货币单位“元”,其原由有两种较流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货币出现“元”是从唐初开始的。唐高祖废五铢钱,改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广东开始制造机制铜元,清朝铜元的发行为今天的货币名称“元”打下了基础。由于交换的扩大,人们迫切需要更轻便的货币来代替银元、铜元,这时银行就印制了一种银元、铜元的兑换券,这种兑换券的名义价值和实际的银元、铜元一样,逐渐兑换券演变成了纸币。

    另一种说法认为,用“元”作货币单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那时,欧美流行最广的货币“银圆”开始传入中国,最流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面有鹰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因材质为银,形状呈圆形而得名,一枚就称为一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