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禁不住惊讶起来,同时也感到骄傲和自豪起来。
………………………………
第六十章 朝鲜族排长爱唱歌
没想到,我又赶上了一位很厉害、很有能力的老兵,真的很幸运。
不过,让我更料想不到的是,这种幸运,意味着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辛苦。
老班长肩负两个重任,自然会很忙碌,许多小事就很难顾得过来了,这样一来,班里的很多杂务事和次要工作,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我这个被保留下来的新兵班副班长身上了。
新兵连各个班,只有老兵班长,没有老兵副班长,所有副班长都是从新兵中选拔出来的。
我在军运途中已经是临时的新兵一班副班长,到了新兵二连之后,还是新兵一班的副班长,原来的临时性职务被保留了下来。
班长照顾不到的事情,我自然就得主动承担起来了,这是责无旁贷的。
当然,军运途中的八天临时任职,也让我提前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在几位接兵班长和排长的教导、示范下,我已经了解了许多的情况。
尤其是王建国班长,更是提前教了我很多东西。一路上,他私下向我介绍了连队的副班长一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
所以,我就比别人先入了点门,工作上比别人更加熟悉一点了,干起来也就不那么吃力了。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了老班长很大的忙,减轻了他身上的负担。
有一次,连里安排打扫营区卫生。
当时,班长不在,指导员找他谈党支部的工作去了,因为老班长是新兵连唯一的战士支委。
班长没回来,我就按照王建国班长教给我的做法,对班里的十名新兵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三个人留在家里,继续整理室内卫生;三个人拿着扫把,去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我则带领另外三名新兵,跟着二班长,去清扫进入连队的营区大道。
听到有临时性任务,班长不放心,怕我安排不好,就急忙赶了回来。
当他看到我早就已经安排完了,而且分工非常好,和他的想法完全一样,他感到很满意、很高兴,也有点惊奇,就私下问我:“这次你安排得不错!这种分工方法,你是怎么学来的?怎么做得那么熟练?是不是家里有人当兵?”
我实事求是的告诉他,是在军运途中,接兵班长王建国教给我的。王班长几次跟我说过,在连队,整理内务、打扫卫生这类杂务事,一般都是由副班长管,是副班长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另外,我也顺便告诉老班长,我的父辈当中,有十二位在部队干过,他们曾经跟随解放军南下,打到了海南岛。下岛后,都留在了南岭山脚下搞土改。
班长听完后,马上笑了:“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我一和你接触,就感觉到你有一点我们军人那种特殊的气质,说话、办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我就估计到,你可能是军人的后代,现在看来,我的猜测不错!”
我不好意思地说:“谢谢班长夸奖!其实,我什么都不会,都得向你们学习,班长以后一定多多教我!”
我们在老班长的带领下,来到食堂门前集合。此时,三排的新兵已经早我们一步,来到了这里等候着。
我们刚刚站定,住在下面营房里的一排、二排新兵队伍,就跑步跟了上来。
集合列队时,连长笑着说:“二排长,你先领着大家唱唱歌,我要看看,这些湖南新兵劲头究竟怎么样?嗓子亮不亮?”
二排长是朝鲜族人,老家在吉林延边地区,也是农村人。但他很有文艺细胞,声音很洪亮,歌唱得很好,平时爱好文艺。他来自二营六连,是二营有名的文艺骨干。
六连也是个大连队,有近二百人,和我新兵训练之后分下去的二炮连同在一个山沟里,营房紧挨着,操场也紧挨着,食堂更是一墙之隔。
六连在二营是一直不太受重视的连队,也没有四连、五连那种很光荣的历史,在战争年对很平淡,没有什么战功,所以一直不出名,也捞不到出名的机会,在我到部队的前后五年之内,他们基本上都在外面生产、施工和伐木,基本上成了一个劳务连队,尤其在吉林露水河伐木的时间比较长,很多人都戏称他们是伐木工祸砍树连队。
二排长原来是六连四排长,也在露水河伐木,是临时抽调回来带新兵的,因为每个新兵连队都需要一两个文艺骨干,用以活跃连队的气氛,有的是班长,有的是干部,,有的是老兵。只可惜,新兵二连带兵人员中,几乎没有什么有文艺细胞的带兵人员,因为二营原本在这方面就是弱项,全团歌咏比赛就没有赢过,可以说是孔老二进书房,尽是书(输)。
没法子,只得请示团里,从露水河林场把二排长调了回来,派到新兵连带兵。
二排长在这方面确实很擅长,不但歌唱得好,自己识谱,还能谱点简单的曲子,随手写上几句歌词,不过歌词的文采很一般,也就只能编几句顺口溜式的歌词。如果是放到现在,那就叫做流行歌曲,估计会很受欢迎,因为现在那些流行歌曲的歌词,简直低能透了,顶多也就小学生水平,而且连词儿都胡编乱造,为了所谓的和仄押潤,常常把“悲伤”这个词倒过来,弄成什么“伤悲”滥竽充数,简直可笑透了。
………………………………
第六十一章 我们一起出黑板报
我们那个时候,虽然部队整体文化水平很低,但大家还是很喜欢有文采的东西,所谓的“通俗文化”没有多少人喜欢。所以,二排长虽然自己能够搞点简单的创作,但在团里一直不出名,他也算是生不逢时,如果是赶到现在,说不定他就会成为一个“词曲家”或者“歌曲创作家”,或者是哪个乐队的主唱歌手,可能早就大红大紫,成了演艺圈里的明星,成了亿万富翁。
现在的文化品味和欣赏品位,确实比那时候低多了,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低级趣味多了。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道德却在堕落,文化意识的品位也在急剧的下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已经被祸害得差不多了,这是我们这一代老军人的基本看法,所以,对现在的社会状况,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态度,政治上的整体堕落,极大地危害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改革开放,受益最大的是贪官污吏和搞歪门邪道的人,诚实的百姓又有几个是亿万富翁?捞得最多的是二代三代的几大家族。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贪污**、祸国殃民的特权阶层。
也许是因为都有点文化的缘故,我和二排长很快就相识相交。
到新兵连的第三天,二排长就“意外”的和我做了一次“搭档”,两个人进行了第一次单独的、友好的、似乎有点专业的交流。
那一天,新兵连准备出一期黑板报,一共是四块黑板。有点文才的副指导员到处找人,最后也没有找出几个“敢照量”的。
副指导员没法子,就向指导员诉苦。指导员就说:“你去找两个人,一个是二排长,另一个是一班的新兵副班长吴天,他们两个可能有点门。二排长在连队是文艺骨干,写点歌词,编个小故事,编两句顺口溜都行。至于吴天,接兵连长那天移交时,就私下对我说过,这小子在老家时就写过稿子上过报,在中学时就很活跃。”
副指导员马上行动,先后把二排长和我找到了连部。他们两个也很直接,一进门就开门见山的问我,以前出没出过黑板报,我一听就笑了。
出黑板报可以说是我的拿手好戏,在上初中和高中时,学校几乎每一期黑板报,都有我的份儿,有时甚至是由我牵头整的,很多稿子都是我自己编写的,分版面、描花边、画插图,我也早就学会了,是两个老师教的,版面安排更是倏然于心。
所以,我也就没有客气,也是直咕隆通的对他们说:“那种活儿我干得太多了,以前出过的黑板报不少于五十期,编写过的稿子至少有两百篇以上,其中有些还送到报社和文化馆发表了!”
副指导员开始根本不信,就让文书和卫生员抬进来一块大黑板,让我简单划分一下版面。
我简单扫描了一下他事先准备的稿子,大致明了了这起黑板报的主题,然后用粉笔勾勒不到十分钟,就把整块黑板的版面安排,全部描了出来,甚至哪个位置需要放多大的插图,也一一作了标记,副指导员和二排长当时就看傻了,副指导员即使拍板定案:“就你了!今天下午有你和二排长一起出黑板报,稿子不够自己编,完不成晚上接着干,明天早晨务必挂出去!”
等副指导员走了以后,我和二排长简单做了分工:黑板报的主要稿子,由我来编写;四个板面个板块需要穿插的顺口溜、打油小诗和那些小笑话,由二排长负责。
我们刚刚分工完,副指导员就让文书把有关的资料和从各个班征集的小稿子拿了回来,交给了我和二排长,让我们从中选择,然后加工整理。
二排长对边那写打油诗和顺口溜很内行,不到一个小时,就写出来七八个,都拿给我看,征求我的意见;我也就将各班排送上来的稿子筛选完毕,对可用的稿子进行修改、调整、补充、完善,很快就整理出了十多个稿子。
我大致估计了一下,两个的稿子加在一起,还有原来副指导员准备的一些稿子,应该够出三块黑板的了,还缺少一块黑板的内容,怎么办?
二排长也不知道怎么办,就对我说:“那就写点新兵连新气象,再加上点新兵好人好事的小故事吧!”
二排长的提议,我觉得很好,马上赞同,然后对他说:“排长,你收集素材,我来写!”
其实,排长早就心里有数里,他笑着对我说:“那我们现在就动手,我说你写。这两天,我看到了几个新兵做好事,有早晨提前起床扫雪的,有到食堂帮忙的,还有给战友洗衣服的,我把看到的几件事讲出来,你把它写成稿子,抄到黑板上就行了。”
我真佩服二排长,我们才到连队几天,他就观察到了那么多的事情,了解到了那么多新兵的故事。“排长,你观察得真细,记得那么清楚。有些事情我也看到了,却根本没有往心里想,没有往脑子里记!”
排长一声叹息:“哎!这也是没办法!带兵的嘛,就得细致一点,多多观察了解,随时掌握新兵的情况,好的坏的都要及时了解,才能及时做好管理教育的工作。”
就这样,我们一边“吃粉笔”(出黑板报常常被称之为“吃粉笔”),一边闲聊,整整干了一下午,才完成了两块黑板报,另外两块还是晚上加班完成的。
有点扯远了,我们还是回到饭前唱歌的故事。
………………………………
第六十二章 饭前一支歌
饭前一支歌,这是连队的一种习惯,也是部队的一贯传统。
用歌声激励士气、鼓舞斗志,是战争年代流传下来的基本做法,也是我军有别于其他国家军队的特殊教育手段——用高亢激昂的革命歌曲,潜移默化的教育战士。
不过,我们刚到部队,还不知道这些情况,也就觉得这种做法有点多余了。
我也觉得,吃饭就吃饭吧,还搞那么多名堂干什么?站个队、排个列,领导上交代几句还情有可原,还要唱什么歌?
我们从小就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上中学时,也没有这样做过,都是钟一敲,或者哨子一吹,马上集合,进食堂吃饭,没有其他罗嗦事情。
再说,大家的肚子早就饿瘪乎了,哪还有心思和力气拉开嗓子唱歌?干脆早点进食堂开饭算了,先填饱了肚子才是真格的。
“二排长,带着大家唱首歌,我要看看这帮湖南新兵嗓子怎么样?”连长再次大声招呼起来。
听到连长的招呼,二排长马上出列,上前几步,转过身来,先是向着大家微微一笑,然后大声问道:“我说你们这些湖南来的新战友,在家都会唱什么歌呀?大声的报一报,勇敢点,不要害羞,也不要害怕,说错了也不要紧!”
新兵队伍中,没有一个人吱声。估计大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唱什么歌。
最主要的一点,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来自农村,很多都是土老农,没有上过学,没有什么文化,也确实不会唱什么歌。即使能够哼哼几句,也只是那些简短的**语录歌曲,其他歌曲基本会得很少。
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撑头,主动出来答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说错了被老兵笑话,带来不好的印象。
“怎么啦?都不吱声?别害怕,当兵的就得大胆一点,你们都报一报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