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人要谦虚

    李阳此次返回咸阳,并未派人事前通报,所以入了城之后,风尘仆仆的他,便径直回了镇国君府。

    这一路可谓是十分劳累的,回到府,阳滋便为他宽衣沐浴,洗去这一身的疲累。

    “夫君此次南下视察,舟车劳顿,人都变瘦了许多!”

    看到李阳此次半载,人都变瘦了,蹲在浴池边上替李阳擦着背的阳滋,整个人都有些心疼了。

    听到这话,李阳心中份外温暖。

    阳滋还是那么美,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对方的关心是出于真心的,因为此次咸阳老氏族之变,就是多亏了自己这位妻子帮忙。

    “叫老公。”李阳回头笑了笑。

    “老公!”阳滋娇羞的唤了一声。

    “叫的魅惑些……”李阳变本加厉。

    “老~公……”

    “亲一个!”

    “不要!帮你洗澡呢……”阳滋摇摇头,嘟着小嘴。

    “那就一起洗,哈哈!”李阳才不管她,双手搂住她的腰往浴池中一拉,只听一声尖叫,阳滋便整个人落在了李阳的怀中,溅起一阵水花。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何况二人离别了半载,搂着半年未见的娇妻,李阳直接就兽性大发。

    他直接抱住阳滋,将她那修长的双腿分开,阳滋亦十分配合的将双腿缠绕在李阳的腰间,然后上演了一幕少儿不宜的动作大戏……

    …………

    “太傅,太傅……”

    就在李阳挥汗如雨,激情酣畅之时,扶苏这时候却赶巧的冲入了院中。

    在扶苏的身后,还跟着李斯、萧何、韩信、张苍、纪偕等人。

    “长公子,我家公子此时正在沐浴,长公子及诸位大人,请到厅中稍待吧?”吴伯一见扶苏来了,便赶紧迎上前去。

    哪知,这扶苏压根就不愿去厅中等,道:“那我去替太傅擦背!”

    说着,就要往浴室赶去。

    吴伯何等精明之人,刚才他就听见浴室中传来阵阵娇喘,显然公子在干好事,不容人打扰。于是赶紧拦住扶苏,道:“长公子,公主已在里面替公子擦背,长公子还是请到厅中稍候,公子沐浴完,小人便会禀报。”

    “孤就在这儿等,哪都不去!”扶苏一摇袖,干脆守在了浴室外头。

    他等就等吧,还直冲里头喊:“太傅,您舟车劳顿,需不需要孤来替你擦会儿背?”

    …………

    门外的动静,自然清晰的传入屋内。

    李阳直接晕倒,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他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不懂事的家伙。难道不知道我在干你妹吗?

    十分郁闷的李阳,直接“兴”趣全无,只好提前结束了战斗。然后从浴池中起来,穿好衣服,将浴室的门打开。

    这门一开,李阳就更无语了。

    好家伙,原来这不懂事的人还不止扶苏一个,而是一群人堵在浴室门外。

    我倒,你们还是人吗?

    “太傅!”

    完全对李阳无语的表情视而不见,扶苏就急忙凑近前去,赶紧揖了一礼,脸上满是高兴。

    他不得不高兴啊,自己“凭一己之力”,弹指之间,便叫白正为首的旧族一党,灰飞烟灰了,这可是父皇和太傅当初都没办到的事情。

    如今太傅回来了,定然是要被太傅好一顿猛夸的嘛。

    所以,扶苏能不高兴,能不兴奋,能不第一时间跑过来装逼挨夸吗?

    看到扶苏那笑呵呵的嘴脸,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这个人还是长公子扶苏?李阳只好将心中不快忍了下来。

    “长公子,你怎么来了?”李阳问道。

    扶苏道:“我等听闻太傅回了咸阳,于是便放下手中之事,结伴来见。”

    李斯等人此时赶紧一揖:“镇国君!”

    李阳回了一礼,虽然兴趣被他们给破坏了,但是自己一回咸阳,他们便第一时间来拜见,李阳心里还是很暖的。

    “诸位大人有心了!”李阳感谢道。

    其实,秦朝对官员或下属是不称大人的,只是李阳习惯这么叫,朝中众人也都明白大人,即指官员,亦代表对官员的尊称。用李阳的话来说,就是官员不论大人,皆是百姓之父母官,称官员为大人,就是要让官员知道为官应当爱民如子,所以大家对李阳口中的“大人”一词,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这时,阳滋也从室内走出。

    李斯等人立刻躬身,亦赶紧对阳滋见礼:“公主!”

    他们对阳滋如此尊重,不仅是因为她是李阳的妻子,也不仅仅是因为她公主的身份,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此次扶苏铲除白正一党,其背后谋划之人,就是眼前这个女子。

    这可不是一个平常女子,所以大家不得不对其心存佩服和敬畏。

    阳滋微微还了一礼,笑道:“诸位大人,厅中品茶吧!”

    “喏!”萧何等人应是。

    话落,李阳便带着这几个“冒失”的家伙移步议事厅。

    “这次南下视察,来回便是千里之途,确实份外劳累,方才沐浴一番,倒是又变得一身轻松了,哈哈。”李阳笑了笑,然后转头问李斯:“朝中诸事可还顺利?”

    开口第一件事就是问朝中之事,可见李阳对国事的上心。

    李斯回道:“镇国君放心,朝中一切安好。”

    扶苏亦赶紧笑道:“太傅勿要为朝中事务担忧,有孤在,不会出什么乱子。”

    说着这话的时候,扶苏嘿嘿的笑着,一副你快来夸孤的猥琐样子。

    看到扶苏那一脸期待别人夸他的贱相,念在他坚定的支持新政的份上,李阳还是没有让他失落的,笑道:“此次白正乱政,长公子确实做的不错,令臣不得不刮目相看!”

    “哈哈哈,哪里,哪里,太傅过奖了!”扶苏一听,顿时笑得花枝乱颤,连连摆手,谦虚道:“孤只不过是办了一件父皇和太傅都没解决的麻烦罢了,不值一提,哈哈……不值一提,孤还得继续谦虚地向太傅学习,嘿嘿。”

    李阳:“…………”

    众人:“…………”

    李阳直翻白眼。

    谦虚?

    我谦虚你妹!

    你这叫谦虚?

    随便一夸,你就上飞了都。

    李阳也是无言以对了,只好干脆不你鸟这货了,转而问纪偕:“今年的秋收如何?”


………………………………

第三百四十五章 物流困局

    如今已是秋季,各地的谷栗差不多也收的差不多了。

    只不过,李阳唯一不确定的是,户部有没有这么快将今年的收成统计出来。

    纪偕是户部尚书,所以钱粮之事,自然归他管。

    见李阳问话,纪偕赶紧回道:“回大人,目前江苏、广东、浙江、福建、江西等南方各行省的秋收奏表还未到,但是关中其余各省到是将秋收数据呈送过来了。值得高兴的是,这些省份今年的收成,几乎都达到了往年的三倍!属下认为,江南各省亦八九不离十了。”

    “哦?真的增长了三倍之收成!”李阳一听这话,顿时大喜。

    粮食增长三倍,那就等于是说,大秦的温饱问题就完全得到解决了。

    大秦不用再担心粮食温饱问题,自然就可以放开手脚发展手工业,以及经济建设了。

    想到这里,李阳心中无比的高兴。

    纪偕道:“目前关中各地,确实如此。我大秦十数年来,就还没有过如此大的收成,这可真是大秦之幸,百姓之幸啊。当然,这一切也全因大人之功劳,一是发明改良了犁,同时将东胡和匈奴的牛马运往中原,使得耕种效率提高数倍,加上大人推广的玉米、红薯、土豆产量惊人,又能于旱地种植,如此方才有了这巨大的曾产。要不然,单靠谷栗,亦是不可能让收成增长三倍。”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纪偕的分析,一同道:“此次我大秦喜获丰收,大人居功至伟。”

    李阳摆摆手,笑道:“若要论功劳,其实这首功,当属徐福是也!如果不是它跨越万里海洋,从少昊洲将这些新农作物运回来,又岂会有今日的收获,我等应当为他记上这一大功。”

    “大人所言极是,徐尚书功劳甚大!”众人连连点头。

    对于徐福居首功,大家还是没有任何异意的。

    而且,李阳确实很同情徐福,这么老了,还两次远渡美洲,这种差事一般人可受不了。

    第一次,是去运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种子。这前脚刚回来,人都还未歇息几日,便又跟着嬴政返回美洲去了。

    说实话,李阳都有些心疼这老家伙了。

    只不过,徐福身为外交部的尚书,而且航海经验丰富,两次远渡美洲,除了他,李阳也实在找不到其他的人选可以替他去。也就只能苦着他了。

    这劳苦李阳无法找人替他,但是这功劳,李阳还是必须替他记下的,大秦唯一能回报他的东西,就是这份荣誉了。

    所以,当下李阳便道:“教育部必须将徐福的事迹,写进教科书中,让世人皆知其丰功伟绩,同时也让我大秦百姓,学习他那为国,为民谋福的高尚精神。”

    萧何等人连忙应喏,对徐福亦是充满了敬意。

    扶苏也十分赞同的点点头,道:“徐尚书功在社稷,利在万民,待父皇回来后,孤必会为他请功。”

    说到这里,他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道:“对了,太傅此次南下视察,可有收获否?”

    众人听闻此话,皆好奇的望向李阳。

    李阳点点头:“收获自然有。这最大的收获,便是在琅琊发现了公输册这位人才!其在机械、制造方面,可谓是世之奇才。有此人执掌工程制造署,主导海船的打造,臣相信大秦的海船,乃至整个制造业,都将得到快速发展。”

    “哦?我大秦竟有此等奇才!”

    扶苏不由感到惊讶。

    李斯等人,亦是一脸惊叹之色,显然都对公输册此人感到好奇,不由道:“看来,有机会定要见一见大人口中的这位天才不可。”

    众人纷纷点头,就连扶苏都一眼想见一见的表情。

    在他们眼里,李阳就已经算得上是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的绝顶天才了,而这位公输册却能让李阳还连口夸赞,那这个人就绝对不简单了。

    李阳笑了笑:“日后自是有机会见面的。”

    众人点点头。

    这时,扶苏又道:“太傅,还有何奇人趣事?”

    李阳笑了笑:“奇人世上本就难寻,趣事倒有不少,不过今日臣倒不想提趣事,因为此次臣南下视察,其实除了奇人趣事,亦发现了大秦眼下的一大困局。”

    “困局?”

    一听这个词,众人皆是神情一紧,纷纷凝重了起来。

    “是何困局?”扶苏也怔住了,赶忙问道。

    李阳道:“物流运输的困局!”

    “物流运输?”

    众人一脸懵逼,很显然,物流一词,此时还未有人听过。

    李阳看出了他们的不解,于是道:“物流,就是指物货的流通。物流交通是指以交通运输的方式将货物流通。此次我出咸阳,经山东,南下江苏、广东,然后经由江西、湖南、湖北、巴蜀,返回咸阳,这一路由南至北走来发现,因为运输的不便利,我大秦南北之间的许多货物皆不流通,这对大秦来说,可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困局。”

    这一回,众人总算是听明白了,于是大家微微点了点头,露出了思虑的表情。

    李斯道:“南北之间的货物,其运输确实是一困局,,相距千里,路途遥远,许多货物来不及运送到目的地,便已变质。而一些不会变质的货物,这千里运送过去,成本亦是十分之高昂,这也是造成南北之间货物不流通的一大障碍。”

    萧何也道:“是啊,运输成本太高了,南北之间的货物自然也就很少流通。”

    张苍道:“这南北之间,相距千里,要想改变,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众人纷纷点头,十分赞同这句话。

    确实,如今的大秦一统六国,疆域实在是太广了,要想大秦各地区的货物能得到畅通,谈何容易。

    扶苏道:“其实,父皇也曾为了此事费了不少心血,所以才举全国之力,修了驰道和直道。”

    秦驰道主要用交通,方便皇帝出巡,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而秦直道用途主要是军事作用,可以作为运兵通道。

    秦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可通往全国各地。而直道,则只有一条,通往九原郡,全长700余千米。

    其实,秦始皇修的驰道和直道,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