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统一的奥地利国旗,军旗的样式就鲜艳多了,有的是主导军官拍脑子想出来的军旗,有的则是贵族指挥官背后家族的旗帜。
这个时代的军队上战场,都会携带一面国旗和一面具备个性特色的军旗。
只有美利坚那帮没有贵族的泥腿子,才会从头到尾只用一面国旗……
奥地利军队的军装清一色都是白色制服,中上层军官的着装则有不同的款式和颜色,尤其是他们戴着的帽子,一个比一个花里胡哨……
这个时期欧洲国家对军装的统一要求只是针对基层军官和普通士兵,对于中高层军官的约束不是很大。
而更具个人特色的中高级军官军服,也可以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快速发现自家军官的位置。
什么?
你说狙击手的威胁?
抱歉,即便是精良的前装线膛枪,也就能保证200米的命中率,但中高级军官哪一个没事闲得,跑到前线200米距离内?
跑到那么近的距离,不用狙击手去猎杀,光是炮弹就容易要了军官的小命。
离得越近,火炮打的越准!
通通通~
在奥地利列兵展开之际,仅有三个步兵团的尼扎所部遭到了大量实心铁球的轰击。
正站成严密战列线的一名前排近卫步兵,胸口部位突然炸裂,一个血淋淋的不规则大洞出现在胸前,旁边的近卫步兵脸上顿时被喷上一层血花,被击中的近卫步兵晃荡着扑倒在地,吭都没吭一声!
不过更倒霉的是站在这名近卫步兵后面的那个近卫步兵,脖子以上的部位都已经消失不见,周围的近卫步兵满身都是红的白的残留物……
好在,这枚实心铁弹已经斜向上飞离了这个连队方阵,没有继续造成杀伤。
就在这时,激扬的战鼓声突然响起。
面对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奥地利兵团,尼扎自然不会留有预备队,将手里三个团的兵力都压了上去,在战鼓的鼓点声中,一边前进一边快速展开战列线排枪横阵。
三个团的兵力,随着与敌军距离的拉近,渐渐形成了四道横列。
同时,尼扎麾下的野战炮也开始发射,抬着臼炮的炮兵则跟在前面的近卫步兵后方数十米之外。
在尼扎身边则是卡尔给他留下来的一个团的近卫骑兵。
这是卡尔为了让尼扎在取得胜利后,扩大战果的部队。
不错,卡尔在开战之前就笃定尼扎必胜,区别只在于损失多寡罢了。
在野战中,卡尔坚信法兰西国防军可以对抗十倍于己的敌人。
这种自信或许有点盲目,至少反法联盟各国是绝不认同的。
但这也证明了法兰西国防军是一支多么骄傲的部队。
在交互射击的实心铁弹中,不断有前进中的线列步兵被杀死。
近卫步兵其实就是线列步兵,只不过是其中的佼佼者罢了。
后方的鲍利尤元帅手举单筒望远镜,骑乘在高头战马上站在一处小高地,瞭望着法军的单薄战列线,以及战列线后方只有两千骑兵保护的炮兵阵地,心里估算着双方战列线接近的距离。
在奥地利兵团第一枪打响之后,鲍利尤元帅立刻对着自己身后的骑兵将军下令道:“你带着你的所有骑兵,把法军的炮兵阵地给我灭了!”
“遵命,元帅!”
一阵军号声过后,数量比一个近卫骑兵团还多出一千人的奥地利骑兵,从奥地利兵团后方冲了出来。
骑兵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昂贵的兵种,哪怕是奥地利军队中,骑兵的规模也远小于步兵。
更不用说鲍利尤还兵分三路,试图将对面兵少的尼扎所部彻底吃掉。
砰砰砰……
已经抵近到百米之内的近卫步兵在对面的奥地利列兵开了第一枪后,第一排半跪在地上,第二排站立,猛地扣动扳机打出一轮齐射。
随后第一排原地站立起身,和第二排近卫步兵一起装填弹药,同时第三排和第四排近卫步兵从他们之间的空隙中走出,当第四排近卫步兵离开第一排近卫步兵大概五六步远的时候,同样是前排半跪后排站立,再次打出一轮齐射!
这种两列齐射徐进式战术,是当前欧洲最流行的线列战术,也是欧洲各国最常用的。
对面的奥地利军队同样是使用这个战术,只可惜他们仅仅在两轮齐射之后,前排的队列就开始变得不齐整,地面上留下大量尸体,不少正在装填弹药的奥地利列兵也被流弹击中!
面对这种齐射造成的混乱,奥地利军官不得不在大概五十步的距离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想要重新调整齐射的节奏。
然后就被对面近卫步兵一轮齐射打断了这个奢侈的想法……
这支奥地利兵团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冷静的部队,对面的法军伤亡虽然比他们略少一些,但这短短一分钟的交火,法军的近卫步兵已经倒下了上千人!
是对面六分之一的损失啊!
并且随着距离的拉近,这个损失正在快速扩大!
只是,近卫步兵们不在乎,他们仍然在一边前进一边开火!
这让奥地利兵团再也无法打出整齐划一的齐射,只能用自由射击来对抗,但这仍然无法阻挠近卫步兵的前进!
短短百米的距离,漫长的战列线上,近卫步兵倒下了两千人左右,而对面的奥地利兵团则倒下了超过三千人!
比起奥地利兵团中,一个连队退下,另一个连队顶上来的接力棒式的打法,近卫步兵则一直顶着巨大的伤亡稳步前进,直到距离二十步以内的时候。
“投掷手雷!”
在骤然变了节奏的军鼓声中,一枚枚手雷带着燃烧的硝烟,落入到奥地利兵团战列线的密集人群中!
第259章 拉着敌人骑兵殉爆
轰轰轰……
这可是数千人对垒的漫长战列线,如此长度的战列线对决,别说是奥地利士兵了,就算是鲍利尤元帅也没有见过成排的手雷从天而降的场面!
众所周知,掷弹兵是列兵中精挑细选的精锐部队,而精锐顾名思义,往往代表着人少……
奥地利军队中不是没有掷弹兵,鲍利尤元帅手中的预备队,就有一个掷弹兵兵团。
然而,对面的法军却全员都是掷弹兵!
这是鲍利尤元帅首次在大规模线列步兵对决中,在漫长的平原战列线上看到连成一片的掷弹兵投掷手雷!
整个正面,无论是中路还是左右两翼的列兵,全都被近卫步兵这一轮手雷投掷炸蒙了。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黑火药爆炸威力,手雷的杀伤力远不如后世小小的手榴弹,但爆炸产生的剧响和大量的白烟,让奥地利士兵的战列线陷入极大的混乱中。
本来就在与近卫步兵的对射中处于劣势的奥地利列兵,再也无法维持队形的齐整,而奥地利的贵族军官们,也被烟雾呛得连连咳嗽,抬眼望去,到处都是浓密的烟尘,自己的部下四处逃离,哪里还有指挥的必要?
更要命的是,对面响起了奥地利人听不懂的法语。
“法兰西国防军,上刺刀,冲锋!”
“为了李维大人,杀!!!”
伴随着成片的呐喊声,近卫步兵四道横列合并成两道横列,让队形再次变得密集起来,几乎是人挤人肩并肩挺着刺刀冲杀上去。
而此时奥地利一方虽然兵力更多,后面还有预备队充当的督战部队,但他们在法兰西国防军撞进来的一刹那,整个战列线就变得七零八落。
奥地利列兵如同待宰羔羊一般,被成片成片的捅穿身体!
这一轮刺刀冲锋对奥地利人造成的伤亡,甚至快要追上之前对射时的总伤亡!
不出意外的,奥地利军队上万人组成的战列线崩了……
鲍利尤元帅面色铁青的将后面的预备队顶了上去,按照这个时代排队枪毙战术的特色,在后面依托炮兵阵地,展开一道新的刺刀防线。
大量的奥地利溃兵让鲍利尤元帅的预备队不敢开枪,不然的话上万人规模的预备队一轮齐射,杀死多少追击的法军不一定,但溃逃而来的奥地利士兵差不多就可以清空了……
如今,经过惨烈的排枪对射和正面被近卫步兵刺刀冲脸,第一线的奥地利列兵已经伤亡超过半数,高达三分之二!
逃回来的很多奥地利士兵乃至军官,都将自己的武器丢弃了,只为减轻负重更快速的脱离后面的追兵。
没办法,法军追赶的速度太特么快了,一个个跟田径运动员似的!
直到这时,鲍利尤元帅派出去的奥地利骑兵队才迂回到尼扎所在后方的炮兵阵地外围。
然后,这些奥地利骑兵就遇到了正缓缓加速拦截而来的近卫骑兵。
虽说近卫步兵依靠火炮可以用自爆战术跟敌军骑兵换命玩,但那么做性价比太低了。
奥地利骑兵将军自然知道他们会被拦截,不过奥地利骑兵中充斥着不少贵族子弟,他们具备崇高的荣誉感,也知道这场战役对保住意大利地区,维持奥地利的霸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奥地利骑兵也开始缓缓加速,抽出了自己的马刀。
这支奥地利骑兵不是冲锋骑兵,而是普通的马刀骑兵,但前排的骑兵配备了简易的胸甲作为防护装备。
这些配备了胸甲的奥地利骑兵其实都是那些奥地利将军的私人护卫队,被鲍利尤元帅集中起来,用于这场战斗。
鲍利尤元帅手下只有一个兵团(此时欧洲各国军制十分混乱,没有固定的军师旅团的编制)的冲锋骑兵,被鲍利尤元帅拆分开安排给左右两翼大范围迂回的兵团中,准备在尼扎所部侧后位置杀出来。
根据鲍利尤元帅的计算,当己方的左右大迂回兵团杀出来的时候,尼扎所部主力必然正在与己方鏖战,这时候如果有两侧杀出来的冲锋骑兵带头破阵,将可以彻底歼灭眼前这股法军。
无论这些法兰西国防军士兵多么勇敢无畏,都会被彻底杀光!
只是,鲍利尤元帅预估的第一步就出现了错误,他亲率的奥地利正规军,一个照面就被法军打崩了!
留作后手的预备队,被迫全员调了上去……
然而,根据战前预估,现在应该已经到达指定地点的左右两翼大迂回的大兵团,仍然没有抵达作战位置,更别提发起进攻了。
很显然,他们不是迷路而是被尼扎所部的两翼部队拦截住了!
不过鲍利尤元帅不明白,尼扎所部总共才一万多人,跟自己作战的就有六千多,后面那个骑兵团也在尼扎所部的序列中,拦截两翼的部队平均分的话,最多一个团的步兵。
难不成,法兰西国防军用一个团的步兵拦截了两万余人的奥地利大兵团?
开什么玩笑!
两万人被两千人拦截住,数学老师会被气死的!
这可是野外遭遇战,而不是野外攻防战,更不是城市要塞攻防战!
十倍的兵力,按照以往的战例,不应该一个冲锋就解决战斗么?
鲍利尤元帅不知道的是,他派出去迂回两翼的大兵团,此刻正饱受法兰西国防军近卫步兵的自爆式防守反击战,被炸得欲仙欲死……
奥地利人两翼迂回的部队跟鲍利尤元帅亲自率领的部队不同,奥地利人两翼迂回的大兵团需要赶时间,必然会主动进攻,这就让近卫步兵有充足的施展空间玩自爆袭击。
自爆袭击在防守战中才能玩得转!
如果是主动进攻的话,还没等跑到敌人的阵列中身上绑着炸药包的近卫步兵就被子弹射倒,然后轰得一声把周围友军给炸飞……
即便是野外遭遇战,敌我双方也是有攻防位置的。
在尼扎所部这里,尼扎是主动进攻的一方,鲍利尤元帅是防守一方,在两翼迂回的战场上,刚好颠倒过来。
在一片雪亮的马刀下,双方的骑兵轰然撞在一起。
不是穿插而过,就是直挺挺的撞上去!
因为奥地利骑兵和法兰西国防军的近卫骑兵,使用的都是墙式冲锋,队形相对于传统骑兵要密集得多。
由于过度追求队形的密集度(越密集冲锋的优势越大),所以在双方对撞的一刹那,双方骑兵都来不及躲闪,就如同超大型车祸现场一般,马匹和骑兵不用拿武器劈砍对方,就被撞的血肉横飞……
马匹的哀鸣声顿时压过了双方骑兵的呐喊声。
然而,如此惨烈的对撞中,双方后排的骑兵却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
奥地利骑兵是来不及减速,毕竟他们采用的是墙式冲锋战术,所谓的墙式冲锋战术就是拉成一道道密集的横列,然后形成一个个冲锋波次,每个波次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防止前后马匹撞车。
而冲锋速度起来之后,密集的墙式冲锋波次之间的间距并不大,再加上速度过快,骑兵是马儿挨着马儿,根本无法调转马头逃跑,只能一股脑的冲上去,然后祈祷上帝……
比起奥地利骑兵被前排相撞的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