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之所以他要说是替院长去收了这两个小国,而不说是替大秦去收,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自己是李阳的人,而且他们俩现在的身份也是北征大军的将领,职权上也受辖于李阳,所以真的统一了夫余和肃慎,这功劳除了自己俩个人的,自然得分一份给李阳了,毕竟人家是主帅嘛。

    “好,就知道韩将军霸气,末将这就前去准备!”

    苏离大喜,拍了一句马屁,赶紧一溜烟的跑下去做出征准备了……

    此时,要是麒麟殿上的人,知道北征大军这边,不仅统一了东胡,而且这会儿还想要统一夫余和肃慎,不知道又会作何想呢?

    肯定会骂他们这是丧心病狂吧!


………………………………

第二百三十六章 最后一战

    就在韩信这边在准备出征夫余和肃慎的时候,另一边的长城大营,李阳也在筹划着对匈奴的最后一役。

    此时,长城大营的所有都尉及以上将领,尽数聚集在议事大厅内。

    秦国的军制当中,千人置校尉,三千人为一营,设都尉或部都尉,所以都尉都是属于中级将领。

    李阳很高兴,他没有想到王离他们扫荡草原,居然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

    说实话,当初李阳最多只认为他们能把匈奴的畜产掠夺个大半就算不错了。可是谁曾想,王离和章邯此次奇袭竟然能掳掠百姓六十余万人,马四十余万匹,牛羊百万头,这可是完全超乎了他当初的预料。

    对于这样的战果,李阳还是忍不住要表扬一下他们的。

    当下,李阳便当着全军将领的面,道:“此次扫荡匈奴,战果丰硕,诸位将军此番功劳甚大,等到回朝之时,本帅定为诸位将军请功。”

    众将皆喜形于色,这次扫荡匈奴,能斩获如此大的战果,这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王离赶紧道:“此战,皆是主帅英明果断,用兵如神,发踪指示,将士们方才能旗开得胜,主帅用兵之道,末将佩服不已!”

    众将也纷纷齐道:“主帅用兵如神,我等佩服!”

    大家虽说是在拍李阳的马屁,但是实则心里也确实是佩服他的临机果断,应敌之变。要不然,也根本不可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乘匈奴出征东胡之时,大举扫荡匈奴草原。

    所以,在大家的心里,李阳这个主帅,当的还是非常出色的。

    何况,他还只带着韩信两万人,就把东胡给统一了,这一点,已经可以用功绩显赫来形容了。

    自秦国统一后,十数年来,还从未有人立下过如此功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是按开疆扩土的面积来论的话,李阳的功绩,已经可以跟蒙恬、王翦他们这些人相提并论了。

    总之,之前若有不服的人,此时那也是心服口服的。

    对于军人来说,战绩就是能力的最好证明!

    见到众将敬仰的目光,李阳也很满意,笑了笑,然后又转头单独对章邯表扬了一句:“此次扫荡匈奴草原,你能想到把他们的百姓一块掳掠,可谓是此次扫荡战役的首功!”

    章邯一听,双眼一亮,顿时大喜,赶紧出列行礼:“谢主帅!”

    他是真的很激动,此次扫荡匈奴,几乎将匈奴亡国,自己和王离的战功都已然不小了,而如今,李阳竟是将首功记在自己的头上,这功劳可就大得去了。

    想到这里,他又岂能不对李阳感激涕零。

    不过,对于李阳将首功记在章邯的头上,众人倒是没有任何异意,毕竟掳掠百姓来负责运送畜产,确实是他的主意,如果没有这个主意,也不可能短短几天时间,就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

    所以,大家反倒是觉得李阳这个人,为人公正,不偏不倚,更不会自己贪功,简直就是一位才华与品德兼具的主帅。

    “主帅,接下来可有何安排?”王离问道。

    众人也唰的一下,全望向了李阳。

    大家心里都明白,此时的匈奴只剩两万残兵了,所以接下来就是统一匈奴的最后时刻。想到这里,大家就感到全身热血沸腾,无比兴奋。

    李阳扫视了一眼众人,见大家战意正浓,于是笑道:“原本,本帅计划用一个冬季的时间,统一匈奴。不过……如今看来,一个月足矣!”

    众人连连点头,早已忘记了当初自己还嘲笑过李阳的“年内统一匈奴”一说。

    李阳接着道:“本帅决定,乘胜追击,半月,最多半个月,统一匈奴!”

    “大秦威武,秦军威武!”

    众将一听,大喜,纷纷慷慨激昂的齐声呼道。

    “主帅,末将愿领五万铁骑,一举歼灭匈奴!”章邯立即出列,请战道。

    众人一听,哪里会同意呀。

    你他娘的已经获得了一个首功,现在是统一匈奴的最后一战,你还想独占功劳,你他娘的怎么不上天呢?

    当下,王离就第一个不同意,道:“章将军,你这就不太厚道了,难不成让弟兄们都在旁边替你呐喊助威吗?”

    众将点点头,义愤填膺的道:“没错,章将军,你总得给我们大家喝点汤汤水水吧?”

    章邯嘿嘿一笑,也知道自己太心急了,于是道:“我等还是听主帅的安排吧!”

    众将立即全都望向了李阳。

    “哈哈哈!”

    只见李阳却仰头大笑了三声,然后道:“看到诸位皆有一腔报国之心,本帅心甚喜。”

    说完这话,接着他话峰一转:“虽说,匈奴已是不足为惧耳,但是他们依旧尚有十万百姓,如若集结起来,兵力亦可达三五万之数。本帅且问你们,就算你们领五万大军前去,可能做到全迁其主力?”

    章邯刚想说能,可是话到嘴边,却愣是没敢说出去。

    是啊,草原骑兵对战,与攻城不同,如果没有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形成合围这势,就很难全歼敌方的主力。

    因为只要匈奴的主力,只要见势不妙,便会逃窜而去。

    这就和当年蒙恬对匈奴用兵一样的结果了,哪怕给你两年时间,也歼灭不了他们。

    见众人一时语塞,李阳笑道:“此次决战,绝不是为了打败他们,更不是为了驱逐他们,而是要全歼其主力,亦或收降其主力。故而,此次必须以优势兵力,对其主力形成合围!”

    众人听到这话,无不点头赞成。

    其实,李阳是真的担心冒顿带着主力逃跑,毕竟草原边疆实在太辽阔了,你根本没有那么多秦军派去守,一但冒顿带着主力回到草原,甚至就有可能将六十万百姓转瞬间变成他的人,所以,为了除去这隐患,必须保证匈奴主力无法逃窜,或者说必须保证斩杀冒顿这个人!

    这时,有一位将领道:“冒顿只剩两万残兵,辽阔的草原上,想将他寻出来,也非易事啊。”

    众人纷纷点头。

    李阳却不以为意的道:“这个倒不难,此时草原已被我秦军扫荡一空,他们若想活命,唯有一条路,那便是回狼居胥山以北的极寒之地,只有那里才有最后的兵源和畜产。”

    从人一听,双眼一亮,惊呼:“对呀,我们只需要举大军对狼居胥山以北,来一个合围大扫荡,必能将其全歼!”

    李阳点点头:“正是如此!”

    说到这里,李阳立即正色了起来,发号施令道:“王离、章邯!”

    “末将在!”王离、章邯立刻出列。

    “王离为主将,章邯为副将,命尔等率二十万大军,对狼居胥山以北地区,合围扫荡,这次必须给本帅一举灭了匈奴!”李阳厉声道。

    “喏!”

    王离带着众将,一齐领命,声势震耳。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将?

    次日,王离率二十万大军,自长城大营北上,经河套(今内蒙古后套及其以东至包头市,黄河南岸的伊克昭盟北部地区),二十万大军换上日前扫荡回来的战马,然后过阴山,千里直奔狼居胥山以北……

    这是一次决定最后胜负的征战!

    这也是数百年来,中原对北方草原最深入的一次远征。

    奔袭千里之遥,直至匈奴的极寒边地,瀚海(今贝加尔湖一带,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

    这一次远征,也注定了将被载入史册,历史永记。

    而在长城大营,李阳自己留了三万大军,镇守长城大营。

    之所以要留守大营,这是为了防止万一。

    万一冒顿一早料到秦军会举大军追杀光至狼居胥山以北,故而反其道而行,也来一个乘机偷营怎么办?

    所以,长城大营必须留守三万大军,以策安全。

    反正,如果李阳是冒顿的话,肯定会趁秦军北征之时,乘长城大营空虚,而反夺秦军大营,亦或反夺河套的那六十万百姓及畜产。

    如果真这样,显然就能将战局扭转乾坤。

    只不过,李阳虽然有此防备,但却并不认为冒顿会有这么丧心病狂的想法,毕竟不是谁都能和自己一样敢赌。

    特别是冒顿,如果他赌输了,就会输掉全部。

    所以,冒顿应该是会回狼居胥山以北,只有回了那里,他才有兵源,有补给。

    …………

    在王离率大军远征之时,应李阳在捷报中的请求,从朝中调往东胡主导郡县置设的萧何,也赶到了长城大营。

    “恭喜院长,贺喜院长,北征数日,立下不世之功,震惊朝野!”

    萧何一到见到李阳,便笑呵呵地道起了贺。

    北征数日,立下如此功绩,确实值得一贺,这倒并非是拍马屁。

    李阳见到萧何,自然也是心中甚喜,笑道:“此次北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战果丰硕,亦是出乎本院之预料。怎么,朝中对此也非常震惊么?”

    萧何心想,这样的战果,连你自己都意外,朝中能不震惊么?

    当下,赶紧道:“朝中何止震惊,众人听闻您不仅将匈奴掳掠一空,而且还把东胡给统一了,无不惊倒一片,就连陛下也是半天没有回过神来,直道待院长凯旋之日,要率百官城外相迎。”

    “哦?哈哈哈!”

    李阳听到这话,心中大喜,虽然没能亲眼见到朝中大臣们的震惊表情,但却也能想像得到那个画面,不由道:“能得此战果,也皆靠陛下之信任。”

    做为一名穿越者,李阳深知功越高,越不可居功自傲的道理,因为历史上死在“居功自傲”上面的人可不少啊。

    萧何笑了笑,自然知道李阳的想法,于是也就不再夸赞,改而问道:“对于东胡郡县置设,院长有何计划?”

    李阳点点头,接着就把利用郡县制,分化东胡部族的想法讲了出来。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萧何的双手赞同。

    萧何处理内政,那是一把好手,李阳也十分放心将此事交托于他。

    聊完了东胡的事情,萧何便把九原郡的急奏转呈给了李阳。

    九原郡突然迁移了六十余万匈奴百姓,这对九原郡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

    因为李阳也是从东胡刚回来,事前也不知晓王离、章邯竟会掳掠匈奴百姓,所以对于九原郡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去处理。

    此时,见到九原郡的急奏,于是立即在急奏上批示八个字:妥善安置,青壮入伍。

    这六十多万的匈奴百姓,既然掳掠到了秦国,自然就是秦国的百姓,所以须妥善安置,以待王离他们那边彻底将冒顿政权灭亡之后,这些百姓便可以重新迁入草原,利用郡县制,彻底的让草原稳定下来。

    当然,为了杜绝隐患,这六十多万匈奴百姓里面的青壮,也必须征入军伍,以此弱化匈奴民族的威胁。

    写下了八个字的批示,李阳就有些头疼了。

    安置百姓,可以让九原郡郡守负责,但征兵组建匈奴新军的事,还必须派一位将领过去才行。

    要知道,六十万的匈奴百姓,其中青壮少说也有三五万,可是眼下的长城大营,都尉以上将领全都随王离出征匈奴了,可以说是近乎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如今的长城大营,只有六位中级将领,皆是都尉。都尉,能担得起如此重任吗?

    李阳可不太有那个信心。

    秦军的都尉,统领一营,三千兵,突然要派去组建三五万人的新军,这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干得来的。

    正在这时,一位都尉来到议事厅外,报道:“主帅,末将有事禀奏。”

    “何事!”

    李阳招了招手,示意其进来。

    这位都尉,非常年轻,大概二十来岁,长得是气宇轩昂。

    都尉入厅,行了一礼,道:“启禀主帅,如今我二十万大军随王离将军远征匈奴,末将担心冒顿反其道而行,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