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这一次的载人飞行,亦是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意义亦是重大。

    热气球在咸阳城的百米高空,足足飞行了半个小时,自城东,一直飞越了整个咸阳城之后降落在了城西的郊外。

    这次飞行,把热气球载人飞行的历史,整整提早了2000多年。

    可以这么说,大秦的此次的载人飞行,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飞艇,而是热气球,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却也是毫无疑问的开创了载人飞行的先河,更是人类航天梦的起源,奠定了航天飞行的基础。

    热气球的发明,以及载人试飞的成功,注定了将要载入人类历史的史册,这是大秦帝国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这件事情,自然再次被大秦公报,刊登发行全国,一时之间,举国皆知,惊叹不已!

    当然,热气球虽说载人试飞成功,安全降落了,但是李阳对于这种飞行器,还是不太满意的。

    因为他想要打造的,是真正意义上可以大量运用于飞行的飞艇。

    而这种依靠烧柴产生热量而升空的热气器,不仅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而且升至空中,还无法决定它的飞行方向,完全是随风而飞。

    所以,在热气球的基础上,去发明动力飞艇,就成为了接下来的任务了。

    只不过,要发明动力飞艇,眼下却又还不太现实。

    因为动力飞艇,是由氢气或氮气来达到升力的,以及气囊上增置的放气阀门,来控制高度,以及尾部航行方向的装置。

    氢气和氮气,李阳倒是知道如何得到,所以气体并不是难点,而难点其实是能密封住氢气或氮气的气囊。

    飞艇的气囊,显然是不可能用糊纸的布来制作,因为它必须要具有不透气的性质。

    李阳寻思了半天,要想满足这样的条件,也只有动物的皮革才适合制做气囊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阳越加的感受到,天然乳胶的应用,乃至于橡胶的全面开发与应用,于社会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各领域发展,都有着极为迫切的需要。

    只要橡胶能够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应用,那大秦的各领域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马车的木轮和青铜轮,可以换成橡胶轮胎,同时开发出防震装置,那么这马车的舒适性就是几十倍的提升了。

    当然,橡胶的应用,可不仅仅是可以做轮胎。胶鞋底、雨衣、防雨布,各种软管……可以说橡胶作为橡胶工业的原料,只要深入的开发,它的用途是无限的。

    值得高兴的是,橡胶的原产地,美洲已经有一处地方是大秦的海外基地了。接下来,只要尽快打造出海船,就能源源不断的将美洲的乳胶运回大秦,同时也可以移栽橡胶树,在大秦本土广泛的进行种植。

    想到这里,李阳心里知道,海船的打造,看来要提上日程了。

    顶点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

    修建公园,因为是扶苏一心想要搞的面子工程,所以上至国政院,下至各部大臣,都无一人反对。

    加上春耕已经基本完成,百姓亦有农闲,所以公园的兴建很快就由工部落实了下去。

    关于公园的名字,扶苏与李阳共同决定,就叫它……咸阳中央公园。另外,还给它取了一个别名:大秦王国公园。

    咸阳中央公园项目,与以往的土木工程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它不再强制征召役夫,而是直接将项目工程进行招标,实行有偿的薪酬用工制度。

    这可以说是彻底的改变了以往的徭役制度,使去年的国家工程招标制度成为了今后的主要实施方式。

    巴家,再次成为了此项工程的中标承包方,承建大秦第一个,也是有史以来,华夏民族第一个公共性质的城市花园项目。

    咸阳之名,得来于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而咸阳中央公园,则是直接将九嵕山、渭水包揽其间,公园以北是九嵕山,公园以南是渭水,公园的正中,则是章台宫。

    可以说,咸阳中央公园,是真正的咸阳城的中央公园,因为这片绿地,直接座落于咸阳皇宫的宫殿群,与百姓聚居群中央。

    在李阳的亲自设计下,中央公园,将分四个部分组成,九嵕山之山景、渭水之水景、美丽的中央草坪、御花园一般的花园,加上章台宫与咸阳宫的宫殿群紧邻,整个中央公园便高档大气上档次,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景观有景观,加上皇宫宫殿群的宏伟厚重气息,简直就是一处梦幻之地,真正的王国公园。

    可以预见,当中央公园建成之后,它定是能在全世界扬名!

    朝中诸事,有序开展。

    一晃,春季过去,夏季来临。

    一直身在北地,全权负责主导蒙古行省(匈奴)、辽宁行省(东胡)、吉林行省(夫余)、黑龙江行省(肃慎)郡县置设的萧何,也终于回来了。

    他的回朝,也预示着匈奴、东胡、夫余和肃慎四国的部落控制权的终结,北方与东北全境,彻底的完成了郡县制度。

    对大秦来说,郡县制的置设完成,预示着草原部落民族,在今后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局。

    此次,萧何显然是劳苦功高。

    同时,他一个人全权主导推行四个行省的郡县置设,这也向朝中的文武百官,证明了他于内政上的超强能力。

    要知道,当初朝廷废九卿,改制八部两院时(吏部、工部、户部、兵部、刑部、教育部、礼部、外交部、国政院、监察院),李阳推萧何为教育部尚书,其实颇受朝中百官议论的。

    因为萧何原本只是沛县之小小县吏,投靠李阳后,一无功之人,结果却直接被李阳提拨,一开始就入发改署,参与国政。而后朝廷改制,李阳又举荐他为尚书,执掌一部。这可着实让大家接受不了了,无数人在背后质疑李阳这是在任人唯亲,同时亦是质疑萧何之能力。

    要知道,萧何与韩信可是有着区别的,虽然韩信也是李阳的亲信,可是最起码他平乱有功,以五百人的兵力,平了南方之乱,所以韩信当初提拔,执掌蓝田大营,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几乎都没人有异议。

    关于这一点,其实萧何自己也是知道的。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萧何一直对李阳心存感恩,同时也等待着机会,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而这一次匈奴、东胡、夫余、肃慎的郡县制置设,便是李阳给他证明能力的机会,所以萧何自然是卯足了劲的去完成。

    就在萧何回朝的当天,李阳和扶苏,一同于咸阳城门相迎,这让萧何极为的感动。

    “臣,拜见殿下。”

    “下官,拜见镇国君!”

    萧何对着扶苏和李阳,深深一揖。

    扶苏亦作了一揖,道:“萧尚书此番,为大秦劳累半年矣,可谓是劳苦功高,辛苦了。”

    萧何听闻此话,感动的再次一揖:“身为大秦臣工,事国中之事,岂敢言苦。”

    扶苏一笑:“萧尚书不必客气了。”

    这时,李阳也道:“萧何,此次你确实功劳、苦劳皆有,四省的郡县置设,能在数月之内完成,已然十分之不易。走吧,赶紧进城,边走边聊。”

    对于萧何的能力,李阳那是从未怀疑过。毕竟,人家原本可是西汉开国功臣、宰相,内政的能力,更是无人可比。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掌执内政,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就连后世的周老总都说:“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由此可见,萧何于内政上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

    在政治方面,他也是牛逼的不行,不仅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而且晚年他还参与废立太子的宫斗,刘邦死后,继续辅佐汉惠帝。

    可以说,像萧何这样的人才,如今执掌教育部,那只是暂时的,将来李阳肯定是要举荐他入国政院,成为国务大臣的。

    “怎么样,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情况如何?”

    三人同乘一辆车驾,李阳笑着问道。

    萧何赶紧回道:“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的郡县制度已经基本完成,草场土地,也以县、乡、亭为单位,实行了牧民均分土地政策。另外,上至行省,下至郡、县,都已陆续开始了城池的建设,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的大局,基本稳定。”

    “好,很好!”

    李阳和扶苏,听到这话都十分的高兴,忍不住称赞叫好。因为萧何的工作,比预期时完成的还要好。

    李阳又问:“那边的义务教育推行的如何,有何困难吗?”

    义务教育对于刚刚统一的游牧民族来说,就显得更加极为重要了。

    因为义务教育,除了文化知识以外,还有爱国主义教育,对统一思想,统一意识,以及民族融合,那是有着不可想像的巨大作用。

    “我是大秦人,我热爱我的祖国”,将这句话从小就刻进每一个孩童的心里,铭记到他们的意识当中去,那么不久的将来,从下一代开始,北方游牧地区,就再无忧虑了。

    萧何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回道:“院长放心,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的义务教育,被当成了重中之重,得到了全面推行,所有适龄孩童,几乎都已进入了学堂,接受义务教育。”

    说到这里,萧何似乎想起了一事,道:“对了,因为此次农耕所需,征收了蒙古、辽宁等地牧民的牛马,所以不可避免的,这些牧民都颇有怨言。”

    李阳点点头,这一点他也是料到了的。

    把牧民的牛马无偿征收,然后运给南方和关中等地,分发给耕农,用于农耕之事。这是事关大秦举国百姓生存之大事,所以李阳就算明知会给牧民带来怨言,却也依旧这么做了。

    沉吟了一下,李阳道:“此次,牧民做出了贡献,待秋收之时,朝廷应当给予补偿。”

    “如此甚好!朝廷以谷栗补偿,牧民定然满意。”

    萧何听到这话,心中的担忧顿时消去。毕竟蒙古、辽宁等地刚刚统一,任何对大局稳定带来消极影响的事情,都是值得担忧的。

    …………

    萧何回朝之后,李阳立即便向扶苏举荐,让萧何兼任咸阳内史。

    咸阳是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

    内史,位同九卿,得参与朝政,官一品。

    之所以李阳要这么做,让萧何兼任咸阳内史,是因为李阳决定要离开咸阳,南下出巡。

    如今咸阳,始皇帝不在,而自己这个国政院院长又离开,那么咸阳的大局之稳定,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内政有李斯,城外有周勃的蓝田大营,就差咸阳城内的控制权了。所以,这咸阳内史,必须可靠之人。

    关于南下出巡,一来,是巡视各地的农耕工作,特别是少昊带回来的新农作物长势;二来,则是前往南方沿海的造船厂,指导海船的发展工作,因为海船的发展,迫在眉睫。

    后世国际社会上普遍认为,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陆地国家,没有海上实力。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海上实力,在郑和下西洋时期才能代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顶峰。

    国人虽然气愤,但在我国,确实没有发现什么大型的造船厂。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早在公元前,大秦的海上实力,可以说就已经是世界领先的水平了。

    首先,战国时期楚国就有海运,秦国统一后接收了造船业,这才会有史书上的嬴政东巡海上。嬴政第五次东巡的具体线路是从江苏出发,途径苏州、南京后横渡长江,而后沿着海岸线北上,向琅邪方向行进。加上徐福东渡日本,这一切都印证着大秦的航海实力,而且是远洋航行的实力。

    之所以中国古代的海上实力,没有得到过多记载,真正原因其实是秦朝的短寿造成的。

    因为在秦国,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注重制造、发明、创新的一个朝代。

    秦弩这些在时全世界强大到没有对手的武器,就不提了。

    青铜冶炼技术,也是领先全世界,达到了青铜器的巅峰。而且,在青铜巅峰的同时,又进入了铁器的应用。

    而且,大秦还有比全世界提前了两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