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全面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世纪全面战争-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一个人口亿万,正规军过百万的庞大帝国,在有战争准备的情况下,一个行省的首府之地正规部队过万是很好理解的。
  若是远东地区的不列颠远征军自称歼灭十万八万的清军,或许是在扯谎,但仅仅只是歼灭过万人,这个数字应该没有多少水分。”
  军情总局局长马尼德理性分析道。
  “也就是说,一直被欧洲忌讳的远东帝国,不过是一头纸老虎?”
  李维目光锐利的扫向在场的内阁大臣。
  这时候,海军大臣站出来说道:
  “陛下,我们的海军军舰正在全力建造,用不了两年时间,就能拥有跟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地中海舰队一决高下的实力,那时候我们也将拥有三艘一级战列舰!
  不过,在解决不列颠这个头号敌人之前,我们还没有能力向远东地区投放大量军队的能力。
  强行投送的话,海上运输线将时刻处于不列颠皇家海军的威胁之下。”
  “我知道,在解决不列颠人之前,我不会对海外殖民地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要是被不列颠的皇家海军轰沉几艘运兵船,那就太不值当了。
  不过,现在伦敦政府的精力投放在远东地区,对罗马帝国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可以让我们多做一些事情。”
  “陛下,如果帝国贸然向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等欧洲国家宣战,伦敦政府必然会强行终止远东地区的战事,将目光重新投放到欧洲大陆上。”
  似乎察觉到什么的外交大臣谏言道。
  这时候的罗马帝国正在全力扩建海军和消化第四次反法战争的胜利果实,开战的话这一切都得停下,而且那些正在舔舐伤口的欧陆国家,必然会不惜血本的将资金砸在支持罗马帝国内部革命势力身上。
  而不是如同现在这般,将财政收入运用在国内生产和军事改革上面。
  现在欧洲各国,经历了惨痛的战争失利后,国内都进行了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灭国危机最大的普鲁士王国改革幅度最强。
  全民动员机制已经被普鲁士王国彻底点亮,并利用政府强权不惜违背老百姓的意愿,进行强制性预备役训练!
  而国内的军工厂,丝毫没有因为战争结束而降低产能,还跟战争期间一样,不断生产武器弹药,用来给大规模的预备役民兵训练使用。
  军队虽然裁撤了不少(否则就没人种地和去工厂干活了),但那些裁撤的士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退役,他们只是被安排了非战争时期的工作而已,并且各地地方政府都进行了监管,保证战争爆发后裔最快的时间征召他们入伍。
  监管的方式很简单,每隔一段时间就召集该地区的老兵们进行军事训练,既保证了他们不至于忘掉军队中的作战能力,还可以定期清查‘逃役老兵’。
  普鲁士王国的尚武民风,才让普鲁士王国这种不人道的预备役军事制度得以持续下去,却没有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
  当然,这种全民预备役的模式也不是没有后遗症,至少饱受重创的林登万兄弟会,在普鲁士王国额外加收的军用税收和强制预备役政策下,恢复发展得十分迅速。
  这个时代的民族主义可没有完全觉醒,很多普鲁士国民觉得他们在和平期间身上的负担,丝毫不比战争期间轻,并且还要定期参加没有军饷报酬的预备役民兵训练,浪费工作赚钱的宝贵时间,感到十分不满。
  当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有人参加那些宣传革命思想的林登万兄弟会。
  普鲁士王国也是现如今的林登万兄弟会,唯一的主要发展地区。


第344章 内部改革
  自然而然的,普鲁士王国的这种改革导致他们的财政压力极大,即便裁撤了战时的大半陆军,民众的负担仍然十分沉重,时间一长肯定受不了。
  普鲁士王国这是做好了跟李维控制下的罗马帝国爆发全面战争的准备,并且毫无余地的程度!
  比起普鲁士王国,其他国家的改革程度就没有这般激烈的,主要是没有那个条件。
  但也多多少少增加了军事预算。
  这里面,只有俄罗斯帝国没有增加军费预算,因为真的没有多少钱去充入军费了……
  穷困潦倒的俄罗斯帝国甚至玩起了强盗主义,开始对东面的临近国度敲诈勒索,不给钱的话就直接排除哥萨克去抢劫。
  占领是不可能占领的,俄罗斯帝国没有足够的军费去支付征服成本。
  唯有抢劫和逼着那些弱国纳贡,可以让俄罗斯帝国有利可图。
  俄罗斯帝国在此时的国际威望还是很高的,并且中亚还维持着独立的游牧民族组成的国家,对俄罗斯帝国的畏惧已经刻印到骨子里,他们早就被俄国人打服了!
  所以,真正起来反抗俄罗斯帝国的中亚主权国家没几个,俄罗斯帝国连哥萨克都没有派出,就完成了粗糙的纳贡体系。
  当然,这对于庞大的俄罗斯帝国能有多少助力,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军情总局反馈回来的情报中,俄罗斯帝国并没有变强,还是原本那个老样子。
  没有了锐进改革的保罗一世,俄罗斯帝国在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下,再一次进入平稳发展期,军事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国内的经济却在逐步从战争损耗中恢复。
  对俄罗斯帝国而言,只要政府有钱,战争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邻居们都在发奋图强是有很大原因的,李维成立罗马帝国的刺激是其一,后来扩编了几十万系统洗脑军队是其二。
  第三点则是伦敦政府的唆使。
  因为罗马帝国爆海军的方式刺激到了伦敦政府!
  一下子恢复了那么多造船厂,几乎同时开始建造木壳战舰玩起了下饺子游戏,伦敦政府能不感到威胁么?
  哪怕罗马帝国对外宣称是为了登陆小亚细亚地区,灭亡奥斯曼帝国。
  这纯粹是扯淡,真要是只是为了灭掉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依靠原本法兰西的老底子就够了。
  不过,罗马帝国成立后,原本的几十万附庸军队都遣散回家转职为地方警察和民兵队伍。
  这让李维政府账面上的军事力量看起来降低不少,即便有很多系统洗脑军队拉升军队数字。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节省财政支出。
  从此以后,李维将只使用系统洗脑的军队作为野战正规军使用。
  炮灰的使用则需要根据战局来定。
  因为随着那几十万附庸仆从军被遣散安置,关于希腊兵团团灭的悲剧结局也传扬开。
  没办法,当时那么多附庸仆从军士兵都看到了,总不能一起灭口吧。
  他们虽然没看到最后幸存的希腊士兵被处理掉,但他们看到希腊士兵是如何被作为炮灰顶在最前面,又如何成群结队的死在督战队的枪口下!
  别看这些附庸仆从军在战场上庆幸自己前面还可以顶着希腊人,但当这些人回家成为领死工资的打工人后,立刻变成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开始对街坊邻居诉说他们的所见所闻。
  这就是人性。
  不是说人人都是圣母,而是人人都有一颗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他人的‘圣母心’。
  理由则是‘为了正义’。
  如果不是罗马帝国有着严格的舆论管控,这种言论还会变的更加猖狂,直到上升为抨击当权政府。
  其实,对希腊炮灰兵团的使用,也确实太过不人道,哪怕是负责承担督战队任务,亲自动手行刑的附庸仆从军士兵们,也会感到良心不安。
  回家后就良心不安了!
  罗马帝国的宣传部联系了不少部门解决这个问题,才好不容易将对政府不好的言论压低到可承受的范围内。
  幸亏这个时代没有网络传播!
  当然,这也与现如今罗马帝国地多人少,还有大量的免费劳工,饿死人的现象有效降低有关,那些平民百姓不会被饿死,自然也不会提着脑袋去造反。
  无论统治他们的政府有多么残忍霸道。
  真正会感同身受的希腊人,又变成了极少数族裔,大部分还是被亚里士多德调教过的狠人,更不可能起什么幺蛾子。
  不过,李维得知这个消息后,觉得以后不能再继续大规模的将本土居民当作炮灰,让敌人杀戮的同时,再让自己人接着屠杀。
  否则,很容易引起大面积的民族仇恨!
  到了那时候,可就是革命党获益了!
  其实,希腊炮灰兵团的悲剧,各地的革命党也得到了不少好处,面见对罗马帝国政府的支持度越低,革命党的发展状况就越好。
  国外势力可从未断过对李维政府治下革命势力的支持。
  哪怕这些革命势力连一次像样的起义都没有发动过……
  这就是民族主义没有传播开的好处,单靠同情心和民众对政府的恶感,很难煽动太多人提着脑袋造反。
  法兰西大革命那般猛烈,是因为民族主义思想的觉醒!
  当然,民族主义思想这东西是不可能扼杀干净的,只能保持压制。
  这就需要一个强权政府,并且保证大多数人不会饿肚子,饥饿是革命思想蔓延的最佳温床。
  好在,到了1807年时,健忘的民众很多都已经在繁忙的生活中,将希腊兵团的遭遇遗忘。
  只要罗马帝国政府在今后的战争中,不再使用那种可怕的督战方式,希腊炮灰兵团的事迹将会随着一代人逝去而彻底被埋葬在历史尘埃之中。
  谁叫平民生活日常中,始终要为衣食住行奔波呢?
  或许,那些吃饱了饭喜欢思考的哲学家们,会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但在严格的舆论管控中,谁要是敢写宣扬革命思想的书籍,那就不是封书那么简单了,全家都得被抓起来吊在路灯上警示众人!
  除此之外,和平的这两年,罗马帝国也详细划分了语言文化区域。
  李维最开始是倾向于语言文化统一的,但在内阁的提议下,发现这么做阻力太大,还很容易引起民众反抗,给革命势力可趁之机。
  于是,李维只好采取较为温和的统一。
  在最敏感的语言文化区域上,粗浅的划分了三大区域——法语区、德语区、意大利语区。
  很显然,落后的巴尔干地区没有资格拥有独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化,这里也是李维最不担心爆发革命的地方。
  那里的人口和工业基础摆在那里,即便爆发革命也是送菜的命。
  法语区是李维的发家之地,总不能把法兰西语言搞没吧。
  那相当于自己放弃最支持自己的地区!
  如今法兰西人民的日子没有多少改善,但对李维的支持率那是蹭蹭暴涨,再加上媒体不停的渲染,李维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名副其实的英雄。
  这也是为何民族主义觉醒的法兰西地区,革命党势力自始至终都十分羸弱的原因,李维的个人声望实在是太高了!
  军事胜利不愧是最快捷增强政治声望的方式。
  而德语则是比较发达人口稠密的中欧民族的主体语言,李维没有特意去区分奥地利语、巴伐利亚语等等各种语言,而是统一归纳为德语,取自人口最多的方言为标准语言版本。
  李维要把中欧变成自己的基本盘,自然不能剥夺他们自身的语言,语音文化是人们最敏感在意的地方,毕竟文盲也需要说话交流,文化则代表着他们的传统习俗!
  这些东西的更改,自然要符合多数人口的利益,少数人口被削弱的话,则无所谓,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理。
  意大利地区北部是罗马帝国中数一数二繁华的地方,意大利人自然也被李维视为未来的基本盘,李维不需要厌战的意大利人去打仗,只要他们安稳生产提供国力就足够了。
  就此,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成为罗马帝国的三大官方语言,其他语言全部被列为不具备推广条件的地方方言。
  倒不是说禁止其他民族说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是在教育上不会对他们投入任何金钱资助,如果有私人和企业机构想要在地方民族语言投资教育事业的话,则会被密谍司的人找上门去……
  少数族裔你可以用家庭方式传播语言文化,但绝不能以集体学校的方式传播!
  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语言的统一,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德法意三种官方语言就会成为罗马帝国中类似通用语的语言。
  至于文化习俗,这玩意对帝国统一影响不大,保留地方特色反倒会成为未来的旅游焦点,倒是用不着去特意打击。
  不过,这三大官方语言仍然是有轻重的,作为帝王家乡语言的法语,自然是第一官方通用语,其次是德语,最后是意大利语。
  这种排序将会在行政考试和公务员选拔中凸显出来。
  不错,现在罗马帝国正式开启了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
  李维要从所有的控制区挑选有才能的人,反正他不用担心忠诚度的问题,真要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