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行省衙门。
“中止长城工程,改修运河?”
王又贤拿着一纸政令,满脸吃惊和不敢置信。
他和朝中的董翳他们一样,都是认为国政院的这道政令,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特别是,作为李阳的“门人”,王又贤自然明白国政院的政令,其实便是李阳的政令,所以更加的感到忧心。
皇帝不在大秦,镇国君却私自中止了始皇帝决心要完成的长城工程,这便是当着天下人的面,公然否决始皇帝的决定呀,这可非臣子之道啊!
而且,他还要修运河,这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如果只是中止长城工程,你倒还可以说是为了先腾出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大秦,让大秦变强大后,再去修长城。
可是……
镇国君的做法却去……
废止始皇帝的长城工程,为的是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来实现他自己的计划……修运河!
这可不得把自己的小命都给玩完么?
想到这里,王又贤是真的心忧无比。
他实在想不明白,平时深明刚柔之势,做事更是明理审势的镇国君,怎么会犯此等错误?
难道……人一但权倾朝野之后,真的是会让人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吗?
难道,镇国君真的认为皇帝不在,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更让王又贤着急的是,镇国君就算是一时骄傲自满,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在镇国君身边的萧何、韩信等人,怎么就没劝劝镇国君呀?
怎么办?
这回要出大事了!
王又贤恨不得此时就飞到咸阳去,然后向李阳以死相谏。
但是……江苏行省,离咸阳相距千里之遥,等自己赶过去,这政令再想更改,已然黄花菜都凉了。
心中忧急,王又贤很想找个人来商量一下,于是便招来亲卫,道:“速去将东阳郡守请来!”
“喏!”亲卫领令,急忙前往。
…………
江苏行省衙门,就是在东阳郡。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东阳市,亦是省会城市,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吧。
所以,东阳郡守胡亥,招之即到。
“巡抚大人召下属有何吩咐?”
半个时辰不到,胡亥便来到了行省衙门,对王又贤施了一个下属礼。
王又贤将闲杂人等退下,然后便赶紧起身来到胡亥的面前,道:“公子,朝中出大事了!”
“啊?”这话倒把胡亥惊了一跳,赶紧问道:“出何大事了?”
王又贤将手中的政令递到胡亥的手中,道:“国政院居然下令,中止长城项目,兴修运河,这……镇国君这回是犯大错了啊,我等相隔太远,相劝亦是来不及也,唉!”
胡亥一看政令,却是一声叫好:“好,真是太好了!”
“…………”王又贤直接傻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掉下巴的他,不由惊问道:“好?你居然叫好?”
胡亥高兴的点点头:“是啊,这政令说要修运河,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怎么……大人居然还为此担忧呢?”
“啊?”王又贤整个人都懵逼了,瞪着诧异地眼珠子道:“镇国君中止长城工程,此对陛下不敬,修运河,劳民伤财,对大秦社稷不利,岂能叫好?”
“哈哈哈!”
胡亥却是大笑了三声,道:“大人非也!长城工程,原是为了抵御外敌之目的,可如今匈奴、东胡、夫余、肃慎皆为我大秦之疆土,这长城自可不必再筑。而这修运河,则大有益处,不仅可利于我大秦南北两地之间的货物往来,且能提高我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啊,这可是大好事啊!”
“什么?提……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王又贤下巴都快要惊掉了,一副你他娘的就净扯**蛋吧!
胡亥见王又贤一脸不解的样子,于是解释道:“大人难道没见到政令上有写,运河工程,以招投标方式承包。这话就是说,百姓可以靠修运河赚钱,这岂不是好事吗?”
“这……”王又贤傻了。
不过,仔细想了想,又好像胡亥说的似乎挺有道理的。
胡亥笑了笑:“大人身在高位,自然不了解底层百姓之生活。下属对百姓却是非常了解,这一年来,便有许多百姓靠着修筑长城,大大的提高了生活水平,实在是令人羡慕啊!”
不得不说,胡亥经历了底层百姓的生活,对底层社会,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一点,便是王又贤和朝中众大臣缺失的。这也是造成他们之间对修运河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王又贤与朝中大臣,想到的是为臣之道。
而胡亥,则能看到百姓可以通过修运河,赚钱改善生计这一点。
“原来如此……”王又贤恍然大悟。
胡亥点点头:“如今,粮食增产,犁具的改进,亦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这农忙一过,百姓如若能去修运河赚钱,对百姓来说,岂不是美事乎?运河能够得以兴修,对我大秦又岂不是美事乎?”
“这……听公子一席话,本官真是醍醐灌顶,公子之分析,着实令人佩服。”王又贤此恍然大悟,同时对胡亥充满了佩服之意。
“大人谬赞了!”胡亥连忙罢手,同时对咸阳方向行了个揖礼,道:“镇国君之治国手段,才真是叫人佩服!”
………………………………
第三百五十章 打赌
国政院的政令下发,长城的工程自然就立即停了下来。工部这边也随即派人前往验收,结算。
虽然按照当初招标契约,半途中止项目,秦国政府这是在毁约,但是那又怎样呢?有本事……你来打我呀!
正所谓,民不以官斗,何况那些个承包商已经赚了不少钱,而且还指望着户部能给他们结算尾款呢。
不过,长城工程虽然半途中止,但是李阳却是没差商人一分钱。
按照工程进度,通通实打实的按约支付了工程款项。
与此同时,户部、工部,两部委再次启动了运河工程的招投标。
对于招投标的方式承包工程项目一事,之前长城工程便已经有了经验,所以户部与工部也不用李阳过多的指点了,已经轻车熟路的开展了起来。
而之前那些承包过长城工程的商人,亦是知道这种国家工程,乃是当今大秦最为赚钱的项目,于是也纷纷积极的参与了进来,报名的秦国商家,无数。
整个运河工程,分为三期,第一期是直接沟通渭水、黄河与淮河的交通;第二期是淮河与长江沟通;第三期是钱塘江与长江的沟通,以及海与内河的沟通。
如此一来,整个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便形成了一个由内陆水运网与海水的交汇沟通。
这样的一个水运网一但完成,关中之地的货物,可直接运往南方,以及海边的码头。而南方,或者国际货物,亦可经由这样的一个交互完善的水运网,直达关中各地。
第一期的运河工程,如同长城工程一样,拆分为数十个标段,一一进行招标。
运程工程是国之大事,自然不能什么事都由李阳一个人拍屁股决定。比如这招标的价格,就得拿到朝中让大家一起来议一议。
这一天,麒麟殿。
百官齐聚,国政院的李斯,将运河分为三期,以及利用招投标的方式来实施等若干计划,一一在殿中呈述了出来。
李斯的描绘,自然十分全面,以至于让大家甚至都好似看到了整个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相连的美好景象。
这更扶苏不由对此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只不过,运河景象,描绘的虽然很美好,但是在董翳等一众大臣的眼里,却是觉得这只不过是镜中看花,不切实际。
五大水系相连,谈何容易?
这需要多少人力?多少物力?多少财力?多少年载方才能实现啊?大秦能有这个能力来完成吗?
很显然,大部分大臣都对此不那么乐观。
扶苏倒是很开心,笑着问道:“这三期工程,预期几时何完成?”
何章出列,回道:“工部大概的算了一下,只要人力足够的话,十年可成!”
“什么?十……十年!”
此话一出,百官哗然一片。
他们惊讶的并非是时间太长,而是时间太短。
十年时间就想把五大水系网连通,这简直就是在异想天开。
董翳第一个不信了,质疑道:“何尚书,你们工部竟认为五大水系打通,只需十年?你确定不是在说笑乎?”
众人纷纷点头,对此无比质疑。
何章笑了笑:“大秦运河工程,共分三期,计划每期三年时间,预计九年完成。当然,这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皆有保证的情况下方可办到。”
董翳冷冷一笑,又问道:“那我大秦现如今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又可坚持几年?”
“这个……”何章一时回答不了了。
执掌户部的纪偕,则回道:“只要在确保农耕不误的情况下,我大秦的财力、物力,亦或人力,源源不绝,坚持千年万载亦可。”
“这……”这句话,可把董翳给呛住了。
因为纪偕这句话的另一层的意思又是指,大秦千年万载。你难不成说大秦坚持不了千年万载?这不是找死吗!
这时,扶苏摆了摆手,不想听他们争论此事,转而道:“我大秦国库确实尚不丰裕,此次运河工程招投标,招标价格务必好好控制。”
李阳道:“长公子放心,臣可以保证,运河工程的投标价,一定不会高于长城工程的价格。”
“……”
所有人听到这话都呆住了。
不会高于长城工程的价格……你确实这不是在吹牛逼?
顿时,百官一片鄙夷。
不仅是百官不信这话,就连扶苏都惊得是一愣一愣的,心想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运河工程,其工程之浩大,绝非长城可比。
而且,长城只是筑墙,运河则是要开山移石,其工程之浩大,难度之艰,不可想象!
而李阳却说……运河工程的投标价格,不会超过长城工程的价格,这……怎么听上去都像是在开玩笑。
“那个什么,太傅刚才说……运河工程的投标价,不会高于长城工程的价格?”扶苏赶紧问道。
李阳点点头:“是的。”
“嘎!”
扶苏下巴都惊落了。
这回是真的没听错了。
这时,董翳忍不住冷嘲道:“想必镇国君口中的运河工程,说的是第一期的价格吧?”
众人连连点头,恍然大悟。
是的,运河工程分为三期,如果说第一期工程,价格不会超过长城工程的价格,这倒是颇为符合的。
然而……
就在众人以为搞明白了原由之时,却听李阳道:“董大夫你想错了,本君说的并非是第一期工程,而是整个运河工程。”
“什么?整个运河工程!”
这一下,大家可真是哗然一片。
董翳道:“这怎么可能做到,运河工程,难度乃长城工程之两倍有余,以不超过长城工程的价格招标,商人岂会答应。”
“是啊,商人最为精明,岂会吃如此大亏!”众人纷纷摇头,觉得李阳恐怖是真的疯了。
要不然,他岂会说出这么无脑的话来。
李阳笑了笑:“诸位不信?”
董翳摇了摇头:“下官实在无法想像,运河工程如此低价,可以实施的下去。”
众人也纷纷点头:“董大夫所言极是,并非我等不信镇国君,实在是价格太过低廉,恐是无法实现啊。”
李阳一笑:“既然如此,那正好,明日便是招标大会,如果本君办到了呢?”
董翳道:“如若运河工程最终投标价不超过长城工程,董某不仅不会对运河工程再提任何异意,而且今后必全力支持运河工程。”
众人也齐道:“我等亦是。”
“好!”李阳大喜,当即一声叫好。
而与此同时,扶苏却有点担心了,太傅……真的能办到吗?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崩裂
运河投标大会的日子,转眼来临。
此次的招投标大会,并非是在户部举行的,也不在工部,甚至不在咸阳城。李阳直接将招投标大会的地点,选在了距咸阳城十余里外的一处山崖下。
山崖高耸,岩石垒垒。
山崖下的空地上,此时已是人头涌涌,多达数百人。
前来参加招投标的商人,都十分的好奇和疑惑,不知道为何将招投标大会的地点选在这等山郊野外之地。
此时,空地临时搭好的台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