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全面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世纪全面战争-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群装备五花八门的起义军,跟随着各自的领袖,开始向伦敦市市区进发。
  主要分为两路,一路朝着帝国近卫军控制的军火库方向进攻,一路朝着伦敦市市政府进攻。
  “解放伦敦,打倒帝国主义,不列颠必胜!”
  起义军高举着曾经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米字旗(现在的英格兰及加拿大联合王国的国旗在战败时,被李维要求换成了枫叶旗,被英国人视为奇耻大辱)。
  米字旗代表了英国人民最巅峰的时期,也是距离世界霸主最近的时期。
  尤其是这些少年时经历过那个辉煌时期的英格兰青年,无不向往着那个时期英国的辉煌。
  起义军中不少人,都是从隔壁的英格兰统治区过来参加起义的。
  可以说,这一次不列颠青年党的起义,将隔壁的英格兰政府拖下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英格兰加拿大联合王国虽然暗中支持过不列颠青年党,但他们从未想过在李维有生之年发动革命,只能说支持革命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不可控的,具备太多意外因素。
  很多意外甚至会危害到幕后金主的利益。
  就好比当初得到老美支持的萨达姆,翅膀硬了以后立马开始自立门户,让气急败坏的老美不得不亲自下场收拾这个叛徒。
  或许连加拿大国王也没想过,他们支持的不列颠青年党能发展的如此迅速,短短几年时间,就把伦敦市的民兵团和警察部队渗透到那种地步!
  这里面固然有帝国近卫军放纵的原因,但绝大部分还是不列颠青年党的地下活动给力。
  市区内的临时炮兵阵地上,几十名帝国近卫军士兵证摆弄着五门1820式榴弹炮。
  1820年是欧罗巴联邦帝国第一批经过李维检验合格,并完成生产线列装的新式武器换装的那一年,所以帝国近卫军乃至地方武装部队使用的很多武器,都是1820命名的。
  李维在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产量最多的单兵步枪后,其他那些武器都习惯性用年限来命名,除非是李维记忆中,在上辈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器,才会照搬上辈子的名称。
  虽然帝国科研中心中,躺着不少更加先进的武器,不过考虑到列装的成本和研发新式武器的速度,李维并没有进行列装,或者仅仅只是进行小部分列装。
  毕竟在实验室里研发出成熟样品,和铺设生产线换装,消耗的资金是完全两个概念。
  现在帝国近卫军的武备已经达到李维上辈子那个世界线的一战前水平,下一次换装估计要等到足以大规模生产二战装备的时刻。
  理所当然的,李维也听从小白的建议,在完成一战时期武备列装时,就开启了多元宇宙诱饵的抛射。
  也就是说,异界来客随时随地会主动投放到李维所在世界的标定大陆。
  在面对新的威胁前,李维自然要把家里的垃圾打扫干净。
  李维相信,经过一次大屠杀后,英伦三岛的其他民族应该不会再跟着革命党送人头了。
  没有民众的支持,所谓的革命党其实跟邪教组织差不多,不成气候。
  炮兵阵地和前沿阵地之间,一直有数匹快马传递消息,榴弹炮的射角很快就调整好,等待友军部队的指示开炮。
  没多久,起义部队就遇到了帝国近卫军构筑的街垒防线,一挺挺手摇式加特林机枪搭在沙袋和建筑物的房顶上,对准了云集而来的起义军。
  这还是起义军第一次看到手摇式加特林!
  欧罗巴联邦帝国已经取得世界霸主地位,李维又采取了攀科技的经济发展路线,自然没有什么对手值得帝国近卫军使用手摇式加特林机枪。
  至于一直被帝国近卫军殴打的非洲黑人部落,连燧发枪时代的帝国近卫军都扛不住,更别提装备了查尔斯三式步枪的帝国近卫军了……
  手摇式加特林机枪对弹药的消耗太过突出,所以并没有被运用在非洲战场,原始的黑人武装不值得欧罗巴联邦帝国倾斜太多弹药。
  “不列颠的战士们,前进,碾碎帝国主义的走狗!
  不列颠万岁!”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
  嘹亮的《国际歌》再次响起,这首歌很容易催发出人们内心深处得爱国情操,已经成为起义军的军歌了!
  走在前面的起义军士兵,人人手持火枪或查尔斯三式步枪,昂首挺胸,就差踢着正步向前走了!
  他们目光坚定,嘴巴不断开阖,呐喊着自己的民族之心!
  而对面在影视剧里妥妥反派角色的帝国近卫军军官,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双方的距离,随后猛地拔出指挥刀,向前突然挥下:“开火!”
  熟练的机枪手开始缓缓摇动手摇式加特林机枪的手柄,十根枪管开始匀速转动,喷洒着这个时代难以想象的弹雨。
  兔兔兔兔的声音不绝于耳,唱着国际歌,组成密集排枪方阵前进的起义军,如同麦子一般,在一蓬蓬绽放的血花中倒下。
  不知道是因为《国际歌》的情绪节奏太过昂扬,还是不列颠青年党的起义军都是愣头青,他们竟然硬生生顶着几十挺手摇式加特林机枪大步向前,丝毫看不到崩溃的迹象!
  就在这时,帝国近卫军后方突然响起隆隆的炮声,一发发榴弹落在起义军的人群中,各种人体零部件不断在爆炸中掀飞。
  这一刻,再多的勇气,再嘹亮的《国际歌》也无法拯救起义军,他们整个密集的方阵被来自天上的榴弹,来自前方的机枪弹雨,撕扯成了血色的碎片!
  随着第一个人转身扔掉手里的武器逃跑,这场伦敦起义迎来了意料之中的结局。
  起义军崩溃之际,前沿阵地的军官们站起来,再次挥舞着指挥刀下令道:“为了皇帝陛下,冲锋!”
  “李维大帝,万岁!!!”


第375章 甩锅总督
  “该死!
  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不列颠青年党!
  他们为何这么快就起义!
  起义也就算了,才两天功夫就被人打得大败亏输,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给我们留下!”
  英格兰总督鲍尔在总督府中,愤怒的咆哮着。
  他昨天才刚刚下达了军队动员令,今早就收到了不列颠青年党数万起义军队伍,被区区一个团的帝国近卫军歼灭大半的消息!
  传闻,伦敦市市区边缘的战场,已经被起义者的尸体和血液铺满,宛如修罗地狱一般。
  而帝国近卫军的伤亡,仅仅只有8个人!
  数字非常准确,就是8个人!
  就算这数万起义军没有多少火枪,也不至于打出如此悬殊的伤亡比吧。
  起义军甚至连军营和市中心的边都没摸到……
  远在北美加拿大地区的国王还不知道消息,但作为英格兰的总督,鲍尔自然很清楚不列颠青年党的失败意味着什么。
  就在这时,一名侍从官突然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一边递给鲍尔一边说道:“这是欧罗巴联邦帝国公使递过来的申请书,他们希望我们配合他们的近卫军,清查逃入英格兰总督区的不列颠青年党叛乱分子。”
  “什么?”
  鲍尔连忙将文件打开,确认上面的公使公章后,脸色顿时变得苍白。
  他没想到,欧罗巴联邦帝国竟然这么快就要派遣军队进入英格兰总督区!
  什么配合抓捕不列颠青年党分子,不过是个借口罢了,那些可怕的帝国近卫军真要是进来了,天知道他们会待多久!
  毕竟何时抓光不列颠青年党叛乱分子,还不是对方一口说了算?
  更何况,不列颠青年党叛乱分子有多少人跑了进来,这数字就是个迷,只要帝国近卫军想要,他们完全可以在英格兰总督去赖着不走,一直抓人!
  请佛容易送佛难啊!
  “总督大人,欧罗巴联邦帝国伦敦首都区的驻军团长卡塞雷斯上校,正带兵与我们边境的部队对峙,他们只给我们24小时考虑时间,否则将会把英格兰总督区视为对不列颠青年党的支持者……”
  某种意义上,卡塞雷斯上校的言论是正确的,不列颠青年党的最大幕后金主确实是英格兰总督区的资本家们。
  当然,不列颠青年党自己恐怕都不知道,因为那些英格兰资本家很多人都不是以英格兰人的名义援助。
  有用北美名义的,有用印度国际名义的,更奇葩的是利用黑人反帝反封建名义的……
  也不知道这帮资本家是在侮辱不列颠青年党的智商,还是在蔑视欧罗巴联邦帝国密谍司暗探的智商……
  当然,这种拐一个或好几个弯援助的方式,还是比较有好处的,至少欧罗巴联邦帝国的情报机构,很难确认具体的资本家身份。
  而且援助的资本家几乎都已经将老家迁移到加拿大地区,英国的衰败最大的受益者是李维政府,第二大受益者就是加拿大的移民了。
  因为随着英国王室的迁移,加拿大地区在近五年来获得了充沛的资本注入,工厂如同雨后春竹一般冒出来。
  这个时代的英国最值钱的并不是他们的殖民地,而是他们掌握的金融资本财富,和大量的熟练技工!
  这些东西在欧洲大陆上的优势不算突出,但放在北美那就是从天而降的大馅饼!
  “24小时,我们连往加拿大汇报的快船都无法传回消息!
  欧罗巴联邦帝国的人,是铁了心要宣战么?”
  鲍尔总督说完后,总督办公室内针落可闻,全都低头不语,意思很明显。
  即便欧罗巴联邦帝国要开战,英格兰总督区也毫无反抗力。
  或许,在不列颠青年党的起义军被屠杀之前,英格兰总督区的军队还有信心与英伦三岛并不多的帝国近卫军一战,但在见识到了帝国近卫军列装的新式武器的威力后,英格兰总督区的军队里面,已经开始弥漫悲观的失败主义思想。
  这一次不是畏惧帝国近卫军悍不畏死的作战精神,而是他们手里那收割人命的利器!
  甭管不列颠青年党有多么无脑激进,但他们有一点还是能获得英格兰总督区军队认可的——那些不列颠青年党的满腔热血。
  那些被极端民族主义洗脑的英格兰青年,很多人是真的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想法拿起武器,甚至勇敢到可以顶着枪林弹雨前进。
  然而,就是这么一支放在任何时代都堪称勇武的起义部队,却被帝国近卫军利用榴弹炮和手摇式加特林机枪轻松搅碎……
  在伦敦镇压战役结束后,英格兰总督府的人就知道,人海决定一切的战争模式改变了。
  以帝国近卫军那恐怖的机枪配备率,谁能冲破他们的火力网?
  更不用说帝国近卫军的火炮性能,足足超越英格兰总督区驻军一个时代!
  “召集总督区内阁会议,这么大的事情已经不是我一个总督能决定的了……”
  无路可退的鲍尔,最终选择了将黑锅甩给大家。
  他不想成为英格兰的罪人,所以鲍尔要举行全民公投,要让大家来决定英国在英伦三岛上最后地盘的去留!
  若是英格兰总督区的上下阶层愿意跟欧罗巴联邦帝国作战到底,鲍尔自然可以动员每一个英格兰人上战场和为战争服务。
  若是不然,鲍尔也可以用这是英格兰人民的意志为推脱,主动引咎辞职。
  至少,丢掉英格兰总督区的责任,鲍尔可以卸去一大半。
  很多时候,民意就是用来给政客背锅的。
  总督内阁会议,其实就是鲍尔让政府各阶层通知整个英格兰大区,进行全民公投去向!
  当然,时间上是肯定不允许的,所以鲍尔只是利用全民公投,将烫手的总督大权递交出去,自己则退居幕后,装成一位遵循民意的‘无权总督’。
  总督府大权则被鲍尔交给了临时成立的英格兰临时民意内阁政府。
  在全民公投出结果前,由社会各界的名流和资本家共同执掌。
  当然,由于现在英格兰总督区的大资本家都跑了个精光,所以这个民意内阁政府真正有话语权的,还是那些社会中各种俱乐部和民间党派组织的发言人。
  这也正是鲍尔的目地,比起资本家,这些所谓的社会名流在民间的号召力更强一些。
  而鲍尔抛出来的名为权力的毒药,就是将这些民间党派人士推到前台的诱饵。
  开了几个小时的会议,将军政大权拱手相让的鲍尔,又命令媒体同步进行宣传,随后,自己则派遣心腹,跑到欧罗巴联邦帝国的伦敦市中找寻伦敦市长帕克,商议引渡投降的问题……
  鲍尔不是代表英格兰总督区投降,而是代表他个人的家族投降!
  因为鲍尔知道,双方爆发军事冲突后,英格兰总督区必败无疑,哪怕他把责任推出去,顶多也就是在历史书上好看一些,英国高层的人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知道鲍尔推脱责任的行径?
  如果鲍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