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少昊境况,李阳当下便道:“使者放心,只要少昊并入大秦,少昊国便是大秦的国土,我大秦必会派兵驻守,绝不会容许大秦的疆土和华夏族人被外族欺凌!”
得到如此肯定的答案,相尹和王子心中的担忧也算是放下了一些。
嬴政也道:“镇国君说言不错,只要是我大秦的疆土,犯我大秦者,虽远必诛!”
……………………
PS:今晚还有。这几天会陆续把断更的补上。
顶点
………………………………
第二百七十五章 普天同庆
当天朝议,大秦便与少昊使者商定,少昊国回归华夏祖国,并入大秦帝国。
少昊国,去国号,改为少昊州。
关于“州”的定义,是大于行省,意指“洲”。
用李阳的话来说就是天下分七大洲四大洋,既然大秦的终极目标是统治整个世界,那么这七大洲,自然就是大秦的七个州,七块版图。
少昊国王,去国王称号,封为少昊王。既然是王,自然在少昊有自治权。
不过,这和春秋战国时分封制的王侯又有不同,春秋战国时的诸侯王,是一方统治者,有独立处理本地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的权力,有一定军事实力,具有不听从中央政府的号令的能力。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就是把国家分封成若干个小国,任命国君,封为王,王下面有自己的候等等。
而大秦这次一国两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就是,少昊王虽然享有当地的行政管理权,以及执法权。但是,大秦却会派军队驻守少昊。
有大秦军队军事接管的地区,就算是内政自治,那也是实质性的属于大秦,而非名义上的归顺,这代表着大秦在少昊行使着主权。
当然,大秦也保证了,大秦的驻军,职责仅限于防御外侵保卫少昊的安全,维护少昊的长期繁荣稳定,做少昊的保护神。
…………
当天,大秦公报将海外少昊国认祖归宗,回归大秦一事,进行了登报全国发行。
顿时,天下震动!
最先得知这一惊爆新闻的,自然是咸阳城的百姓。
一时之间,大秦公报直接销量番了数倍,断货印量不足。
很快,大街小巷,无不在谈论着少昊回归大秦之事,凡是得知这一消息的人,无不惊喜交加,一边惊讶于遥遥大海之外,居然会有华夏同胞建立的国家,一边又激动于这个远居海外的国家,居然要回归大秦,成为大秦的疆域。
是的,在这一刻,闻知此事的人,无不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为整个华夏民族而由衷的感到高兴。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商、周、春秋、战国,还是大秦统一之后,华夏儿女对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都没有此刻高涨。
这一次,是真正的对华夏儿女起到了一种凝聚力的作用。
无论是老秦人,还是以前的六国百姓,他们都为这个民族感到自豪,为大秦这个国家感到骄傲。
咸阳城轰动的同时,少昊国回归大秦的消息,还在快速的朝各行省的大秦公报分部传去……
此次,注定了普天同庆!
…………
当晚,为了迎接少昊使团,大秦设国宴款待少昊使团,并燃放一百发烟花,一百个。
当夜,整个咸阳城的夜空都被绚丽的烟花照亮。
烟花烂漫于天空,流光溢彩,绽放在夜空中,把咸阳城装点的绚丽夺目。咸阳城的百姓与孩童,见到这绚丽多彩的美景,无不欢呼着,跳跃着,为这盛世同庆。
少昊使团更是被这绚灿夺目的烟花景象给震憾住了,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象。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陶醉在了这大秦的盛典当中。
…………
次日早朝,议的则是关于大秦派往少昊驻军的事情。
因为徐福带去了大秦的兵器,致使少昊在当地其他部落的眼里,成为了强敌,以至于欲联合攻打少昊。
也就是说,大秦派去少昊的驻军,原则上兵力是不能过少的,要不然没有实力防御外侵,保卫少昊的安全。
可是,大秦的海船有限,不足三十艘,每艘可容纳近千人,也就是说最多一次只能派去三万将士。
三万兵力,这对大秦来说,可是并不多啊。
所以,李阳有些担忧,问道:“使者,大秦派三万军队驻守少昊,可御得了外敌?”
相尹一听,立刻点头:“若大秦派三万大军至我少昊,自然是无人敢犯!”
一听这话,众人倒是疑惑了。
三万兵力,怎么就能抵御敌人了?不是说有多个部落联合攻打少昊么,难道他们几个部落加起来,还不足三万人?
这时,蒙恬也忍不住问道:“敢问欲图攻打少昊的敌军,大约会有多少?”
相尹略一思虑,然后伸出三个手指,道:“若是多个部落合兵一处,应当也就五万左右吧。不过,大秦军队皆是精锐,装备精良,自是以少敌多。而且,我少昊亦有万余军队,如此加在一起,依城而守,御敌应当就不成问题了。”
大家都惊呆了,几个部落联合起来,兵力才五万左右,那他们也太弱小了吧?
这一下,众人都笑了。
这种层次的实力,若是放在大秦,还不一根手指就把他们给摁死了。
得知了敌人的多寡,大家也就放心了。毕竟对大秦军队的实力,大家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莫说敌方合兵一处只有五万兵力,就算他们有六万、七万人,大秦三万军队也能大败他们。
因为据相尹说,他们那边的军队,用的武器还极为的落后,多是长矛,青铜武器是少之又少。
而大秦的武器装备精良,近战武器有长柄的戈、矛、戟,短柄的弯刀和剑,而远战的秦弩更是天下无敌。
确定了派去的驻军数量,接下来自然就是商议将领主帅人选了。
因为是第一批派去少昊的驻军,意义深远,这位主帅不仅只是过去防御外敌的,而且还象征着代表大秦接管少昊,作为大秦行使主权的。所以,这位主帅须是一位身份地位都极高的人,而且对大秦忠心的人。
而这样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蒙恬。
只不过,李阳可不好直接举荐蒙恬,必竟此等差事要远渡大洋,十分的辛苦,光是在海上就等漂荡半年之久,一去数载方可归家,所以这是一件苦差事。
当然,此差事虽苦,但肯定是会被载入史册的。可以说,亦是扬名的一件美差。
“陛下,心中可有委派为少昊驻军的主帅人选?”李阳也不举荐,直接问向嬴政。
嬴政一笑,摆了摆手:“何须人选,朕亲自前往便是了!”
“啊?”
这一下,可真的是满朝震惊,着实吓到了大家。
李阳立即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满朝百官,也纷纷出列,齐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顶点
………………………………
第二百七十六章 监国
嬴政这一念头,可着实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远渡少昊,可不同于以往的几次东巡,此前东巡只是在大秦本土,来回半年至一年,而且因为身处各郡县行政区域内,朝廷大事皆可在东巡途中决议,然后经各郡县传送各部,整个朝政并不太受影响,各部机关能正常运行。
可是远渡少昊可就大不同了,大秦与少昊遥距万里,相隔大海,来回便要一年。而且,远渡少昊,就等于离开了大秦的行政区域,皇帝就无法决定朝中诸事了。
说严重一点,就是整个秦国都将沦为一个权力的中空期。
一个国家,权力中空,这可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如果权臣造反怎么办?有拥重兵的将领造反怎么办?有哪位公子篡位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眼下扶苏虽然住在太子宫,但其实还并没有正式册立为大秦的储君。也就是说,如果有哪个公子联合权臣或将领一起政变,整个大秦就将内乱。
届时,整个大秦帝国分崩离析,各权臣和各地拥兵的将领,肯定也会各自拥护对自己有利的公子,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大家听到嬴政这货居然冒出这么危险的一个念头来,还不给吓得大吃一惊,连呼不可。
可是,嬴政这货似乎并没有此担心,不以为然的反问道:“少昊回归大秦,此不仅是我大秦的千秋伟业之大事,更是我华夏民族的千年大事,朕自当亲自前往,率秦军接管。”
很显然,对于在乎功绩,一心想与三皇五帝比肩的嬴政来说,此次前渡海接管少昊一事,令这厮非常的着迷。
因为这确实是一件意义无比重大,必会永载史册的千伙伟事。少昊回归,代表大秦帝国前无史例的强大,与及华夏民族的兴盛,开创历史的先河。总之,这笔功绩绝非是三皇五帝可比的。
这是一次彰显他嬴政无可比拟前所未有功绩的时候,也是满足他膨胀的自尊心的一次大好机会,嬴政自然不愿意放弃。
听到嬴政对于虚荣如此着迷,满朝文武都急坏了,纷纷再次谏道:“陛下,不可啊!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请陛下三思!”
李斯单独道:“陛下若前往少昊,大秦如何办?江山社稷如何办?”
蒙恬也附和道:“还请陛下以大秦的江山社稷为重,臣愿替大秦卫戍少昊!”
嬴政摆摆手,压根就不愿听众人的劝言,道:“朕已意决,尔等不须再劝。蒙恬,届时你就随朕一同前往吧!”
“这……”蒙恬一时哑口,不知该如何劝谏了。
这时,众人纷纷望向李阳,在大家看来,皇帝最是听李阳的意见了,所以此时也只有李阳能劝住皇帝。
其实,李阳也是很无语。
你堂堂一国之君,这个时代又没飞机,你他娘的跑到美洲去干个屌啊,这不是纯粹想置大秦于一个不稳定的局面吗?
如今,新政刚刚推行,如果大秦变得不稳定,那新政就前功尽弃,甚至直接失败都有可能。要知道,此前之所以可以强势推行新政以及土改,可以说全靠皇帝在背后强权支持,否则根本不可能实施下去。
如今,虽说冯去疾倒台了,但是老氏族们还在,或者说大秦的朝堂就是老氏族和士族们的,只不过因为冯去疾的倒台,使得他们暂时不得不选择支持新政。
如果嬴政离开了秦国,那些老氏族们,以及士族们,还会继续支持新政吗?
说实话,李阳可没有一点信心。
所以,李阳见嬴政如此执意,也是心忧无比,赶紧劝道:“陛下,臣认为由蒙将军前往少昊,最为适合。陛下绝不可离开大秦,否则恐生内忧。”
李阳这话可是说的很直白了,意思就是你要是离开了,大秦就可能内乱,后果有多严重,显然不言而喻了。
哪知,嬴政却不高兴了,道:“镇国君怎么也变得和他们一样,喜欢危言耸听了?朕虽离开一段时间,又不是一去不返,大秦岂会出乱。难不成,朕走了,尔等便不按部就班打理朝政了?”
“臣等不敢!”众人连忙摇头。
“如此便好!”嬴政满意的笑了笑。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新政推行还须陛下做主。”李阳急道。
“不须再劝了!”
嬴政摆摆手,示意李阳不要再劝下去了,一脸决意的道:“朕已决定,朝廷之政务,全部交由国政院主持,各地奏书,也全部呈送国政院,同时封蒙毅、冯劫为国务大臣,入国政院。”
蒙毅、冯劫一听这话,心中一喜,二人赶紧出列道:“臣,领诏!”
这时,嬴政又道:“着,镇国君李阳监国,国政院若有不决之事,镇国君李阳可代朕决议!同时,凡有乱我大秦江山社稷者,坏我大秦新政者,不论皇室宗亲,不论王公大臣,镇国君可执穆公镇秦剑,替朕裁决!”
一听这话,满殿哗然!
国政院主持全国政务,这原本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这半年来也一直是国政院在统辖各部机关。而且,国政院也并不全是李阳一个人说了算。虽然冯去疾不在了,但是却增加了两位国务大臣:蒙毅、冯劫。
但是,问题是李阳监国。
国政院不决之事,镇国君可代皇帝决议,朝中有乱社稷者、朝政者,镇国君可以执穆公镇秦剑代皇帝裁决……这不就是说,朝中诸事,李阳可以一个人说了算,谁不服,谁要反抗,他还可以执穆公镇秦剑一剑把你给砍了。
换句话说,嬴政走后,李阳就是大秦的“皇帝”了。
这一下,可真的让很多人都感到惊愕和意外。
皇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