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他们的致命短处。”
“哦?”
这一下,王离微微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发现,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这时,李阳接着道:“没有城池保护,加上他们以游牧为生,不事耕种,所以皆靠畜产过冬,而这些畜产,皆在没有城池保护的草原旷野之中。诸位不妨试想一下,我军在冬季,大举扫荡草原,略尽畜产,匈奴岂能不陷于绝境乎?”
听到这里,王离都愣住了,因为他已经隐隐预感到此策的妙处了。
不仅是王离,其他将领,在此时也纷纷皱起了眉头。
“我军略夺畜产,他决战乎?不决战,畜产尽失,决战乎,我军有备而来,他们必亡。如此一来,他就算游离机动,又奈我何?”
李阳讲到这里,一笑。
众人全都傻了。
因为李阳说的实在是太对了,简直有一种让人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的感觉。
是的,以往征战匈奴,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他们打不过就逃,所以才造成一种“匈奴可驱,不可灭”的定论。
而如今,改为略夺畜产,那就是逼他们决战了。
也就是说,只要盯住了他们的畜产,他们就没办法逃了。
要逃,他们就没办法过冬。
想到这里,王离忍不住大赞一声:“妙啊!此计甚妙!”
李阳笑了笑,道:“我军大举扫荡草原畜产,与其被杀,我想他们必会舍去畜产,而逃命。故而,当我军扫荡略尽他们的畜产之后,最终陷于绝境的匈奴唯有两个选择,其一,与我军最终决战;其二,不战而归降于我大秦。而这一切的胜负,一个冬季便可见得!”
这一刻,大家都惊呆了。
他们对付匈奴十数年,就没有想到过还可以这样来对付匈奴人。
这条计策,简直就是把匈奴的命脉,捏的死死的啊!
想到这里,大家无不诧异地看向李阳。
这时,他们终于发现,刚才是自己小看了李阳,这个人,简直就是一个天才啊!
顿时,大家纷纷行了一礼,齐道:“主帅妙计,我等心服口服!”
………………………………
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阳的传闻
大家是真的佩服李阳的聪明才智,一条简简单单的计策,匈奴的长处就变得荡然无存了。
原本行动自如的游牧民族,是战是逃,主动权全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可是在李阳的这条妙计之下,转瞬之间,他们就彻底的变成了被动。
在战场上,主动与被动的转换,这对常年与匈奴交战的这些长城大营将领来说,可是意义十分的重大。
要知道,以往与匈奴的交战,交战的主动权,皆在匈奴的手里。
我方长途奔袭草原,寻找匈奴主力,本来就十分的不易。
可是,就算如此,每每寻觅到了他们的主力,但是能否与他们的主力决战,主动权也不在我方的手里。因为,他们没有城池,不像当初的六国征战那样,你不战,我方便会主动攻城。而在草原上,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只要是战机于匈奴他们不利,他们的主力便会在这广阔的草原上逃窜,而我方只能驱赶。
反之,如果匈奴主力愿意决战,那么战场的形势必是于匈奴有利。
总之,我方与匈奴长年的征战当中,我方永远都是被动的。
这直接导致了两个无奈的结果,一是只可驱,不可灭。二是,无法像征战六国与征战百越那样,可以靠通过占领土地,而统一他们。
毕竟,就算你把他们暂时赶出了草原,但是大秦却没有那么多的军队,去镇守这无力的草原,所以草原依旧还是会变成他们的驰骋的天地。
而如今,李阳的计策,就恰恰的改变了这一无奈的局面。
完全是反其道而行。
不为寻找其主力,更不为杀敌,只为了抢夺他们的畜产,因为在冬季,匈奴失去了畜产,就等于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这样一来,我军只要准备好主力,等着他们来决战便行了。
李阳的计策,可以说是硬生生的将敌我两方,完全对调了。以前是我方想寻他们决战,现今,换成是他们想寻我方决战。
想到这里,王离等人简直要高兴到跳起来。
同时,他们心里也在想,难道这位国政院的院长大人,真的是个拥有通天之智的神通人物?
在这一刻,大家都对李阳这个人,刮目相看了起来。
没办法,对于李阳这个人,大秦境内,那是传闻众多啊,褒贬不一。
而在军中,也是流传着大致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李阳这个人轻狂自大,装逼吹牛,嚣张至极,乃一狂徒是也!
另一种说法就有些嚣张了,说李阳乃是仙人弟子,商鞅、张仪等辈见到他,都得喊一句师叔。其独具通天之智,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兵法集大成,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变幻莫测,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深谙治世之法,奇妙莫测,乃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
当然,就是因为后一种说法实在是太过嚣张,太像吹牛逼了,所以大家都相信第一种说法。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一开始才会认为李阳是在吹牛逼。
不过,如今看来,很显然第一种说法是错的。
难道……
第二种说法才是对院长的真正评价?
想到这里,大家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时,大家想起了半年前,李阳当初率五百兵到南方平乱,三日连克两城。
如今看来,那一次院长恐怕靠的并不是运气了,而是院长凭借变幻莫测的布阵行兵,造就出来的这一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啊。
他们又自问自己,如果只率五百兵,是绝无可能做到这种战绩的。
想至于此,众人无不一脸敬仰的看着李阳。
不过,李阳自是不会想到,自己一通计划讲下来,这些家伙会有这么多的内心戏。
见到众人一脸佩服的样子,他只是笑了笑:“谢诸位将军谬赞,此计策能得诸位将军一个妙字,本帅也就放心多了。”
谦虚!
院长实在是太谦虚了!
听到这话,众人连连拱手道:“院长不必过谦,您智慧通天彻地,兵法更是集大成者,六韬三略,变化无穷,我等皆自愧不如啊。”
李阳:“…………”
这他妈什么情况?
老子不就是说了一个小小的计策吗,怎么就变成兵法集大成了?而且还六韬三略,变化无穷,这马屁拍得,比李由他们还厉害了!
李阳看了一眼李由,心想,难道是这小子给这帮人透过气,说自己喜欢听人拍马屁?
李由一脸懵逼的看着李阳,不明所以。
“主帅,如今妙策已出,请主帅下达作战任务,我等恭候调遣!”
对李阳的计策,王离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立刻上前请令。
其余众将,也纷纷出列,齐道:“请主帅下达军令,我等恭候调遣!”
李阳一愣,原本还很担心自己难以让这些将领们听令,而如今看来,这些人倒是很乖巧的嘛。
想到这里,李阳一笑:“诸位不必着急,正所谓,先礼后兵,待明日本帅出使匈奴之后,我们再出兵不迟啊。”
“啊?主帅要出使匈奴!”
一听这话,众人一惊。
王离赶紧道:“主帅,出使匈奴,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此,万万不可啊。”
众将也担忧道:“是啊,我大秦与匈奴乃是敌对关系,还望主帅三思!”
李阳笑了笑:“诸位放心,我大秦军威,早已深入匈奴之心,本帅量他们也不敢动我丝毫!而且,出使匈奴,是为了劝降,虽说他们暂时必不会归降,但是一但我们将他们的畜产夺尽,他们内部必会有人生出归降之意,届时,其内部必乱,于我有利。”
众人听到这话,对李阳更是佩服。
军事谋略与心理战略齐出,用兵如此,果然是韬略俱全。
王离赶紧道:“既然主帅非要出使匈奴,那末将便率二十万大军,压境三百里,威慑匈奴,以此保证主帅之安全。”
李阳摇了摇头:“没这个必要,本帅想匈奴是不可能敢主动引起战争的。”
王离道:“不派大军前往,我等怎能放心,还望主帅答应末将之建议。”
李阳见王离一副不答应就不罢休的架势,知道拒绝的话,肯定是不行了,于是只好道:“好吧。不过二十万大军便不用了,这样吧,让韩信派五万铁骑,压境三百里便可。王将军,你还是坐镇大营,替本帅在后方主持大局方妥啊。”
王离点点头:“既如此,末将领命。”
(本章完)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冒顿
就在李阳在长城大营商议着出使匈奴的时候,在河套以北的阴山山脉里,匈奴单于冒顿,此时却是在勃然大怒。
匈奴的单于庭,是一座十分小的王城,叫头曼城。头曼单于就是以这里为中心,建立了北方民族第一个国家政权……匈奴国。
所谓的王城,其实并非是中原意义上的城池,其实就是一个营寨。
“东胡王,实在是欺人太甚!”
在单于庭的庭帐内,二十多岁的冒顿单于,穿着一身裘衣,气得是怒火中烧。
在他的下面,此时有一名东胡王派来的使者,正一脸趾高气扬的样子,轻笑一声,道:“冒顿单于,你可不要气坏了身子,我王只不过是要你一点点土地,你却如此大动肝火,难不成冒顿单于是不想给么?”
此时,如果李阳在的话,肯定会卧槽一声,这不就是历史上东胡王夺地的事件么?
是的,历史上,冒顿即位不久,东胡王乘其立足不稳,遣使索要单于千里马。冒顿为麻痹东胡,不顾群臣反对,将千里马送给东胡王。东胡王得寸进尺,又提出索要单于阏氏,冒顿左右皆非常忿怒,请求出兵攻东胡,但冒顿仍满足了东胡王的要求。东胡王认为冒顿软弱可欺,不再将其放在眼里,于是愈来愈骄傲。
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空地,没人居住,这地方有一千多里,双方都在这空地的两边修起哨所。东胡便又派使者向冒顿所要那块千余里的空地。
冒顿征求群臣意见,群臣中有人说:“这是被丢弃的空地,给他们也可以,不给他们也可以。”于是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可给他们!”于是冒顿杀掉了那些说给东胡空地的人杀了。立即上马,命令国内如有后退者就杀头,于是他率军向东袭击东胡。
东胡最初轻视匈奴,因此没做防备。等到冒顿领兵到来,一开战东胡就大败,东胡王也被消灭,匈奴俘虏掠夺了东胡近百万的百姓和牲畜财产。
凭此一战,匈奴顿时实力翻倍,于是又乘胜发兵,向西驱逐走月氏,向南吞并楼烦等部落,还收复了被秦国蒙恬夺取的匈奴领地,占领了秦朝北部的部分地区,经过一系列的大征伐,北方各族无不臣服匈奴,至此,冒顿雄踞大漠南北,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
也就是说,此刻在单于庭帐内发生的这件事,正是匈奴在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
书归正转。
看到东胡使者那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冒顿眼睛微眯,杀意顿起。
不过,他暂时先忍住了,道:“东胡王要千里马,本单于给了,他要我的一个阏氏,本单于又给了。如今,他居然变本加厉,索要我匈奴的土里,这不是欺人太甚,是什么?”
东胡使者冷笑一声:“哼,那块空地,本就存在争议,冒顿单于凭何说那是你匈奴的土地。我王命我来取地,你给是不给,不给的话,我东胡十万大军必来攻你,届时要的可就不只是那点空地了!”
不得不说,东胡使者点有嚣张。
不过,他也是有嚣张的底气。
前两次,要马,要王后,冒顿也是不高兴,但还不是乖乖的给了,这一次,他相信冒顿依旧会在东胡十万大军的军威之下,栗栗发抖,然后将空地双手奉上。
果然,此话一出,冒顿就立刻哑火了。
他沉吟了一下,好像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转头问向庭帐中的臣子:“诸位大臣,今东胡又要我匈奴土地,你们觉得如何是好?”
看见冒顿那一脸焦虑为难的模样,东胡使者得意的笑了起来。
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冒顿就是个软脚虾,这次要回一千里的土地,回到东胡,少不了王的重赏……
想到这里,东胡使者差点都要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