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全面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世纪全面战争-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临时革命委员会没有人数限制,只要参加和支持了革命起义,并且手底下有人有枪,都可以加入到临时革命委员会中。
  当然,那些没人没枪但出钱的贵族和富商,也有资格。
  艾雷恩没有允许军阀萌芽的存在,第一时间就对林登万自由军团进行整编,等到城外的弗朗茨一世汇聚周边近卫军,抵近维也纳城池时,维也纳城中的林登万自由军已经拥有超过两万人的武装力量!
  哪怕这两万人就是两万名武装市民,包含着老弱妇孺,人手一把火枪都做不到,但人数摆在这里,维也纳城池各个防御节点都站满了人。
  除此之外,艾雷恩的人马还缴获了数十门各种型号的老旧火炮(新式火炮都被奥地利主力带走了),布置在各个城头。
  艾雷恩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队伍中有不少懂得操炮的人员,负责现场教导林登万自由军团的士兵操控火炮。
  当弗朗茨一世带着数千名皇室近卫军来到维也纳城外时,整个人都傻了。
  遍布城头的炮口,密密麻麻的人群,就连弗朗茨一世这个门外汉都看出来攻打维也纳城的艰难。
  只是,弗朗茨一世根本不敢拖延时间,每延长一天,维也纳城内的革命军就会多拉一批人参军。
  那些革命军完全不顾及维也纳城市的未来发展,各行各业的青壮都在拉拢的范围内,城内的商贸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摧毁,大量物资进入艾雷恩控制的革命仓库中。
  由于大批贵族和富商被洗劫,市场上的商铺几乎全都关门,维也纳市民们发现他们有钱都没有地方去花了,只能前往革命军开设的临时市场购买粮食。
  然而,这种临时市场的粮食价格非常高,想要平价买粮必须有家人亲属参加革命军才可以!
  一家必须出一个壮丁!
  除此之外,加入革命军还有很多好处,在军队中有免费的食物吃,还有固定军饷,战斗的时候还有额外的赏赐!
  艾雷恩明白革命思想不可能短时间内将人们洗脑,维也纳是一座保守的城市,除了革命起义的那批人外,其余人都得靠物质利益来激励士气。
  其实,就连革命起义时的暴民们,大部分也是被各自的首领用物质利益激励的。
  维也纳起义胜利后,艾雷恩为何要洗劫那些贵族和富商?
  就是因为革命起义时许诺出去的好处太多了,不抢劫这些贵族富商的话,革命军的信誉就会破产!
  自然而然的,后续的扩军也是靠着洗劫来的财富。
  其实维也纳城内的革命军此时就是出于‘虚胖’的亢奋状态,依靠的都是劫掠来的财货物资。
  革命思想外加物质激励双重猛药下,一群武装市民的士气膨胀得比正规军还高!
  因为他们认定自己是正义的!
  在正义的战争中还能获得高收入,还有比这更完美的经历么?
  然而,这种高昂的士气背后是庞大的物资支出,正规军只需要围困维也纳一段时间,等到维也纳城内革命军抢劫到的物资消耗殆尽后,不用攻打维也纳城内的革命军自己就会崩解……
  因为没有足够的物资发放,革命军颁布的各种军队优惠待遇就没办法执行下去,革命军的信誉破产后,革命思想激发的士气立马就会消散,自然也就没什么战斗力了。
  只可惜,现在弗朗茨一世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天知道前线的奥地利主力多久会得到维也纳被革命军攻占的消息,这种消息根本无法隐瞒,更不用说法国人肯定会有间谍故意传播这种消息。
  而得到维也纳被革命军占领消息的奥地利主力,还有多少士气对抗战斗力爆棚的法兰西国防军?
  奥地利军队可不是二战时期被极端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战争机器!
  说白了,奥地利军队是为皇帝打仗,若是皇帝被人撵出皇宫,维也纳成立新的政府,奥地利军队必然军心大乱。
  弗朗茨一世连后续的火炮部队都等不及(火炮运输很慢),就下令让皇家近卫军发起进攻。
  没办法,要是等火炮布置到位,至少还要浪费一天的时间,如今维也纳城内的局势可是一天一个变化,此时正处于上升期!
  维也纳城内还有很多平民家庭没有陷入粮荒中,等到大多数维也纳市民家中无粮,必然会有成群结队的维也纳青壮为了生活加入到革命军中。
  这个时代的平民家庭可没有多少余粮,没有市场购买粮食的话,维也纳的市民撑不了几天……
  这就是弗朗茨一世急着夺回维也纳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弗朗茨一世对皇室近卫军的信心。
  作为一直军事贵族组成的精锐部队,皇室近卫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至少,他们的士气很旺盛,除了缺乏实战经验外,挑不出任何毛病……
  皇室近卫军都是贵族子弟组成,护卫皇室的军事力量,只要奥地利帝国没有遭遇灭国危机,敌人没有打到维也纳城下,皇帝没有御驾亲征,他们都不需要亲临前线。
  自然不会有什么实战经验……
  前线列好作战队列的奥地利军官,得到命令后,抽出指挥刀,向前猛地挥下。
  “上帝与我们同在,为了皇帝陛下,进攻!”
  一片呐喊声中,一架架登城木梯被皇室近卫军的列兵扛着冲向城墙脚下的护城河……
  在他们身前身后,则是慢跑着准备用火枪掩护的火枪队。
  没有火炮的奥地利皇室近卫军,只能用最传统的方式攻城。


第290章 血腥的督战手段
  “开火!”
  挥舞着指挥刀,穿着足以迷倒少女华丽军装的皇室近卫军军官米尔特,声嘶力竭的指挥着他带领的火枪连队,朝着城头上的维也纳革命军射击。
  在皇宫近卫军的高昂士气下,他们前进到非常近的距离内,可以让燧发滑膛枪充分发挥出最佳杀伤力(就是命中偏差不是很大的距离,一般是在50米到80米内,根据火枪质量有所波动,但不保证百分百命中率,想要达到九成以上命中率,就要学习英国龙虾兵前进道30米以内了,欧陆战争的时候除了重要战役,很少那么玩命)。
  第一轮齐射之后,米尔特再次高声喊道:“自由射击,掩护攻城部队!”
  如此近距离的齐射效果还是不错的,数十米宽墙面上露出半个身子的革命军士兵,纷纷倒下,没倒下的也被吓得缩回到墙角中。
  此时,维也纳革命军士兵低劣的军事素养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被临时武装起来的平民们,根本不懂得闪避,很多人拿枪的姿势也不标准,基本上怎么得劲怎么来……
  装弹的频率更是低的可怜,很多维也纳武装平民使用燧发枪,却打出火绳枪的射速,装个弹需要一分多钟!
  这还算是心理素质过关的,不少被尸体、鲜血和哀号声吓坏的武装平民,哆哆嗦嗦的摆弄着火枪,别说是一分钟装弹,十分钟过去了他还是在‘装弹状态’里面徘徊……
  这就导致城头上的革命军士兵人数明明远多于攻城的皇家近卫军,并且枪杆子也比对面多,还有着居高临下的优势,火力上竟然被皇家近卫军压得抬不起头!
  好在,艾雷恩对这种武装平民的战斗意志非常了解,城墙防线后面早就准备好了督战员和宪兵队。
  艾雷恩将革命骨干头目都设立为督战员,他们在战场上具有几乎无限制的督战权力,而宪兵队就是督战员们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负责在战场上执行军纪!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督战员和宪兵队是同一个组织,艾雷恩可不敢把太多的权力交给那些奥地利自由党派人士,他们或许心向革命,但未必愿意接受他的独裁统治,更不用说接纳与法兰西的‘未来盟友’关系。
  林登万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密谍司外放的林登万兄弟会掌舵者,在成功革命推翻欧洲大国的政权后,立刻建立革命性质的共和国,利用革命大义的名分,登临总统宝座,掌控国家大权。
  然后,以休养生息为名,带着革命后的国家与法兰西谋求和平,在法兰西帝国的大军威压下,革命后的政权自然就有合情合理的借口割地赔款!
  赔款可以节省,但割地必须执行!
  想要执行这种命令,艾雷恩自然不敢让麾下那些没有被洗脑的奥地利自由党派人士掌握太多权力。
  现如今给他们中的佼佼者督战员的身份,不过是为了团结所有的力量罢了。
  毕竟奥地利自由党派与奥地利帝国的君主政府是死敌,并且奥地利自由党派中有很多不畏牺牲的革命骨干,这些人是愿意真的去拼命的。
  砰的一声枪响,一名督战员手持燧发手铳,满脸严肃的将一名趴在墙角,连自己的火枪都丢在一边的武装市民击毙,随后朝着其他看过来的武装市民厉声喝道:“所有人给我举枪还击,战场上临阵畏敌者,杀无赦!”
  这名督战员话音刚落,他后面同样出身奥地利自由党的宪兵们,就举枪瞄准了那些懈怠的武装市民。
  为了保卫维也纳,艾雷恩也算是下放了不少权力,允许战时督战员从宪兵队里选取自己熟悉的同伴搭档。
  当然,正因为督战员的权力过大,所以艾雷恩严格规定,督战员只是战争期间临时职务,战斗结束后立刻取缔。
  而且由于很多宪兵都跟着督战员,听从督战员的命令,所以艾雷恩故意没有设立宪兵队的军事长官,准备在战斗结束后,再重新整顿宪兵队,往里面安插自己的亲信心腹。
  艾雷恩知道,这一战过后,宪兵在革命军中的地位必然会大幅度提升,战争是最容易让普通士兵明白宪兵可怕的。
  在督战员的杀人震慑下,那些武装平民只好硬着头皮再次站起身来,朝着城墙外正在搭设木梯的奥地利皇家近卫军开火。
  此时皇家近卫军已经冲到墙根底下,不少人都已经爬上了梯子,如此近的距离下,哪怕是武装平民也可以一枪一个奥地利皇家近卫军……
  皇家近卫军的伤亡顿时暴增,没多久,负责火力掩护的米尔特就不得不带着他的连队冲上木梯,好在这时候已经有奥地利皇家近卫军登上城头,他所需要面对的火力下降了不少。
  顶着到处都是的流弹,和不时喷发的守军霰弹,米尔特的连队登上城头的时候,已经折损超过三分之一的士兵!
  这还是后续部队的伤亡,最初冲上去登城的先头部队,很多连队已经剩下个位数!
  然而,下了狠心的弗朗茨一世,命令前线进攻的士兵,后队押着前队往前冲,后面的士兵有权击毙前方后退的士兵!
  在夺取维也纳首都的关键战斗中,这条命令竟然没有引起皇家近卫军的反弹,因为他们也知道,一旦维也纳无法夺回,前线很可能会出现大溃败,到时候十多万法军涌进来,即便没有革命党奥地利帝国也差不多完蛋了……
  那个法兰西暴君可是一个不讲究国际潜规则的主,看看李维打下的中欧邦国的下场,没有一个能保留主权地位的,即便是强如巴伐利亚,也被法兰西帝国整治的奄奄一息……
  甚至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巴伐利亚还被征调了几乎所有的正规军,除了城市卫队这类二线部队外,都被法兰西帝国拉到前线,不是作为炮灰就是作为后勤辎重队的护卫力量。
  第三次反法战争中,李维除了动员自身的军队外,还动员了超过十万的附庸国军队用于第一线,后面的附庸国还在源源不断的训练新兵入伍。
  正是这些附庸国军队,让法兰西帝国的主力可以责无旁贷的将大部分兵力用于第一线作战。
  所以,为了奥地利帝国的生死存亡,这些出身贵族家庭的皇家近卫军,也是真的拼命了。
  身为皇家近卫军上尉的米尔特,跃入城口后,已经顾不得去收拢自己的手下,因为城墙上到处都是战斗,革命军始终占据着人数上的优势!
  其中还有穿着革命军宪兵队服的人!
  艾雷恩建立的宪兵队主要都来自于狂热的革命分子,他们自然是具备战斗力的!
  并且宪兵队建立的时间极其短暂,这些宪兵根本来不及被‘腐朽堕落’。
  为了震慑普通武装平民,这些宪兵都穿上了统一的制服,制服都是从维也纳军用仓库里搜刮来的奥地利军装,然后将军装的款式更改一番,做出与皇室近卫军的区别。
  当然,奥地利军装并不是只有一款,革命军宪兵队穿的制服即便不更改款式,选择的也是普通军服,跟皇家近卫军的军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米尔特抬手一枪将一名胳膊上缠着红色布条,满脸狂热喊着‘自由万岁’的疯子击倒在地,随后靠在墙上快速给自己的燧发手铳装弹。
  在这种近距离混战中,燧发手铳还是蛮有用的,具备装弹快(枪管短的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