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长公子要铲除白正一党,那么自己肯定得表决心嘛。
“好,有二位助孤,此事定然能成!”扶苏自然大喜。
当下,扶苏、阳滋,便开始与蒙毅、冯劫详细推敲大计的实施了……
接下来的两天,咸阳城表面上一切如常,并无任何波澜。
只是,如果有人密切观察镇国君府的话,便会发现,在这两天时间里,阳滋居然连续传唤了三位朝中大臣。一位是咸阳令萧何,一位是兵部尚书韩信,一位是蓝田大营主将周勃。
…………
一恍,两天时间就过去了。
这一天,对普通人来说,自然还是普通的一天。
但是对于白正、公孙景等人来说,则是重要的大日子。因为今日,他们将要一举将新政一党铲除,重新执掌大秦朝政之权!
今日,是月初。
如今,始皇帝不在,扶苏监国,虽说凡事都由国政院处理,但是每月月初的大朝议,还是很有必要的,让百官将于麒麟殿一同议事,也算是对国政院的一种反制,毕竟大秦一国之事,也不能完全就全凭国政院的几个领政大臣说了算,百官也有话语权。
白正、公孙景等老氏族,今日早早的便来到了麒麟殿外。
白正看了众人一眼,众人皆会心微微点头,显然是都已做好了决定,下定了决心,无一人有临阵反悔之意。
见到这般,白正甚是满意。
见无外人,白正轻声道:“待朝议之时,见我眼色行事。”
众人点点头,公孙景略有担忧的问道:“白老,扶苏儒弱心软,如果临场改变了心意,我们该如何办?”
众人纷纷看向白正,显然大家都为此有些担忧。
白正一脸自信的道:“诸位放心,如今陛下不在,李阳也不在,只要我们一举将萧何、韩信、周勃等人拿下,扶苏就算改变了心意,他又能如何?”
众人微微点了点头。
见众人依旧没有太多自信,白正又指了指殿下的那些禁军,道:“你们难道没发现,今日的禁军不同往日吗?”
“哦?”
众人一愣,赶紧看向麒麟殿四周的禁军,一看,果然好像换了一批人。
顿时,众人不由疑道:“这些人是?”
白正志得意满的笑道:“这些皆是刑部的人。”
“刑部的人?”众人一愣。
白正点点头:“没错,蒙毅已是将禁军换成了他的人,届时只要我们一声令下,这些人便会立即冲进来,一举将新政一党拿下。此事,必成!”
如今,掌管禁军和羽林军的护军都督李由,并不在咸阳,而禁军中的校尉多半皆是老氏族,所以将麒麟殿周围的禁军调走,换成刑部的人,并非难事。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精神抖擞,再无半点担忧了。
对于白正来说,他这次确实是胸有成竹。
皇帝不在,李阳也不在,只要一举将咸阳令萧何、蓝田大营的周勃、兵部尚书韩信一举拿下,试问,在咸阳城还有谁能与老氏族相抗乎?
届时,百官响应,齐伐新政一党,扶苏就算心软,又岂能不顺应乎?
可以这么说,皇帝和李阳不在,老氏族在咸阳城,基本上就是无敌的存在。
想到这里,白正真想仰天狂笑几声,他甚至都觉得这次将会赢的不要太轻松了。
唉,无敌,是多么的寂寞啊……
………………………………
第三百三十九章 朝议
不多刻,文武百官陆续进宫。
麒麟殿里,百官齐聚。
扶苏今天也是早早的收拾妥当,然后便带着侍卫匆匆来到了麒麟殿。
经过昨日晚上阳滋的一翻质问和提醒,他也算是云开雾散,茅塞顿开了。不仅知道了李阳没有背弃他,也知道了白正的险恶用心,更是意识到做为嬴氏的长公子,若想继承大秦的储君之位,那就更应该以大秦的江山社稷为重,而若以私利为先,反而不配有资格堪当储君之位。
当然,今天对他来说,也是非常之重要的一天。
因为自己今天要办的事情,如果成功了,其带来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其一,自从父皇推行新政以来,最大的阻碍,可以说便是老氏族。老氏族在朝中势力庞大,朝野上下,更是耕耘的根深地固,与新政一党,可谓是派系,水火不容。
可以这样说,老氏族不倒,新政就很难放开手来推行,之前的土改便是最好的例子。
而如今,父皇与李阳皆不在咸阳,老氏族就更是显得无法憾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若自己一己之力,将老氏族一网打尽,自己定然是会让世人刮目相看,可谓是一鸣惊人!
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更是可以在朝野上下,提升自己的威望。同时,也是向朝臣们,更是向父皇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凭一己之力,将大秦一大老派系根除,这是多么有魄力的一个创举?这是多么威风霸气的手段?这简直就可以亮瞎那些大臣们的眼,更是可以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是有能力堪当大秦储君重任的。
想到自己马上要办的事情,如此的牛逼,扶苏免不了内心一阵激动与兴奋。
当然,除了激动和兴奋,他心里也是有一些忐忑的。
毕竟,白正等一干老氏族也不是什么善茬,如果不能快刀斩乱麻,电光火舌之间将他们拿下,一但关中老氏族聚众闹起事来,可就麻烦大了。
之前,因为推行新政,关中老氏族们就曾聚众抗议过,而且还堵在了咸阳宫前,一闹就是一天。
那时有父皇坐镇,倒是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可是,如今父皇不在大秦,而李阳也不在咸阳,如果一但老氏族们聚众抗议,轻则只能作罢,放了白正等人,重则爆发内乱都有可能。
所以,想到如此种种后果,扶苏也是有些感到担忧的。
不过,好在内有蒙毅、冯劫,他们两位大臣一个是监察院院长,一位是刑部尚书,皆是国政院领政大臣,而且蒙冯两家,亦是大秦国的大氏族,有他们俩位撑腰,应当不至于在殿上引起百官抗议的情况发生。
除了朝中,咸阳城的控制权则有萧何,咸阳卫戍之权,皆在于他。有他把持咸阳城,亦可保证咸阳城的安全。
而咸阳城外,则有周勃的蓝田大营,加上兵部尚书韩信,节制各军区的部队,亦可保证大秦不生内乱。
而这一切,便是扶苏今日敢向老氏族动手的底气。
“朝议,始!”
待扶苏正坐于殿中,一个宫人便喝唱一声道。
众臣齐揖一礼,扶苏亦回揖一礼,道:“今日月初按例百官朝议,诸位有何要事,大家这便开始一一提出共行议决吧!”
白正一听,嘴角不由微微上扬。
共行议决?这不就是说按人数投票来决议么?换句话说,就是今日朝议之事,皆由老氏族说了算。亦或者说,是他白正一人说了算,因为老氏族皆以他白正马首是瞻。
要知道,这朝堂之上,老氏族可是占了七八成,等下百官决议诛伐新政一党时,这几乎就是稳赢的局面啊。
想到这里,白正越加觉得这次铲除新政一党,简直不要赢的太轻松了。
他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公孙景等其它几个人,他们亦是微微一笑,显然皆是信心十足,胸有成竹。这若不是在朝堂之上,大家甚至都想给白正竖个大拇指,点个赞了。
在众人看来,扶苏之所以说共行议决,为的就是今日可以光明正大的铲除新政一党,同时又能把铲除新政一党的责任扔给“百官”,不给自己落下话柄。
这一切,恰恰说明了白正对他使的离间之计起效了。
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而扶苏终归还是太嫩了些,三言两语便被白正玩弄于股掌之间了。
如此看来,待新政一党除去,这大秦国事,扶苏必然尽问白正了。
…………
“诸位,怎么都没事要商议的么?”
因为大家心里都知道今日朝议要干什么事,所以扶苏话落之后,一时之间,竟是无一人出言。毕竟跟铲除新政一党比起来,其它事就不算什么“要事”了。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依旧无人出言。或者说,没人有心思议其它事,就等着今天的重头戏呢。
“父皇离朝半年,凡事皆由国政院决议处理,今日诸位无要事,如此看来,我大秦天下,必是国泰民安,甚好。”扶苏笑了笑。
“长公子,国泰民安?非也!”这时,白正有点担心扶苏结束朝议,于是出列站了出来。
众人一看,都立刻精神了起来,知道重头戏终于要开始了!
“哦?白老的意思是说……我大秦并不太平?”扶苏疑道。
白正点点头,一副忧心忡忡的道:“陛下离朝半载,如今的大秦表象虽然是一片国泰民安,但实则是暗藏危机,为了江山社稷的安稳,长公子切不可大意啊。”
“暗藏危机?”
扶苏一怔,急忙正色道:“白老何出此言,我大秦何来的危机啊?”
萧何等人也纷纷诧异地望向了白正。
白正却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道:“长公子有所不知,臣之所以敢如此说,实乃是臣近来听到了一个令人感到不安的消息,臣……臣恐有人谋国啊!”
“啊?”
扶苏一惊,大惊失色。
众人也是装出一副惊恐之色。
不得不说,这满殿之人,上至扶苏,下至百官,简直个个都是演戏的一把好手。
扶苏急忙道:“白老,你可休得胡言,有人谋国?这可是诛族的大罪。”
众人连连点头,整个大殿,气氛一时变得凝重了起来。
白正道:“臣岂敢儿戏,如今陛下远离大秦,长公子虽名为监国,却并无实权,如此情形之下,如若有权臣心有不轨,大秦危矣。”
扶苏眉头紧锁,并没有说话。
这时,公孙景道:“白老,您究竟听到了什么不安的消息,竟让你有此等不安?”
扶苏也立即道:“是啊,白老,你快说,你究竟听到了什么消息?”
白正就等这句话了,于是正色道:“臣……臣听说,朝中有权臣与亥公子密谋,意图……造反!”
“啊!”
满殿之人,不约而同的露出一片哗然之色!
………………………………
第三百四十章 搞事情
“有权臣与亥弟密谋造反?白正,这种没有根据的话,可不能乱言!”扶苏正色了起来。
白正道:“臣并无乱言,而是确有其事。”
扶苏一脸凝重之色,沉吟了片刻,不由道:“亥弟早已被贬为庶民,怎么会有权臣与他密谋造反,这……你是从何听来的?这权臣又是何人?”
白正道:“臣之消息来自东阳郡郡守之口,而这位与亥公子密谋之人,便是咱们的国政院院长李阳!”
“啊?”
满殿之人,再次震惊。当然,有一部分官员是在配合,故作震惊,而大部分官员则确实是不知道此事,毕竟白正也不会蠢到把这么重要的计划告诉所有百官。
萧何急忙道:“白正,你莫要血口喷人!”
韩信也冷喝一声,道:“白正,你大胆!镇国君身为太傅,岂会与胡亥密谋造反?我看你才是心怀不轨!”
“哈哈哈!”
白正却大笑了三声,然后转头望向韩信,冷哼一声:“哼,李阳密谋造反,少不了你们一干人等参与其中。”
韩信大怒,急忙转头对扶苏道:“长公子,白正这纯粹就是血口喷人,毫无根据,还望长公子治其罪!”
可是,扶苏却并没有喝斥白正,似乎他很在乎此事,不由问白正:“你今日之言,可有证据?”
白正见扶苏的态度,心中更是大喜,急忙道:“回长公子,臣并无半句虚言,如今胡亥就在李阳的封地东阳郡任郡守,而且为了掩人耳目,他还改名换姓,名为秦亥。”
“什么?被贬出宫的亥公子在东阳郡任郡守!”
这一下,满殿再次哗然。
一个被贬的秦国皇室公子,怎么会跑到东阳郡执掌一方大权了?
此时,不少人对此感到既震惊,又诧异。一时之间,大家议论纷纷了起来。
很显然,如果白正没有说假,那么李阳似乎就真的跟此事有关系了……
见到百官一片哗然的样子,白正信心十足,这一切都如预想中的那样顺利。
这不,文武百官,如今尽皆对李阳起疑了。
想到这里,白正决定趁热打铁,继续道:“长公子,此事乃东阳郡郡守亲口所言,他被王又贤罢免了官职,而顶替他的人便是胡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